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得加钱 第355章

作者:傲骨铁心

可能也只是心理效果,反正贾六挺享受。

办公室门立时被推开,一名亲兵入内,躬身:“大人有何吩咐?”

“把这封信发出去,”

贾六将信装进信封,写上江宁将军府地址交给亲兵,不忘嘱咐走正常途径。

正常途径就是走大清正规驿道,这样可以省下加急费用。

差不多就是走邮政,不走顺丰的意思。

反正这事不急,没必要多花钱。

国家如今都成这付烂摊子了,能省一点是一点。

亲兵出去时,梵伟刚好进来见亲兵手中拿着信封,便问鬼家大人是给谁写信。

贾六说了他表兄嵩椿的事。

梵伟听后眉头微皱:“大人既已决定自称豫亲王之后,何必拉拢这位远在江宁的宗室。”

言下之意没有必要,即便真要把简亲王这个帽子王拿到手,还不如扶持济尔哈朗其他无权无势的闲散子孙,而不是拉一个手握重兵还是朝堂老油条的江宁将军入局。

古代那些权臣立皇帝,哪个不是挑小孩子立?

一个道理。

“我没拉拢他啊,”

贾六一边看四川李会长的信,一边随口道:“我就是问问我兄弟想不想竞争简亲王,要是想的话就给他提个名,至于准不准是老富和安亲王的事,跟我没关系。”

“噢。”

梵伟点了点头,鬼家大人这是给富中堂添堵使绊子。

富中堂要同意鬼家大人表兄当简亲王,再有一个安亲王表大爷,豫亲王大舅子,以及花不知落谁家的睿亲王、英亲王,帽子王大会鬼家大人的亲戚就占了多数。

理论上可以绕过朝廷直接决定大清皇帝人选了。

国初那会,帽子王就是选帝侯。

真要恢复这局面,富中堂这个领班军机就是个陪衬。

除非他豁出去造大清的反,把满洲帽子王一锅端了。

富中堂要是不同意,无疑就得罪了于宗室颇有威望,并且是长江下游一霸的江宁将军,想必以后在南方说话不太好使。

别的不说,江宁将军要是对朝廷不满,故意使点绊子,江南的钱粮北运都得出问题。

漕运,可是大清的命脉。

反正富中堂答应不答应,这事都够他难受的。

“张大王的宝藏弄出来了,还不老少,你看看。”

贾六将李会长的信拿给梵伟看。

李会长这封是报喜的信。

说自五月开始启动八大王宝藏打捞工程后,陆续已从江底取出十万余件各式宝物,其中以金银器物及金银锭为主,全部融化的话可得等价银三四百万两之巨。

不过更有价值的是那些大西政权的金银册页,及官员的各式印玺,西王赏功钱,其它各种大西政权的文物若干,这些东西光是堆放就用了两个仓库。

最大的收获是捞出了一枚张献忠的金印,李会长请专家看出,推断可能就是张献忠在成都登基称帝的大西皇帝玉玺。

价值连城。

由于这些东西具有“文物”价值,如果拿到古玩市场发售,价值比融掉要翻若干倍,故而李会长意思是不融化,直接通过各种渠道发售。

贾六认可这个意见,并提出张献忠宝藏收入一半要用于四川银行本金,从而让四川银行的业务得到更好的发展。

余下部分做为共进会掌握的旗汉军队特别饷开支,以及共进会各地分会运作资金。

包括但不限于招待费、介绍费、进步费、抚恤费、特别费、家属费等。

就是必须将四川旗汉军队牢牢控制在手中。

“以前听老辈人说起这事,没想那八大王真有宝藏沉在江中,还这么多……”

梵伟肯定吃惊不小,贾六一点也不意外。

明末各种官方非官方的记载都表明张献忠于岷江遭到明军袭击,致使从湖北楚王府,成都蜀王府,以及攻掠明朝府州藩库抢来的大量财宝沉入江中,数目惊人。

前世考古队员也的确开启了这个宝藏的打捞工程,所获甚巨,且还是基于宝藏在几百年间不断流失,不断被盗走的基础上。

如今距张献忠抗清身亡不过百年,留存江底的宝藏至少有七八成之多。

清廷之所以入关之后能够快速平定中国,靠的是从李自成手中抢来的明京师财富数千万两支撑他们的各路用兵。

张献忠纵横多地,虽没有攻破京师,所得不及李自成,但也是惊人的天文数字了。

保守估计千万两价值还是有的。

换成从前,李会长的报喜肯定能让贾六激动的跳一曲,烫壶小酒,现在却是有点波澜不惊。

没办法,他已经被粘竿处秘密调查广东十三行年入五千万余两的报告击倒了。

再大的宝藏都不及打开国门跟西洋各国贸易往来相提并论。

因此,北洋通商的事,刻不容缓。

最后一封信是金川镇副将祖应元发来的。

信中说了两件事。

一是率大军出川进入湖广做战的定西大将军丰升额已经攻占荆州。

二是丰升额在攻占荆州后制定了一个全面包围的大计划。

这个计划看上去很像是明末兵部尚书杨嗣昌“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翻版。

或者说是反动的清政府军对进步的兴汉军发起的第五次围剿。

计划很大,涉及四川、湖北、湖南、河南、江西五省,计划用兵近十万人。

除丰升额从金川带来的四万多旗汉主力,前期一直在湖广作战的四川绿营主力一万余人,湖广绿营一万余人也参加此次会战。

另外参战的还将有河南、江西两省的营兵近万人,退到湖南境内的湖广总督陈辉祖、湖北巡抚郑大进拼凑的万余人,湖南巡抚紧急招募的团练乡勇万余人。

河南兵、江西兵、湖南兵、湖北兵主要是用于外围封堵,进攻主力是丰升额本部,以及前期一直努力追剿的四川绿营。

计划应该已经快马报呈京师,只待皇帝批准,兵部和户部给予充足钱粮就能落实。

祖应元估计最迟明年二月中下旬,丰升额就会大举用兵。

写信目的就是希望伟大的鬼子六大人,赶紧拿主意。

要不然真叫丰升额拿下武昌,他们全得完蛋。

第554章 职业拖后腿

祖应元为什么说全部完蛋?

还不是他们在四川、湖北做的龌龊事太多么。

武昌真被丰升额攻破,兴汉军中肯定会有人当叛徒,即使这些人知道的并不全面,也足够揭开这桩震惊乾隆朝的通敌大案了。

打大清开国以来,一个省的驻军集体通敌,更牵涉若干中央和地方大员,这事,不得地震?

鉴于共进会及自身未来,祖应元给伟大的贾大人提出一个建议,就是再来一次三只熊行动。

上次该行动是针对木果木大营以温福为首的战区司令部的。

这一次,则针对以丰升额为首的帝国平叛总指挥部。

是为斩首。

彻底做掉,永绝后患。

从此,天下太平。

行动方案祖应元都拟好了,贾六看着很是眼熟,不就是他上次对付温福的行动翻版么。

真是的,这帮家伙没有自己带领,竟是一点脑子都不肯动。

一个个都想摸着他过河,浑然不晓得另辟蹊径。

唉,也不知自己还要为这个国家操多少心。

“地图。”

贾六不喜欢空口白话,他习惯纸上谈兵。

梵伟赶紧从标注“湖广”二字的书架上将湖广地图抽出,小心翼翼在办公桌上打开平铺。

贾六披衣细看。

丰升额弄的全面围剿方案跟当年杨嗣昌对付农民军的战略方案,大体相似。

认真落实是没有问题的,当年杨嗣昌不就是把李自成和张献忠打的一个就地退隐江湖,一个跪地乞降么。

要不是皇太极看出问题,决定围魏救赵,关键时候派多尔衮领军入关,对明朝北方来了一次大扫荡,并且重创明军,导致明朝总理大臣卢象升战死,京师告急,崇祯不得不紧急调洪承畴任蓟辽总督,又让熊文灿赶紧招抚张献忠,持续长达十年的农民起义真就被杨嗣昌彻底镇压了。

攘了内的明朝是不是还能让清军不停的入关,不太好说。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不服气也没用,谁让人家太宗文皇帝和自己一样是战略大家呢。

“要按丰升额的部署,武昌撑不过半年。”

梵伟虽是半路出家的军师,其阴谋诡计也多来源于三国,水浒之类,但基本军事素养和鬼家大人还是差不多的,所以见识也差不多。

贾六只在认真看地图,并结合祖应元信中关于丰升额用兵部署仔细推演。

聚精会神的样子,犹如战神附体。

夕阳透过窗户,如同法新社镜头下的帝国黎明。

兴汉军能在湖北闹出这么大声势来,其实并非自身实力有多么强大,完全是贾六“纵寇”的结果。

并且由于时间过短,兴汉军无法在湖北开辟有效根据地,建立地方实际统治,虽攻占武昌并实际占领湖北半数府州县,本质上还是属于流寇。

流寇最大的弊端就是没有可持续发展的钱粮供应,更休提稳定的军火武器供应了。

因此,面对丰升额组织的大规模攻势,兴汉军只有两个选择。

一是在武昌周边地带与清军死扛,死守。

如同守卫小金川般为汉家衣冠战斗到最后一人。

二是弃武昌迅速开溜,或沿江东下学左良玉直奔南京,或窜入湖南向西南方向发展。

以运动战的方式拖垮清军,从而获得发展的良机。

问题是这两个选择都不符合贾六利益。

因为他希望战事规模限制在湖广一带,不使战火波及出去,但兴汉军实力有限,叫他们真在武昌坚守也不合理。

纵是老丈人顾正道愿意,下面人也未必肯等死。

现在的兴汉军已经从最初的三四千人扩编到三四万,人多了声势是大,可战斗力也随之下降许多。

同时,成份也开始变得复杂。

所以贾六也不敢保证兴汉军现在就是他老丈人一个人说的算。

万一兴汉军沿江东下,也真叫他们占领了南京,养寇的贾六就得面对一个现实——他搞不好弄出第二个努尔哈赤,亦或太平天国。

届时,南北内战造成的损失是难以想象的。

所以,只能从内部下手,瓦解丰升额的这次大攻势,也必须要让丰升额这个目前无论是光环,还是实力都排在自己之上的定西大将军,去同他的前任会合。

只是,祖应元的新三只熊计划,贾六不考虑。

经过这么多年努力,他已经洗白为大清合格的政治家、谋略家、思想家、军事家,怎么还能重操旧业呢。

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屑再用那种下三滥手段的。

虽然,他抽屉里摆着三个作战计划。

一是炮打紫禁城;

二是活捉富勒浑;

三是火烧圆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