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姓窃明 第70章

作者:浙东匹夫

左子雄很慎重地拒绝:“不可!黑夜之中,谁知附近有没有流贼伏兵等着趁乱取势。如果被搅在一起,投鼠忌器,那就大势已去了!”

杨晋爵一想也对,确实鲁莽了,就收了这想法。

敌我双方至今为止,还有着六七倍的兵力差距。人多势众一方可以被叮好几口,弱的一方输一次就全完了。

随着炮击的持续,寨墙上一部分坚守岗位没退后的官军火枪手,开始因为寨墙的木桩被佛郎机炮弹炸烂、碎木飞溅而扎伤。

张名振一直在巡墙,见状才让火枪兵全部重新伏低、躲到夯土堆的反斜面,听不到敌军冲杀的动静就不要露脸。同时,他也把最新的情况实时报给左子雄。

左子雄沉吟许久,终于下定了决心,跟众将摊牌道:“兵备大人去求援时,原本就要求我们节节抵抗,以保全力量、消耗敌军为要。

如今这一夜轰下来,营地肯定保不住了。今晚我们就放弃这处营地,利用我们还有渡船之利,渡到滠水南岸。有了滠水的迟滞,至少还能再拖两三天。

等兵备大人回来了,我们就酌情退回孝感县城。相信有了兵备大人找来的援军,我们随时都可能有实力反击!

另外,你们先准备一下收拾辎重,派个快马斥候去县城,通知阎知县准备接应,并且先把俘虏转移走。我们坚守到后半夜再撤。”

大部队要后撤也是不容易的,俘虏、大炮、辎重粮草,前半夜得撤完了,后半夜才能让断后的战兵撤。好在孝感县城离这营地也就不到二十里,一夜分两批也是来得及的。

其他将领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加上沈树人当初确实这么交代过,于是就决定实施这个弹性防御。

相信流贼远道而来,带的火药和炮弹也不会太多。今晚官军只要深藏不露、偷偷地溜,别让流贼提前知道“已经没必要继续轰了”这个消息,那么就很有可能把流贼的火药消耗得差不多!

另一边,在县城固守的阎应元,听说左子雄要撤退,也是亲自赶来接应,又跟左子雄合计了一番,群策群力帮忙想了点迷惑敌人的小花招,算是锦上添花。

左子雄一开始不想听阎应元这种外行人议论军机,毕竟他印象里阎应元只是个典史出身的文官——这就好比一个警C局长出身的,在正牌野战军军官面前谈论打仗,野战军官肯定不屑于听。

可是,术业有专攻,搞治安出身的人,比较懂刑侦心理,在作案破案的小聪明方面也确实有独到之处。

左子雄耐着性子听了一会儿、还领着阎应元视察了一圈即将放弃的营地后,阎应元还真给他支了点可行之招数。

……

官军就这么花了一整夜时间,悄悄地撤退到了滠水对岸。

第二天一早,天色大亮后,二贺再次到前沿视察,看着官军营地被轰烂了至少几十段寨墙,他们总算是长出了一口气。

他俩又竭尽所能犒赏鼓舞了一番士气,对着全军说了一大堆“官军此前能胜全因地利和诡计,现在地利已经被我们一夜轰没了”,总算让将士们还愿意再赌一把,于是就浩浩荡荡发动了第三次进攻。

可惜,官军再次让他们出乎意料了。

众将士提心吊胆地杀过去,却没有迎来任何火枪和弓弩的迎击,半晌之后,才发现已经人去营空。

贺锦麾下的斥候连忙再报:“两位大王!我军又中计了!沈狗官昨夜放弃了这座营地!已经渡河跑了!”

“跑了?”贺锦怒不可遏,三次被耍的他已经额头青筋暴跳,亲自骑上马就狂奔上前,要入营亲眼见证。

贺一龙的情况跟他也差不多,都有一种智商被侮辱的愤怒。

特么佛郎机的火药炮弹,对流贼而言也是很珍贵的!早知道官军放弃了营地,昨晚就不该不惜血本把弹药储备打掉一大半!

这原本是奔着全歼官军的大目标,才下那么大本钱的。如果只是拿一座空营,就简直血亏了!

愤怒过后,二贺也只好立刻亲自带着中军入营视察。来都来了,总要鼓舞一下士气,宣布己方取得了大胜。

不过半刻钟后,贺锦等人就来到了昨晚被左子雄放弃的官军中军大帐。

官军走的时候,为了不打草惊蛇,营地里个别建筑没有拆卸,其他建筑也只是把帐篷的布匹扯走了,沉重的木头架子并没有搬,这就显得依然还有幕布的中军大帐非常显眼。

更显眼的是,官军在中军大帐前堆了很多昨天打扫战场时收集到的流贼尸体,还专挑那些被扒掉了铁札棉甲的流贼老营精兵和军官。

虽说没有干砍死人头堆京观的事儿,但羞辱意味也非常明显了。贺锦一阵怒满填凶,偏偏又听到旁边一个亲兵来报,说是在尸体堆前显眼之处,缴获了几封官军散落留下的书信,内容都是一样的,应该是留给“左金王”的。

贺锦拿来一看,上面居然还说了些诛心之论,详细描述了昨日之战流贼的高级军官死伤情况,还说从俘虏口中拷问指认出了贺锦的侄儿贺天明,昨天就在带队冲缺口时被自相践踏而死。

显然,这些小花招正是昨夜赶来接应撤退的阎应元搞的。

左子雄那种一心只有军事的武将,不会玩这种肮脏的心理战花活,一看就是刑侦和犯罪心理出身的人才玩。

阎应元在信中还极尽各种打击士气羞辱之能事,强调贺锦的族人都是胆怯废物,带着那么多精兵,却不是在冲锋中英勇战死敌手,反而是怯懦想躲最后被自己人踩死压死。

最后,贺锦顺着书信的指示,一眼就看到了尸体堆最前面几根木桩、上面扎着几个死人的尸体,还挂着写有很多大字的布条子,一看就是羞辱打击士气用的。

可惜流贼前军士兵很多都半字不识,所以都进营半刻钟也,也没人想到把这些东西拆了,一直留到大王亲自看见——或许,也是有人怕搬动大王侄儿的尸体,会引起大王不开心吧。

“这个废物!居然是被人踩死的,还要拿来公之于众!太给咱老贺家丢人了!你们几个,还不给我把穿尸体的木桩砍倒了!把这些尸体都烧了!埋了!”

贺锦气得太阳穴暴跳,亲自下令,还恨恨地挥舞起自己的大刀,在木桩上砍了几下,亲兵们也纷纷上前帮忙。

然而,就在这时,随着木桩被砍倒,还有京观的其他部分被破坏,中军大帐附近忽然“轰”地传来一阵巨响。

“啊——”贺锦和一群亲兵都发出了杀猪一般的惨嚎。

远处的部队和贺一龙,也是被震得不轻,懵逼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天杀的官军,居然撤退还埋了这么多地雷!”

第一百一十二章 反攻序幕

地雷这种武器,在南宋就有了。

明朝更是发扬光大,威力那是没说的,只是触发概率和触发方式不太稳定。

加上火药昂贵,野战中也没那么多本钱到处乱埋。

但是,如果设置一个明显会被敌人经过的目标,然后在旁边集中埋雷,再弄点注定会触怒敌人引起破坏的机关……那打击效果可就呈几何级数翻倍上升了。

而且,官军走的时候,还能在地雷区旁边,额外多埋一些火药桶、压上碎石头夯实。

于是,最靠近京观的那群贺锦亲兵,瞬间被炸死。

贺锦本人要不是只是砍了几刀后、懒得事必躬亲做体力活、只是在旁边监视,怕是也得当场毙命。

不过他现在的样子也不好过,左腿小腿直接沿着膝盖被卸断了,只剩一点皮肉还连着。

挽救是没可能了,立刻把剩下那点皮肉截肢包扎、估计才能捡一条命,还得祈祷别感染。

贺锦惨嚎昏迷之下,流贼也是大乱,只能先听另一路大王贺一龙的统一指挥。

贺一龙因为昨天担任的主攻任务没贺锦重,手下也就没有得力部将战死。刚才他才可以在旁边看笑话,并没有太愤怒上前凑热闹,居然因祸得福。

然而,贺一龙也没来得及庆幸多久,河对岸忽然又传来一串炮响,很快就有几枚十几斤重的实心铁弹,朝着被官军放弃的中军大帐飞来。

虽然是盲射、曲射,可官军显然昨晚撤退时就精心算好了相对位置、大致评估过弹道——在西方,1640年代已经有原始的弹道学经验了。

虽然数学和物理工具都还不成熟,但熟门熟路的炮兵将领,至少会通过实验经验统计,来计算“大炮装药多少、仰角多高时,炮弹能落在多远处”。

打预先算好、精心部署的固定靶,难度并不高。

流贼愈发大乱,这才想到官军的火炮可不是佛郎机这种半吊子!而是正儿八经的红夷大炮!

昨天红夷大炮的射程优势还不太明显,今天对方却是隔着河乱轰,给流贼留下了愈发深刻的印象。

“官军没有全部撤回县城!他们还撤到河对岸了!给我冲!官军肯定立营不稳!渡河逼上去近战给本王把红夷大炮全抢过来!”

贺一龙见到如此肥肉,也是利令智昏又莽了一把,流贼士兵们一时头脑发热,倒也还有几分血气之勇,居然就靠着游泳和木筏,准备渡河追击夺炮了——

至少他们在河对岸没看到官军的坚固营地,只要过了河,就是野战,己方人数多那么多倍,还是能赢!

可惜,正是这种每次若即若离、看似有希望、看似优势在我的钓鱼,让流贼又付出了代价。

官军确实只能野战,但是随着炮响,大约两三千官军精兵、原本只是埋伏在暗处,此刻却忽然出现在滠水南岸,快速列阵。

然后就等着仓促游泳和木筏渡河的流贼排枪点名、箭如雨下。

狭窄的河面上,一时间惨叫声不绝于耳,而且每一声惨叫都是短促无比。

刚一出喉咙就像被掐住了脖子,然后就被轻微的“咕噜噜”冒泡声取代了。

滠水这种小河也并不太宽,连百步都不到。官军趁着这边忙乱扎堆要过河、挤在河边,完全可以直接火枪单方面屠杀。

流贼虽然也能用弓箭反击,却非常凌乱。而且官军显然是早有准备,出战的士兵都尽量协调配备甲胄、还携带了一些大木盾立在阵前。

有心算无心之下,隔河对射就成了一边倒的屠杀。

一排排挤在河边都没下水的士兵,割麦子一样倒下,自相践踏,几乎把百步之内的滠水河水都微微染红了。

“大王,不能再打了!这一切都是官军的诡计,再打下去我们又要被半渡而击了!”

好在贺一龙身边也还有点有见识的部将和落第秀才,连忙哭丧着脸拉着他苦劝。

贺一龙看到抢先鲁莽下水的士兵被纷纷击毙在河中、白死毫无价值,才算一盆凉水冷静下来,恨恨下令:

“撤退!不能驻扎在这个营地里了,给我放火烧为平地!去后方把船调来,这些木料能拆的都拆了造木筏和攻城武器!”

他最后一个决定,倒也算英明,既然知道官军红夷大炮的射程,隔河抢占官军就营就毫无价值了,留在这儿只会挨更多炮击。

还是得回到原本的营地,才能避免单方面白白挨打。可攻陷了官军大营后又放弃,对士气的打击显然还不如一开始就不占领。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类都是有损失厌恶的。

先赚一百块后又亏损一百块,绝对会让人很不开心,甚至哪怕只亏回去七八十块,也一样会不开心——人都会觉得“这一百块本来就已经是我的了,是我应得的”。

流贼士兵虽然没学过心理学,这种朴素的认知却绝对不缺。

这一退,起码又是一两天缓不过气来,也迟迟做不好渡河或者逆流而上攻打孝感县城的准备,如同风箱里的老鼠,两边夹着受气。

而且,随着流贼这一退,贺锦一方显然得多操心大王的断腿伤情,哪还有时间跟贺一龙联手再出战?

没退之前,贺一龙好歹还能“事急从权、随机应变”,退回去之后再想出来,就得先解决流贼内部的派系猜疑了。

贺锦重伤昏迷之下,回去后抢救一番、好不容易醒来,第一个担心的居然是自己的部队家底有没有被贺一龙夺军。

……

左子雄和阎应元联手,就这么轻松又拖了两天,在流贼士气堕落至极的情况下,迎接到了沈树人求援亲自归来。

“兵备大人!末将等幸不辱命!成功拖住了二贺整整六天!两次击退敌军!累计杀敌超过四千!生擒俘虏两千七百余人!轻伤无算!”

“我军累计战死、不治、残废三百五十七人,轻伤六百余人。还两次骚扰炮击、地雷伏击敌军,看流贼昨日没有再来,怕是伤了敌军什么将领,现在流贼已然军心不稳至极!”

沈树人这五天也是疲惫至极,但还是强打精神。一下船,他刚刚要检阅自己的人马,左子雄、张名振、阎应元等人就冲上来,满脸喜色地跟他道贺、请功。

“我不在这些日子,你们不止守住了营寨,竟然还能反击建功?天佑大明啊!”听到这些,沈树人都不免有些恍惚,整个人差点因为血糖波动疲劳透支而晕倒。

幸好左子雄眼疾手快扶住他:“咱回营再说!大人太操劳了,一定是求援不易吧。”

众人连忙拉来一辆辎重马车,先载着沈树人回营,一路上沈树人慢慢喝水歇息吃点点心,才听众将把功劳细细分说清楚。

沈树人越听越惊喜,他是真没想到自己离开这些天,左子雄阎应元不但能拖住流贼,还能打那么多小胜仗、把流贼士气打到那么惨。

他欣慰地长叹:“左兄,你和阎兄以后可要多多切磋,别看他是文官、管刑狱抓捕出身,这些小把戏小阴谋也是可以大用的。

自古兵法以正合、以奇胜,要成为大将之才,两者不可偏废!这次打完,你们定然都有得升迁!”

左子雄此刻也是心服口服,表示最后地雷炮击骚扰、击伤敌将并且惹怒敌军冒进被半渡而击,都是阎应元那一系列心理战挑衅的功劳。

沈树人笑道:“回头再打探一下,贼军到底是什么大人物被打伤了,要是最后死了,定要计功到阎兄头上。

其他军功,本官自会公允分派,左游击、张都司、杨都司,都不会少了的,你们用命敢战,本官绝对一碗水端平。

流贼士气堕落至此,破敌必矣,我此番回来,倒是恰好赶了个好时候,可以领着你们给贼军最后一击!”

沈树人说着,自己都有些得意。

赶得早不如赶得巧,自己到底是做大事的,对战争只要观其大略、不求甚解。大战略部署要亲自抓,战术细节上,还能临门一脚抢人头,岂不美哉?

众将也被他的自信所感召,左子雄等都满脸自信地请教:“对了,大人您还没说这次带回了多少援军呢?怎得只见这几条船回来?”

沈树人给出一个自信的微笑,打包票道:“放心,援军多得是!方巡抚那边兵力虽然不多,但也愿意支援我们五千人!只是大军开拔需要多等几日,不可能跟我这样日行两百里往回赶。

此外,还有叶县、郾城的刘国能,因为路途隔绝,无法赶到正面战场支援,但他已经承诺出兵一万、围魏救赵。从桐柏山以北、直捣贺一龙的老巢信阳府!

如此一来,就算贺锦坚持要继续死战,贺一龙却未必会再跟他一条心,二贼如果有一家想撤,剩下的一半人马,光靠我军和方巡抚的五千援军,就足够全歼了!”

沈树人说谎也不打草稿,为了鼓舞士气,先把话往大里说。

方孔炤明明只答应给他金声桓那一个营两千人、还是只借半个月。他一出口就说有五千,这个数字也是深思熟虑过的,因为他自己就有五千人,再来五千,怎么也能凑出上万大军,己方气势胆色就不一样了。

至于刘国能,如今压根儿没准信呢,沈树人也先把牛吹出去了,左子雄等将领一听,果然士气爆棚。

“流贼战力低下,五六万人被我们数战削弱下来,实际可战之兵能剩三万七八千就不错了。要是我军真有两万、前后夹击,还不尽数将流贼覆灭!恭喜道台不日将立此奇功!”

大家基本上都是这个看法,信心都已经写在脸上了。

沈树人也意气风发地宣布:“算算日子,方巡抚从江陵派人骑快马去叶县,应该也就三四天时间,跟我回孝感差不多。

一天半就能到襄阳,再一天可以到新野、博望,由博望坡垭口穿越桐柏山,再有半日便是叶县。算算日子,刘国能现在已经在准备出兵了。

大军开拔定然不如轻装信使那么快,总要一些准备,还要集结各地部队。就算他后天出击、大后天在舞阳或郾城集结。第四天就能进入信阳府境内,第六天贺一龙老巢的留守人马就会报急。

我军近日一定要做好斥候侦查,争取第一时间识别流贼的退却、动摇迹象,立刻来报!全军也秣马厉兵,大犒士卒,做好反击准备!”

“得令!”众将齐声应喏,声振帷幕。一时间,气势高涨无两。

第一百一十三章 左金王之死

上一篇:影帝他不想当太监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