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得加钱 第432章

作者:傲骨铁心

全面占领台湾以后要积极打造战船,训练士卒,同西洋各国加强联系,提高自身科技和战备能力,尔后视湖广战局需要启动反攻福建、挥师北上的计划。

就是贾六指着杨遇春他们能将东南清军牵制住,为共进会全面篡夺大清政权做出贡献。

第668章 为了大清就得不要脸

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杨遇春同刘德带人去台湾后,贾六除了给出大的战略方向外,于具体战事并不过问。

一来他晓得自己打仗不行,过往战绩虽然惊人,但内中水份太大。

说白了,贾六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优秀的统帅,但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良将。

这点自我定位,他还是有逼数的。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这年头通话不方便,就算他有什么想法,也没法第一时间把指示发过去。

二来也是放手让杨遇春发挥,使其能够在台湾与清军的对抗中成长起来,成为自己真正得用的大将。

现在看来,小春子显然是打顺手,也打出经验来了,不然福建不会向朝廷再度求援,而且听老富口气这回清军在台湾败的还挺惨。

这就属于皆大欢喜了。

“洋人的事得让福建查清楚,万一真有西洋人干涉我大清内政,一定要通过外交途径向他们本国提出抗议,贸易方面该制裁的要制裁,实在不成可以给他们的国王写信严厉训斥……”

贾六的建议是老成之道,同军机处梁国治的想法不谋而合。

当然,也没别的制裁手段。

世界第一大国连海军都没有,还想跑到英吉利海峡架大炮不成。

这说明贾六的事业还远远没有达到顶峰,所谓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听了六子贤弟对洋人干涉我大清内政提出的反制措施,老富原则上同意,事实上也是这么办的。

“至于福建求援一事,我看不如国议大会后把京营八旗的善扑营、火器营、亲军营,还有内务府的包衣营都派过去,速战速决,不然真叫那天地会反贼坐大了,恐东南半壁为之震动啊。”

贾六出于为大清考虑的初心,善意提醒老富当年明朝那位国姓爷可是打海上直奔南京城的。

所以,你朝廷这会不使出全力把台湾反贼荡平,万一那反贼成了气候也学那位国姓爷海船入长江,大清的钱粮重地可就瞬间糜烂噢。

到时候,你老富弄不好就成了大清最后一位中堂大人了。

“嗯?”

老富幽幽的看了眼六子贤弟。

“大哥放心,我没别的意思。要是大哥担心把兵派过去京里会生变,我可以借兵给大哥。”

贾六一脸认真的建议。

真是这样想的,没别的意思。

“天不早了,酒我就不喝了,您忙。”

老富二话不说屁股一拍走人。

一看老富不上道,贾六急得连忙拽住他袖子,很是诚恳道:“中堂,我送送您!”

“别介,额驸您忙!”

兄弟二人一个死活要送一送,一个死活不让。

大全个不知内情的出来打圆场,说不如他来送送富中堂,毕竟不管怎么说他也是贾家的最高领导嘛。

“好,好,有劳贾翁了!”

老富顺坡上车,根本不给贾六发飙的机会。

无奈,贾六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老小子就这么溜了,气的暗骂一声:明年,最迟明年让小春子带兵入长江,看你老小子怎么扛!

正想同毕沅谈谈卖票的事,有亲戚来了。

是在刑部当尚书的表二大爷色克锡,就是先前在宗人府兼闲差的那位。

色二大爷跟大全是嫡亲表兄弟,又是刑部的尚书,当然不是因为老富的通知不敢来,而是部里真的有事。

色二大爷也是代表大哥安亲王色痕图来的,贾六这边肯定要过去接待一下,等大全把老富送走过来陪二表哥,这才脱身。

毕沅没走,不知怎么跟和珅聊到一块去了。

老阿和老奎这两个哼哈二将冒了出来,先前老富在的时候二人在隔壁院子陪十五阿哥和他那位朱师傅,没敢过来。

“老东西给我张白纸当一万两使,真够损的,还说给百官打个样,这打的哪门子样!”

贾六气乎乎的将白纸团成一团就要往嘴里塞,临了发现太大吞不了又气的扒开撕得粉碎。

“额驸,您这回倒是真错怪了富中堂。”

阿思哈眼珠子一转,提醒额驸赶紧加派迎宾人员,因为等会前来贾府的官员必然是车水马龙,络驿不绝。

“什么意思?”

贾六不太明白。

阿思哈轻笑一声:“额驸,您想啊,连富中堂都特意来贺礼,其他官员还能不来?”

嗯?

贾六恍然大悟,原来他误会老富了,人家真是为了弥补他的损失特意给百官打了个样。

这也是个信号,给百官释放的新信号:赶紧去送礼吧,政策松动了!

“富贾一方,富甲一方……”

转怒为喜的贾六恨不得亲老富几口,老家伙的名字都起的好,富贾富贾,多吉利。

转念一想不妥,怎么能富在前贾在后呢。

应该是贾富一方才对。

“你们还愣着做什么,还不赶紧派人去造谣……不对,赶紧派人散布富中堂与我和好的消息,别有的官还傻乎乎的不知道。”

贾六行动很快,亲自跑到隔壁屋让负责收钱记账的孙承运把桌子直接摆到胡同口,又怕他一个人忙不过来,又叫了几个会写字会算数的亲卫帮忙。

省得等会人手短缺,账记不明白。

果然,富中堂亲自去额驸府送礼的事以无线传播的速度迅速在京中传开。

各大衙门四品以上官员纷纷请假。

第一个到的是内线、内务府大臣金简。

在知道富中堂送了一万两后,这位内务府大臣毫不犹豫就奉礼金8000两。

第二个到的还是内线、工部侍郎恩明。

这小子有点狡滑,没急着先上薄子,而是给了个红包给登记礼金的贾府秘书,得知先他一脚来的金简送了8000两,于是奉礼金9000两,硬是比金简多了一千两。

贾六这边实在是坐不住,思来想去竟是直接跑到胡同口坐在孙承运边上,来一个官员他都起身跟人家热情招呼,然后就看着人家奉礼金。

这一搞,可苦了那些官员们。

有的原本是按规矩包个八十两或一百两,甚至还有三十两的,但贾佳大人就在边上盯着他们看,正常行情肯定没法出手,于是纷纷加倍,甚至翻几倍的。

就这,待遇都不同。

包一百两的,都得不到贾佳大人再看他一眼的机会。

包五百两以上的,才能得到贾佳大人亲切一句:“请!”

一千两的则是“里面请!”

三千两的成了“快里面请!”

五千两往上的则多了一句给某某大人奉茶。

八千两的甚至还特意嘱咐等会给人家安排个席。

奎尼和阿思哈远远见了都没脸过来。

这个做法搞得总账会计孙承运也是不好意思,轻轻拉了拉额驸,低声道:“大人,这样是不是……”

欲言又止。

“是什么?有话就直说嘛。”

贾六奇怪。

片刻,孙承运才硬着头皮说了句:“是不是太不要脸了?”

“脸是什么东西?能有银子好使?要脸的话,我能有今天,你们能有今天?我不要脸你们才能跟着我进步,吃香的喝辣的。”

“这……”

孙承运无言以对,只得继续默默登记。

贾六这边不太快乐,因为他发现老富给他设了个天花板,来了好几十位官员了,愣是没一个出到万两以上的。

这让他的预期收益大打折扣。

心里很是不得劲。

第669章 兵部对我不够友好

在不要脸的官场当中非要脸,无疑是对官场乃至对整个大清的不尊重。

要说不要脸,当今皇上才最不要脸。

卖官制的光大,议罪银的创新,文狱的泛滥,哪件是要脸的?

整个乾隆朝从上到下贪腐成风,官员们变着花样捞钱,清廉的官员都不是出淤泥而不染,而是整个浸泡在粪坑中了。

所以,贾六必须入乡随俗,强迫自己适应大清官场特色,哪怕他内心对这种行为是厌恶的。

对于自己的要求,贾六从来就是又清又廉二字。

但他清楚清廉不能当银子使,也不能让他更好的报效大清。

直隶新政可是吞金兽,无底洞,不想方设法搞钱能行?

而且,给兄弟办满月酒,那是再合法不过的创收。

所以心理别有太大压力,得放开,全面放开。

要脸的话,他就不叫贾佳世凯,而是死鬼子六了。

就是老富搞的天花板让人有吞苍蝇的感觉,好在量大,薄利多销。

在京四品以上官员不计八旗系统的话实际并不多,不到三百人。

但要计上八旗系统,二等侍卫、云麾使、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这些四品以上旗员的话,那就得上千人甚至几千人了。

别的不说,就宫中粘竿处、侍卫处、銮仪卫这些机构四品以上的侍卫多得叫人数不过来了。

由于官员太多,后院请帖还在批量制作。

八旗各处任职官员名单吏部都有备份,现查现写。

确保不遗漏一人,不然人家心里肯定有意见,说贾佳额驸看不起人。

官场上的规矩,不管认不认识,又是否有上下级隶属关系,只要送来请帖,你就是本人无法去,也是要派家人随从过去奉上一份礼的。

你不送,那就是对请客的主家不尊重。

至于送多少,量力而为吧。

贾佳大人不强迫别人多送礼金,但对于少送的官员,也别怪他挂着个驴脸。

收到风声前来贺礼的官员越来越多,渐渐的孙承运等人就有点忙不过来,手忙脚乱的。

装礼金的竹筐前前后后都抬了四回了。

这充分说明贾六在京城的官缘不错,崇文门外各大胡同的侯补官不在宴请名单内都主动过来送礼,其中就有玉春楼东家,年前花3000两给自己办了个侯补知县缺的张大东。

这些个贾选侯补官那叫一个地道,钱一放登个记都不进去座,直接掉头走人,省了贾佳大人不少饭钱。

贾六看在眼里,也欢喜在心里,准备将京师娱乐产业引进到天津港。

自古以来,娱乐业的发达就是经济形势大好的标识。

只要是凭本事挣钱,不偷不抢,都是可以向国库纳税的嘛。

眼看交礼金的官员开始排队,为避免官员等侯时间太长,贾六贴心的要求增加胡同接待人员以及礼金登记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