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得加钱 第413章

作者:傲骨铁心

三顺王后来都带兵南下,因此八旗在北方瓜分胜利果实时,落在他们兜中的少之又少。

就是一群炮灰先锋的存在。

加上后来孔有德被明军击败自杀,耿家和尚家造反,自然圈地的果子更与他们无关。

关内降清的明军编为汉军八旗后,也没有圈地的权利。

新投降的伪军有什么资格同真满享受平等权利?

就是贾六现在拉人入会,也要看人呢。

汉军八旗内部能在圈地中分到一小部分果子的,也就是为数不多的老辽东汉军。

这些大半还本是女真。

如佟家,石家什么的。

大部分汉军八旗的所谓旗田,要么是祖上凭战功封赏得来的,要么就是拿钱从满蒙八旗手中买的。

混得差一些的,跟汉人一样也是租借来种。

贾六祖上贾汉复传下来的二百来亩地就是这么来的,不过如今属于贾家的地只有六十多亩,其它的都叫大全败光了。

当初要不是搭上和珅的路子,就这几十亩地弄不好也会被贾六卖掉,然后拿钱去南方打游击。

分满蒙八旗的地给无地的汉人,是好事,更是仁政,也是能够让贾六成为直隶三千万百姓拥戴的大青天,将来无论是篡位还是明正言顺代清,肯定能得到直隶百姓的支持。

因为谁动贾佳大人,就是动直隶三千万百姓的命根子!

届时必然是踊跃支前,拼了命的要把贾佳大人推进紫禁城,请他坐一坐龙椅。

问题这么做可是真正动了满蒙蛋糕的!

说句难听点,分八旗地跟造大清反有什么区别?

你贾六跟爱新觉罗斗的再厉害,跟其他满蒙旗人有什么关系?

八旗又不都是爱新觉罗的奴才,要说反清,八旗百年下来哪个没干过?

所以你们高层斗可以,但别影响到底层旗人啊。

分地,那就是同所有的满蒙旗人为敌!

分地,就是分大清的血肉!

就是全盘否定大清的合法性!

是阴谋颠覆大清的反动分子!

老富能答应?

色大爷能答应?

就是贾六自个手下也一堆满蒙旗员,合作的大佬除了四川巡抚李世杰、直隶布政杨景素,还有哪个是汉人?

这帮满蒙旗员又有几个能如贾六这般,跳出阶级这个小圈子的?

所以这事弄不好就是搬石头砸自己脚,让自己成为天下满蒙旗人的共敌。

就贾六现在的实力,能冒这天下之大不韪?

当然不能。

丁庆也是第一时间劝总督大人千万别这么做,哪怕等新军五镇练出来再这么干,他丁副主任也不会多说一句。

不管是操莽还是太祖,总得有强大武力支撑吧。

颠覆大清,丁副主任没意见。

大清不亡,他们这帮人就得担心有人秋后算他们的账。

就共进会成立到现在干的这些龌龊事,哪个不够诛九族的?

可目标坚定不假,步子是不是走得厚实一些?

这会就将自己摆在台面叫人攻击,得不偿失啊。

“你的担心也是我所考虑的,我们当然不能全盘推翻圈地的国策,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变通的办法,你要知道,朝廷还欠着我一大笔土地呢。”

贾六说的朝廷欠他的一大笔土地,实际上就是参与宫乱的几家帽子王的地。

理论上,显亲王府、庄亲王府、简亲王府、平郡王府这四家大逆之首,都是贾六干掉的。

论功行赏,这四家帽子王占有的旗田是不是应该就归贾六所有呢?

不全部归他,分一半总行吧?

去年贾六就因这四家帽子王的旗田同老富有过争执。

按内务府册档显示,庄亲王府计有旗田55万亩,显亲王府有旗田90万亩,简亲王府旗田约在70万亩左右,平郡王府旗田47万亩。

四家王府共有旗田260余万亩,此外四家王府历年都陆续购有自买地,总量可能少于旗田,但规模肯定是非常可观的,保守估计四家旗田、自有田加起来起码有400多万亩。

还有一家康亲王府,康亲王永恩被贾六手下阎遇吉所杀,但康亲王府没有被诛。

但永恩既然参与谋逆,就没有道理让康亲王府还传承下去的。

京里讨论新帽子王时,没谁说还要保留康亲王府的。

这个康亲王府还是礼亲王代善的直系传承,可以说是帽子王之首。

名下旗田、自有田怕有二百多万亩。

除了土地,那几家犯事的王爷还有大量的不动产店铺,全部变卖的话肯定也是天文数字。

自己杀的人,自己抄的家,凭什么这些土地和财富不能归贾六所有?

当时贾六真心要全部吃下,然而到了也没能吞掉,因为涉及因素太多。

说白了,就是实力不够。

故而这事一直在扯皮。

现在,贾六便决定拿这事做文章。

换!

把理论上应该分给他所属势力的谋逆王爷的旗田、自有地同永平府的旗田换。

然后在永平府搞分地试点。

为什么拿永平府做试点?

因为永平府的土地名义全部属正白旗。

当年清军入关时,八旗圈地标准是按照左右翼依次分配。

多尔衮的正白旗驻扎在永平府,因此便将原本应划给镶黄旗的永平拨给了正白旗,而镶黄旗则被分在右翼末尾的保定府、河间府及涿州地区。

原上三旗的满州其实只剩十之二三,其余的全部驾鹤西游了。

顺天府后来的统计数据,宫乱时不幸死难的上三旗满洲多达十一万余人,光是处理这些尸体就动用了上万人力。

所以现在的正白旗是老富为了拉拢各旗重建的,这就令贾六换地主张的阻力会变小。

贾六的意思很简单,老富把永平府的320万亩旗田全部还给直隶,由贾六这个直隶总督自行处置。

而本应分给他的近京土地则拿给新建正白旗分。

如此一来,贾六高兴,新建正白旗高兴,老富和色大爷也高兴。

单论土地价值,京师边上的地最值钱。

永平这里的地价,只有京师附近地价的三分之二,甚至还要少一些。

丁庆听明白了,有些惊讶:“那大人不是吃亏了么?”

“亏不亏的不要紧,只要百姓能得恩惠就好……你知道我为人的,宁可苦一苦自己,却绝不苦百姓的。”

贾六一脸坦荡。

老富一旦同意换地方案,就立即开始丈量永平府良田,马上分地到户。

跟山海关那边一样,只要旗田分地的口子一开,后面就好办了。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肯定先吃蟹钳,不可能先吃蟹黄的。

但蟹黄,绝对逃不过下肚子的命运。

“大人为了百姓,真是操碎了心,也真是做到了天下为公啊!”

丁副主任相当感动。

换作任何人,也不会把几百万亩地拿出来就这么分了的。

可贾佳大人做到了!

当真是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万民表率啊!

“只要百姓能念我一声好,能说我这个总督大人是个好官,能跟着我一块进步,我便心愿足矣。”

忧国忧民,为大清操死了心的贾六抬着沉重的步伐上了马车,躺下休息时,忽的眼睛又睁了开来,继而掀起轿帘,对边上正在交待事项的丁副主任道:“对了,到时分了地,不仅报纸上要大讲特讲,也要发动百姓为我修生祠,明白?”

第637章 九千岁没意思

一个完整的、成功的、有野心的男人,追求的至高就是两样。

一是传国玉玺。

二是遍地生祠。

传国玉玺贾六实在是找不到,栓柱弄的高仿版被人家老杨一眼就看穿,实在是丢份,连带着也没什么心情再搞受命于天的鬼把戏,不然弄不好就成历史上的笑柄了。

他这人,还是爱惜羽毛的。

所以,只能将目光放在男人的另一个至高成就——遍地生祠。

立生祠,是中国人的信仰,故名思义,乃是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以香火日夜奉祀,祈祷此人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凡有德政于百姓,有大望者于黎民,才能享受生祠这一特高级荣誉。

大概就是中国历史上仅次于圣人的存在。

贾六也想过做圣人,可他的理论水平有点差,目前没鼓捣出可以媲美儒学、阳明心学的著作来,就是光会做还不怎么会说,即便《大清日报》有一些关于他想法的宣传报导,却是始终没能整合成一个体系,形成一个“贾说”。

这个工作,梵伟和栓柱其实都在做了,但成效明显不太好,后面肯定是要加强的。

当下,搞一搞生祠,还是可行的,也符合实事求是的精神。

一想到写有自个名字的牌位被人家供在大殿之上,牌位之上还有他英俊威武的画像,贾六心里那叫一个快活。

不出意外的话,将来肯定还会有他的泥人像、铜人像、金人像于全国各地遍地开花。

祠堂外面再摆满鲜花,插上彩旗,拉上横幅什么的,来人就烧三柱香。

每逢初一、十五,文武官员同士绅百姓就到他的祠庙磕拜,对着他的画像念念有词,一鞠躬三磕首的,诚心感谢贾佳大人让他们过上幸福生活,那滋味真是比玩多少女人都带感。

娘们,给男人的快活只不过一两秒。

生祠,却是可以让一个男人快乐到死的。

贾六这辈子除了篡夺爱新觉罗皇位的野心,带领中国走向富强的野望,就一个永远活在百姓心中的愿望了。

三者如果都完成,哪怕他才四五十岁,都会主动退位给太子,免得年纪大了犯糊涂,跟汉武帝似的弄出巫蛊之祸。

至于为什么说要发动百姓给贾佳大人立生祠,而不是相信百姓得了贾佳大人好处,会自发主动给贾佳大人立生祠呢。

原因是贾六认为百姓的心声,也就是民间舆论也是需要引导的。

不引导,百姓如同一盘散沙,很难形成声势。

他不认为引导百姓为自己歌功颂德是件丢脸的事。

事实上,做了好事不留名,跟发达了不回老家散一圈华子有什么区别?

自己的的确确在为百姓做好事,付出的已经不是精力和时间,而是实实在在的利益。

别地先不说,光永平府这320万亩旗田值多少钱?

就算一亩五两,这就1500多万两啊!

真金白银,半点不带虚的。

要是贾六不分,而是便宜卖给永平府的几十万汉人佃户,怎么也能收个几百万两上来的。

但他选择不要这笔巨款,就是免费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