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得加钱 第15章

作者:傲骨铁心

一百年前,长杆不是用来系毛巾,而是用来系人头的。

“爷,您躺好!”

贾六顺势躺下,只见那剃头匠将剃刀在磨刀布上刮刮磨几下后,便将一条浸过热水的毛巾敷在了贾六脸上。

顿时,一股热气令得贾六毛孔扩张同时,整个人也格外舒服,情不自禁的哼了一声:“啊……呼……”

伴随脸上传来的“滋滋”声,连日来心事重重的贾六心弦一点点的松了下来,等到闭眼掏耳朵时,更是觉得这世间再无任何烦心事。

可偏是正享受着,耳畔却传来马蹄的急促声以及街上行人的惊呼,那剃头师傅要不是经验老道稳住了手,估计贾六的耳朵弄不好就得给戳破。

“怎么了?”

受到惊吓的贾六本能坐起,看到有几个好像宫中侍卫的人骑着马打大街奔了过去。似有什么急事,一路吆喝行人闪避闪避。

“爷不知道?”

剃头师傅今天已经看见好几拨这般着急的宫中侍卫了,见怪不怪。

贾六忙问这师傅究竟出了什么事。

剃头师傅说昨儿个军机处的刘中堂上朝时不知怎么就在轿中不行了,皇上知道后赶紧派另一个军机大臣福隆安携药赶去救治,可福隆安人刚到刘中堂就故去了。

“这不,说是万岁爷要亲自往刘中堂家吊唁,所以宫中出动了不少侍卫,先前好多大官都去了呢……”

贾六打断了剃头师傅,问道:“哪个刘中堂?”

“刘统勋刘大人啊……爷连他都不晓得么?”

剃头师傅感到奇怪,刘中堂大名京里可是无人不知的。

“是他啊,”

贾六“噢”了一声,没再问下去重新躺好,看起来没什么兴趣的样子。

剃头师傅见状忙拿着工具再次给客人小心掏起耳朵来。

重新闭目的贾六真不关心刘统勋的死会对清帝国造成什么影响,倒是知道刘统勋一死,那个民间传说的罗锅宰相刘墉就应该上场了。

这可是个货真价实的官二代。

不过跟他也没毛的关系。

很快,贾六的享受时光结束了,起身耸了耸肩后从系在腰上的钱袋摸出十个铜钱扔在竹笼上。

刮脸是三个铜子,掏耳朵是五个铜子,多出来的两个铜子是贾公子给的小费。

六爷走哪,都不掉价。

在剃头师傅慢走的客气声中,贾六负手消失在大街。

……

回到西柳胡同,刚推开院门准备喊杨植给他盛碗饭时,贾六就见他爹贾大全提着几包礼品正在同杨植说话。

“爹,你这是又想托谁的关系了?”

贾六以为是他爹想到什么门路了便要问问,却听杨植道:“少爷,这是人家送给你的礼物。”

“送给我的?”

贾六好不奇怪,太阳打西边出来不是,还有人送礼给他!

“少爷,是真的,礼物是和侍卫差人送来的,说是请少爷得闲时去他府上坐坐呢。”

和珅?

贾六步子一顿。

“六子,是咱家请人和侍卫办事,怎的他倒往咱家送东西,还请你去做客?”贾大全到这会也没琢磨着昨回事。

“可能是和侍卫见儿子学问不错吧。”

贾六随口应付,心里却已然滔天喜意腾腾上扬。他知道,和珅恐怕是将他那人生最大的机遇给抓住了!

而这,意味着他贾东阁人生做的最大投资成功了。

眼前的礼物就是最好的证据。

“你有屁的学问,”

虽然那天在和侍卫家里自家儿子表现真的不错,句句都是圣人道理,可让贾大全真相信自家儿子有学问,他是怎么也不信的。

正想问问究竟怎么回事,是不是和侍卫没能办成贾家的事,心里感到不好意思所以才叫人送点东西过来时,就听外面有人在叫他:“大全,大全!”

“哎?老赵,你昨来了?”

贾大全应了声,朝门口看去,不是户口房的赵国栋又是哪个。

“我昨就不能来?……别这么看我,好事,我是给你家带好事来了!”

赵国栋一脸欢喜样,上前一拍贾大全,朝贾六一指,咧嘴乐道:“朝廷降恩了,你小子有机会补个拜唐阿!”

第25章 少爷我像不像中堂?

赵国栋说这次太后万寿,皇上特意降旨着满、蒙、汉八旗挑选子弟充补拜唐阿。

原则上各旗现任六品以上,侯补五品以上的兄弟子孙年满十八岁尚无差事者,都要呈报本旗都统衙门造册,以备挑选。另外旨意上特别强调国初编入汉军各旗四品以上官员子孙,符合条件者不可遗漏。

贾家虽没有现任官员,但贾大全身上有正五品的世袭云骑尉爵,祖上贾老太爷国初更是做过二品大员,贾六又符合年龄和无差事这个条件,如此贾家铁定得一名额。

看上去这条件就好像给贾家专门制订的一般。

这不,跟贾家沾着亲的赵国栋特地过来告知爷俩这一大喜事。

“小六子要是能补进拜唐阿,你家多半就不用出旗了,这算不算双喜临门?”赵国栋呵呵笑着从贾六递过的果盒中拿了一块柿饼塞进嘴中,吃了一口“嗯嗯”说好吃。

果盒是和珅送来的,贾六这是借花献佛。

“可不是双喜临门嘛,皇上隆恩,隆恩啊……咱贾家有救了,有救了……老太爷保佑,老祖宗显灵……”

坐在边上的贾大全喜的都不知道是翘左腿,还是翘右腿好。

“听说刑部英中堂特意进宫给各旗请的恩,要不然哪有这等好事。”

闻言,贾家爷俩对视一眼,均是明白肯定是和侍卫帮的忙,要不然人英中堂能进宫给请恩?

和珅,真不错。

贾六心下赞许连连,年轻时的和珅可以处,有事真上。

见老赵把系在腰上的烟袋解了下来,贾大全赶紧吩咐儿子:“愣着干什么,还不给你赵叔装烟点火!”

“哎,好!”

贾六忙从桌上的烟袋捏了点烟叶装进赵国栋的烟锅,又用火折子给点上。

“吧嗒”一下,赵国栋吐出个大大的烟圈,一脸惬意。

贾六熄灭火折子,趁势问道:“赵叔,拜唐阿是什么官?”

他是真不知道拜唐阿是个什么玩意,听名字好像是满洲从前的官名。

“拜唐阿么,倒不是什么官,不过却很有前途……”赵国栋放下烟袋,给贾六大体讲了下拜唐阿的性质。

首先,拜唐阿真不是官,因为没有品级。

但是能当拜唐阿的必须是旗人,包括内务府直属的上三旗包衣。除此之外,任何人都没有资格挑补拜唐阿。

“这么跟你小子说吧,你要是能当上拜唐阿,咱旗里一般人肯定比不上你,那汉人就更别说了……

另外,当上拜唐阿你就有选官的资格,相当于武科乡试资格,也就是说你小子不必参加武举就是武举人喽……总之,好处多了去了,就是捐纳买官都比人家便宜许多呢。”

赵国栋也是恨自己只是个七品官,要是六品的话就有机会给自家儿子弄个名额。

听了老赵的说法,贾六的眼睛一下变得明亮许多,心头微微激动:成,就它了!

捐官也好,拜唐阿也好,能把腿先伸进公务员队伍,就是黑猫白猫甭管啥猫都好。

更何况这拜唐阿买官还能打折,岂不是大清给贾六爷量身打造的职位么。

这要是不把握住了,要遭雷劈的。

可正高兴时,赵国栋却话锋一转又道:“你小子也别高兴太早,拜唐阿是要考的。”

“考?!”

贾六一听这个考字就头疼。

边上他爹贾大全也是“呀”了一声,有些紧张的撅起屁股。

“当然要考,不然给你分到哪?万一给你定个四等,你小子指不定哭成什么样呢。”赵国栋笑着解释说是考,却没有考不上的,只是要按考试成绩决定分配去处。

按过去的规定,拜唐阿分为四等。

一等拜唐阿的去处就不用想了,因为分配的是御鸟枪处、尚虞备用处(粘杆处)、鹰狗处、虎枪营、向导处、善扑营这些八旗精锐及宫禁要害衙门,非满洲旗人是进不去的。

二等拜唐阿则是分在京中各大衙门、八旗都统衙门任杂职,或在地方驻防。

“六子最好是能考上二等,这样就能在咱本旗衙门吃上份皇粮,一年有十来两呢。以后好生当着差,我再帮着些,还愁短了家里的?”赵国栋乐呵呵的抓了一把花生,一边剥一边往嘴里丢。

十来两不少了,朝廷给旗人的俸禄口粮不过一年23两(满蒙33两)。

贾六这边却不想跟赵国栋一样一辈子都在六七品打转,因为都统衙门的高官都叫满洲、蒙古垄断了。

因此他问地方驻防是什么意思。

“那就是披甲了。”

赵说各地满城都有驻防八旗兵,分到各地满城去虽说也有选官资格,但初期多是要披甲的。

唯一的好处是年俸不错,一年能拿40两,快赶上一个知县了。但跟留在京里比,显然又差了许多。

天子脚下,能是外地可比的?

贾大全也是连连点头,说可不能分到外地满城。去是容易,回来就难了,弄不好一辈子都得留在那。

贾六“噢”了一声,陪着笑脸继续讨教:“赵叔,那三等分在哪里?”

“三等分在内务府。”

“内务府?”

“就是给宫里当差。”

贾六头皮一下发麻,失声道:“这不进宫当太监了!”

“瞎说,”

赵国栋听乐了,解释说宫中的拜唐阿不是太监,而是属内务府管的“吏”,等同半个笔贴式。

“也不是在宫里面,主要是在御膳房、茶房、皇子饭房啊这些地方当差……要是干好了得了上面赏识,能当上领班顶戴拜唐阿,再一步步往上升,你小子将来说不定就能当上内大臣呢。”

这话当然是逗贾六玩了,这等机会多少年才出一个。

“呵呵……”

贾六陪着干笑,他算听明白了,分在内务府的三等拜唐阿实际就是宫廷编外人员,本质属于打杂的。并且晋升空间也就在内务府打转,纵使能混成内大臣,也没多少实权。

迟疑了下,又问:“那四等分在哪?”

赵国栋“嘿嘿”一声:“好地方,边区!”

“边区”指的是雪区、蒙古、回部及西南、东北各处。遇有战事,同驻防满城拜唐阿一样,边区的拜唐阿都要被选入征,受统兵官差遣。

吃苦不说,也随时要命,因此谁都不愿意去。不过也因为这四等去处太恶劣,所以清廷规定凡四等去往边区的拜唐阿都恩赏一个六七品武职,如此也算一份前途。

“边区可不能去!”

贾大全当年为了不去回部打仗,自个把自个腿都能摔断,这会又哪里舍得儿子去边区吃苦犯险。

起身给赵国栋添了茶水,笑道:“老赵,我不是听说一等里也有咱汉军的缺么?你就不能帮你大侄想想办法?他将来要混好了,能不报答你这个叔……”

“得,你尽想屁吃呢,那一等去处我还想去呢!可去得着么!”

赵国栋直接泼了贾大全冷水,“雍和宫、圆明园那里也算一等,倒是能补咱汉军旗的拜唐阿,可到那里就是看大门的,你要舍得你家六子去吃这份苦,我倒是能帮忙把他弄去。”

“得,全当我没说,”

守园子的看门狗哪里能配得上自家儿子,贾大全讪笑摇头,捧着赵国栋道:“你看你侄也一表人材的,怎么也得是个二等吧。”

“嗯,是一表人材的,不过我怎么听说你爷俩犯冲咧?”

贾家爷俩的事整个旗内都知道,赵国栋能不知道?也是因了两家过去的情份这才过来一趟,搁别人谁个有闲心亲自上门,给你讲这里面的道道。

话虽是玩笑话,却把贾家爷俩弄得都有些不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