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得加钱 第405章

作者:傲骨铁心

栓柱虽然是第一次狗仗人势,但别说面对官品不如他的官员,天生一股血脉压制,挺自豪的,也挺享受的。

“原来是杨大人!”

穆老二肃然起敬,知道自己猜对了,这位真是京里来的八旗官。

正欲问杨大人至临渝县有何公干,那年轻的杨大人却是走到他这个县太爷审案断案的公文桌前,随手摊开一张白纸,取了一小块墨饼放在砚台中用水和了,轻轻的搅了起来。

这让穆知县同师爷都是诧异,不知京里来的杨大人是何意。

栓柱磨好墨,抬头朝那傻看着的县令微微一笑,示意他近前来,尔后对他道:“劳驾,写几个字。”

“写字?这是为何?”

穆老二一头雾水。

栓柱轻声一笑:“你不写字,我怎么定你的罪?”

言罢,拉过穆知县,鼓励道:“没事,你就随便写几个,随便写什么都行……写求月票也可以。”

第625章 你完了

栓柱这就不专业了,怎么能告诉对方他这是在寻找对方反对大清的犯罪证据呢。

这跟少爷拉人下水有什么区别?

结果就是意识到杨大人这是在对自己进行有罪推定的穆老二,死活也不肯写字。

甚至咬紧牙关说自己根本不识字。

不识字你叫我写什么字?

不识字你怎么能冤枉我反对大清?

典型的负嵎顽抗,拒不跟上级交待,妄图蒙混过关。

猪油蒙了心,反动透顶。

当然,主要是真怕了,万一被这八旗的参领给自己也定了个莫须有的文狱,那真是哭都来不及。

贾六要在的话,当场就得让穆老二尝尝大清铁拳的厉害,问他是要命还是要钱,家里有没有闺女,长得好看的姨太太什么的。

问题是栓柱的道德底线比少爷稍高,他不会冤枉瞎子偷看朝廷机密,也不会冤枉哑巴到处传播谣言,如此自不会冤枉文盲写书反对大清。

但穆天恩身为七品知县竟然大字不识一个,这个问题的性质似乎比反对大清更严重啊。

“不识字还能当县令,你这冒牌货是从何而来!”

栓柱大手一挥,就要将穆老二这个冒牌知县拿下。

别整文狱了,就一个大字不识便能摘了这知县的顶戴,是否要了他脑袋看少爷心情。

顺藤摸瓜,把永平府也给端了。

好在穆老二也及时反应过来不能以不识字挡枪,那样问题更严重,连回旋余地都没有。

赶紧求饶。

栓柱不为难他,直言写几个字便可。

无奈,穆知县如丧妣考来到桌前,硬着头皮拿起毛笔,准备按杨大人的意思写几个字。

写什么呢?

绞尽脑汁,提着毛笔在那左思右想,寻思这位护军的杨大人是来鸡蛋挑骨头的,那就不让他挑便是。

所以得写个最为安全稳妥的。

灵机一动,唰唰写了两句著名唐诗,即杜甫的《绝句》。

诗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诗圣的诗,当今皇上也喜欢的紧,小儿朗朗上口,端保是不出问题的。

想整我的文狱,门都没有。

且要我写几个字,我一写就是14个字,不可谓不诚意十足吧。

真是个小机灵鬼。

未料杨大人将此诗拿过一看,竟是当场色变,情绪波动如太平洋的水一般起伏好大,指着穆天恩怒斥道:“好你个临渝县,简直是反动透顶,骨头里冒脓,坏透了……你大逆不道,你骇人听闻,你天地可诛,你人神共愤!”

“……”

穆知县同师爷都叫杨大人的连串厉语打击到,二人脑中大概满是问号:不是,大人,杜甫的诗有啥问题?

栓柱不冤枉人,当即指出穆天恩阴谋反对大清的铁证。

“鸣与明同音,临渝县分明是忆念前朝,图谋不轨!”

“上青天?此青是否为我大清国号的清字代指?若是,何以在前冠以上字,结合鸣字,临渝县莫非是说前明凌驾于我大清之上,我大清历代皇帝不如他前明?”

“大逆不法,为从来未有之事,罪不容诛!”

栓柱怒不可遏,未想这临渝县真的是潜藏在京东地区的反清头目。

“冤枉,冤枉,此诗乃唐代杜甫所著,并非下官的诗,大人纵是对下官有成见,也不当如此冥灭人性,诬陷下官……”

穆老二是又气又急,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师爷也是听的目瞪口呆,要是诗还能这样牵强附会,那普天之下谁还敢读诗,谁还敢写诗?

他们冤,栓柱更怒,拿起桌上惊堂木猛的一拍,喝道:“不是你所著,为何写出来于本官看?”

“是大人让下官写的啊!”

穆知县急得舌头都打翘了。

“你写什么不好非写这个!又是明又是清的,照本官说,你分明就是刻意如此!若非本官洞若观火,险些便叫你蒙混过去!”

栓柱懒得跟这临渝县废话,径要将人拿下。

“大人,大人!”

穆老二的师爷还是有眼力的,也有政治智慧,一见事态不妙,顿时联想到牢中那个自称是开国功臣贾汉复的后人。

莫不是那贾大忠在京里真有背景?

这位八旗官过来是替贾家出头的?

于是壮着胆询问面前的杨大人,到底穆县令哪里做的不到位,同时不断给主家使眼色。

“是啊,是啊,大人若对小县有什么不满之处,尽管直言,下官就是砸锅卖铁……”

反应过来的穆老二情急之下将自己的纯金长命百岁锁摘下塞到了杨大人手中,同时递上的还有他视若珍宝的青玉鼻烟壶,万历年间的老物件,市面上至少能卖几百两。

大是大非上,栓柱如何会犯原则性问题,况且他刚刚被少爷收拾过,因此坦然接过临渝县的贿赂,轻咳一声问那被自己吓得脸苍白的穆知县:“你前几日是不是抓了个姓贾的人?”

闻言,师爷一凛,意识到真跟那贾大忠有关。

穆知县一时没转过弯来,在师爷提醒下才恍然大悟,不禁大为后悔,若知那出旗的贾大忠竟然能惊动八旗护军的人过来为其出头,说什么也不可能打人家板子把人下狱的。

这下好了,旗员出马能有他的好?

“下官这就去放人,这就去放人!”

知道事情原因,当然就要解决问题。

穆知县态度很好,知错就改,问题是他尚不知自己犯的问题究竟有多严重。

因为杨大人看着他冷笑一声:“放人?晚了!……你可知总督大人姓什么?”

“总督大人?”

穆老二心想他哪里知道,正犹疑时身边的师爷却如失心疯似的快步跑到衙门后堂的茅厕,然后从钞纸盒中将一张用了一半的《大清日报》找了出来。

由于茅厕光线黑看不清,又急着出来双手颤抖的捧着那半张报纸,照着阳光细细看了起来。

这一看,先是眼前一黑,接着就是面如土色,直觉告诉他现在拎包走人还来得及。

迟一步,就把自个也交待进去了。

原来那报纸上白纸黑字写的分明,新任总督大人为旗员出身,原姓贾,后蒙圣恩抬旗改姓贾佳。

祖上乃开国功臣、太子少保贾汉复。

第626章 别怕,哥是大官

杨主任狗仗人势,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狠挖临渝反清集团时,贾六正在去林家的路上。

因为他的婶妈和几个妹妹都在林家。

贾大忠老婆贾吴氏也是汉军旗人,其祖上不显赫,但其曾祖的兄长却是大名鼎鼎的吴六奇。

这个吴六奇贾六晓得,因为前世有部小说将其描绘为大力将军,把个铁杆汉奸洗白成了大英雄。

老四鬼子修成《贰臣传》后,贾六特意弄来一本看过,上面将吴六奇定为甲编。

当汉奸也分三六九等的。

甲等汉奸天然优越于乙等汉奸。

好比便衣队高于皇协军。

贾六他老太爷贾汉复就是甲等,所以他考拜唐阿也是甲等。

这就是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吴六奇是广东人,因为嗜酒好赌输尽家产被充为邮卒,后来有名士查某推荐他当兵,由此成为广东的地方军头,被南明永历帝封为总兵。

可惜不久之后吴六奇就带兵降清,并在潮汕地区实行禁海策,大肆屠杀家乡人民,因此得了清廷赏识,封了左都督、太子少保。

大概中国历史上发达之后主动祸害乡梓,拿家乡人脑袋邀功请赏的,独吴六奇一人也。

所以,真够奇的。

此人也是大清开国以来惟一一个被当作鬼怪传奇故事主角的。

栓柱最喜欢看的《聊斋志异》便有《大力将军》篇,主人公就是吴六奇。

贾吴氏是吴六奇兄长的后人,与吴六奇并无关系,加上时隔百年,贾六当然不会对叔母有什么意见。

栓柱去了县衙,二叔那边肯定不会有事,出了这么大事,妇道人家肯定受不住惊吓,贾六担心别婶妈再叫吓出事来,妹妹们急出个好歹,喜事变丧事,因此快马加鞭赶了过来。

到地方都不用找人打听就知道林家在哪,原因是林家叫关门满洲大兵给围了。

谋逆是大案,律法上即便不要求夷三族,满门抄斩也是最低起步价。

驻防山海关的满洲参领阿密达接到永平府的公文后,便派了一队兵将林秀才从县狱提到了关门,顺便体贴的把林秀才家给围了,确保林家诸人一个也逃不脱,省得回头一一搜捕费事。

基本上,晓得这案子的都知道林家完了。

看守的满洲兵大约二十多人,带队的是一个蓝翎长,副手大概是个拜唐阿。

贾六虽然低调只带了几十名保镖来临渝喝喜酒,自己也穿的便服,可保镖们穿的是护军的兵服,故而一帮人到达林家门前时,那带队的蓝翎长便误以为是京里派来抄林家的。

遂上前抬手示意止步,正要按规矩问明身份好交接办手续时,一只大手就朝他挥了过来。

“叭叭”两掌,打的那叫一个干脆利落。

“八嘎!”

“哈依!”

动手打人的是保柱,由于之前经常听总统阁下骂人使用“八嘎”这个语气词,所以习惯性的也叫了出来。

似乎不这样喊一声跟总统阁下就不是一路人似的。

“哈依”是贾六耳朵错觉,被打的蓝翎长应该是“啊呀”了一声,带问号的那种。

一众保镖在耳光声响起同时,佩刀已经出鞘,架在了门前那帮关门满兵的脖子上。

然后那蓝翎长就接到了一名帖,不及揉脸打开一看,顿时慌的“叭叭”打千跪在地上:“奴才阿密达给主子请安了!”

又是个奴才。

贾六的名贴是烫金的,上面的自我介绍比较全面。

总督直隶部院大臣肯定是排第一的,排第二的是三等嘉勇男爵,排第三的汉军正蓝旗副都统,排第四的是护军总统大臣,排第五的是东陵总管大臣。

这是贾六在大清系统内的正式官职包括兼职。

下面则是满洲正红旗出身。

原本是要加番贼克星、教匪杀手、大清守护等让人印象更加直观宣称的,考虑不够正规,也不切实际,所以忍痛没有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