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姓窃明 第57章

作者:浙东匹夫

李香君无奈一笑:“谈不上负心薄幸吧,我这种人,就算遇到肯重金为我赎身的,也不过是想把我当成礼物送人、攀扯官场交情。这才是我们这行原本的样子,姐姐这样的例子,本就万中无一。”

两人窃窃私语着,另一边沈树人也已经送完客,刚好回到船舱内。

他对陈圆圆李香君的对话本不在意,不过恰好听到李香君抱怨自己要被卖被送,也是激起了他的好奇和政治警觉。

“这貌似跟历史不符吧?李香君不是应该被侯方域赎么?怎么会有人打算买她送人、攀官场交情?还是说孔尚任的《桃花扇》是瞎写的,完全不符历史原型?”

沈树人的脑子,不由自主就运转起来。

一想到侯恂、侯方域父子和左良玉是一党,而且自己跟侯家人、龚鼎孳前年就结了点小怨仇。沈树人觉得还是打探一下比较好,说不定能摸到一点政敌的把柄或软肋呢。

于文于武,沈树人都是要对付侯左联盟的。

侯家代表了户部的保守势力,说不定有门生故旧会反对厘金税制变法,左良玉则是在湖广战场的军事方面跟沈树人不对付。

不管逮到谁,都可以搂草打兔子。

第九十一章 大局为重

沈树人原本的计划很清晰:要推广厘金改革,他就得搞定三方关键人物。

第一是张国维,第二是郑家,第三是杨嗣昌和方孔炤。

杨嗣昌和方孔炤的优先级可以稍稍延后,考虑到地理限制和自己的行程,那些事情只能等沈树人回湖广上任后再处理。

张国维和郑家,则必须在滞留南京的这段日子里,完全料理干净。

现在张国维刚刚搞定,剩下主要就是郑家。

如果没出眼下这档子意外,沈树人留南京的后续几天,主要会把精力放在去国子监司业吴伟业那儿走走门路。

让吴伟业高抬贵手、给如今还是监生身份的郑成功好好写点吹捧的考评。

然后沈树人再想办法勾搭南京吏部、找其能决定南直隶地方官职买官授官的实权衙门,斡旋打点。捞一些包括郑成功在内的基层官员人才,为自己所用,顺便卖一堆人情。

只要一切顺利,郑家到时候当然会承情兼投鼠忌器,被沈树人恩威并施愿意配合厘金纳税。

好在,眼下了解一番李香君、卞玉京等人的遭遇,卖点力所能及的人情,也耽误不了多久。而且顺便也能了解一下,如今的卞玉京跟吴伟业关系到哪一步了。

沈树人脑内飞速盘算后,确认这个新冒出来的“支线任务”不会妨害他的“主线任务”进度,每一步都是有价值的,这才心安理得地拨冗倾听。

任何时候,他都是以大业为重,绝对不会被下半身支配自己的决策。

……

想明白利弊得失,沈树人立刻换了副更加和蔼的脸色,假装怜香惜玉地关心起李香君的遭遇:

“李姑娘,我记得我们原先也见过吧?以后你就知道了,我这人没什么本事,就是仗义疏财,对熟人能护着就护着。有什么小难处,可以开口。”

他先说了两句垫场子的话,倒也不是怕李香君觉得他另有所图,而是照顾一旁陈圆圆的感受,让她别多心。

如果只是跟李香君单独私聊,压根儿不需要掩饰——老子就算有所图又怎么了?既然是媚香楼的花魁清倌人,本来就该被人觊觎美色。

李香君显然也闻弦歌而知雅意,不经意瞟了旁边的陈圆圆一眼,面露一丝羡慕之色:圆圆姐命真好,虽然也是苦出身,她家公子却那么宠着她,细心照顾她的感受。

叹息之后,李香君立刻收拾情绪,言笑晏晏对答:

“谁说不是呢,一年多前,奴家可不就在白鹭洲文会上见过公子?不过那时奴家也才十四五岁,未曾登台,公子不记得奴家也很正常。

那次文会上,公子慨然买官,连遮掩都懒得遮掩,实在是豪爽豁达得紧。可惜,当时奴家也不知公子文才,还以为公子豪则豪矣,怕是学问欠佳。没想到翻过年来,公子竟能高中两榜进士,得天下耿介之名。”

李香君的才艺跟陈圆圆差不多,也是以音乐曲艺著称。只不过陈圆圆在昆山,唱的是昆曲,李香君在南京,唱的是南曲(南曲并不是指“南京的曲”)。

一年多前,她才刚出道,所以没名气,如今她已是金陵南曲第一名家,琴瑟琵琶,笛箫箜篌,也都有绝艺。

聊及此事,旁边的卞玉京也凑上来,靠着李香君说道:

“是啊是啊,参加过文会的姐妹们都说,公子虚怀若谷,深藏不露,仰慕得紧呢。”

卞玉京年纪最小,无缘参加那场文会,当时她还在被闭门调教、不能见客呢。

沈树人被美女们恭维,要说不得意那是不可能的,纯属本能反应。

但他很能控制情绪,抬手示意打住这个话题:“都是故人,不必说这些。还是说说李姑娘的事吧,你刚才不是说,有人要买你赠客?你若是不愿,我们可以想想办法。”

李香君心中一紧,有些忐忑,也觉得有些丢人,但机会难得,犹豫了一会儿还是说了:

“原本家丑不该外扬的。我等苦命之人,但凡能得贵客恩典,肯花大价钱救出火海,那都是造化,不该挑三拣四。

沈公子您这样的人中龙凤,几年也未必遇得到一个。去年我登台唱曲之后,也有些客人赏脸。妈妈便想攒局一个盛会,邀约贵宾为我梳笼……

看上奴家那人,沈公子您应该也记得,便是一年多前文会上、跟公子闹出风波的侯方域侯公子——奴家还记得,当时侯公子试图向您和其他监生索贿,但是被您搅黄了。

后来他也迟迟没能凑足千金,这事儿便搁了数月。妈妈可怜我,倒也不逼着我尽快梳笼,允许我每日继续登台唱曲即可。

谁知,拖到去年年底,侯公子忽然心意大变。他拉下脸来,跟阉党败类阮大铖勾结,一下子凑足了银子,甚至够直接给我赎身。

奴家以为他是为了我才自甘堕落,还不忍责备他。后来才听说,他竟是打算把奴家完璧赎身、送给他的世交好友、平贼将军左良玉为妾。

奴家虽身居下贱,不配鄙夷无文武人,如今大明多难之秋,朝廷也确实需要武臣。可是,那些对朝廷不忠不义、割据养贼的军匪,奴家虽在贱籍,也羞与为伍,唉……世上竟有如此薄幸之人。”

这段话,沈树人乍一听并不以为意,听着听着表情却渐渐凝重,很快就意识到:这一切,貌似都跟自己导致的蝴蝶效应有关!

按照《桃花扇》,侯方域找阉党阮大铖弄够了银子,就应该亲自上才对,现在居然要当礼物送出去,肯定是侯家的境遇比历史同期更惨、所以不得不巴结更多人拉他们一把吧?

沈树人立刻不动声色地追问:“他为何要这么做?应该是侯家遇到了难处吧?”

李香君张了张嘴,却没有回答:“公子,奴家虽然也知道些一鳞半爪的消息,但那些话,都是侯方域那薄幸之人,向我解释、求我理解时说的。他既要赎我,无论我是否甘心,都不能出卖于他。”

“这有什么,你不说,我大致也能猜到。”沈树人笑了,根本没把这点困难放在眼里。

李香君的些许迂腐,反而激发了他的智力优越感和推演欲。

“让我来猜一猜,以侯家原本的境遇,虽然侯恂被下狱数年,却也不至于担心生存。左良玉去年一直在用养寇自重向朝廷施压,希望朝廷把侯恂放出来,官复原职,陛下也有些动摇。所以正常情况下,侯家断然是没有突然加码讨好左良玉的必要。

不过,左良玉去年十一月诬陷弹劾了我,却被我实打实的平贼之功反驳得不攻自破。后来京中一连番户部调动,应该也是陛下对左良玉不满。

所以连带着对被左良玉力保的侯恂也更加不满,愈发想要清洗侯家、敲山震虎让左良玉安分点。侯家肯定是得到了消息,侯方域才这般不要脸、想送女求左良玉别抛弃侯家。”

沈树人侃侃而谈,全程并无表情语气波动。

却让李香君听得目瞪口呆,樱桃小嘴嘟得圆滚滚的,都能塞下一个鹌鹑蛋了。

旁边事不关己的卞玉京,还有见多识广远远看戏的柳如是、顾眉,虽然不辨真假,但一看李香君的表情,就知道沈公子猜中了。

每天跟官场布局打交道的人,跟闺阁女子比推演见识,碾压也是顺理成章的,胜之不武。

沈树人看李香君说不出话来,很有自信地继续往下补充:

“看来上面这些都说对了,那我顺便继续往下猜。侯方域之所以选送女人这种方式来讨好左良玉,多半是左良玉最近丧妾了,又或者是他家里有宠妾跟他闹别扭,侯方域得了消息,才投其所好乘虚而入——

我可记得,去年刘希尧在入寇黄州时,可是被我坚壁清野,杀害了不少黄州本地的豪绅家族,其中也有两个左良玉在当地新纳小妾的族人。该不会就是那俩小妾,跟左良玉闹别扭了吧。”

最后这番话,沈树人也没太大把握,不过是根据推演惯性随便一猜。

但这已经够李香君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了,她目眩神弛了一会儿,彻底心悦诚服地叹道:

“虽未全中,却也相去不远了。不错,听侯方域说,正是去年黄州之战后,左良玉家中两个小妾死了全族,跟他闹别扭,其中一个因为过度悲伤,还害病死了。

侯方域这才想买奴家邀宠,填补左良玉丧妾之痛。公子神思敏捷,算无遗策,竟如亲见,奴家心悦诚服。”

旁边诸女,听了李香君的亲口承认,也无不耸然动容。

沈公子基本上都猜中了!唯独少猜中“其中一个小妾因为族人全灭,伤心过度也死了”这一点。

但这已经非常夸张了,最后这个小点,本来就是除非开天眼才能想到的。

“世上竟有如此心思细腻之人,偏偏才二十出头。金陵城里其他权贵公子,哪有如此见识眼光?人家还是两榜进士、有天下耿介之名呢。”

柳如是、顾眉心情复杂,兼有几分猎奇的慨叹。卞玉京涉世未深,见的男人也还不多,更是崇拜得佩服无比。

这也不能怪卞玉京,而是各女的禀赋喜好天然如此——

如今沈树人见过的秦淮六艳里,陈圆圆、李香君以音律曲艺见长,陈圆圆唱腔更好,李香君则在奏乐上独步一时。

柳如是、顾眉是以诗词吟诵见长,颇有文采擅长创作。

董小宛自不必提,她是六人中唯一出身富人之家的,所以从小学那些取悦男人的才艺比较少,只是淫浸刺绣和针黹女红,一手苏绣闻名于世。如今在沈树人的点歪科技树引导下,估计将来历史书上,就是个黄道婆型的纺织发明家。

最后剩下的卞玉京,历史上以书法优美、熟读史书著称,喜欢与文豪讨论兴替教训、资治镜鉴。

所以沈树人这番鞭辟入里的时政分析,其他三女没觉得有什么共同语言,只是佩服其才智。卞玉京却是不仅佩服其才智,还真心听得津津有味,很想多请教一些。

沈树人倒是并未注意到这些,他见李香君彻底叹服,就诚恳说道:

“李姑娘,既然如此,我也实不相瞒了。我跟侯家,谈不上私怨,之前看不起侯方域贪鄙,也不是什么大事。

不过,侯恂在户部那些门生故吏,向来阻挠变法,为土豪劣绅张目,家父与蒋侍郎、张侍郎也定然是要与他们斗到底的。我出于公心,也会阻挠侯方域的阴谋。

既然如此,你也不想被左良玉这等养寇自重的不忠不义之徒奴役,我们倒是有了共同的利益——你们媚香楼原本定了哪日给你赎身?若是未定,不用争竞哄抬,我随时可以掏银子帮你赎身。

不过,后续我什么时候想得罪、羞辱左良玉,你都得听我安排。只要你能识大体,将来我必会给你一个交代。”

李香君心中怦怦狂跳,她也没想到这一场官场漩涡,把她绕了进去,最后竟能如此收场。

第九十二章 打折只会剁爪更狠

大致敲定了一下李香君的事情后,沈树人跟其余诸女稍微聊了几句,也就准备礼送她们回去。

诸女也都对他青眼有加,很有诚意地倾心求教了一些问题,聊天的氛围很是融洽。

临走之前,沈树人随口问了卞玉京几句,关于她和吴梅村之间的交情。

卞玉京也如实相告,承认两人确实还没有任何关系,但吴司业对于跟她谈史论兴亡倒是很感兴趣,觉得她这方面颇有天赋,是个奇女子,仅此而已。

沈树人略一琢磨,大致也明白这种心态了。

很多喜欢纵论古今指点江山的男人,都喜欢在别人面前显摆自己的见解。

可惜天下绝大多数女人,对历史军事话题不感兴趣,以至于男人绝大多数时候只能跟男人聊。一旦遇到女人肯倾听、还能聊出见解,立刻会被男人们追捧为至宝。

就好比后世某点的男频历史文,如果来个有见地的资深女读者,分分钟就能被作者提拔为评论区版主。

吴梅村对卞玉京,应该就是这种心态。而卞玉京对吴梅村,也像是女书友对有才华的史论作家的仰慕。但历史上她最后发现自己仰慕的对象、没打算跟她发展更多,人家有妻有妾承担不起责任,她也就出家当道姑了。

既然如此,沈树人也留了个引子,说他过几日要去国子监拜访吴山长。到时候请卞姑娘帮衬陪客。

卞玉京本就乐于如此,当然是欢欣鼓舞地答应了。

……

派马车送李香君和卞玉京回媚香楼后,沈树人又回头应付柳如是和顾眉。

他对这二女没什么正事儿可以合作,所以没那么重视,但也因此可以不夹杂任何利益。

大家很坦诚,聊得挺纯粹。临了,沈树人只是忍不住提醒了一句:

“柳姑娘,顾姑娘,你们阅历丰富,我也没什么敢教的。有一句话,虽然不适合我说,但还是想提醒——将来如果想脱离苦海,还请以人品为重。才华文采,都是虚的。

你们都是诗才惊艳当世的奇女子,定会为后人铭记。值此国难之秋,朝中文武,谁都不能保证自己不遭意外、不陷贼手。无论是陷于流贼,还是陷于鞑子,气节才是最重要的。”

沈树人这也是知道柳、顾二人历史上都遇人不淑,嫁了钱谦益、龚鼎孳这俩“江左三大家”里当了汉奸的,实在不忍,才提醒这一句。

至少此时此刻,他本人毫无私欲,也没有任何色心。

他身边并不缺绝色美女,在对柳、顾了解不深的情况下,也谈不上什么冲动。

何况这两位算是前辈,柳如是已经虚岁二十四,比他老了足足三岁,顾眉也比他年长一岁,他并没往那个方向想。只是纯粹的怜香惜玉,不想这些奇女子多留污名。

柳如是等听他说得诚恳,眼神也颇为澄澈,不似好色之徒,心中也是有点感动。沈树人能从这些角度着想,算是见前人之所未见。

明朝的士大夫,哪会想到身边的女人也会史书留名,更不会在乎是美名还是污名。

柳如是忍不住问:“沈公子,你是觉得,这金陵士林之中,正派浩然之士,也多有心口不一、丧失气节的小人么?

妾身平生见过的客人,有不少都扛过了阉党残害,能够下野多年,依然安贫乐道。横波妹妹也与我一般,我们平生从不以名爵高下择客,会看清楚人的。

公子少年得志,还能坚持诤谏,不阿附媚上,确实值得钦佩。刚才的话,我们就当无则加勉,一定会留意的,多谢公子良言。”

沈树人无所谓,知道柳如是这是有一套自己的看人标准,觉得能受穷、忍受没官做的人,就不会是谄谀之臣、失节小人。

这不是几句话能扭转的,现在也不适合他们交浅言深,以后有机会再劝吧,没机会也就算了。

……

四女各回各家,一路上还在感慨叹息,讨论关于沈树人的八卦。

柳如是和顾眉内心多少有些警醒,柳如是对顾眉说道:“横波妹妹,我静下来细想,沈公子的话,虽然并不深奥,却是良实之言,也不像是有私心。

值此多难之秋,挑人要挑人品。你我都这把年纪了,最多这一两年内,就要寻个退路。牧斋先生好歹还安贫乐道,能好几年没官做也不屈服。你最近认识的芝麓先生,听说官声都略有瑕疵。

实在不行,咱想办法多攒点银子,先自赎其身静观其变也行,这天下,不知何年就会……唉。”

另一边,回到媚香楼后,卞玉京则是围着李香君问长问短,八卦得不行。毕竟李香君这算是定下了意向,有可能会被沈树人赎走了。不管将来如何安置她,肯定能有份安稳。这种境遇,媚香楼其他姐妹,定然是人人羡慕的,以至于李香君都暂时不敢声张。

上一篇:影帝他不想当太监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