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得加钱 第89章

作者:傲骨铁心

眼下前面路口的番贼只有十来个人,七八条枪,他却有近五百号人,两百多条枪,上百张弓,怎么算都是必胜。

所以,没理由怂。

也是时候展现一下他贾大人的军事指挥能力了。

总不能他贾大人好不容易拉起的队伍,连个游击队都不如吧。

最关键的是冲过粮台寺离阿科里寨就不远了,那里不仅有友军,也有粮食。

只要没失守,就是贾六他们的加油站,充电桩。

要不然再拖下去,大伙就没力气跑路了。

这会,好多人肚子都在咕噜叫。

伤员们本就体弱,没吃的补充营养,行动更加不便。有的伤员明显感染,急需药物治疗。

因此,贾六他们必须去阿科里寨碰下运气。

“东阁贤弟不可莽撞!”

然而同样趴在草丛中同贾六一起“侦察”敌情的博大人却有不同看法。

“东阁贤弟,我们看到的虽然只是十几个番贼,但我们看不到的呢?你要知道,番贼是很狡猾的,我看来看去都觉得这些番贼可能是诱饵……”

自从早上决心为大局着想暂留性命带领众人突出重围后,博副都统的心态整个就不一样了。

对贾六这个先前怎么也看不上的小小前锋校也是热情的很,甚至不顾两者之间品级相差太多,称呼起对方贾大人来了。

贾六哪里敢受,坚绝推辞,称虽处于绝境之中,但礼数不可废,人伦不可乱。

最终,还是李会长协调了一下,将“贾大人”改为“东阁贤弟”,如此合情合理也合法。

也符合双方年纪与辈份。

博大人今年53岁,贾大人今年刚20岁,兄弟相称,再合适不过。

“噢?”

经博大人提醒,贾六再次将目光投在远处岔口,这次不是盯着那十几个坐在卡口无所事事的番贼看,而是朝两侧坡上山林扫视。

看来看去没发现什么不对劲,很安静,时不时的还有鸟儿落下,不像下面有人藏。

可能是看出东阁小贤弟的犹豫,博大人当下分析,说道:“即便没有番贼藏于暗处,冒然动手枪声必定惊动其余番贼,若使贼人逃脱一二搬来援军,我等怕是难以全身而退,要是被番贼咬住,恐怕突围愈加困难。”

分析完不利状况,又拍了拍东阁贤弟的肩膀,“当前我们最主要的任务是活着出去,而不是无谓的牺牲。我的意思,你明白吗?”

“明白,明白。”

贾六赶紧点头,对博大人也没来由的亲切感大增,因为对方总能说到他心窝窝里去。

“对,对,大人说的对!”

博大人老成持重的意见得到了刚刚爬过来的李会长支持,“等天黑我们悄悄的过去就好,不要打草惊蛇。”

“这样啊,”

贾六摸了摸秃头,同意按考察期的副会长意见办。

当下传令所有人原地休息,注意隐蔽,不得走动,更不能生火。待天黑下来后从岔口西侧悄悄摸过去。

命令被一一传达到后方。

将近五百人的队伍分为五个大队,每个大队一百人,分别由祖应元、刘德、张十三、鲍国忠以及玛德里担任大队长。

王福、崔恒友、海康三人则担任各支队伍的联络协调官,王四喜则负责后勤事务。

虽然没有后勤物资供他调拨。

玛德里这支队伍又是整支队伍的前锋,因为这支队伍集中了最能打的索伦兵和贾大人嫡系部分堪战的旗汉同仁。

真要接敌的话,就是全军的尖刀。

命令传达后,贾六又问玛德里有没有可能在不惊动番贼的情况下夺下岔口。

玛德里给出肯定的回答,并说他们索伦人箭无虚发。

这个回答让贾六对于下次遇敌有了些底气。

此时太阳尚高着,离日落至少有一个时辰时间。

一众饿肚子的清军三五成群的在林中不是躺就是坐,等待黑夜的降临。

无聊的贾六想将皇上的御制诗集拿出来看看,结果被栓柱告知丢在木果木大营了。

一同丢弃的还有贾家那只家传成化鸡公瓷碗,这让贾六大为惋惜。

想到这次逃出去还会再回来,贾六便想将沿途经过地方构画出简单地图来,于是让杨植到王福那里将自己的公文包取来。

公文包拿来后,贾六便取出本子,拿出碳笔在那努力回忆,又结合祖应元的印象,大体制成了个包括木果木、功噶尔拉、粮台寺、阿科里寨在内的简单地图来。

随手准备将地图放回公文包时,一时诗兴上来,又琢磨几句。

去方便了下的博大人回来时就见贾六正在写东西,不由好奇询问东阁贤弟在写什么。

“卑职在想,此次突围太过凶险,不知友军下落,四野皆是番贼,万一不幸被围,杀身成仁并不可惜,可惜的是卑职未给这世间留下只言片语……”

贾六竟是在写绝命诗!

“绝命诗?!”

博大人面色耸动,极度惊讶,接过东阁贤弟递来的纸张低头看去。

诗有两句。

上面一句为“引刀成一快”,下面一句为“不负少年头。”

“为了大清,战死何妨!”

贾六真诚的目光无比清澈,鱼动的珠子代表着大清的希望。

“好诗,真是好诗啊!”

翻译官出身的博大人可是内阁学士,能不识货,又惊又喜,东阁贤弟这首诗当能传唱天下。

万没想到汉军旗一个小小前锋校竟能作出如此脍炙人口的好诗,感慨之下不禁说了句:“为兄若能出去,必当将此诗呈皇上御览!”

贾六心中微嗯一声,眼珠子转动更是灵活:我也是这样想的,所以才写给你看的。

写的比乾隆要好吧。

第130章 打不过,可以谈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

活着从金川出去,保存自身实力肯定是贾六的当务之急。

然而逃出去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因为逃出去的目的是为了进步。

压在贾六头上的满蒙领导实在太多,比他还年轻就做上大清部级高官的数不胜数,因此贾六需要跳级式的升迁。

没法子,起点太低。

总不能跟上班似的真为大清兢兢业业报效一辈子,熬到五六十岁等福康安那帮天赐幸运儿咯屁后,再到军机处亮个相,然后同和中堂一样领条白绫结束自己罪恶的一生吧。

所以贾六要提前布局。

能让他从小学三年级直升初中的唯一办法,就是让北京的老头子知道他鬼子六的大名。

富升阿带走的那根辫子是为了这个目的,这首出自大清反贼的绝命诗同样也是为了这个目的。

也是机会难得,有富兴阿同博清额两位满洲副都统鼎力配合,要不然贾六就是把蛋割了,也进不了紫禁城。

没法子,旗人不能当太监。

至于为什么只写两句,而不写完整,一方面是贾六也记不得,另一方面当然是希望老头子能够诗兴大发,帮他补上。

这也是莫大的荣耀嘛。

“东阁贤弟,大清有你,真是幸甚,幸甚……”

博大人真的将贤弟的绝命诗当成至宝收在怀中,贴心口放着。可惜,他年纪大了,要不然贤弟真要死在金川,这首好诗当然得归他了。

“身为八旗子弟,理当为国……”

贾六刚想借机表达一下内心的真实情感,刚才侦察过的那个路口突然响起枪声。

吃惊之下,赶紧探起身子朝枪响处看去。

众人也是皆惊。

有喊杀声传来,远远就见有帮人正在同路口的番贼厮杀。

祖应元眼尖:“是我们的人,绿营的!”

贾六也看到了,正与番贼厮杀的确是穿绿营衣服的清军,人数不是太多。

很快,枪声停了,喊杀声也没了,山林谷地之间又陷于无声的寂静之中。

几十个绿营兵突袭得手,顺利击杀路口的十几个番贼,此时正在寻找番贼的食物充饥。

两侧山林没有埋伏,鬼都没有。

这让贾六很是郁闷,因为原本他是可以借这以多欺少的机会,向部下们证明他指挥能力的。

现在好了,机会没了,下次到哪找这几百人欺负十几个人的好机会去。

罢了,命当如此。

将遗憾压在心头,侧脸看向博大人,请示道:“大人,下面是我们的人,是否派人过去联系一下?”

“好!”

博大人脸上丝毫没有对敌情误判的尴尬之色,沉着冷静道:“速叫他们与本官一同突围,本官不会抛弃,也绝不会放弃每一个将士。”

“嗻!”

贾六喜欢老博这样的人,不要脸的人才能互相做朋友嘛。

李会长可能还要点脸,羞的恨不得找块石头把自己敲了算了。

祖应元带人同那队绿营兵接触,没一会,把对方领头的军官带了回来。

一瞧来人,不由贾六嘿了一声,这不巧了么,是大华兄!

“贾兄弟,怎么是你!”

陕西绿营兴汉镇阳平关营把总曹大华也没想到会在这荒山野岭撞见贾兄弟,愣了一下急忙伸手到兜中拿钱,结果发现银袋在逃跑路上丢了。

“正事要紧!”

贾六当然知道曹大华想要还钱的事,赶紧摆手,然后向其介绍身边的博大人。

一见是二品满洲大官,曹大华赶紧跪下行礼。

博大人示意曹大华起身,问他有多少人,是从何处退到这里来的。

曹大华说他们是在运粮往宗拉尔的路上被番军袭击的,原本队伍有四百多人,现在就剩三十七人。

三十多人就敢攻击十几个番贼,这边将近五百人却按兵不动,当真是将熊熊一窝。

对此,博清额是要负领导责任的,但此时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而是要彼此精诚团结,紧密合作,共同突围。

博大人看了眼贾六,贾六迅速领会,让曹大华同他们一起前往阿科里寨。

不知底细的曹大华当然求之不得。

既然番贼被全歼,拦路的老虎没了,当然是全力赶往阿科里寨。

结果在阿科里寨以西二里处却同一支数百人的番军撞在一起。

两方是同时开的枪。

走在最前面的是玛德里带领的第五大队,还有曹大华的陕西营兵,反应都比较迅速。

双方一阵排枪过后,番贼倒了十来个人,清军这边同样也倒了差不多人数。

“不要乱,给我顶住,顶住!”

贾六听到枪响,毫不迟疑就翻下山道趴在坡上,同时不忘发出明确指示。

李会长身手也很敏捷,可能是第二个卧倒的。

博大人虽说落后二人几步,但也安全跳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