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姓窃明 第116章

作者:浙东匹夫

陈新甲得到捷报后,并没有通知周延儒,就第一时间来找崇祯表功了。

以至于周延儒得知皇帝深夜召见,还心惊肉跳了一番,还以为又出了什么变故、或者是收到了噩耗。

好在来传话的王承恩还算厚道,他虽然不结交外臣,可也算擅长察言观色,看周阁老愁眉不展,他于心不忍,提示了一句:

“阁老何必如此?今晚是喜事,辽东战事有人立功了,陛下请阁老议赏呢。”

周延儒听了,这才心中大定:“多谢王公公点拨。”

不一会儿来到文华殿,自有人通传,而崇祯似乎也没在乎通传,以至于周延儒入内时,他还在跟陈新甲聊着天。

周延儒没有刻意偷听,却也不经意听在耳中。崇祯和陈新甲所议,似乎是对辽东之战覆没罪责的最终定性。

听陈新甲的意思,那是把战败的主要罪过都推给了洪承畴,说到底兵部的调度没有问题,就是前线指挥不力、尤其是洪承畴统兵无方,无法维持住军纪和士气。

周延儒听了,也是暗暗摇头,但他并不会拆陈新甲的台。他跟陈新甲关系还行,犯不着做恶人。

有刘宗周、黄道周那些人给陈新甲添堵,就已经够他喝一壶的了。

崇祯也没在这个问题上再多纠缠,也就接受了陈新甲的说法,叹道:

“唉,没想到,洪承畴往年对付流贼,看他也颇能鼓舞士气、整顿军纪,怎得遇到了鞑子,就如此军心涣散。

罢了,看在他力战殉国的份上,朕就当死者为大,祭奠一下,以恢弘志士之气,让朝臣努力为国效死。但是私下里,还是要把他的教训总结清楚,由兵部备案,以诫来者。”

崇祯的意思,这就是对庶民百姓、普罗大众,就别宣扬洪承畴的罪过了,公开给以哀荣。但是对于圈内的人,还是要吸取教训。

这是兼顾文盲士卒的士气、并防止朝中奸猾之徒怠惰。

说完洪承畴的事儿后,崇祯才转向周延儒:“周卿来得正好,有些升赏事宜,正要与你商议。陈卿,你把情况说一下吧。”

陈新甲这才跟周延儒转述了一下,此番救回曹变蛟、李辅明一系列战役的立功人员情况,尤其是重点描述了涉及到的文官。

周延儒听得很仔细,由此也可以看出刚才王承恩去喊他时,有多么的谨慎——王承恩只是让他别紧张,是好事。但具体战况如何、谁立功,王承恩一句都没多嘴。

在皇帝身边办事,需要的就是口风尽量紧。

崇祯本就是个多疑的性子,见周延儒听得很仔细,一点都没抢答,非常自然,也就知道他来的路上什么都不知道。

但凡周延儒敢露出几丝“早有庙算”的样子,怕是立刻就会被崇祯以“结交内臣”猜忌上了——

这还真不是黑崇祯,周延儒在吏部的左右手,负责文选司的郎中吴昌时,历史上就是因为提前找内臣结交打探消息,几个月之后就会被崇祯杀了。

多亏周延儒是人精,这点小瑕疵完美地就回避了过去。

听完之后,他谨慎地斟酌道:“禀陛下,文官升迁,按说当由文选司核实考功,不过陛下垂询,臣也能依据成例,草拟一二。

此战涉及文官,首功当属南京户部侍郎沈廷扬定策之功、筹建护漕水师。以救回官军一万五千人、歼灭真鞑两个甲喇的规模,便是升为南京户部尚书,亦不为过。

不过据臣所知,现任南京户部尚书仇维祯,年已六十五岁,今年似乎本就到了退养之龄,不如等仇维祯告老致仕后,由沈廷扬接任其职。”

崇祯听了,眉头一皱:“朝廷升赏,自然是核定完功勋后,便当立时升赏,岂可迁延?朝廷之信何在?”

周延儒连忙补充:“陛下勿忧,此事也有成例可以借鉴——往年督师外放,节制数镇,便会加兵部尚书衔。如今,可先给沈廷扬加户部尚书衔。

然加衔不等于实授。可派人好生劝勉抚慰,告知他今年仇维祯致仕后,就让他直接接任南京户部尚书。”

崇祯想了想,这才点头:“行,那就先给沈廷扬加户部尚书衔,统筹督办东南数省漕粮、三饷、厘金等事务,为朝廷确保南方财源。”

明朝的南北两京六部尚书,理论上享受的级别待遇都是一样的,只是实权上有天差地别。所以加尚书衔后,将来也是可以去南京接任的,这并没有冲突。

崇祯和周延儒也是考虑到沈廷扬升官一样太快了,去年才当上南京的侍郎,这才刚刚一年马上就尚书,后面赏无可赏。再等仇维祯自然退休,拖个半年也好。

搞定沈廷扬后,剩下就是郑成功了。

郑成功容易办些,毕竟原本只是六品的海道提举、南京户部某司的主事级别。

周延儒核算后,认为按照陈例,把击毙鞑子一名参领、击退孔有德的军功算到他头上,应当升任地方知府。

而周延儒之前是收了沈树人、郑成功大笔金银的,还拿了沈家的“特许经营权”许诺,所以当然知道要在沈树人的辖区内,给郑成功找个府。

好在沈树人辖区内的知府出缺、或是需要换人的情况,本就不少,周延儒很轻松就找到了两个选项,供皇帝直接定夺——

其实,周延儒哪怕想只给一个选项、直接报答案,也不是做不到。但他会做人,希望皇帝更有掌控感,才给了两个。

“陛下,湖广襄阳府,自去年张献忠偷袭、杀襄王贵王及当地官员,此后知府一直出缺,均由同知等官员协助抚台、佥都御史理政,臣以为,可将郑成功调任为襄阳知府。

另郑成功出任漕运提举前,原职为湖广盐法道缉查、负责湖广与江西、南直往来商税厘金征收,曾查获江西通匪豪绅案,九江知府周璜因此削职。

如果陛下觉得郑成功过于年轻,襄阳军机重地、接近闯贼张逆,不宜交给如此年少之人,将其改任九江也是可以的。

不过,据臣所知,九江知府前几日其实吏部已经核定了一个人选了,名叫史惇,原为户部山东司郎中,在任上也以刚正不阿、严明钱粮账目著称。”

崇祯一挥手,觉得自己很有掌控感:“就让郑成功去九江好了!史惇的任命还没下发吧?把他改为襄阳知府!”

反正崇祯觉得,只要下面报上来的事情,他在名单范围内调整一下顺序,总不会有错,还能防止下面的人收受好处营私舞弊。

搞定了最重要的两个升迁后,崇祯才稍微过问起其他功劳稍微小一点的相关人员,该赏的也赏,该升的就升。

反正如今大败之后,偶有一场小胜,总要竭尽所能鼓吹来鼓舞人心士气才好。

而沈家人显然提前功课布局做得不错,稍稍一调查,就能发现好几个沈家一脉的官员,在之前帮助沈廷扬“筹办”护漕军的过程中,都有所立功——

比如沈家那五千“家丁”,明面上一部分是从黄州军抽调来的,而黄州知府张煌言对于这支部队的早期操练、供给,当然是有功劳的。如此周边牵涉的还有好几个。

崇祯听到后来,倒是微微有些警觉狐疑,忽然问道:“这事儿上,新任皖抚沈树人,可有功劳?”

崇祯问这话时,语气已经微微有些阴冷,显然也是产生了点不好的联想,唯恐沈家在南方盘根错节搞事情。

然而周延儒查询之后,却很直白地告诉他:

“回陛下,沈树人并无直接功劳,似乎他接任皖抚之后,另有公务繁杂,不及襄助其父。不过,沈廷扬与沈树人本为父子,纵然有些相助,也是人之常情。”

崇祯一听,这才放心,确实,父子之间私下帮忙,也没什么可指责的。

一想到沈树人,崇祯不由叹道:“大明倾颓至此,难得还有几家忠良,矢志不渝。据朕所知,这沈树人跟郑成功,原本还有同窗之谊吧?他们都是杨嗣昌弄去南京国子监门下的。

沈树人此番虽然没有明着立功,想来他也是不会拒绝为朝廷做事的。二十二岁做到巡抚,郑成功也是十九岁做到知府,大明都要靠这些少年人出力,以后功劳再大,还如何赏赐?”

崇祯长叹一声,显然是想到了这两个功臣太年少。

周延儒知道自己掌管吏部,必须在这些问题上帮皇帝分忧,也就随口说道:“陛下何必忧虑,有人为国分忧,本就是好事,说明天下人心向着大明。

沈树人此前确实升迁过速,记得升他为皖抚的敕命,也是上个月底才刚刚发出的。臣以为,将来若是再有军功,可以从加号上做文章。

如当年左良玉立功时,总兵之上无武职可赏,便加平贼将军号。去年刘国能协同沈树人灭二贺,加荡寇将军号。沈树人本人将来再有大功、若是不便升为总督,也可先行加号。”

崇祯玩味地自嘲一笑:“难道还给沈树人也加平贼荡寇的将军号?”

周延儒:“沈树人是文官,自然不能加将军号,但是可以封爵,先从伯爵,上面还有公侯,何愁功高不赏?平贼荡寇都已经用过了,不便重复,自古与之同级的杂号,只剩破虏将军,不如就叫破虏伯。”

崇祯皱了皱眉头:“用字何其不吉,山河破碎,金瓯有缺,朕不喜欢这个破字!”

周延儒连忙改:“那便叫克虏伯好了。当初给左良玉上号时,将古号讨贼将军改为平贼将军,便是取平字的吉意。克字也有克复时坚之意,比破虏吉利的多。”

崇祯听完,觉得挺不错,出神想了一会儿,忽然哑然失笑:“朕都在想些什么,居然浪费时间为还没立功的臣子想后路,真是多此一举。

罢了,周卿、陈卿,你们都退下吧,今晚交代的事儿,都按吩咐加急去办即可。”

“臣告退。”

……

周延儒、陈新甲连忙再拜而退。尤其是陈新甲,还忙着回去先把给洪承畴定罪备案、公开祭奠等事情处理完。

然而,似乎天意就是不打算让他们消停,就在两人徐徐退出文华殿的同时,外面又有宦官和送兵部塘报的人进来了。

“陛下!紧急军情!河南紧急军情!陕西三边总督汪乔年部,自上月中旬,在洛阳西南襄城一带、被李自成围攻。近日得报,襄城已被攻破,汪乔年战死。

汪乔年麾下三部将坐视陷督,不肯救援。在郾城、叶县的杨嗣昌、左良玉也无力进取,无法救援。

另据风闻,李自成挟连杀二督之威,在流贼中声势大振,远盖罗、马二贼。杀害汪乔年后数日,李自成竟在庆功宴上诱反罗、马部将,将罗汝才、马守应杀死,如今三贼兵马,都已尽归李自成一家兼并!怕是不下三十万众!”

听了这个噩耗,周延儒和陈新甲都吓了一大跳:“汪乔年也覆没了?这距离傅宗龙被杀,最多也才三个月吧?前任陕西三边总督傅宗龙,不是腊月的时候才刚刚被杀?”

大明朝的噩耗,真是一条连一条,辽东刚死完,陕西河南又要死。

两人嘴上惊讶,内心却是无比凄凉:看来这陕西真是一个无底洞了,连续十几年大灾,谁去陕西都堵不住无边流贼,唉。

偏偏皇帝很刚,这话不能说出口。

崇祯听到噩耗,一样也很震惊,但他在悲痛之余,更多是从脊髓里感觉到一股凉气在往上升:“居然真被他猜对了!”

周延儒等人一阵懵逼,面面相觑,小心追问:“陛下说什么猜对了?”

崇祯瞪了他们一眼:“亏你们还是部堂、阁老,竟不读书!难道你们没看过沈树人写的《流贼论》么?朕明发天下说要群臣都好好读的!

沈树人铁口直断,说闯贼张逆自有其余流贼不具备的优势,他们断子绝孙,擅能让人为己所用,诸贼迟早兼并,必然以李、张得利,罗、马受害告终!

朕原本以为这只是他离间诸贼的一步闲棋,没想到真被他说中了!如此神算,可谓知兵。要是让如此奇才去当陕西三边总督,不知能不能料敌机先、平灭闯贼!”

周延儒陈新甲听得目瞪口呆,连忙劝皇帝冷静:“陛下!沈树人刚刚升任皖抚,陛下已经在怕他太过年少、功高不赏了。如今他又未立新功,如何能升任三边总督?三边总督职责,更在一省之总督之上。”

崇祯一想,确实是自己冲动昏头了。

治国哪能觉得谁有才华就不顾一切给升官的,关键还是要有功劳。如今可不是秦末,楚怀王能因为宋义一个神预言猜得准、就直接让宋义当上将军的年代了。

何况就算是早年不讲官场论资排辈的朝代,宋义这种靠神预言空降上位的,还不是被项羽不服一刀杀了?

崇祯叹道:“那为今之计,如之奈何?如何让沈树人为围堵闯贼肆虐出力?不升官也总有办法出力吧?”

周延儒陈新甲想了想,稍一合计,先给崇祯提了个折衷的建议:“陛下还请先另选派知兵之臣为陕西三边总督,名正则言顺。臣等举荐一人:数年前被问罪下狱的孙传庭,或许可用。

孙传庭接管汪乔年部将后,陛下可再下旨让杨嗣昌、左良玉必须配合孙传庭,不得再如与汪乔年配合时那般畏葸不前。另外,可下诏沈树人,协助杨嗣昌。”

这些人当然不知道沈树人完全不想跟李自成对拼、而只想对付张献忠,所以他们毫不犹豫就把沈树人卖了。

崇祯这次也学乖了,怕再遇到将领和文官督抚听调不听宣,连忙表示可以先许诺好处,让周延儒想办法告诉沈树人,只要好好助战,有功劳,就封他为“克虏伯”。

第一百八十五章 洪承畴:有朝一日刀在手,杀尽天下喷子狗

崇祯定下对松锦之战的赏罚,已经是三月十五了。

沈树人本人没有直接立功升官,所以也不会有旨意直接下达给他。

至于因为李自成趁着辽东十万大军覆没的当口、再次闹事,需要沈树人配合围剿,相关的命令和许愿,也只会通过杨嗣昌来委婉转达,时间上便会迁延。

这也是朝廷体面——因为崇祯并没有直接给沈树人升官,而是先暗中许愿,这种不能立刻兑现的、谈条件的事情,显然不适合走旨意,否则朝廷面子就没了。

而从牢里放出孙传庭去陕西、接替刚死的汪乔年,这事儿同样不能急切,崇祯总得思考犹豫个十天半月。谁让崇祯爱面子,对于拉下脸来重新启用罪臣有心理负担呢。

相比之下,倒是辽东之地,因为距离北京更近,也就更早收到了北京朝廷对松锦大战的一系列功过结论,居然还因此产生了一些后续蝴蝶效应,对辽东的官场、局势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

……

三月二十八日,崇祯对松锦大战盖棺定论后十二天。

身在武昌的沈树人还没接到消息,辽东的盛京,满清朝廷却先得到了消息。

崇政殿内,一个须发花白、精神萎靡的五旬老者,原本刚处理完一些政务,准备休息一会儿。瑟缩在御座里,正在由一个少妇妃子喂食独参汤养生。

这个老者,正是伪清皇帝黄台吉,而旁边的少妇自然是布木布泰了,年方二八(二十八,不是十六)

在很多演义里,黄台吉晚年似乎还精力旺盛、身体健康,甚至还有些变态野史说他是在健康状态下被多尔衮刺杀身亡。

但实际上,松锦大战时,黄台吉已经是扶病强行,回来后更是因为妃子海兰珠死了而伤心、病情愈发严重。

布木布泰在后世的清代史料中,地位被抬得很高,也无非是因为她的儿孙当了皇帝,但在黄台吉生前,布木布泰并算不上最受宠的妃子,她姐姐海兰珠都比她受宠。

当然,海兰珠死后,黄台吉也年老无心男女了,加上海兰珠之死带来的移情作用,对其妹妹加大宠爱,也很正常。

说布木布泰是黄台吉人生最后两年中最宠爱的,加上这么个限定语,应该就大差不差了。

此时此刻,布木布泰刚服侍完他喝参汤,黄台吉也是喝得淋漓满襟,样子跟在李胜面前装病的司马懿差不多。

忽然,崇政殿外一个奴才满脸欣喜地进来,手上捧着一份从大明京城刺探来的情报:“陛下!陛下大喜啊!”

“范先生,何喜之有?”黄台吉浑浊的老眼重新振作起来,也恢复了几丝光芒,盯着来人。

来者四十多岁,正是内秘书院大学士范文程,满清朝中资格最老的文官汉奸。

范文程叩首道:“回禀陛下,奴才属下的细作,在北京打探得消息,崇祯蠢辈已被陈新甲等蛊惑,以为洪承畴已死,明着为洪承畴设祭,以示无知。

暗中却让兵部备案,以洪承畴事迹传发诸边、让将领引以为诫。奴才还刺探得明兵部职方司马绍愉、张若麒二人在狱中的自辩文书。

其中对洪承畴恶毒攻讦、将战败的一切罪责推到他指挥不力、不能御下等理由上。甚至听说明人记载崇祯实录的文官,也会按照这个调子,来纪录松锦之战的因果教训。”

黄台吉原本听得没精打采的,不觉得这事儿有什么大不了。

然而范文程说到最后两句时,病恹恹的黄台吉忽然就不困了,眼神中也回光返照似地射出精光:

“嗯?这种事儿崇祯也能答应?哈哈哈,崇祯小儿不辨良莠,可谓有眼如盲!洪承畴要是无能,那换个别的南蛮子督师来跟朕打啊!

难道换杨嗣昌就能打赢了?还是从牢里把孙传庭放出来?还是请神让卢象升死而复生?来谁都是输!如果比上述三人更弱的督师,来了只会死得比洪承畴更快!

如今南朝还有几个拿得出手的武将?嗯,倒是前阵子做局、从阿济格和济尔哈朗手中救走曹变蛟、李辅明的,算是个人才。听说统兵的将领叫张名振、郑成功?这俩不过是棋子,倒也没什么。

上一篇:影帝他不想当太监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