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姓窃明 第85章

作者:浙东匹夫

我都帮君君妹子修剪了好几次眉毛,靠近鼻梁这边的眉毛一长出来就剃干净,这才遮掩过去,不然早就被人看穿帮、知道她还是处子之身了。”

沈树人假装脸色一板,惩戒拍打道:“我这不是军情如火么,天大的事情也没带兵出征大,你还敢不服!做我的女人,就要有这种心理准备,说好了两三天,等半年都是正常的!”

陈圆圆很享受这种被打的感觉,很快媚眼如丝,如小猫一样蜷缩起来,甘之如饴想多多受刑。

第一百三十六章 忽略不计

沈树人拍打训诫了陈圆圆一番,内心也很是燥热。

他戎马倥偬,在外奔波四个月,每日宵衣旰食,身边哪有女人伺候。

憋了那么久,本能就像是火山涌动,随时都要被点爆。

焦躁之下,他下手难免捏狠了一点,惹得陈圆圆一阵呼痛。他这才惊觉,用最后一丝理智呵斥:

“君君人呢?该出现的时候不出现。都欠她几个月了,再拖下去倒成了钩肠债!你倒好,假公济私,嘴上帮她抱不平,把她藏哪去了!”

陈圆圆媚眼如丝,把声音压到最低,促狭娇笑道:“少爷真是的,要说你怜香惜玉不用心吧,倒是仗义担当得很。要说你用心吧,也只剩下担当了,就不知道小意儿疼人。

君君这几个月,都偷偷问了我好多私房事儿了,她这是怕了,和我说好了先躲起来。一会儿等你火气没那么大,她自然会出现的。”

“怕?有什么好怕的?”沈树人也忍不住了,原本还想自己亏欠了李香君那么多,养精蓄锐已久要先对付她。被陈圆圆这么一搅合,他哪里还顾得上。

“你忘了?去年中秋,你也是说好了走两个月,结果让我们等了半年多才聚!奴家知道小宛等得苦,让她先,结果你没个完,弄得她伤了好几天。今天非得先泄了火才行,只好奴家先吃点亏了。”

沈树人被言语撩拨得愈发愤怒,怒斥:“叫你假公济私!叫你假公济私!”

“哪有假公济私,奴家还不是为了家宅和睦。”

陈圆圆最后的温柔细心,也让沈树人颇觉暖心。

沈树人返身一把圈住,霸道地揽进怀里,嗅着李香君的耳垂,低语呢喃:“让你多等了四个月,委屈么,怕么。”

“奴家不怕,在外人眼里,奴家四个月前就已经是公子的人了。既然名节早已尽毁,当然要有名有实,否则岂不是更亏了。”

“当然,这就让你有名有实!”

……

神清气爽,从湖边垂钓的小院,一直转战回庄园里原本小姐的绣房。

次日清晨,被清爽的湖风吹拂醒来时,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两张依然带着眷恋痴缠神色的俏脸,粉光泪光,混腻莹然。

眼角眉梢,带着一份满足的释然。

李香君睁眼时,难免羞怯闪躲,牵扯到了痛处,又娇呼出声,眉头轻皱。

“别动,疼就再躺一会儿。”沈树人很是怜香惜玉而又霸道无比地一搂,把二女毫无差别地都重新压在自己臂弯里,很有担当地说,

“不论当初给你赎身时,有没有别的目的,现在你就是我的女人,我自会一辈子怜惜于你。我沈树人顶天立地,自己宠幸过的女人,绝不随意冷落疏远,定然要善始善终。”

李香君眼神灼灼地环着他脖子,目光坚定:

“公子别这么说,就算当初是被公子利用,奴家也甘愿的。公子是救国救民干大事的,天下一等一的伟男子。就算是当世女中豪杰,想被公子利用、为公子做些大事,都求之不得呢。”

“你倒会拍我马屁。”沈树人毕竟是有雄心壮志之人,被女人这么说,哪怕知道含金量存疑,也还是会忍不住开心。

“罢了,好好陪你们几天,最近就不操心政务了!给朝廷打了四个月仗,还不该得个休沐假!”

……

沈树人这一歇,就一口气休息了半个多月,每晚夜夜笙歌,过着神仙眷侣的日子。

“夜夜笙歌”并不是形容词,而是实打实的。

陈圆圆原是当世昆曲第一名角,李香君是当世南曲第一名角。

两大曲艺流派的天下头牌,伺候他一人,还有各种乐器伴奏,想听什么就有什么。反正二女在乐器上也是多才多艺,每人至少练会有七八种。

这种待遇,就是不做那些龌龊之事,只是左右各搂一个、安安静静抚琴听曲,也堪称天上少有,人间难寻。

哪怕让沈树人穿越回21世纪,也难找这样的文化娱乐享受,这算是彻底给他整服了。他也第一次承认,哪怕回到明朝,也不是只能打打杀杀拼大业,也是可以享受生活的嘛。

当然,沈树人并不是什么荒淫之人,他之所以一下子休息半个多月,也是最近实在没什么政务值得他忙碌。

南方的天气相对温暖,秋收也来的比较早。八月下旬开始,普遍都进入农忙了。

沈树人想搞其他军工、工商业建设,或是整治水利,搞什么工程,或者是编练新兵,都得避开秋收时节。

而且因为战乱的缘故,很多田地春耕的时候还有人种,秋收时已经家破人亡的都不少。除了被战乱打死的,也有很多是没熬过青黄不接直接饿死的。

这些无主之地,或者是壮劳力损失过多的田地,沈树人还得组织卫所军队客串,帮百姓收割、顺便稍微收取一点粮食作为劳务费养兵。

所以,这半个月假期里,他白天也不是完全什么事儿都不干,无非是选择一点轻松的、近似于公费旅游的差事。

坐着马车把武昌府周边都逛了一圈,看看山山水水,野营郊游,勘踏环境,顺便劝农。

只不过往昔在黄州,他劝农都是骑马的,这次带上了女眷,才改为坐马车。

从穷困山区根据地,来到武昌这样的大都市,果然都是会生活作风上稍稍浮夸一点的嘛。沈树人至少可以做到比刘邦定力好一些,比李自成就更好了。

武昌府这边秋收的同时,一江之隔的黄州当然也秋收了。今年沈树人是在黄州全境、适合种土豆和玉米的田地上,都尽可能推广了这些高产作物的。

而土豆的推广面积,更是比玉米还多了将近一倍——土豆一年能种两季,夏天种的这一季,随州府也推广了,因为随州在五月份的时候,就已经被沈树人光复。

这些作物少则有十几倍的种收比,多则二三十倍。

所以哪怕黄州是田地较少的山区州府,黄州全境的玉米都收作种子,至少也够来年七八个平原州府的适宜土地、都种上玉米。

而土豆的育种块茎就更不用担心了,多了一轮,就是种两个省都行。沈树人不但可以留够种子,还能组织商船队往四川和江西去卖——

虽然四川和江西并不是沈树人管辖得到的地方,那些地方的种田成果也不能立刻让沈树人受益。但毕竟都是汉地的省份,多推广种一点高产粮食,多活下来的都是大明百姓,没必要算得那么清楚。

既然种子充足,沈家船队也没闲着,从八月下旬开始,就从黄州一波波渡江,把玉米棒子往武昌、汉阳这边运。

先优先供给那些种植官营无主之地的佃农、卫所的军屯,然后再是向民间豪绅组织推广。沈树人也不可能有这个人力和管理能力,去亲自一个乡一个村地推广新作物,所以肯定要分包给主要的乡绅,官府只是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确保他们把种子分发下去。

而拿了官府种子的,明年肯定要额外多交两成收成的租税。

这也很合理,毕竟普通农作物的种子借贷,都要以一成收获为限了。沈树人推广的都是新品种,再翻一倍收两成作为种子贷,已经是仁政。

无非沈树人比较强势一点,他有兵力在手,还有强大的商界势力,还有阁老和巡抚的支持,还有战功威名。所以他甚至可以比当年王安石推行《青苗法》都更加霸道一点——

那些眼光不够远、见识浅薄不愿意尝试种新作物的家伙,最好也乖乖来借沈道台的种子贷!

除非是确有合理的理由,比如土地类型不适合玉米土豆生长,那样才能在官府派人复查地理后豁免。

沈树人也知道,这种用政策压着当地豪绅借贷的措施,肯定会有执行走样,也会有如当年王安石青苗法一样,“给不需要贷款的人摊派贷款、搜刮利息”的行径。

沈树人只能是加强巡查,尽量减少,并且建立监督制度。但绝对不可能完全避免。

如此乱世,他也只能是事急从权,偶有一些危害,相比于推广所能获得的巨利,总归是利大于弊了。

也正因为此,他这十几天里,看似在武昌府、汉阳府到处踏青郊游,实际上也在让身边的人详细绘制地图、记载各乡各村的田地优劣。

跟早已跟不上时效性的官府鱼鳞册等图籍对照、把新搜集到的信息增补上去。

到时候放种子贷时,哪个县哪个乡上报的宜种土地面积,和沈树人提前暗访搜集到的大致数据差异比较大的,他就得好好留心了,说明负责这一区片的官员比较贪心,有可能趁着手头有权力、加重了摊派放贷。

陈圆圆、李香君也跟着他游山玩水了十几天,一开始她们还心中有些内疚,以为是自己害得公子变堕落了,原本都是骑马巡视各县劝农的,现在被女眷拖累,改坐那么豪华的熏香马车。

日子久了之后,二女也回过味来——公子真是太奸诈了,这又是公司两便的一石二鸟之计。

之所以假装得这么堕落,还不是为了诱骗那些将来要负责摊派种子贷的下属官员,先放松警惕,不注意道台大人已经细心暗访过了。

晚上一个唱昆曲,一个唱南曲时,难免也流露出一些哀怨之声,偶尔劝沈树人饮酒时,二女也不忘撒娇:“公子真是太能算计人了,带我们出去游山玩水,都不忘趁机算计人。”

“哪有,你们想太多了,你们的职责就是好好玩,女人太清醒反而不幸福。”

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

半个多月的秋收农忙终于过去了。

武昌、汉阳等地的百姓,压根儿没空注意到自己头顶的军阀和封疆大吏,已经换了一波。

朴素的农民,在这种日子里,眼里只有即将收割的庄稼。每收贮一批,心里就安稳踏实几分,至于官老爷换了什么人,谁在乎。

收割完之后,百姓的心中才开始担心税粮和摊派。

“连续几年轮流水旱,今年总算收成好一些了,不容易啊,但愿摊派苛捐杂税可别跟着提。听说新来的道台喜欢到处巡游,香车好马,不知道搜刮了多少民脂民膏。”

不少乡绅、富农,估计都是这种心态。

新来的沈道台喜欢出游,最近已经在武昌府周边出了名了,还颇有排场,不光要带很多侍卫,连随行的婢妾侍女都很多,还一个个很漂亮。

沈道台的两位通房侍女,外人当然等闲看不见,只有偶尔地方上知县、豪绅请客时,能得惊鸿一瞥,见到的无不惊为天人。

而其他档次稍低一些的侍女,才有可能在郊游时被地方上的普通乡绅、远远看见,有时还戴着面纱或帷帽,姿色同样不俗。

这种八卦从来都是最容易传开的,武昌官场上的官员和豪绅们,私下里很快就把沈树人传说成了一个好色无厌、嬉游无度的狗官。

“听说了吧,这沈道台可奢靡了,家里本就是苏州首富出身,族中做海商多年,船队除了福建郑家,就数苏州沈家最多了。这种膏粱子弟,得了富庶州府为官,可不露出本性了。”

“听说他立功倒也不少,不过不会是使银子帮衬着立的吧?听说杨阁老很重用他,湖广河南剿贼大业,全局都败得这样了,就他一路大胜。说不定就是吸左总镇刘总镇的血供他一路大胜仗!其他路才输那么惨!”

“不过到底是首富之家,那些美人真是天上少有,人间难寻。听说那个姓陈的美人,原是苏州昆曲头牌,姓李的小娘,也是南京南曲头牌。苏州南京两地的绝色女子,被他掐尖儿收用。这种日子能过一天,死了也值。”

……

沈树人这段时间声色犬马休假下来,当然也有偷偷了解民意。所以民间是怎么传说他的,他全都知道,只是不以为意。

他内心甚至还有几分得意:富豪出身的身份,没想到还有这种妙用,可以让不了解你的人,在解读你的成功时,更倾向于理解为“不就是靠花钱贿买、让阁老倾斜资源才立的功劳么”。

尤其是左良玉原先在武昌周边经营势力根深蒂固,哪怕左良玉被沈树人设计移镇了,拔出萝卜还带着泥呢,土里残留的根系,不是一天两天弄得干净的。

所以各种美化左良玉、丑化沈树人的舆论,至今没有根除。左良玉当初被截胡夺走美妾的段子,更是生命力顽强,不知被多少人传唱了,人人都知道沈树人抢了一个天下绝色的美妾。

要是沈树人出身贫寒一点,让别人无法找到这种解释他成功的借口,说不定就会更加提防他了吧。

陈圆圆、李香君陪了他这些日子,也深切感受到了这种氛围。

这天,他们又在郊游劝农巡视,武昌核心的几个县都巡视完了,今天已经到了武昌府最东南角、靠近江西省的大冶县,也就是大冶铁矿所在的那个县。

大冶是武昌府治下各县中,山区丘陵地形最多的,湖泊湿地等低洼地形最少的,所以将来也最适合推广种植玉米土豆,需要在官府放种子贷之前,重点勘察——也正是因为山地丘陵多,这儿才适合开矿,如果都是低洼湿地,压根儿就没法找矿藏。

此时此刻,趁着沈树人下田的工夫,陈圆圆不由有些为他不甘:“公子,装声色犬马暗访民情也够了,老是被人这么轻视,你不难受嘛?”

“难受什么?别人看不起你的时候,如果是事实,你才会难受。如果你知道他们只是没眼光,你难受个屁?”

沈树人拍拍手上的泥土,欣慰地说,“今年难得年景不错,真是没想到。说不上丰收,至少也是正常年景了。

我记得,从崇祯十年开始,连续四年,天下至少每年有一半的省份,轮流水旱,河南陕西河北,除了水旱,还有三年蝗灾,每年至少波及两个省。

今年是既没有蝗灾也没有水旱,老天难得开眼呐。不过也要有备无患,趁着有粮食,冬天好好整顿水利,来年再有水旱,也好扛过去。”

陈圆圆听他岔开话题,也就默不作声,她不太关心天下大势,对各地情况也不了解。

秦淮八艳中,卞玉京和顾眉是最喜欢谈论历史、了解时政的,李香君柳如是次之。其他几人,都不关心天下。

一旁的李香君经常会看朝廷邸报,神色忧愁地补充说:“今年虽然没上报什么水旱蝗灾,可河南河北都有瘟疫,我们湖广这边,靠近南阳那边也有不少瘟疫呢。”

崇祯十四年,是崇祯最后八年中仅有的没有大规模水旱蝗灾记载的年份,剩下七年年年有。

但即使是这样收成好的年份,瘟疫却免不了,崇祯十四、十六、十七,都是瘟疫之年。

今年京城周边人口染病者便估计都有三分之一,河南更惨,至少过半人口染病。

消停一年半后,到了崇祯十六年下半年到十七年年初,大疫再次来袭时,更是直接把京城干掉近半人口,李自成打过去时哪里还有力量固守。

不过,沈树人对瘟疫倒不是很害怕,因为他有科学知识,他知道水旱没法抵抗,蝗灾稍微好治理一些,而大瘟疫主要跟战乱有关,杀人多了尸体不及掩埋,当然会有瘟疫。

另外,前面连续四年水旱,饿死的人那么多,饿死者就更没人掩埋了,一样会成为传染源。

今年从河南开始的瘟疫,跟此前的灾荒、今年的屠戮,明显有关系。崇祯十六年下半年那场,则跟李自成开挖黄河水淹开封城、制造黄泛区有关,最后波及大半个华北平原。

沈树人沉思半晌:“瘟疫最主要的源头,是死人不及时处理导致的。守好江汉,不让北方染病流民大规模南流,本地对战死者饿死者及时焚烧掩埋,就能控制住。

唉,只是又多了一项需要官府开支的差事。要是银子不够花,也得想办法从厘金里抽。拿这钱组织将士们收尸焚烧。”

沈树人冷漠地侃侃而谈,听不出语气的波动。

不是他不拿死人当回事儿,而是处在他的位置,已经没有精力去怜悯死者,那只是一个数字,他要做的就是用科学的手段和管理,把这个数字压低。感性用事没有任何帮助。

……

沈树人打着郊游的旗号,巡视完最后一个乡,当天下午就在大冶县最大的豪绅家中用膳。

这户人家姓秦,族中有位堂兄弟秦日广,在武昌府做推官。因为家族势力大,所以今天的宴请,还有不少本地官员作陪,连大冶县的知县、主簿也都来了。

本地的老族长名叫秦基烈,族中在大冶有田地千顷,还帮着官府经营掌管大冶铁矿多年,兼营了不少铁铺。不过秦基烈年事已高,如今帮官府经办铁矿的差事,已经由他儿子秦日新在做。过去这几年,靠着帮左良玉的军队经办军械,听说也赚了不少银子。

要不说左良玉的起始地盘其实比沈树人好得多呢,他当军阀之初,就占了一块有大铁矿的州府,打造兵器都不用从外面买钢铁,最多买点焦煤、木炭。

可惜左良玉不懂组织生产,要是这样的地盘早两年给沈树人,沈树人崛起速度肯定还要快。

上一篇:影帝他不想当太监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