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姓窃明 第286章

作者:浙东匹夫

朱树人并非狭隘之人,对于肯投靠他的有用之人,哪怕是异族,能用就用,最多暗中留点后手提防。

所以在狙击枪部队出现后,他也从当初李愉投降带回来那个一千多人的朝鲜鸟铳营里,挑了几百名枪法好的,再集中强化训练。

事实上,那个朝鲜鸟铳营被大明拉来拉去打仗,如今总共也就只剩七八百活人了,朝鲜老兵本来就是死一个少一个,又不会去特地补充。

朱树人找扩军招兵也是招汉人,朝鲜人只有存量而已,越用越少。

即便如此,朱树人也定下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则,如今第一批来复枪狙击兵,朝鲜人只许占一小半,以后武器扩产了,更要控制朝鲜人数量到三成以下,逐步降低。将来和平年代资源充裕了,完全可以慢慢训练汉人神枪手。

而到了战场使用环节,汉人将领也会暗中防一手,比如这次派出八百龙骑兵,只有三百来复枪狙击兵,还有五百都是拿新式武昌造滑膛枪的,还有上刺刀。而狙击兵的火枪不便于装刺刀,也就没有近战能力,完全不怕他们不听督战指挥。

……

李愉在望远镜的帮助下,早就锁定了阿济格的旗阵,不疾不徐地逼近,唯恐阿济格提前警觉。而到了两军相距五百步时,李愉进一步放慢了速度,做出随时减速停下的姿态,闹得对面的清军将领愈发觉得看不懂。

这是搞什么鬼?

阿济格也觉得不解,看明军骑兵两部已经脱节甚远,这支突前的小部队跟后面数千军马都拉开好几里地了,他终于决定试探一下,就吩咐了几个麾下骑兵将领:

“卓布泰、沙尔瑚,你们带两个甲喇,左右夹击,先把这千骑敌军吃掉!不过他们若是诈败逃跑诱敌、试图跟主力会合,就不要深追!谨防有诈!”

“谨遵王爷将令!”卓布泰、沙尔瑚均虎吼应诺,便要转身去点起本部骑兵出击。

然而,就在阿济格吩咐的当口,对面的李愉已经做好了准备,此时双方相距还足有四百步出头,也难怪阿济格毫无提防。

李愉的三百线膛枪狙击兵,已经分三列站好,前排蹲伏,被告知都要提前好好瞄准阿济格,然后依令分批开枪。

分批开枪也是怕活力浪费,万一射向阿济格的子弹被侍卫挡了,而一起开火的话中枪的侍卫还没来得及倒下,就有可能挡住更多子弹。

稍微间隔三五秒,是最好的射击间隔,也不至于让清军反应过来、立刻保护阿济格。

“每排间隔五息,听令开火!第一排开火!”

李愉自己也是端着线膛枪在瞄准,让旁边的副官帮着喊口令,随后一起开火。

“砰砰砰!”

对面的清军军阵微微惊动,不过好在他们也是见惯了火枪的,无非原先的火枪没那么远射程,想不到会那么远动手。之前看明军骑兵下马列阵,还以为是别的什么诱敌诡计呢。

然而仅仅数秒钟后,清军中军就传出了骚乱,无数人互相拥挤,中间十余骑纷纷坠马,或传出各种哀嚎。

狙击营业不浪费时间,数秒内轮番开火,把三百杆线膛枪全部打空。

“呃啊——”阿济格连声惨嗥,满脸不可置信,双手捂住胸腹,却仍有汩汩鲜血从精良的双重铁甲下面不可遏制地涌出。

三百发狙击弹,瞬间击毙阿济格身边清军侍卫、将领十余骑,还有若干受伤。算概率,基本上十几颗子弹才有打死一个,这还是久经训练的神枪手,不得不让人感慨这种武器的初次实战,终究还是太嫩了。

但相比于原先的老式武器,这个精度和射程已经超乎了清军的想象。

而且大伙儿都是瞄着阿济格的,越靠近阿济格的人,身上中弹的数量可能就越多。比如那俩刚刚在听取将领的甲喇额真卓布泰和沙尔瑚,就分别中了三枪和两枪。

而最被照顾的阿济格,也算是能者多劳了,中弹数量刚好和那两个听令的属下身上加起来一样多,足足中了五枪。

只可惜没有直接爆头或击中心脏的,所以阿济格或许还能撑个一时半刻,才会因为器官衰竭或者疯狂失血而亡,没法做到数秒内当场死亡。

但这绝对是致命伤,毋庸置疑。

“击中阿济格了!天佑大明啊!够本了!全军上马,不要恋战!快跟朱军门会合!”

李愉通过望远镜确认了战果后,当然也不会等清军报复,直接全军上马一溜烟跑了。

剩下大乱的清军主力,就交给朱文祯看着办吧,能捞一票就捞一票,捞不到也不必恋战,另找战机就是。

阿济格死了,还怕淮西清军不乱么!

第四百三十六章 断脊之犬

阿济格暴毙的影响当然是立竿见影的。

不过因为这事来得太过突然,其影响在短时间内,会表现为两种截然相反的形态。

阿济格身边的心腹侍卫、最嫡系部队,表现出惊愕、愤怒、随后是瞬间点爆的复仇怒火。但更远一些的普通士卒,则是不知所措,甚至略微为之胆寒。

因为失去了统一的指挥,也没人能立刻拥有足够的权威接替阿济格指挥全军,镶红旗进入了短暂的号令不一。

卓布泰和沙尔瑚生前统领的那两个甲喇,原本就在阿济格吩咐下做好了出击的准备。

而且卓布泰和沙尔瑚分别只中了两枪和三枪,不像身中五枪的阿济格那样来不及留下遗言。卓布泰和沙尔瑚是交代完了冲锋的命令后才或嗝屁或昏迷的,他们的部队也就疯了一样冲向李愉带领的八百龙骑兵。

镶红旗另外几个甲喇,则出现了迟钝混乱,犹豫了很久才跟着追上去,清军内部在追击问题上本身就出现了脱节。

李愉跑得飞快,他的三百线膛枪狙击兵是来不及战场再装填的,所以当然打完一枪立刻就上马飞奔逃跑。

此时不跑还等着清军请客呢!

而剩下的五百武昌造滑膛步枪兵,依令要掩护线膛枪战友先撤。这也是为了确保新式武器不会有哪怕一杆落入敌手,他们得确保打扫战场。

所以他们很冷静地等清军骑兵冲得稍近、进入滑膛枪有效射程后,才逐次分批开火、然后上马撤退。

双方都是骑兵,而且明军是一人双马赶来的,交战前还歇息了很久马力,此刻冲刺速度自然快于清军。放枪后再跑,清军也完全没机会追上,最多只是以骑弓朝前分鬃式乱放箭,零散射伤了十几个明军骑马步枪兵,射杀者不过寥寥两三人。

但明军的步枪阻击,却足足造成了十几倍之多的清军伤亡,起码有七八十人被射落马,而且火枪子弹的威力更大,其中至少半数都是直接毙命。

双方脱离接触后,李愉很快跟朱文祯相向而行,取得了会合,也把卓布泰和沙尔瑚生前指挥的那俩甲喇勾引到了近处。

朱文祯手握三千火枪骑兵,当然不会跟人数相差不大的清军骑兵客气,一顿经典的后膛双管喷子贴脸输出、悍勇冲锋对攻,立刻让那些挟愤而来的敌人冷静下来了。

具体冷静方法,当然是让他们多丢下好几百具尸体了!

明军精锐的短管火枪骑兵,跟清军骑兵贴脸对冲,这种战术下谁强谁弱,是早已被这些年数场经典战例反复验证过的,实在没必要再赘述。

清军骑兵的希望只是在于保持距离游斗骑射、利用明军骑兵短管火器有效射程弱于骑弓的短板,慢慢消耗。但这种战术又会被明军的远程步枪克制,虽然今天明军远程步枪很少,只有八百杆,可惜清军早已混乱,哪里玩得出那种精妙的战术?

两个甲喇被明军打懵打残后,剩下三个甲喇本就决策不定,为阿济格报仇的那一口气泄了,清军也就只能选择暂时败退,把指挥系统重建后择日再战。

朱文祯也很冷静,知道这时候不能深追——他的部队大部分火枪射程并不远,敌人想逃他还追,很容易被放风筝。两军便就此拉开。

……

然而,正红旗的满人骑兵好撤,整个信阳府乃至淮西战场的清军,噩梦却才刚刚开始。

因为雪天淮河上游封冻,朱文祯既然能昨夜踏冰过淮烧杀破坏,此刻也能安然再踏冰南渡回归信阳。

当他回到信阳城外时,已经是当天下午比较晚了,大约还有大半个时辰便要天黑。

清军在信阳县外的围城部队,此刻还没收到阿济格出事的消息,看到朱文祯还敢回来,也是战意满满打算分兵迎击的。

朱文祯发挥一人双马骑兵的速度优势,一开始就迂回了一下,拉开点距离,让清军没法太快追上自己。

与此同时,城内时刻保持关注的张煌言,看到朱文祯已经安然归来,虽不知道其取得了多大的战果,但好歹也坚信他肯定是或多或少得手了一票,坚定地让守城部队分兵出城门列阵接应。

当然,张煌言也不会让守军出城太远,至少还是要在城头佛郎机和红夷大炮的掩护射程之内,这样高低交叉火力搭配,就完全不虚清军了。

清军负责包围信阳县的将领,主要是阿济格手下的希尔根、哈宁阿等人,不算什么名将,主要这段时间阿济格原本也没打算强攻信阳,只是要围困,天寒地冻清军又经常换防。

面对明军居然敢派兵出城接应朱文祯这种“挑衅”行为,希尔根和哈宁阿当然忍不下这口气,立刻就组织部队冲上来试图野战决战。

张煌言都来不及派人向朱文祯了解战果,只好硬着头皮直接正面硬扛,说起来还是有些冒险的。

朱文祯见状,也不及回城禀报了,他做了个当机立断的决定:

“所有线膛枪狙击兵,迂回到敌军左翼旗阵侧后四百步,下马齐射!不必隐藏火力了!”

明军此前使用线膛枪,都是藏着掖着的,唯恐暴露实力失去了首次偷袭的突然性。但今天既然都公然狙杀阿济格了,用不了多久清军上下都会知道这种神器的恐怖射程和高精度。

所以,再藏是没有价值的,不如趁着信息差传递需要时间,赶紧把偷袭的突然性发挥到极致,顺便多捞两票。

哪怕只能狙死几个甲喇额真、牛录额真,也都当是添头而已,反正本钱已经靠狙杀阿济格赚回来了。

在归途中早已完成重新装填的明军狙击兵,立刻依令而行,特地绕了个侧后,而且是对着友军火枪打不到的敌军二线某个要害,密集攒射了一波。

一时间,又有数十骑清军军官、侍卫猝不及防,被密集射杀坠马。

朱文祯这么选,纯粹就是为了威慑,告诉敌人:我军现在有本事专杀后方军官,别误会是那些滑膛枪步兵干的!

一轮枪击之后,朱文祯立刻利用清军的错愕,发起了一股冲锋,并且让全军大吼:“大明天兵已攻破真阳县!狙杀阿济格!”

“神枪千步穿杨!每发必中!天诛狗鞑子!”

士兵们喊得很是纷乱,一些台词并没有统一,总之是临时起意怎么打击士气怎么来。

对面的清军一开始被狙杀几十个军官和侍卫,也只是错愕于明军新武器的犀利,随后被这么一个真假难辨的噩耗一打击,终于渐渐慌乱。

尤其对面苟了两个多月的张煌言,居然都突然变得有胆气起来了,敢出城反击了,这事儿太反常。清军士气不由越来越动摇,很多士兵渐渐开始狐疑,相信明军的宣传。

狭路相逢勇者胜,清军胆气一软,只好徐徐而退,先求个稳扎稳打回营。

而此后一两日内,阿济格阵亡的消息,显然传遍了越来越多的清军部队,就算有些部队暂时被隐瞒,至少也会接到上面要求他们收缩兵力的指令。

而张煌言在接应朱文祯回城、正式确认过战果之后,也是精神大振,连忙吩咐写了好几封捷报,以及给各处守军的文书,试图一边请求援军扩大战果,一边尽量鼓舞起信阳战区的明军各部士气,转入反攻。

……

此后五天,明军终于渐渐转入反攻,而远在凤阳坐镇的朱树人,也就如前所述,在一番意外惊喜中,接到了表哥这份捷报。

朱树人也是真没想到,居然淮西这一路,也能那么快打出反击。

而他原本既然打算在中路和东路都相持消化战果、利用邳州孔有德这个诱饵给清军放血、顺便再靠海路增援刘泽清和宫文采给清军添麻烦。

所以朱树人的兵力余裕还是很充分的,他立刻当机立断,把中路不少预备队都抽调去增援表哥,逆淮、逆汝颍而上,大范围穿插包抄,争取扩大战果。

阿济格之死带来的清军士气和指挥系统崩溃效应,也着实可怕,一部分清军出现动摇收缩,导致友军侧翼、后背暴露,被明军穿插,稍稍打出几个小规模包围战、歼灭战后,剩余清军就愈发进退失据,唯恐被友军卖了,只好统一撤退。

明军追亡逐北,花了大半个月时间,就穿插光复了汝水、颍川这两条重要河道以南的土地,不仅把信阳府全境收复,还把前锋一部分推进到了开封府境内。

南阳府地界上的明军,原本被清军封堵在方城的桐柏山隘口以南,如今随着当地清军守军担心腹背受敌、放弃险隘后撤,南阳明军也蜂拥而出,收复汝州府。

信阳府北部、整个汝州府、开封府南部(颍川以南部分),都在一个月内光复。

明军时隔数年,再次推进到许昌、郾城、陈县一带——这基本上也是当初朱树人反击李自成得手时,所做到的程度。

阿济格部相比于中路和东路清军,丢失的土地一点都不少,唯一的幸运只是部队有生力量损失比较少。

他们毕竟是因为英亲王被狙杀这个意外变故而不得不后撤的。大部分部队是出于担心队友动摇、侧翼被卖而退,不是战场上被打崩才退,至少七八成的战力都保住了。

阿济格这一路总共也有超过十万人马,在连续数战中总计战损,被俘没超过两三万,相比另两路算表现不错了。

至此,整个从隆武三年初秋开始、一直持续到腊月,为期四五个月的连番血战,清军完全丢光了原本淮南仅有的几小片土地。在西路,还额外丢掉了淮北颍南的土地,在东边,则额外丢掉了淮北泗南的土地(到徐州一线,但邳州除外,还在围城放血中)

兵力损失方面,中路军是最惨的,前后加起来被歼灭了十三四万人马,光一场淝水之战就灭了八万。

东路军损失不算多,目前为止还损失了一万多不到两万。但考虑到孔有德那个牢笼里还有相当数量的部队已经提前宣判死亡了。等明军提款提出来,东路清军总损失也会超过四万人。

而西路阿济格死后,也累计丢了小三万人马。

清军三条战线全加起来,在这五个月的拉锯和明军的防守反击中,累计覆灭了二十一万兵马。

满人骑兵占两万四千余,蒙古兵约一万七千人,汉军旗六万(包括孔有德那边记在账上还没死的两万),绿营十一万。

将帅方面,累计死了一个亲王、一个郡王,两个贝勒,若干贝子、辅国将军。外加汉奸三顺王中的两个(孔有德待死)。

清军的战力至此已经算是彻底断筋碎骨,被打趴爬不起来了。

战前清廷全国的战力也不过是八万左右的满八旗正规军、五六万蒙军旗、十万汉军旗、二十万一线绿营,还有四十万二线预备役绿营,外加满人没当兵的适龄正丁十二三万、蒙古适龄正丁不到十万。

说白了,就是有四十万可以直接拉上战场的部队。二十万可以征兵的满蒙男丁、四十万可以征兵的汉人(征再多就没法保证士气和忠诚度了,这四十万是从被提为“统治阶级助手”的汉奸群体中找的,其他都是纯被压迫汉人)

如今折损掉二十一万战兵,就等于把全国一线部队直接砍掉了一半!

哪怕多尔衮在开战后这五个月内,发现情况不对又加大了一波动员,比如从八旗后备男丁里又临时征召了两三万,还把一部分训练期才一年以内的二线绿营预备役提前转正,

也不过勉强把可以调动的人手勉强补充回不到三十万。而考虑到新兵根本没法保证战斗力,没法投入进攻性战役,所以新拉的这十万人也就填充稳定一下各处防线而已。

不管损失未来能不能补充,至少多尔衮的三线进攻算是彻底板上钉钉破产了。多尔衮个人在清廷内部的政治威望,也算彻底塌房了。

他唯一仅剩同父同母的亲兄弟阿济格一死,加上三年前死的多铎,多尔衮就彻底失去了“他本人主持中枢、以一母同胞亲兄弟在外带兵立功”的布局。

从此以后,多尔衮必然陷入“顾内不顾外”,或者“顾外不顾内”的窘迫,没有破局招数。

……

清廷那边随着连番战败,内部矛盾渐渐尖锐。

明军这边,自然是一派欣欣向荣,中兴气象蓬勃。

腊月里,明军继续慢节奏相持,最终没把孔有德留过年关,也算是当年事,当年毕。

数月的围困,邳州城里原本粮草就不多。明军又放出过话:绝不饶恕孔有德,但可以赦免其他从贼年限不久的普通将士。

随着军粮吃尽,根本没看到清廷有救他们的意思,再下去就要士卒相食。

那些当兵的当然不愿意再为孔有德卖命,于是终于在腊月中旬的一天,邳州城内爆发了兵变,几个资历不深的部将,带着数千想要捞个起义之功的士卒,对孔有德的嫡系部队发动了一波偷袭,还打开了一处城门。

听着城内的喊杀声,确认真内讧了,围城明军当然也不会跟他们含糊,很快蜂拥杀入。

孔有德原本还觉得能压住反正义军,但随着明军从北城门入城,一切希望都破灭了。

上一篇:影帝他不想当太监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