锦衣状元 第128章

作者:天子

朱彦龄前来闹事,但只是掀翻几张桌椅板凳,没打人,第一个要殴打的就是关德召,结果却被“反杀”。

虽说关德召赢得在场观众叫好,但打人就是打人,这一点朱浩没提前做预案,人家知县看到这一幕,就算明白错不在戏班,可人该拿还是要拿的。

没毛病。

而且朱浩也发现,关家父子脾性太过暴躁,这样要强的性格更多是以前行走天下为了自保而养成,但现在既然挂靠在戏班名下,就要试着合群,不能再这么冲动行事。

就算朱浩支持关德召那一脚,但先把关德召送到衙门,让其长点教训,也没什么毛病,主要是这么做能堵住朱家的嘴。

“嚷嚷什么?滚开!”

朱彦龄在官府拿人时,还在旁叫好,可当他要走时,却被戏班和在场观众给团团围住。

他慌了,直接抄起棍子挥舞,嘴里不断发出威胁。

唐寅问道:“那是哪家的孩子?这么蛮不讲理?”

朱浩道:“本家的,大伯家的儿子,朱家长房长孙,未来锦衣卫千户的继承人。”

唐寅目光瞅过来:“……”

朱浩问道:“小三哥,你知道他现在住在哪儿?我……想会会他……”

于三一怔,朱浩想要会会朱彦龄?

既然是本家,早干嘛去了?

出了事再会面?

现在说情,要让朱家人撤诉怕不是简单的事……

朱家人胡搅蛮缠惯了,没事还找三分理,此番还不得顺势猛扑上来,从戏班身上咬下几口肉?

于三无奈道:“不是旁处,就在……小东家之前的宅院……话说三夫人把田宅交还家族后,连收拾都顾不上,朱家大少便直接住了进去……听街坊邻里说,这几日每天他都会从教坊司带粉头回家,闹腾得紧。”

朱浩一听来了气。

我家房子交还家族,朱家不懂得好好利用拿来赚钱,这是打算在那宅子胡搞一通?

“好啊,本来只是想见上一面,现在倒是要好好会上一会了。”

朱浩脸上满是冷笑。

唐寅没听清楚于三跟朱浩的对话,只隐约听到朱浩说“好好会会”,连忙道:“朱浩,别惹麻烦,这种事让官府出面就好……跟我回王府,今晚你跟京泓一样,别回家了,早知道这么乱的话我就不来听戏了。”

朱浩道:“陆先生,我跟我娘说了今晚要回去,你带京泓先走,我这边有人守着不会出事……小三哥,一会儿你亲自送我回家。”

于三不明就里,点点头:“是,是。”

唐寅见朱浩这边有随从护送,也就不再多问,戏台周围早就乱成一团,这时候也怕引起骚乱走不了,唐寅只好先带京泓回王府去了。

……

……

朱浩没有跟于三到后台。

于三见朱浩往远处走,不解地问道:“浩哥儿,就这么算了?”

朱浩道:“当然不能这么算了,你跟我回去,我把准备好的一点东西交给你,顺带给你十两银子……你帮我找两个人,或者你自己去也行……对了,今晚我请你睡粉头,你去不去?”

“啊?”

于三一脸懵逼。

这都哪儿跟哪儿啊?

怎么突然就说到粉头上了?

朱浩笑道:“我那个大哥,不是喜欢招惹教坊司的女人吗?你找人去教坊司跟他争风吃醋,闹上一闹,我再告诉你进我家的方法,到时你只需提前埋伏……”

于三听到这儿,赶紧摇手:“浩哥儿,您别乱来,这入室绑票的事,别说我不敢干,就算找人……他们也不敢,我又不认识山贼。”

虽然于三有一些江湖绿林的关系,却不是那种打家劫舍的狠角色。

漕帮业务广泛,游走于黑白之间的灰色地带,但作奸犯科的事情却很少干,要不然于三也不会给朱娘打长工了。

“没让你打家劫舍,也不用伤人,你记得南昌府时有个人喜欢……不穿衣服跑路或跳湖什么的……你知道是谁吧?”

于三一怔,脸色变了变。

不就是刚才那位么?

“大明官府治下最重风化,如果你说我那个大哥,没事喜欢裸奔啥的,官府会不会袖手旁观?”朱浩循序善诱。

于三还是不太明白,问道:“朱家大少爷……应该不至于……乱来到那般地步吧?”

朱浩叹道:“他不乱来,还有谁乱来?他不到那地步,我帮他到那地步就是!先找人去教坊司那边挤兑他一番,最好把他逼到再一次发疯,然后呢……就是关键一步,提前埋伏到我家,茶水里……给他弄点东西,只要醒不过来……第二天早晨他在城里哪个人多的地方有伤风化,还不是由着官府来做主?”

于三听到这儿,不由咽了口唾沫。

他还算机灵,可直到现在才听明白。

不是找人把朱彦龄教训一顿,就算暗地里揍了也不解气。

朱浩要的……是让朱彦龄身败名裂。

朱彦龄大醉一场,人事不知。然后动手脚将其搬到城里某个地方,身上的衣服给弄走……最好是在早市、花鸟市这等繁华之所,让人欣赏朱彦龄裸奔的风景!

“浩哥儿,要说狠,还得属您……”于三听了不由佩服朱浩的智计,“可具体怎么实施,您要多加提点,就怕做不好。”

朱浩道:“有钱好办事,又不伤他分毫,花钱找不到人做?关键是要让他麻痹大意,今日他越嚣张,明日越让他没脸做人!”

第162章 皇帝近臣家属

回家路上,朱浩向于三说了详细计划。

到家后把之前调配好的蒙汗药交给于三,大概说明用法和用量,仔细叮嘱一番,便让于三去办事。

听到院子里窸窸窣窣的声音,朱娘出了房门,看着从外面折返回来的儿子,好奇地问道:“怎入夜才回来?这么晚不会在路上玩吧?”

“娘,能不能不把我当小孩子?我可以做很多事了,我现在还收了一些弟子……”

朱浩不想撒谎,但也不想明说。

朱娘白了朱浩一眼:“村里的孩子进城,不都跟着陆先生学习么?几时成了你的弟子?刚才你跟于三说什么了?”

“哦,我让他帮我买点东西,都是那些村里孩子读书用的……娘不用操心。”

朱浩一副天真烂漫的样子,顺带试探,“最近朱家没派什么人来找茬吧?比如说祖母,或是二伯、刘管家他们,平时有没有陌生人在宅子附近出没?”

朱娘更加不解了:“你怎突然问这个?咱在这里住得好好的,朱家田宅都拿回去了,还来找我们麻烦作何?”

朱浩心里纳闷了。

朱家真这么好心,把田宅拿回去就息事宁人?那之前朱彦龄到戏台去闹,唱的又是哪一出?

“哦对了,你小姑来了封信,问你在这边的课业情况,说是如果咱在长寿县过得不顺心,可以搬到京山县去,她会想办法找地方给咱读书……这封信我应该怎么回?你在王府还好吧……”

剩下就是家事了。

朱浩暂时不用担心读书的事,自然无需挪窝,当下静待当晚事情发生。

……

……

一大早。

天色还没完全亮开,朱浩便匆忙起床,早饭都没吃就背上书包出了门。

他去了戏班驻地。

戏班的人为了练功,通常早晨起来得都很早,靠技艺吃饭的基本都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十年功只为台上一朝扬名。

“小东家,您怎来了?”

常在印迎接朱浩。

朱浩往院子里看了看,没见于三身影,却见公冶菱正在教关敬扎马步,大概是因为关敬的父亲被抓进衙门,怕他担心难过,便找事情做……几乎整个戏班的人都围着小家伙转。

在戏班这般人朴素的思维里,一个唱戏的进了衙门,要出来怎么都得脱层皮,关家父子虽然生分了些,但好歹双方没发生过节,这时候都想着能帮一把是一把。

“于当家还没回?那算了,我就在外边等他。”

过了大约盏茶工夫,就见于三一路小跑过来,见到朱浩,脸上的笑容展开,带着几分邪恶。

朱浩问道:“成了?”

于三接连点头,然后凑到朱浩耳边低声道:“按照浩哥儿吩咐,我找人在教坊司跟朱大少争风吃醋,闹出的动静有点大,回头就在您家……您之前的家里设伏,醒酒茶里兑了药,朱大少本就喝得烂醉如泥,喝了茶睡得更是跟死猪似的,而后就把人扒光丢大街上去了……”

“做事的时候没人看到?”朱浩再问。

“没有,深更半夜的谁会留意?朱大少回去时带着粉头,随从以及赶车的送他回家后都离开了,估摸不想打扰他的好事……那粉头也喝了茶,估计现在还没醒来……”

于三说到这儿,试探地问道:“浩哥儿,咱要不要去看看?”

朱浩点头:“当然要去瞧瞧热闹,不过最重要的是让官府的人早点知道,不然咱做这么多,不是白瞎了?”

于三道:“官府那边找人去通知,估计这会儿县衙已派人去了!”

……

……

朱浩作为幕后总策划,带着执行人去查看情况,却没走太近。

到了附近的早市门口,就见一群人围观起哄,几个衙差急忙赶来,把正沐浴早春清晨阳光下的赤条条醉汉带回衙门,由始至终朱家连个人影都没出现。

“那谁啊?”

“还能是谁?朱家大少爷呗!听说昨天带人闹戏台,被人一脚踢下去,摔得那叫一个狼狈。”

“昨晚教坊闹事的不会也是他吧?”

“不是他是谁?据说昨晚也很嚣张,差点让教坊司给轰出门……”

“这种人,跟朱家三房的浩哥儿是本家兄弟,现在一个在王府读书,一个却醉卧街头,差距怎这么大呢?”

安陆本就不是什么大城,街坊间消息传播得很快,围观者中有一些熟悉朱娘一家情况的,自朱家把朱娘的米铺占据后,心中都有看法,现在见朱家大少鸠占鹊巢却闹出这么个大笑话,自然要议论和批判一番。

“回去吧,不要对戏班的人提及此事,你就当从来没发生过,昨日你找来帮忙的,让他们出城避避风头。”

朱浩跟于三交待一番,分头行事。

……

……

朱嘉氏一大清早,正在给丈夫喂饭,言语中笑着提到长子将要回安陆的好消息,这边刘管家心急火燎赶来,把她叫了出去。

一问才知道,朱家长房的大少爷在城里惹事了。

“……昨夜大少爷带人大闹戏园,被一个戏子踢下戏台,昨夜又去教坊司,因跟人争抢粉头大吵大闹一番,回去后今天一早被人发现躺在大街上……身上连件遮羞的衣物都没有,围观者里三层外三层,以现在的天气恐怕要冻病……”

朱嘉氏一听火冒三丈:“一夜光景,居然闹出这么多事?行凶的戏子呢?”

刘管家道:“被县衙拿下了。”

朱嘉氏听到这儿怒气稍微消解,厉声喝问:“那劣孙呢?不知悔改,不会是不敢回来吧?”

刘管家这才无奈告诉真相:“一早县衙的人就去了,说是大少爷有碍风化,也被官府给拿下,城中掌柜已去过县衙,县衙不肯通融放人。”

这边主仆正说着,另一边朱万简居然也早起,兴冲冲跑进内院来。

“娘,听说大房那位太岁闹出事来了?早就让你盯着点,这会儿知道家里谁不争气了吧?”朱万简这是来瞧热闹的。

朱嘉氏瞪了儿子一眼,很想说,你们叔侄俩没一个好东西。

但话到嘴边,她还是忍住了,怎么说这次也是被宠溺上天的长孙闹出事来,关这个儿子什么事?还是先把人弄出来要紧。

“你去……也罢,老身亲自去,把马夫叫来,再叫几个人陪老身一起去县衙……老二,你也随行!让你看看老身怎么跟本地知县谈事!”

……

……

朱嘉氏亲自进城要人。

之前连苏熙贵都要卖她面子,何况这次只是个举人知县?

加上京钟宽不给朱家面子,在朱娘田宅过户问题上一再使绊子,虽然当时是朱万简去的,但仇怨已结下,朱嘉氏碍于身份不轻易露面,这次她要新账老账一块儿算。

县衙听说锦衣卫千户朱明善的正妻朱嘉氏前来,也算给面子。

就算不是京钟宽亲自出迎接,也让宋县丞代劳。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