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姓窃明 第121章

作者:浙东匹夫

看方子翎服软,卞玉京也落落大方地互相吹捧:“方小姐过誉了,论学问渊博,根基扎实,小妹岂敢相提并论。小妹不过是胜在读书驳杂,不拘一格,愚者千虑,偶有一得。”

她说的也是实话,两人比基本功扎实程度,那方子翎绝对是完爆她的。方子翎只是思想相对保守,眼光被局限住了,也不如卞玉京大胆敢想。

方子翎:“那以后有机会,也多跟卞姑娘请教。沈兄贵人事忙,他这儿咱可是不敢常来。”

几人聊了一会儿政治历史学问,互相启发,偶尔也拉着方以智聊几句。

但方以智志不在此,他虽也博览群书,学问不凡,可是除了圣人之学外,他的兴趣更多在自然科学方面,对政治哲学和历史算计,他只觉得虚伪,不够洒脱。

方子翎几次想拉着兄长一起讨论,以壮胆缓解尴尬,被兄长不给面子后,她也忍不住吐槽了几句:

“真是白瞎了你考个进士出身的学问!不好史鉴,每天就知道瞎忙活,宁可研究‘烂肉里是不是有虫’。”

一旁的卞玉京和李香君不了解外面的公事,听到这话也有些好奇,便悄悄问自加公子。沈树人却是知道的,就帮着解释:

“方姑娘,可别小看令兄最近和宋主事做的大事,那可是利国利民的,也是实用之学。‘佛观一碗水、八万四千虫’,我们平时饮食,本就有无数微虫,只是咱看不见罢了。

但煮沸密封之物不易腐烂,不煮直接密封却会腐烂,这就是对米肉饮水上有虫的旁证了。将来若是观察器具有所突破,总有看得见的一天的。”

方子翎知道自己在学识眼界上被人完爆,也不敢反驳,只是嘟囔着说:

“可是听说半月之前就已经做出‘罐头’了,他还在每天琢磨那些‘看不见的微虫’,可不是多费精力么,还不如多做点实事。”

沈树人笑了:“实用技术和理论思想都很重要,纲举则目张。做出了实用的东西,也应该继续深究其中道理的,那样才能举一反三。

令兄的钻研,我最近也是一直有关注,进步不小呢,我随便举个例子。

他们做出来的‘罐头’,最初只是能把原本只能放半个月的豌豆延长到贮存数月。最近一次,可是做到了把原本只能放两三日便会酸败的牛乳,都延长到了能放置数月,这不就是利国利民么?

我曾与方兄探讨过一些万物生长的法则,发现过一个结论:但凡草木、鸟兽鱼虫,每食用一级,至少会损耗八九成的‘养分’,才能滋长出更高级的物种。

比如羊吃草,吃相当于十斤羊肉养分的草料,说不定才长一斤羊肉。狼又吃羊,也得吃相当于十斤狼肉养分的羊肉,才得长一斤狼肉。

但是,有些并非牲畜自身器官的生长,对养分的利用效率却高得多。比如鸡鸭产蛋,牛羊产乳。吃下同样的虫谷、草料,产出的鸡蛋的养分,或许能是鸡肉的两三倍。产出的牛乳的养分,也能是牛肉的两三倍。

所以,如果有一种技巧,能把鸡蛋、牛乳变得易于长期保存,这就是在让天下饲养鸡、牛的百姓获益凭空增多数成,也是非常了不起的德政,不说比肩神农,至少也是功在当代。”

沈树人随口说的道理,显然是借鉴自达尔文的“食物链能量传递效率”理论,无非他用自己的语言、适合明朝人听懂的方式表述出来。

养鸡养牛用于吃鸡蛋喝牛奶,肯定比直接杀了吃鸡肉牛肉饲料转化效率高。

方子翎卞玉京她们也都是聪慧之人,立刻听懂了这事儿的意义,对方以智最近的工作,也多了几分钦佩和崇敬。

而沈树人经此一事,也看出来了,方以智这人高傲,自己做的工作别人不理解,他也懒得跟外行人解释。沈树人不由摇头:

“方兄,看来令妹的高傲,也是跟你一脉相承呐。你这般埋头做事、不屑于向无知之人解释的脾气,也该改改了。

换做是我,但凡做出点成绩,还不得吹嘘得身边人都知道。我是太狂,你是太谦,不屑卖弄。”

方以智也知道好友说得对,但有些脾气是天生的。于是他只是梗着脖子调侃:“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方子翎气得打了哥哥一下,也知道哥哥这是不打算改了。

沈树人也笑了:“行吧,方兄谦退,那就咱帮方兄吹嘘——几位,你们好不好奇方兄这几日用了什么法子,把牛乳也变得能保存数月?好奇的话,就给你们一罐尝尝看。”

几女一开始还以为要学什么复杂的自然科学道理,便苦着个脸,结果得知只是让她们吃东西,立刻就不郁闷了,纷纷表示愿意尝试。

吃东西谁不会啊。

沈树人附耳跟李香君交代了一句,不一会儿,后院就又来了几个女子,有正抱着半岁多女儿的董小宛,还有几个侍女。

侍女们手中,拿着几个刚刚开启密封的瓷罐子,诸女连忙好奇地凑上去,瓷罐一掀开盖子,立刻就飘出一股浓郁的乳香。

明末原本因为缺乏保鲜技术,所以哪怕刚挤出来的牛奶酸味并不明显,但运输储存花上几天时间后,等到喝到嘴里,肯定多少有点酸了,那是细菌发酵的结果。

而眼前这几罐东西,却因为保鲜得当,所以几乎感觉不到酸气,只是纯正的奶香,这种气味几女从来没闻到过,立刻精神一振。

“牛乳之所以容易酸败,一来是缺乏烧煮杀虫,二来也是太过稀薄,水分太多,就算烧煮过后,一旦再有微虫落入,难免再次快速繁衍。

这个叫炼乳,在不滚沸的情况下久煮蒸发生乳,最后四斤甚至五斤浓缩一斤,几乎无水。还可以在炼制时加入糖或是蜜,随着炼制让甜度愈发提升,最后连微虫都无法生存,密封后便能存放数月之久。就跟腌渍防腐一个道理,无非是用糖而不是盐来腌。”

沈树人最初其实是想看看能不能造出奶粉的,后来发现难度太大了,彻底烧干不现实,早就板结焦糊了,这时代也没法抽低压真空来降低沸点促进鲜奶喷粉。

所以,最后就出现了炼乳,这玩意儿难度真没多大,想通了原理明朝也能轻松造。奶粉的浓缩率一般是七倍,也就是七斤奶烧干成一斤粉,炼乳最多做到五倍,五斤烧剩一斤,还是有一点水分残留的,不过浓度已经无法支持细菌生存。

沈树人很是得意地介绍着方以智的最新成果,也是彰显他的科研投入的价值——不是说做出最早的军粮罐头后,就可以止步不前了。只有搞清楚了原理,才能举一反三,一直进步,花样翻新做出更多好东西。

把一种种原本不适宜大规模存储的东西,变得易于大规模存储。

将来等他带兵入川,跟张献忠作战时,蜀地地形复杂,军粮转运困难,这些高能量密度、单位重量轻便的食物,才便于军队持续作战。

蜀地运军粮,从来都是一个困扰了千年的老大难问题。

当然,炼乳如今绝对是高档品,这种东西就算生产出来,也不会当做军粮,最多是给高级军官作为营养补充,或者是给伤员恢复期的福利——历史上米国人在南北内战中发明了炼乳,也是作为伤兵养伤的营养品用的,不是给普通健康士兵喝的。

沈树人介绍完之后,一旁的董小宛也言笑晏晏地现身说法:沈树人的女儿,如今已半岁多,勉强能坐起来和爬行,除了喝母乳之外,也能补充一点不加蜜的淡炼乳,喝的时候重新加热水稀释调开了。

董小宛一边说,一边就要演示给大家调。卞玉京却没忍住,直接偷偷对着一罐子抠了一手指,往嘴里嗦。

“小心齁死你!又不是没得给你吃!加热水调化开吃!”沈树人看了,好气又好笑,关切地责备了一句。

卞玉京被一吓,转瞬发现也没什么,只是伸着舌头把手指舔干净:“哇,好好吃!又不是很甜。方府台,你也真是功德无量了,居然鼓捣技巧还能鼓捣出这么好吃的东西。姐姐你们也试试?”

卞玉京把罐子塞到众女面前,方子翎李香君却不过,也试探着抠了一块,把食指伸进嘴里嗦,一个个也露出了震惊欣喜的神色:“这么好吃?”

沈树人看得都觉得一阵胰岛素不足,摇头叹息:“你们都不怕甜的么?这可是加了蜂蜜一起浓缩炼的!”

“没想到,沈兄那么敢作敢当,豁达无畏之人,居然会怕甜。”方子翎看他难得有局促的时候,没想到居然怕甜,实在是出人意表。

沈树人叹息:“我不是怕甜,是吃太多糖不健康。”

他的养生观毕竟是现代人,可做不出这种边打胰岛素边吃炼乳浓缩原浆的事儿来。

不过转念一想,这些明末的可怜人,能吃过多少甜食哦,那些贫困之家,确实不用担心吃太甜吃出病来。

既然都请众人尝了炼乳,沈树人索性也让后厨先准备宴席,就这么招待方家人一起把酒言欢,算是走个过场。

备宴期间,方以智其实也知道妹妹的心思,之前父母也有暗示过他,所以他会恰到好处地借故离开,给妹妹单独和沈家人聊天的机会。

方子翎脸皮薄,她对沈树人如今更多是钦佩,有点小仰慕,但大家闺秀自己也朦朦胧胧的,无法定性。得到机会后,她也忍不住站在朋友的立场上、悄悄问几个不相关的问题。

当然,方子翎内心,一直觉得自己都是在为朋友好。

“沈兄……有句话,其实小妹一直颇为不解。”

沈树人也察觉到对方表情语气异样,但还是举重若轻:“说说看。”

“当初李姑娘的事儿……就算真有难言之隐,比如,我是说假如,是你利用了她。可是事后,你一样有别的办法可以处置。比如装出你当初也是被女色所迷惑,痛改前非,纵然你的政敌不会因此而少恨你,却可以让你在坊间的名声变好……”

沈树人毫不在乎地一笑,也是压低音量,免得李香君她们听到:“那我不成了商纣周幽、把罪过推给妲己褒姒了么?

不管我有没有利用谁,只要是我的女人,不论出身尊卑,我自然要护她周全!把女人推出去分摊骂名这种事儿,沈某不屑为之。”

方子翎心中剧震,这是她从未设想过的。

此人好色,但也着实有担当,不愧怜香惜玉之名。

虽然他今天只是对李香君负责到底,力挺维护,但只要这个秉性不变,将来他的其他女人受过,他肯定也会一视同仁的。

还真说不上是好还是不好了。

……

不一会儿,方以智也回来了,看妹妹表情悠然神往,迷迷糊糊的,他也不由叹息。

酒宴上一番觥筹交错后,方以智也找了个机会,跟沈树人去书房聊一些男人之间的话题。

方以智也不客气了,直接暗示沈树人,觉得他妹妹这人如何。还说他父母去年跟沈树人交流数次,觉得他不愧是大明年轻一代的翘楚人杰。

话说到这个份上,沈树人也不会继续推诿,他也直说了:“方兄,我看得出来,令妹才貌双全,性情刚烈,正直敢言,可谓巾帼不让须眉。最多就是喜欢自以为好心多事,结果偶尔帮倒忙,算是白璧微瑕。

其实去年冬天,要是我们两家谈妥,这事儿也可水到渠成。但如今却是……恕我直言,如今我也已是一方抚台,咱不是以官职前途论攀附,只是作为一方封疆大吏,在这朝廷多事之秋,实在不该做徒增朝廷猜忌的事儿。

如今陛下要杨阁老调我北上助战、对付闯贼,我却因军备未完,必须先拖延数月,这说到底是属于抗命。如果在传出皖抚和湖广巡抚两家联姻,陛下不会觉得有藩镇串联之嫌疑么?

这事儿,怎么着也得我此次北上、助杨阁老与闯贼一战后,证明了我并无在湖广、南直划地自雄、不肯为朝廷出力的嫌疑,然后才好讨论。”

方以智眉头一皱:“那不也就是再等几个月么?说得好像我妹妹很愁嫁似的,几个月又不是等不起。”

沈树人摇摇头:“兵凶战危,兵连祸结,岂是能妄议的。我这人最恨别人说‘打完这一仗,就回老家成亲’,太不吉利了,到了我们这种高位,有些事情要看天意的,做不到就不能提前许诺。”

方以智被这话一堵,也彻底不好开口了。

他当然不可能听说过“打完这一仗就回老家结婚”的梗。但方以智是亲眼看到过自己三个姑姑嫁了地方官后、姑父纷纷守城失利、被流贼杀害的。

连他都隐约觉得,他们方家的女儿提前太多跟别人定亲而无法完婚,似乎不太吉利……

“也罢,那就等船到桥头自然直吧,各安天命。先把眼前的坎过去再说。”方以智决定等沈树人跟李自成打完这一仗之后再聊。

……

半天的拜访赔礼服软很快就结束了,回知府衙门的路上,方子翎最终还是没忍住,跟哥哥打探了一下。

“哥……你没跟沈兄乱说什么吧?爹娘也真是的……”

“说了,他说你才貌双全,古道热肠,明辨是非,就是有时候太自信,又不了解清楚情况,会好心办坏事。”方以智也憋得难受,一口气吐露了。

“他……他真是这么说的?他怎么能这么说呢!这,我哪有……”方子翎没想到兄长那么直白,一时手足无措,都想把马车里的坐垫掀起来盖脑袋上。

方以智嗤笑一声:“你急什么,但是——”

方子翎立刻泼了点冷水,抓住哥哥袖子:“但是什么?呸,我……我就是好奇别人怎么看我的。”

方以智:“但是,他说高处不胜寒,如今兵凶战危,他又不能完全执行乱命,总要避嫌藩镇联姻——别急!他没说没戏,他只是说,要等他与闯贼一战,证明他并无划地自雄的野心后,才能谈论其余!”

方子翎这才松了口气:“那就是说,他心里是愿意的了?看得上我的了?那不就行了,我等就是了。”

方以智无奈地摇摇头:“你趁早别说这种话!我听了都觉得怪不吉利的!你也太坎坷多磨了!说不定就是天意缘分没到。

当初三姑也是这般!说是等,结果没过门就望门寡了!姑父都没拜堂就死在张献忠贼军手上!这种话以后少说!”

方子翎被个个抢白,也想到自家那么多姑姑姐姐的不吉利,只好把话咽下去:

“不说出来就不说出来!只要沈树人回来,这事儿就算成了。到时候不管还有什么别的世俗阻挠,都可以不顾!虽然他好色了点,但也是真的怜香惜玉……今天他能这么护着李香君,将来要是也能这么护着……”

第一百九十二章 精神攻击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无论卞玉京还是方子翎,在最初看到《流贼论续》的那两三天里,其实都只是处在看热闹的状态。

尤其方子翎因为之前劝沈树人别狂妄、打赌输了,发现人家并不是狂,而是真有这个实力。

然后就好几天满脑子嗡嗡的,看书时都只是被动全盘接受,连独立思考能力都暂时下降了。

不过,自从上门服软、解开心结后,方子翎很快冷静下来。回家后再仔细拜读大作,居然也就看出了一些原本没有揣摩到的深意。

沈树人倒是没空理会这些女流之辈、会有什么见解。所以那天之后,很快又把精力投注到部队的休整备战工作上去了。

他压根儿没觉得对方能在战略上帮到他,最多就是清谈之友,助得甚事。

结果没想到,三天之后,方子翎很是冷静地又上门讨教了一次。

上次混熟了门路,这回就没再需要哥哥带路,她直接穿一身书生袍服、坐马车就来到巡抚衙门求见。

沈树人日理万机,不是那么好见的,府上侍女就把方子翎引到别院、上了茶点候着。一直到午膳休息的时候,沈树人才抽出空来。

“方姑娘这是又有什么要请教的?”沈树人也不见外,压根儿不说“见教”,只说对方要请教他。

方子翎听到这两个字,没来由又有些不快,但自己上次表现被碾压了,暂时也只好认了,就顺着往下说:

“确实要‘请教’呢。回去细读了几天《流贼论续》,颇有一两处不解,觉得不似沈兄原本的风格呢。”

沈树人在茶几对面坐下,“啪”地折扇一展:“说来。”

方子翎一咬牙:“遍观《流贼论续》,沈兄对眼下李自成的判断,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军势虽盛,却即将由此转衰。因此相持围困越久,只要不让李自成再如往昔流窜数省、吸取数省民脂民膏为其所用,便越不用担心’,这总结没错吧?”

沈树人随性地点点头:“没错,这不是三天前就说过了么——你回去后就看出点这?”

然而方子翎只是先统一一下基础共识,很快就继续往下说:“还有,看得出沈兄对历史的看法,一贯有强调‘历史不会简单重演’,

因为‘后人总是会吸取教训,尤其是会避免最近看到的一次前人覆辙,所以宁可踩中‘上上次’甚至‘上上上次’的覆辙,也不会简单踩中‘上次’的覆辙’,是这样吧?”

沈树人继续傲然点头:“确是如此,这也算我的一家之言,见前人之所未见了。自古王朝兴替,没有哪个长久的王朝,灭亡方式会跟前一个长久王朝一样的。

就好比一条路上有无数陷阱,刚好前一个人掉进某个陷阱里死了,跟在后面的哪怕明知最终也必掉进陷阱而死,却至少会换一个陷阱,不会掉进同一个的。”

这点道理对于喜欢分析数据的现代人而言,也不是什么难总结的规律。

但古人很少这么想问题,儒家史学家喜欢谈“道”层面的东西,不喜欢盘点总结数据,也就给了沈树人又一个钻空子刷名声刷“学术成就”的点。

当然,他的目的并不是在乎这点破“学术名声”,他要的是打击敌人士气,有些东西只是随手捎带着写的。

方子翎确认了这些思想后,终于图穷匕见,点出一个关键:“所以,沈兄一直说‘历史不会简单重演,坑不会连续被踩’,再结合您书中明的暗的暗示,小妹总结出您其实想表达一个意思:

您想告诉杨阁老,告诉陛下,李自成刚刚吞并旧部之后,自以为能挟会师之威,拿下去年冬天没拿下的开封,甚至别的什么目标。

上一篇:影帝他不想当太监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