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得加钱 第40章

作者:傲骨铁心

有什么好显摆的?

所以,贾六很低调。

只是这年头,低调老实的人,未必就得到所有人的认同。

贾六感觉到背后有人在说他坏话,虽然他听不见,但直觉告诉他这种事情正在发生。

身正不怕影子斜!

一心报效大清的贾六怎么可能理会得了这世间的诸般纷争。

诸如常秉忠、王福他们追着舒文庆要钱这种鸡毛蒜皮小事,他更是不会管。

只是在看到舒文庆的家奴,也就是那个被自己任命为苏喇队长的家伙挥舞拳头,要替少主子撑腰时,他默默派出了“金牌打手”杨遇春。

事情,得以圆满解决。

做人,不能赶尽杀绝。

念在都是一个旗的老乡,也都是一个队的同事,应众人请求,准备上床睡觉的贾六勉为其难的给他们做了一次具有官方性质的调解。

于是,事件以舒文庆掏出三百五十两给常、王、祖、刘四人平分落幕。

“小舒啊,小赌怡情,大赌伤身。都是一个旗的,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以后不要再这样了。”

拍了拍身子有些僵硬的舒文庆,本着大人不计小人过的原则,贾六回去睡觉。

一切又恢复平静。

杨植在摸到少爷边上准备躺下时,却发现少爷的眼睛直溜溜的盯着铺顶头。

那边,老常他们四人正在分银子。

“少爷?”

杨植面色古怪,他以为少爷也想从中分一杯羹。

这就未免太不厚道了。

要不是老常他们帮着遮掩,私吞军饷这事能就这么悄无声息了?

“你什么眼神?”

栓柱什么心思,贾六能不懂?

他盯着老常他们看,是怕他们银子分不匀。

本来就是,三百五十两四人分,怎么才能平均?

别介刚把敌我矛盾调停好了,这边四人又闹出分赃不匀的内部矛盾来。

还好,老常他们到底顾大局,在祖应元少要几两后,四人心满意足的钻进被窝。

贾六摇了摇头,不知是不是说祖应元傻。继而不太情愿的收回视线,默默转过身子。

映入眼帘的是栓柱的两只大眼睛。

瞅了瞅,又默默转过去。

这一夜,睡得很香。

可以说自打来到这世间,贾六还是头一次睡得如此安心。

第二天一大早,营中就有人敲鼓了。

哗啦啦的,各旗正在睡梦中的拜唐阿子弟七手八脚的边穿衣服,边往外面校场上跑。

到地一看,满八旗领队、二等侍卫雅满塔尔同内务府领队桂林正在低声攀谈着什么,边上还有不少贾六没看过的官员,估计不是总督府的就是前线过来“挑兵”的。

贾六知道阿兰保昨天就去了金川,但也没见蒙八旗的领队前锋参领阿满泰,估计这位阿大人可能也过去了。

一众拜唐阿子弟同苏喇按各旗各队分别站好后,内务府领队桂林便过去请正在一间屋子内阅看调兵册的领队大臣、镶白旗满洲副都统都尔嘉大人。

各旗拜唐阿分配工作便是由都尔嘉负责。

昨天下午都尔嘉刚刚见过金川大军统帅,刚从木果木大营赶来崇州的武英殿大学士、定边将军温福。

温福指示前线吃紧,新来旗员及子弟须尽快补充各处,并让先期抵达的前锋营同健锐营由参赞大臣明亮带往木果木大营。

在同四川总督富勒浑商议后,又拟调川兵七千拨归供福康安指挥,以加强福康安左路军实力。

主持完旗员拜唐阿子弟分配工作后,都尔嘉也将赶往大金川阿桂处,配合阿桂对番兵据守的乌围、噶喇依围二处的攻击。

“就按昨日议定的章程办吧。”

出来看了眼列队完毕的八旗子弟,都尔嘉虽还是不太满意,但相较刚出京那会多少要好了些。

“嗻!”

桂林领命,当下便同满八旗领队雅满塔尔开始带领官员分派。

……

最先分派的肯定是满八旗。

汉军这边习惯了,所以都在耐心等侯着。

身穿正九品蓝翎长官服的贾六在一众穿拜唐阿服的旗人子弟中,颇是亮眼,吸引周边不少旗的子弟朝他看。

眼神中大多是疑惑。

贾六也奇怪,因为他没发现人群中有和自己一样已经转正的大清正式公务员。

仔细想想,可能是消息昨日才传出,这帮八旗子弟还没听到风声,又或是既不像他一样财大气粗,又不像他一样有魄力。

但站在那,心里其实也有些慌。

慌什么?

不是怕分配的去处不是美诺官寨,而是怕舒老二他们见着这么多当官的在这里,鼓起勇气要饷钱。

那样的话,弄不好他贾大人出师未捷先被当个典型当场法办了。

还好,风平浪静。

这就是做人太聪明,太贼的坏处了。

想的太多,考虑得太多,最终便会将一件破绽百出的小事想得无比复杂,进而自己吓自己……

也就是后世写小说的惯用脑补。

见满八旗那边不时一队队开出军营,祖应元不禁有些羡慕,说了一句:“听说咱们旗的都统海兰察大人作战最是勇猛,每临前线必亲率勇士突击,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简而言之,这小子竟然期盼自己能被分到海兰察那里冲锋陷阵。

“海大人是咱们的都统,咱们过去海大人肯定会照顾我们。”常秉忠还点头附合呢。

贾六站在前面,懒得跟他们解释一将功臣万骨枯的道理。

那海兰察是名将不假,可他那名将是踏着无数敌人以及自己部下的尸首杀出来的。

每战必亲临前线带头突击,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他贾六要是被分到海兰察处,他就得披两层甲甚至三层甲跟着这位海都统去啃石头碉堡!

听说海兰察就是索伦兵出身,为何这么多年索伦兵是越打越少的?

死了呗。

多少索伦兵才堆出一个海兰察!

……

因为上头早就定好了,所以分配起来也快。

很快,满洲、蒙古、内务府子弟去处就定下了,但让贾六感到吃惊的是,几乎一半满蒙子弟都被分到了福康安、海兰察、阿桂等直接在一线的将领处。

另一半也多被分在温福的大营。

那日拜唐阿考试校场上表现出超高骑射水平的蒙八旗子弟,乌尔图纳逊、积福二人就被发到了海兰察处。

也就是他眼中的死地、凶地!

不应该啊?

贾六心想按正常道理不是应该把汉军八旗发到最危险的地方去,满蒙八旗发到相对较安全的地方才对么。

“有坏事,咱们汉军第一个上。有好事,能轮到我们?”

小道消息灵通的刘禾易一语道破真相,原来昨天温福到崇州来了,为什么来的?

为的是计划已久的总攻。

为了这次总攻,温福已经酝酿许久,米粮兵械这两个月运了多少到前线,耗资近千万两。

换言之,那帮满蒙子弟看着去一线危险,实际是被派去摘果子,领军功的。

这得来的前程可比花银子捐官要实在,也更有前途。

贾六内心有些失落,敢情他花钱买的这个九品官在人家眼里直接是瞧不上的屁。

但不管如何,不用上前线的目的贾六算是达到了。

他如愿以偿被分往美诺官寨刘侍郎处,一同分去的除了汉军正蓝旗6人外,另有其余各旗25人。

连贾六在内,总计32人,外加苏喇74人。

主持分配的内务府领队桂林看到身穿蓝翎长官服的贾六,不禁笑了起来,这事阿兰保同他说过。

令皇贵妃的内侄真不错,加之得了贾六不少孝敬,便将往美诺寨的凭证交予贾六,让他领队前往。

贾六自是高兴,这意味他到了美诺官寨大小也还是个头。

于是,带队出发。

32匹马,74名随从,一头熊。

刀39把、矛68杆、弓40付,箭枝2400余,拴熊铁链一根(长六尺六,佩金丝大环)。

贾大人的队伍,这便算开张了。

第60章 自古只有一个大清

腊月十九。

宜搬家、入宅、上梁、出行;忌婚嫁,破瓜。

自崇州前往美诺寨,须经四驿十八卡,其中观音桥驿距离下一个军驿屯古寨只四十余里,却需至少两天时间才能到达。

原因无它,羊肠小道、翻山越岭。

贾六一行自崇州出发后,便发现路上尽是来自各地的运粮民夫,有四川本地的,也有邻近湖广、贵州的,甚至陕西的都有。

这些来自四川周边省份包括四川本地的民夫们,用鸡公车、独轮车、牛车、马车等各式运输工具,如同蚂蚁般将金川前线大军所需要的粮食物资一一运达。

场面,颇是叫人震骇。

真正是三多。

动员的人力多,征用的粮食多,调拨的物资多。

车水马龙、人头攒动都不足以形容贾六看到的这一幕。

难怪乾隆的“十全武功”大半获得胜利,这比拼的不仅仅是国力,更是前所未有的动员能力!

明末崇祯如果有清朝这种动员能力,莫说李自成、张献忠、奴尔哈赤、洪太,就是将贾六送过去,估计也是囚车解京活剐的下场。

同时也震惊于大小金川反清的顽强,及战事的惨烈。

以一两个县对抗封建时代中央集权达到最鼎盛的清朝举国,那是一群什么样的人才能坚持下来。

途中也有大量清军往美诺官寨去,据贾六套来的消息,此次温福用兵是两个大方向。

一是温福亲自率领的北路军主力。

二是阿桂率领的南路军主力。

两路主力清军近五万精兵,另有福康安、海兰察、董天弼、丰升额、哈国兴等数路。

总兵力加起来怕是阿兰保说的七八万都不止。

要是再将这些负责运米粮的民夫连同其余力量算上去,清廷这一次在金川动用的人力至少在三十万以上。

不过规模越大,贾六越怂。

他虽然不知道金川战事究竟什么时候结束,但很肯定不是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