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得加钱 第473章

作者:傲骨铁心

这个可能性是相当大的,毕竟宗室这边对鬼子六怀有恨意的人不少。

当初宫乱和满城不祥事件,直接或间接死于鬼子六之手的宗室可是不少。

大部份宗室为何愿意和富中堂接近,而不愿意同鬼子六接近,原因就在这里。

“如果背后真是有人搞鬼,那朝廷就必须出重拳惩治,绝不能让事态恶化下去。”

满军机大臣索琳认为应当马上调兵配合大将军王平乱,不管这件事背后有没有什么阴谋,都要快刀斩乱麻。

并且坚决反对安抚宗室子弟,撤回从召令。

理由是宗室子弟通过闹事就可以不出征,那八旗子弟是不是可以有样学样,那帮绿旗子是不是也能学?

倘若个个畏死不愿为国效命,这大清,还有救么?

“攘外必先安内!”

索琳建议马上拟旨加盖皇帝宝印,着大将军王全权处置此次事件。

最反对鬼子六的兵部尚书伊勒图也是一反常态,表示道:“宗室从征乃朝中公议,既已明旨颁出,便当坚决执行。即便有反对者也当上折子,或递表通政使司代传,焉能不经朝廷而私下串连,煽动宗室子弟冲击大将军王行辕,以声势压迫朝廷?

倘若此举得逞,日后人人学之,但凡不合心意,便使人冲击官府朝廷,国家如何治理,朝廷又有何公信可言?”

朝令夕改,乃为政者最忌之事!

国防部长官出于大局考虑,出于维护朝廷颜面考虑,认同索琳建议。

就是不能姑息那帮不成器的宗室子弟。

身为太子且明年将得父皇禅位登基为新君的永璂,也认为宗室子弟这次实在过份,以前国家无事养着他们吃喝玩乐不打紧,如今国家有难,这些宗室子弟理应无条件站出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平乱,怎么可以因为贪生怕死而大闹呢。

永璂越说越气:“今日之事真是闻所未闻,荒唐至极,汉唐宋明未有之事竟于本朝发生,难道那帮人是想让我大清,让我爱新觉罗成为后世子孙口中的笑话吗!”

太子储君都这样说了,身为干爸爸的老富当然不能加以反对质疑,因为这会降低太子的权威性。

思索再三,让袁守侗立即拟旨,以皇帝名义斥责宗室子弟不思报效国家,叫他们立行散去。若不散去,则罪加一等,着交宗人府处置。

不过为了给宗室一个台阶下,旨意最后还是加了一句,大意是朝廷知道你们的想法了,但眼下国家的确危难,希望爱新觉罗子弟能体谅朝廷的苦衷,赤心为国,竭力尽心,以祖宗之社稷为重,以大清之基业为重,切勿尸禄保位,自甘堕落。

也就是只要闹事的宗室子弟主动散了,并且积极响应从征令,朝廷不会追究此事。

至于后续怎么个从征,实际上也可以谈。

让宗室从征出发点是好的,但要是宗室们都不肯去,那肯定也要考虑现实情况,在原有政策上再做进一步细化调整。

老富私下里认为宗室子弟不从征可以,但可以动员他们的家奴从征。

圣祖康熙爷那会,朝廷全力准备平三藩之乱时,蒙古的察哈尔王布尔尼乘机兴兵,京中无兵可派,当时的孝庄太皇太后不就是动员王公大臣家中的包衣苏拉出征,从而平定布尔尼之乱的么。

旨意拟好后,诸大佬同太子一起看了,遂请皇帝大宝用印,着即送往德胜门由御前大臣钟音宣读。

旨意送出未过多久,内大臣钮伦保遣人急报,已带兵封锁德胜门,请示军机处有无指示,若无指示自己便当执行大将军王的军令,毕竟他现在名义上归大将军王节制。

老富使章京前往德胜门告知钮伦保,一切以旨意为先。

第732章 朕要让你们后悔

“开枪了?”

“真开枪了?”

“好像是!”

“我的娘哎,没命了,快跑啊!”

大将军王行辕营门处传出的枪声让现场的爱新觉罗慌了,却让不在现场但能听见动静的八旗闲人们乐了。

“大将军王不愧是大将军,娘的,真带种!”

“嗨,我就说嘛,能当大将军王的肯定没孬种!这玩意他是真敢干啊!”

“架海紫金梁,擎天白玉柱,说的就是咱大将军王啊,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哇,嘿儿呀咿儿呀!”

“看到没,什么黄带子、红带子,枪声一响全他妈没软子!”

“……”

跑来看热闹的旗人大多本就是近乎于无赖地痞那种,这种人胆大的很,绝对称不上良民。

良民都是胆小怕事的,别说出头了,他们连摇旗呐喊的胆都没有,只知逆来顺受。

所以,良民自古也叫顺民。

明末很多贪生怕死的官员,顺来降顺,清来降清,一个个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

这顺民,大抵也是如此。

历朝历代,甭管是汉人皇帝还是异族皇帝,都喜欢顺民。

八旗子弟到这会,顺民的数量也是多不胜数,尤其早先的汉军旗,那是真叫出旗就出旗,没一个敢闹的。

满蒙八旗也没好多少。

没了血性,自然就成了顺民。

无赖旗人更是没什么血性,来此看热闹的目的就是纯粹起哄。

吃瓜的不嫌事大。

爷们就是图一乐!

凑热闹的劲头那叫一个大,要不是官兵不让上城墙,估计城墙上都能挤得水泄不通。

难得碰上这么大的热闹,哪怕什么都不做,就跟着在人群后头起个哄,起到的推波助澜作用都不小。

一来反正死的不是他们,这大清的天就算塌下来也跟他们没关系,爷又不姓爱新觉罗!

二来人家也有长远考虑,这鸟大将军王都动员宗室子弟上战场了,那他们这些八旗子弟不是更要上战场么。

所以,跟着过来闹,也是明哲保身的意思。

也带了另一层意思,就是看朝廷怎么处理这事。

这要宗室们一闹就可以不上战场,那咱们八旗子弟凭什么不能闹?

手心手背都是肉!

大清的江山社稷,也有他们祖上的一份功劳!

所以,必须过来给带子爷们撑个场子,这样轮到动员他们上战场时就有的说道了。

再说,又不是他们顶在一线,跟着吼几嗓子壮壮声势,何乐而不为?

往后也能对人吹嘘:“乾隆四十一年大闹德胜门那事你小子听说过没?嘿,爷当时就在现场,要不是哥几个死活抱着我,你信不信爷能把那大将军王的帽子扯来当夜壶……”

先前表现得最激动,骂声最响的那帮爱新觉罗子弟在枪声响起瞬间,胆气全消,或是目瞪口呆的望着地上的尸体不敢挪动,或是如鸟兽般惊叫四散而逃。

一个个抱头鼠窜,嘴里喊着杀人了,两腿飞快,只恨爹娘少生一条腿。

人太多了,黑鸦鸦一片,不少地方更是挤满了人,导致不少带子爷都没地方下脚,只能骑在自家包衣奴才的肩膀上“作战”。

路边的树上也是爬满了人。

场面就如同一颗爆竹扔在密集的人群中般,鬼哭狼嚎,抱头鼠窜,现场一片混乱。

人多声势大得吓人,可以让人远远一瞧,就心生退意。可一旦遭遇突如其来又或是太叫人害怕的事情时,人多就成了最大的弊端。

尤其是德胜门外聚集的是帮乌合之众。

由于人群的拥挤推搡,很自然的发生了拥堵,继而发生严重的践踏事件。

先是几个倒霉蛋被人群挤倒在地,不等他们挣扎站起,身上就已经叠罗汉似的堆了一大片。

哭爹喊娘,被压在下面的人别说喊叫了,就连呼吸都是困难。

光天化日之下,大清的京师重地,竟然变成如此模样,怕是太祖太宗知道了都得从坟中惊坐而起,怒骂子孙不孝也不堪。

人群的大乱让奉大将军王之命准备善后的兵部侍郎纪昀、内务府大臣金简等人也是目瞪口呆,反应过来第一念头不是驱散人群,而是要赶紧维持秩序,要不然任由人群这么乱下去,谁知道要被踩死多少人。

不管死多少人,这账都要算在大将军王头上的!

于是乎,大营官兵接到命令,赶紧出营维持秩序。

可大营官兵不到千人,现场人群几万,让他们用刀枪在这几万人砍出一条血路毫无问题,但让他们把几万人稳住,无疑天方夜谭。

正在进修兵法的贾六接到报告也是吓了一跳,来到营门爬上岗哨朝外一望,真是倒吸一口冷气,心底没来由一阵轻松:宗室不堪如此,试问这大清,还有谁能阻挡他进步的脚步!

只是贾六没想到的是,竟然有人在这个时候混水摸鱼!

最先身受其害的是辅国将军永全,这位爷见动静不对正准备往后逃时,就觉有人伸手在摸他腰间,等他反应过来低头一看,好家伙原本挂在那的香水荷包竟然神奇失踪了。

想找小偷在哪,可四下都是尖叫奔跑的人群,哪里去找小偷的身影?

钱财乃身外之物,偷就偷了吧,反正也就几两碎银子。

永全没想太多,此刻急于先离开此地,免得叫鬼子六的兵把他当贼人给轰了。

可跟着人群没跑多远,就听有人在喊偷东西。

四下里不住有人喊,不管是红带子还是黄带子,只要穿的体面一些的都会遭人下毒手。

有被发现的那直接是改偷为抢,一记老拳把带子爷打的晕头转眼,鼻血直喷。

只要是值钱的东西,都会被人抢。

一个因为义愤同几个儿子一起过来壮声势的入八分镇国公都叫抢了!

被抢的时候,他几个儿子都吓的不敢动,带来的几个包衣奴才也跟木头人似的,眼睁睁看着主子被抢。

谁抢的不用说了,铁定是八旗那帮无赖子!

永全大恨,这会也不是找那帮家伙算账的时候,回头跑出去再说。

便又随着人群乱跑,结果四面都发生践踏事件,人群被堵住跑不动,慌乱间,永全的脸是红一阵白一阵。

因为不止一双手在他身上摸索。

甚至有一双手还伸进了他衣服内摸索。

“看什么看?”

望着那个五大三粗的旗人闲汉,永全只好闭嘴不语,任由对方在自己身上摸来摸去。

同刚才破口大骂,甚至扬言要和鬼子六单挑的模样,判若两人。

永寿宫。

在宣布明年会禅位后,乾隆的生活待遇又得到了明显提高,就是可以在宫中放风。

当然,不能出永寿宫。

对此虽然不满,但也平静接受。

毕竟,他的生活正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局面,也在朝他有利的方向进展。

逛了一圈后,乾隆忽的抬头朝宫墙看了一眼,然后不动声色走到那里假装打太极活动腿脚。

然后趁监管侍卫不注意,伸手拉动一根不为人注意的细线,之后一个东西便入了手。

看完之后,不由脸上浮现阴沉,进而陷入深思,继而露出微微笑容:“很好,朕要让你们后悔与朕生在同一个时代。”

第733章 本王绝不投降!

“以旨意为先?这么说,我这个大将军王说话不算数?既然如此,朝廷何必要我出征,说什么军前掌生杀重任,军务大小巨细均应遵我指示!”

正准备带人维持秩序,避免人群发生重大伤亡的贾六刚准备出营,就被军机处传来的旨意给气着了。

按这道旨意精神办理的话,就是说只要这帮闹事的宗室子弟主动闪人,就可以不被追究任何律法责任。

玩呐?

大将军王的血白流了不成!

“烟没一条,酒没一瓶,连个水果都没有,就这么糊弄过去了?”

贾六很生气,不是一般的生气。

自己受点伤流点血其实没什么,问题是这回不追究,不严惩,下回呢!

“姑息就是养奸,养奸就是纵恶!这次本王命大没叫人家砸死,下回是不是本王叫这帮不成器的宗室子弟打死了,有人还要说本王死的安祥,情绪稳定!”

贾六越想越气,本来是想放过这帮人了,现在却觉不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