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105章

作者:天子

为了避免被人发觉,朱浩并没有带唐寅住镇里的客栈,而是找了家民院,这让唐寅大惑不解:“这是客栈吗?”

朱浩道:“小地方这样的旅社很多,价格便宜,店主也不会盘问过往行人的身份,以前跟我娘出来做生意时曾住过这种地方……到了地儿我就说你是我祖父,可别说漏嘴啊!”

唐寅稍微不满:“朱浩啊,你说谎我不阻拦,但你如此说……岂非显得我很老?”

朱浩打量唐寅,揶揄的目光好似在说,你不老吗?

唐寅被朱浩盯着,有些尴尬,最后还是默认了这种说法。

不过正如朱浩所言,民院主人根本就不会过问二人身份和彼此关系,或许这年头像这样一老一少走天下,居无定所的人太多了,做“民宿”这行当见多不怪。

谁稀罕知道你们身份?如果你们真是什么江洋大盗,我问了可能还会遭来祸事,当然是能不问就不问。

住了一夜。

第二日清晨,唐寅早早就起来收拾,随身包袱里除了娄素珍送给他的盘缠,剩下都是朱浩路上为他采办的衣衫,唐寅一文钱都没花。

上午朱浩不急着到目的地,而是带着唐寅去找人。

唐寅心怀疑虑,可见识到朱浩带他出南昌时的果敢,以及这一路上的小心谨慎,对朱浩的举动并无太多担心,他也明白越急着走,越容易给敌人留下线索。

很快到了集镇外一个村子,朱浩让唐寅在村口的大树下等候,他直接走了进去。

等朱浩出来时,身后跟着一名汉子。

汉子招呼村里人给朱浩套了辆马车,不过他似乎并不打算亲自赶车,倒像是直接把马车卖给了朱浩。

朱浩一屁股坐到车驾上,侧头对唐寅道:“唐先生,上来吧。我赶车水平不行,如果你嫌颠,可以跟我换一下手。”

唐寅很无语。

难怪你不着急雇马车,感情你是要买一辆马车自己赶路,这样谁知道你去了哪儿?追查的人还觉得,你是要走远路,如果近的话走着去也行,干嘛要买马车?

马车走了一段,唐寅才问道:“距离落脚的地方不远吧?”

朱浩笑道:“唐先生看出来了?你也知道咱背后追捕的人是锦衣卫和宁王府,做事尽可能小心,不留线索。”

唐寅吸了口凉气,道:“这也是你背后之人教的?”

“呵呵。”

朱浩懒得回答。

……

……

二人驱车往目的地行进。

剩下的路,其实也就十几里,最开始是朱浩赶车,可到了乡间小道,路很窄,赶车有些费劲,唐寅实在过意不去,便亲自从车厢里钻出来驾车。

朱浩也不进车厢,二人就在前面并排坐着,一边赶路,一边欣赏沿途农村的景色。

因为这条路有些偏僻,沿途不见过往商旅,偶尔有挑扁担游走于乡野的小贩经过,更多的则是赶往农田做活的乡野村夫,唐寅看到后多有感慨:“若是年老后,能守着几亩薄田过活,倒也惬意至极。”

朱浩笑道:“是不是还想种几亩桃花,以桃花换酒钱?”

唐寅眯眼打量朱浩:“你连这都知道?”

朱浩笑嘻嘻,一副天真烂漫的样子。

唐寅著《桃花庵歌》是在弘治十八年,这一点基本没什么争议,历史上唐寅修筑桃花庵别业和梦墨亭则是正德二年。

正德年间的唐寅,已无心仕途,只想着如何颐养天年,而宁王府之行让他彻底对功名利禄死心,并在人生最后几年,于穷困潦倒中渡过。

朱浩既然把唐寅带回安陆,就不想让这老小子再过苦日子,如果他一心当个隐士,那把他推到兴王府有何意义?

马车又行进一段路。

唐寅问道:“朱浩,你先前进的那个村子,跟你出来那人,我们刚驱车离开他便急匆匆骑马走了……你不会是让他去告密,故意向追踪之人提供假消息吧?”

朱浩道:“唐先生能不能不要总把我往坏处想?我没事干嘛要泄露行踪?他是之前给我们家做事的伙计,我让他去找个人,试着取得联系,并不涉及泄密之事。”

“你家的伙计?不怕朱家人从他身上打探到你的消息?”唐寅突然又觉得朱浩太不小心了。

朱浩笑道:“他给我家做的并不是明面上的事情,而是暗中的买卖,朱家想调查到他的情况,有点困难。”

唐寅听了一头雾水:“暗中的买卖?那是什么?”

朱浩笑而不答。

难道要告诉唐寅,其实做的是晒盐及贩运私盐的买卖?

朱家对此并不知情,再说自己也没告诉那人自己要去何处,就算被朱家人打探到,一时也找不过来。

唐寅再问:“你让他去找何人?莫不是在城内放出风声,说我在此?”

朱浩摇头:“我才没那么傻呢,我让他去找的那人,拥有官家背景,但你放心……此人一定不会出卖你的行踪,他背后的靠山曾参劾过宁王……”

唐寅似想到什么,皱眉问道:“你是说湖广布政使司的黄藩台?”

朱浩斜着打量唐寅一眼,“唐先生这都能猜到?”

唐寅摇摇头,感慨道:“黄藩台在江西时,做过很多限制宁王府的事,可说是一位忠直之士,可惜一直无缘得见,给你出谋划策的那位……”

“哦,给我出谋划策之人,与黄藩台没有任何关系,黄藩台做事正大光明,没必要暗地里救你吧?再说救你有何意义?唐先生还是别猜了。”

朱浩越是这么说,唐寅心中的疑虑更大。

朱浩能搭上黄藩台的关系,已是很难得,但要说动黄藩台出手相助,那就未免有点扯淡了……那还能是谁?

你朱浩到底认识多少能人异士?

“朱浩,你派人去找黄藩台的人,有何目的?”

唐寅想不明白的事,只能问朱浩了。

朱浩见马车的速度慢了下来,显然唐寅已无心赶路,便把马鞭接过,语气悠然:“是这样,黄藩台的内弟是个名叫苏熙贵的商贾,生意做得很大,经常来往于湖广各州府,唐先生可有听闻?”

唐寅神色有些古怪,却摇头表示不知。

“此人就在安陆,若由他去跟兴王府接洽,告之唐先生已至,以黄藩台的名义举荐……唐先生意下如何?”

朱浩说出个合情合理的理由。

唐寅想了想,黄瓒跟宁王不和,他的人自然不会出卖自己的行踪。

由苏熙贵去向兴王府透风,的确比在民间放出风声好太多。

“嗯。”

唐寅觉得没什么问题,也就不再多问。

朱浩终于成功把唐寅的嘴给堵上。

这老小子……

好奇宝宝啊你?

哪儿来那么多问题?

我要把你推荐进兴王府,直接想办法通知朱三和朱四,或是找陆松,再或者找人通知蒋轮、张佐、袁宗皋就行了,还用得着走苏熙贵的路子?

你以为我在王府这半年的伴读白当了?

一点关系都没有就敢出来乱跑?

第131章 挺有门道

朱浩和唐寅乘马车来到一处河湾地带。

这条弯弯曲曲作为背景墙的河流,便是汉江支流敖水,前方平整的农田连成一片,阡陌纵横,黑黝黝的泥土翻得很深,一看就是耕种多年的熟田。

农庄位于小道边,大概有五六十户人家的模样。

马车在村口停了下来,农庄里立即有人出来查看情况,随后村老带着四五个人迎了过来。

唐寅略微有些担心。

很多地方交通闭塞,穷山恶水容易出刁民,抢劫外来人的事情时有发生,他自然会担心,自己一世英名,不会葬送在这犄角旮旯吧?

“小东家,您来了?”

村老明显认识朱浩。

唐寅忍不住侧头打量朱浩,心想这算什么称呼?

朱浩对几个村里人笑道:“我来这边住几天,提前已打过招呼……哦对了,我娘她们到了吗?”

当头的村老有些迷惘:“没有夫人的消息。”

朱浩点点头,算算日子,朱娘她们差不多应该也是这两天抵达农庄,现在未至,应是路上被什么事情耽搁了。

村老赶紧叫人帮忙卸马车,随后招呼朱浩进村。

唐寅满脸警惕,拉了拉朱浩袖子,意思是别着急进去。

“根叔,你先带人回村子,我跟先生有两句话要说,说完就过去。”朱浩只能让村里人先走,目送频频回望的几人消失在村口,唐寅才一脸忧色道:“你不怕被引进村子,来个瓮中捉鳖?”

朱浩笑道:“唐先生,他们都是我家佃户,就算把我们宰了,田地也变不成他们的,而且这里距离长寿县城不远,没那么多杀人越货的勾当……

“之前我跟我娘来此地接收过土地,几乎都认识,全是憨厚的农家人,你为什么要把他们往坏处想呢?”

唐寅将信将疑。

他刚从宁王府逃出来,对所有人都充满戒心。

不过想想也是,这里地势平坦,前后都没有遮掩,要形成土匪窝还真不容易。如果在这里行凶,被官府查到是早晚的事情。

唐寅有些紧张地问道:“令堂何在?”

朱浩一怔,随即莞尔:“唐先生不会以为我娘被他们给囚禁甚至谋害了吧?不至于,不至于……从南昌到安陆,我们一直走水路,过了九江,每到晚上我们的船只几乎都会靠岸休息,比预期晚了一两天。

“但就算如此,我们也比走陆路快许多……加上我娘她们路上遇到事情耽搁的话,迟个几日很正常……走吧。”

唐寅还是放心不下,但见那些人进村子后便没了动静,如果他们已经对朱娘下了毒手,先前就不会被朱浩一句话就说回村子去了,一群人上来直接把一老一少给按住,不什么事情都解决了?

……

……

朱浩带着惴惴不安的唐寅进入村子。

根叔赶紧招呼村子各家各户代表过来见东家,农家人一个个脸上热情洋溢,让唐寅有种久违的亲切感。

“小东家,现在天气渐渐暖和了,村里壮丁多在田里,没什么好招待的,让各家给您带了些鸡蛋,顺带杀几只鸡鸭过来……下午等屠户回村,让他杀只猪……”根叔殷勤备至,简直把朱浩当成活菩萨。

朱浩笑道:“不必那么麻烦,接下来我会在这儿暂住一段时间,大家把我当家里人,不用见外……这位是陆先生,乃是我的授业恩师,也会住进村子。”

根叔赶紧向唐寅行礼:“见过陆老爷。”

在根叔这样的农人看来,读过书的都是老爷,不是平常人,不客气点怎么行?

唐寅不解地问道:“你们全是……这小子的佃户?为何会对我们如此热情?”

心中想不明白,他就直接问,想通过回答来判断这群人是否有歹意,如果发现异常,那就及早开溜。

根叔叹道:“这两年光景不好,北方闹蝗灾,时不时就有蝗虫自南阳那边飞来,祸害庄稼,原来的东家见收不上租子,索性把田地转卖了。

“我们村全是从北方逃难来的难民,许多人家至今已历三代,全都靠佃田维持生计……新东家买了田土后,立即减了租子,听说我们的困难,又免了一年田租,还帮我们缴纳税赋。

“这边上夼村,那边下夼村,两个村子上百号人,全都感念东家恩情,让我们能过个安乐年。”

听到这里,唐寅心中的戒心减轻很多。

难怪他们看上去比普通人热情,感情是真的感念朱娘母子恩情,而不是因为生出歹心后故意装出笑脸,伺机谋害。

唐寅点头道:“说起来……夫人母子真是心善。”

根叔笑道:“陆老爷说得是……这就去给小东家把住处收拾好。”

……

……

此时刚过正午,根叔本要安排一顿接风宴,被朱浩婉拒。

之前唐寅腹中饥饿,已在马车上吃过干粮,眼下就算是让他吃村里提供的食物也不敢,起码的戒心还是有的。

根叔亲自带朱浩二人去住所。

到了地头,唐寅发现眼前不过是间普通的茅草屋,竹木结构,墙是泥砖墙,榻则是简简单单的木床,临窗位置搭配了书桌和板凳,倒也似模似样。

根叔叹道:“小地方,没法好生招待。”

朱浩笑呵呵道:“挺好的,有个地方栖身,比什么都强……陆先生你说是吧?”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