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姓窃明 第97章

作者:浙东匹夫

他已经想明白了,沈树人单独招他去谈判,却不肯进德化县城,未必就是沈树人在担心个人安全,更多是为了分化他周璜和九江本地豪门。

只要他独走参加了谈判,将来被孤立就难免了,迟早会混个里外不是人。

周璜不信沈树人敢乱来,继续在那里拖延,同时飞快通知九江府几大涉案家族,还疯狂派出快马去南昌府。因为他知道南昌府那边好几个家族也有牵涉其中。

然而,周璜注定是低估了沈树人,低估了都快崇祯十五年了、朝廷政务有多么需要事急从权。

掌握剿贼大权的人,偶尔不按流程办事,根本就不是什么大事。

两个时辰后,沈树人失去了耐心,郑成功也就“不受控制”地动了手,然后,周璜就听说了一条劲爆的消息。

这次来报的已经不是九江知府衙门的衙役了,而是德化县的守将,一名卫所守备。

“府台大人!厘金稽查司的人,冲进湖口镇抓捕了当地最大富户费如龙,还当众宣布了他通匪,在湖口码头上当着百姓把他家涉案的人都抓去杀头了!”

周璜惊得从知府的座位上跌坐下来:“他……他怎么敢的?他不怕朝廷法度么?”

德化守备禀报时都有些哭腔了:

“府台大人您还是出面处理一下吧!动手的那盐道官员,是福建郑家的人!咱九江的卫所军什么样子您是知道的,对付对付顺民还行,对付郑家那些凶顽海寇出身的,实在是不敢啊!”

直到此刻,周璜才算是彻底认栽了。

这就像是斗兽棋,老虎吃豺狼猫犬,可最小的老鼠却可以反过来吃象。

福建郑家的人,在大明中枢的官场,上原本是个无足轻重的存在,只是在福建当地才算土皇帝,出了福建,是谈不上官场人脉和能量的。

但是,如果是官场上双方按规则内斗,其中一方占着实质正义的理、唯独只是不占程序正义的流程,而他同时又能让郑家人帮他干脏活,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不遵守程序正义,不走流程”的锅,只要往郑家人身上一甩,你能如何?

郑家的人本来就以只看实质正义,不走流程著称。

我插队是因为我没素质啊!

想明白这点后,周璜只能胆战心惊地灰头土脸出城,到湖口码头去拜见沈树人。

第一百五十八章 哥就喜欢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灭通匪豪绅满门

半个时辰后,一副灰头土脸丧气样的九江知府周璜,终于无奈地来到湖口镇码头,亲自登船拜见巡查至此的沈树人。

一路上,一想到这个过完年后才刚刚二十二岁的年轻人。两年半之前还是一介白身、只有一个秀才功名、还得花钱去买监生……

周璜就气不打一处来。

人比人,气死人呐,他已经做了六年知府了,到九江府也有三年整了。

而别人呢?他在九江没挪窝的这三年里,别人都从一个秀才蹭蹭蹭升到兵备道、佥都御史了。

如今居然要被一个年轻二十岁的暴发晚辈抓住把柄、捏扁搓圆,这口气当真难咽!

可惜,不管内心多么愤懑,当他看到沈树人坐船舷侧威风凛凛的红夷大炮,以及整齐划一站在接舷搭板两旁、扛着明晃晃刺刀的火枪兵,他也只能瞬间服软,酝酿了一个卖惨的状态。

“沈道台要见下官,何必闹到如此……本官也知道九江府如有奸商通匪,那就该当由道台处置,可沈道台您行事如此操切……”进入船舱后,周璜说话时已经没了底气,唯恐旁边的人不冷静。

沈树人此时此刻,倒是丝毫没有盛气凌人的样子了。他已经轻车熟路地换上唱红脸的角色,周璜一上船他就让上座、斟茶,然后和颜悦色地说:

“周府台赎罪,本官也是知道朝廷法度的,都怪本官昨晚饮了酒,今早起床吩咐完事儿,就又回去睡了。

结果手下人办事心急,加上他们之前有不少战友在缉私截杀蔺养成的商队时阵亡了,他们一时脑热,抓获了一户证据确凿的通匪奸商,就直接明正典刑了。本官也有失察之过,要不这事儿就这么算了?”

他说的算了,当然不是指通匪的事情,而是指通匪的人没走完司法程序,就被直接杀了全家的事儿。

周璜当然也只能算了,因为他知道要是这事儿咬着郑家不放,难道还想逼反了郑芝龙不成?

这种程序瑕疵的事情,就算闹到京城,朝中大佬也是不敢的,到时候反而会恼怒于地方惹事、让朝廷下不来台阶丢脸。

这个栽只能认。

沈树人看他爽快,也就果断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既如此,本官就直说了。本官也不是赶尽杀绝之人,这蔺养成其实也蹦跶不了多久,本官是有信心迫降他的。

要是蔺养成真降了,有些事儿也只能揭过,将来就既往不咎了。所以,本官也不想查太久,弄得人心惶惶。目前已经逮到把柄的这几家,处断完了,这案子就可以算到此为止。

另外,周府台,你渎职是必然的,本官希望你上奏一封到南京吏部、兵部,先好好交代自史可法史抚台调任漕运总督后、九江府因为重新划归江西巡抚、以至在配合北方剿贼战区各府时,出现的政出数门、配合不便等问题,这才导致了偷渡通匪时有发生!

别的不用你多说,至于朝廷将来是否把九江府重新划归皖抚治下临时兼管,还是仍然坚持留在江西巡抚治下,这不是你要操心的。江西巡抚郭都贤那儿,也不用你担忧。”

沈树人这话已经不是暗示,而是明示了。

他就是图穷匕见直说,要让朝廷为了更好地实现“剿贼大业一盘棋”,追认之前史可法的辖区,把九江府继续划归新上任的皖抚治下。

周璜听到这儿,也是愈发震惊。

他当然听得出沈树人这是在为下一任的“皖抚”扩权确权。

但他没想到的是,沈树人居然那么笃定,下一任的“皖抚”就是他不成?难道朝廷就不会另外派个人把史可法原来的官职兼过去?

如果这里面有个闪失、下一任“皖抚”不是沈树人,那他今天的操作,不是在为别人做嫁衣吗?

天下竟有人对自己的前途能如此自行?这是何等的狂妄,还是真的在朝中上层手眼通天?

没办法,周璜当然理解不了。

杨嗣昌现在已经对沈树人倚重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基本上算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把沈树人视为他的救命恩人。

兵部陈新甲、户部蒋德璟,也都是沈树人在背后结下的强援。

加上他父亲在南京这边运作,很快还会想办法跟周延儒改善一下关系。哪怕不求周延儒帮他,至少也能确保周延儒不给他找麻烦。

沈树人还有实打实立功劳的把握,升官当然是他应得的!那些剿贼无能的官员,怎么可能理解。

周璜觉得兹事体大,如果他敢上书自行揭短,为九江今日之乱象背锅,那他这个九江知府基本上也就做到头了。

就算沈树人跟他合作,不让他被贬官,至少也会平调到一个更穷困的远恶军州。

九江可是江西的湖口,商贸往来最繁盛的交通要道,他舍不得这块能巨贪的肥肉呐!知府跟知府的差距,也是非常大的!

沈树人看他沉吟,就知道是驽马恋栈豆,舍不得富贵。

他也不吝进一步恶魔低语般催逼:“周府台,我没那么多时间跟你们耗,我也不怕告诉你,我已经联络了漕运史总督,通过他跟庐凤总兵黄得功也打过招呼了。

这些日子,黄州张煌言,庐州黄得功,会加紧绞杀蔺养成。另有安庆同知方以智,甘愿亲身涉险、劝降蔺养成。大功告成之前,这个案子必须结案,再晚就没必要办了。

你们要是非逼我一查到底,我什么都得不到,那么蔺养成正式归降之前,这些人我能依法依律弄死多少算多少!你虽然罪不至死,尽可以试试!”

周璜脸色大变,果然彻底被震慑住了。

沈树人现在的状态,已经不是“手里捏了一颗雷在那儿威慑”了,而是等于直接把雷的引线给拔了,直接说引线烧完之前他肯定会丢出去——

无非是你们自己选,丢哪个方向,是全炸死,还是炸人少的地方。

周璜瞬间脸上的汗都下来了,他心念电转之间,已经打定一个主意:立刻想办法让江西官场上的相关人等配合、服软,丢车保帅!

毕竟沈树人手上握着铁证,这事儿非得死一批人才能了了,不可能什么代价都不付出的。

另外,他得尽快想办法确认,沈树人是不是真有如他所说的那么大能量——所以,他要立刻派人去江对岸的安庆查证,看看黄得功、方以智的动向,是不是确实已经开始行动。

如果这些动作都属实,那该服软就要服软。

就算将来江西巡抚郭都贤为这事儿找他周璜的麻烦,他也好有个台阶下,向郭抚台解释自己也是迫不得已、是为了大家的全局利益最大化。

思前想后,周璜嘴唇发干,艰难求饶:“沈大人!能不能给下官……三五天时间。下官也需要协同查证,时间一到,下官必定给您一个答复,该如何上书送去南京的,下官也绝不含糊!”

沈树人:“五天太久了,我都已经大过年地陪你们在九江耗着,三天吧,大年初二,我就要带着人犯上路——这三天,会决定有多少人会上人犯名单,你动作越慢,被查出来的人就越多。”

周璜大骇,却也没有办法,屁滚尿流回去筹办。

……

此后几天,周璜过的是何等非人的日子,也不足为外人道了。

一开始,九江乃至南昌府的各路涉案豪绅,当然是群情汹汹,甚至想要在江西也掀起民变跟沈树人鱼死网破。

江西派在朝中也是有阁老有尚书的,哪能由着他这样欺负?

但是,周璜把沈树人第一批给他的名单,向那些还不在名单上的豪绅望族出示后,告诉他们

“沈树人的首批打击范围,仅限于那些同时在与湖广和南直隶交界的商路上走私、通匪的元凶首恶。

而对那些只有一省通匪商路的次要罪犯,暂时还没有抓到证据。等蔺养成投降后,这个案子也不会再查下去。”

这个消息一传达,那些不在名单上的豪绅,立刻个个脸色煞白,稍作权衡后,就做出了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决策。

甚至还帮着周璜安抚地方,调转刀口把那些闹事搞乱子的同僚统统拿下,配合官府抓人。

崇祯十四年的大年三十,和崇祯十五年的大年初一,就这样在九江府的一场腥风血雨中渡过了。

沈树人成功控制了四个罪恶最大的通匪家族,全部押解去南京,走司法程序——其中还包括一个已经被他让郑成功杀了全家的湖口费家,那就不用走程序了,补个备案即可。

身在南昌的江西巡抚郭都贤,知道这事儿时已经是大年初二早上,谁让他过年休假了呢。

知情之后,听说郭都贤直接就气晕过去了一会儿,醒来后痛骂周璜吃里扒外。但等他弄清楚前因后果之后,也是完全没办法。

九江府原本被划归史可法管理,已经有五年了,他去年秋天才刚刚收回来,还没焐热呢,也没来得及从九江贪多少孝敬,这就又要被划出去了。

早知如此,还不如从未拥有,那也不存在再次失去时的痛苦了。

人类的大脑海马体,都是会催生损失厌恶的,捡了一百块钱后又丢了,这痛苦程度绝对比从未捡到要难受得多。

没办法,郭巡抚倒是没有多大劣迹,只能说时势如此,他挡了位面之子的道了,只能是哪个部位挡住就把哪个部位踹开。

……

搞定之后,沈树人也终于可以从九江启程,再次顺流而下回南京。

在九江这三天,他也没白等,还派人给对岸安庆府的方以智送信,请同年好友过江一叙,顺便充分了解情况、并且面授机宜,把最终迫降的临门一脚该怎么表现,稍微交代了一下。

另外,沈树人还跟郑成功谈了分赃的事儿。

抄没的江西通匪家族的逆产,这肯定是要上缴的。而且严格来说这是朝廷的执法,不是军功收益,跟郑成功也应该没关系。

先由南京户部登记,再考虑该地方截留的地方截留,该上缴北京的上缴北京,沈树人也不好上下其手。

他最多跟韦小宝抄鳌拜一样,稍微看错一下账本。

或者跟余某抄逆产时那样、不小心遗漏斯蒂庞克轿车、玉座金佛。

除了逆产之外,那些蔺养成部被截杀的进货船队运载的金银,就不属于“办案抄没”,而是“战场缴获”了。

按照明末的规矩,战场缴获被私分不要太常见。但沈树人还是语重心长地跟郑成功谈了,让他拿个明确的账目出来,然后三七分账,给郑成功留了三成。

剩下那七成,也不都是沈树人的,还要上缴一部分,或者作为正经地方财政。

毕竟让郑成功查税、给他谋这个官职差事,一开始就是沈树人运作的。另一方面,沈树人也不希望把郑成功养成那种杀良冒功的人——

之所以近代军队缴获和赏赐要收支两条线,就是因为收支如果一条线和稀泥,下面的军队拿得手滑之后,渐渐就会军纪崩溃,以后就会演变成杀良冒功。

尤其郑成功是缉查厘金的,要是缴获全归他,那郑家人很快就会回归当初海盗的状态,说不定将来就栽赃合法富商船队是走私偷税通匪、直接杀了把银子货抢了。

所以,沈树人最后的底线,是一定要账目明确,重新分配。可以给一定的激励,但不能是大头,不能让抢钱成为缉查的主要动力。

郑成功一开始本能直觉,还觉得三成挺少的。但后来一想,朝廷当年派出的矿监、税监,拿到银子之后,也未必都有三成都归自己。

既然是代替朝廷行使征税权利,所得大头归上面,那不是应该的么。

这么一想,他也就顺畅了,还帮着沈树人开导自己手下的人,让他们知道代朝廷查税是多么不容易的肥缺美差。

……

沈树人重新启程后,一路上倒是再没发生意外。

又经过四五天的航行,直到崇祯十五年的大年初八,他总算是顺利泊靠了南京城外、秦淮河口的码头。

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都在杀人灭门,这日子也是过得有够血腥,注定他这辈子不会平凡。

他上报的案情,南京这边的六部显然已经知道了,而且,方以智那边的劝降,似乎也已经有所实质性的松动。

知道他抵达南京、全盘统筹斡旋蔺养成的事儿,南京城内不少有头有脸的官员,都已经开始正视这个崛起飞快的后起之秀。

第一百五十九章 秦淮金粉

这次回南京,沈树人是带了一车子的待办事项,注定会忙得脚不点地。

周延儒等即将北上的新贵京官要拉关系、蔺养成的最后劝降得布局、江西通匪豪绅的案子需要奔走定性、沈树人自己下一阶段的职位得运作跑官……

甚至沈树人还考虑过,要不要帮父亲的漕运改海工作再搭把手、多安置一点转业漕民。

或者是趁着今年春天渤海解冻后再次运漕粮北上时,看看有没有机会救出一些历史上此时此刻即将总崩溃的洪承畴残部——

洪承畴指挥的那场松山大战的野战部分,好几个月前就已经惨败了,那是去年沈树人杀了二贺、搞定张献忠案之后的事儿,大约深秋时节。

洪承畴麾下好几个意志最不坚定的总兵,比如王朴、马科、唐通等,也已经溃散逃回来了。吴三桂的气节意志似乎比上面三个人还强一些,他是第二阶段才退到山海关的。

八总兵逃了四个死了两个,如今只剩洪承畴本人和最后两个比较死忠铁杆的总兵,在分守松山、杏山、塔山等坚固县城和要塞据点。

上一篇:影帝他不想当太监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