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汉高祖 第846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两人如今强行被刘长安排到一座府邸内,整日除了辩论兵法,就是在辱骂刘长了。

刘长急忙上前,扶着两人坐了下来,韩信缓缓移动了一下位置,让自己比赵佗更靠前一些,赵佗苦笑着摇头,没有多说什么。

“师父啊,您来的正好!”

“尚方做出了一个新东西,用来装在船只上,绝对是大杀器,任何水军都不足为惧,明日都可以直接去安息身边,击沉他们的水军,炮轰他们的城池了!”

刘长为了避免那些小麻烦,赶忙将火炮的事情说了出来,想要分散老师的注意力。

果然,韩信和赵佗的注意力顿时就被火炮所吸引,也不去想别的事情,拿着刘长提供的图纸,两人好奇的观摩了起来。

“能看看实物吗?”

赵佗询问道。

“当然可以,就在尚方,随时都可以去看。”

韩信却问道:“这东西有多重?发射时会不会影响船身?炮弹有多重?需要几个人来操作?射程呢?”

刘长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这些就得去询问尚方的人了,他们最是了解。”

韩信一脸的不屑,“所以你就是看了下威力?然后进行了封赏?也没有询问具体的作用?”

“咳咳,这个……”

“禄!!带着两位前往尚方!!一定要询问仔细!!”

……

与此同时,刘赐也是领着自己诸多门客们,通过了河水,来到了赵国地区。

刘赐本来是可以从长安直接过北地,以最快的速度前往夏国的,但是刘赐并不想这么做,趁着自己目前还能前往各地的机会,他想要绕一圈再过去,尤其是河北地区,他很想要去看一看,按着夏侯赐的说法,这就是为了以后的南下来找机会!

当然,刘赐来这里不是为南下找机会,他是为了将来的合作而找机会。

夏国想要壮大,就必须要与北方的诸国郡合作,大家要一同壮大,否则以夏国单一的产业链,想要发展起来,难度还是不小,当他们一行人来到了赵国的时候,刘赐等人变得激动了起来,这是他们头次来到河北之地,这里与长安是截然不同的风格,所有的东西都是一个全新的体验,刘赐真的是很喜欢赵国。

赵国很复古,建筑复古,穿着复古,甚至话都很复古。

在日新月异的大汉,赵国是唯一一个能看出战国逸风的地方,让刘赐感到惊讶的是,这里的甲士在盘查来往之人的时候,还要行礼,这里的商贾见面也要先行礼,比起齐鲁,这里似乎更像是礼仪兴盛之国……其实齐国也差不多,但是齐国有更多的讲究,不同的人要行不同的礼仪,不会像赵国这样太随意,但是这种随意却很有礼的感觉却格外令人喜爱。

刘赐领着这一群人闯进赵国,连着玩了四五天,最后方才来到了赵王宫内,想要拜见自己的仲父。

出来迎接他们的乃是国相袁盎。

袁盎也没有想到夏王会忽然出现在这里,他先是告知众人,赵王身体不好,只能单独会见夏王,又说设宴要款待其余众人,让他们前往,等到夏王跟着他走进内屋的时候,他方才说出了实情。

“什么??赵王不在赵国???他要谋反??”

刘赐直接跳了起来。

袁盎满脸的无奈,他认真的解释道:“赵王去了代国,陛下恩准他留在代国一段时日,我们也不敢声张……赵王多年在此处,想要见一见那些人,我们也不能阻拦啊。”

刘赐皱起了眉头,“原来是如此,是仲父的身体很不好吗?这一留就留那么多天?”

“倒也不是,主要就是大王想多留一会,咳咳,我们当然也很想要大王早点回来,但是也得为了大王着想,这些年里大王也很疲惫,难得有时日出去放松,我们就没有打扰他,让他安心休息吧,等他休息好了,我就派人将他接回来……”

刘赐在袁盎的脸上没有看到任何的思念,他只是看到了浓浓的欢喜。

这是个奸臣!

刘赐在心里暗自想着。

自家大王不在赵国,就可以大权在握,亲自治理赵国,所以这厮方才一脸的开心,他是压根就不愿意让赵王返回邯郸吧?

袁盎大概也意识到自己笑得有些太过分,急忙收敛了一下。

袁盎是真的开心,不只是袁盎,整个赵国上下都挺开心的,自从刘如意前往代国之后,赵国再也没有过任何麻烦,在袁盎的带领下,一切都是井井有条,一帆风顺,赵国从开国以来,都不曾有过如此美好的时日,如此的平静,安宁,袁盎也是从未如此的轻松惬意……当然,面对这位夏王,袁盎是不能这么说的。

刘赐狐疑的看着他,随即询问道:“我要前往夏国了,对于治理夏国,您有什么建议吗?”

袁盎认真的说道:“在整个北方,赵国的人是最多的,也是最富裕的,若是您愿意,我们可以开专门的商路,由双方的庙堂来组织,将夏国的货物带到赵国来出售……这对两方来说,都是有利的。”

刘赐严肃的说道:“这些事情自然有国相来与您商谈,我想要说的是,夏国之内胡人极多,我并非是嫌弃这些人,但是如果想要让他们按着大汉的礼仪来生活,那就需要更多的中原人,赵国的人是最多的,故而我想要与您交换一些东西。”

“您想交换百姓??这是断然不行的!”

“不是与您交换百姓,百姓怎么能用来交换呢?我是想让您派人帮我来耕作。”

“啊?这是什么说法?”

“您看,赵国有不少的余丁,他们没有耕地,只能从事一些其他的差事,弄得赵国境内不少的游侠,而夏国地方极大,懂得耕作的人却很少,若是您能组织人手前往夏国耕作,得到的粮食,我可以与赵国平分啊,而且我们提供工具,种子,您只需要提供人手就可以,而且不是让他们一直定居在夏国,他们完全是可以离开的……”

袁盎皱起了眉头,开始思索这个方案究竟能不能行。

刘赐却继续说道:“您不必迟疑,这对您没有坏处,您只是护送一批人前往夏国当差而已,一年或者两年就可以返回,还能得到不少的粮食,解决了就业问题,何乐而不为呢?我绝对不会像阿父那样,将人骗过来就不许他们走,我是能看清短期的好处和长久的好处的,您不要害怕……”

刘赐越是这么说,袁盎就越是不安。

对这位夏王的风评,袁盎还是有所了解的。

这可是号称最类父的诸侯王,想想陛下的为人,这厮翻脸不认账,强行留下那些人的几率很是很大的,就算暂时不会,等到过去的人多了,他直接封锁道路,也不是没有可能。

想到了这些,袁盎急忙变了脸色,他笑呵呵的说道:“其实吧,大王不必如此麻烦,大王可知道秦同将军?”

“当然知道!秦同将军的女儿,那可是长安里有名的美……咳咳,您说他做什么?”

袁盎不急不慢的说道:“秦同将军乃是屯田将军,大汉在河南,朔方,陇西等地的屯田地,都是由他来负责的,如是大王想要开垦夏国,何不派人去与他相见呢?只要秦同将军愿意在夏国也设立几次屯田之地,将军队的驻扎点改到夏国,那夏国就能拥有很多善于耕作的人,以及很多的耕地了……不过,这位将军只听令与庙堂,大王若是有意,最好还是先与庙堂禀告一声……”

听到袁盎的话,刘赐眼前一亮,猛地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

“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看着秦同每次就想着他的女儿,却是忘了他还担任这职位呢!”

大汉采取戍边制,戍边在刘长时期变成了屯田,由戍边的士卒在边地进行屯田,自给自足,发展当地,这是当初晁错所提出的建议,并且一直贯彻到了现在,大汉的成年男人都要服役,而服役不是前往各地的县衙,就是前往戍边,戍边一般都是以两年为基准的,大汉在边境还有着数十万人的屯田军队,刘赐想起这些,心里顿时涌现出了无数个想法。

袁盎松了一口气,反正别惦记着我赵国就好。

刘赐此刻却热情的拉住了袁盎的手,“您是个贤人啊,何不弃了这相位,与我一同前往夏国呢?我在夏国封您为三公!”

第875章 虏其王

“你欲何为?!”

秦同将军茫然的看着扑过来一把将自己拽住的年轻人,完全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

刘赐死死拉着他的手,很是认真的说道:“将军啊,我是赐啊!您不记得我了吗?”

“我当然知道大王……还请大王放手!”

“老将军啊,我们多年不见,我心里对您甚是思念啊,还记得当初,我常常去您的府邸,您每次都要亲自送我出门!”

说起这件事,秦同脸色顿时就变了。

他常来自己府邸是真的,是来偷窥自己的女儿,而亲自送他出门也是真的,只不过是抡起棍子追着他出门。

秦同的长相其实非常的不错,虽然年纪也不小了,但是五官是相当的能打,光看五官,就是跟张不疑比起来,也不落下风,唯独不好的是,这人个头不是很大,这些武将们普遍要比文臣们矮小一些,大概是因为出身的缘故,这些武将出身都很低,从小也吃不饱饭,常年饿着肚子,而在推崇硬汉的大汉,他这样的就不是那么受喜爱了。

当然,像刘邦就很喜欢他的长相,故而重用他。虽然这矮小在秦同身上是个劣势,可是放在他的家人身上,那可就不同了,像他的妹妹,他的女儿,那都是长安里有名的美人,深得众人的喜爱,而这位又是一口气生下了四个女儿,这让长安的纨绔们对他都是格外的尊敬,不过秦同也是深受其苦,尤其是刘赐这些家伙,不知被他驱赶了多少次。

刘赐一脸的诚恳,“老将军啊,当初我年幼无知,若是有得罪您的地方,您千万千万不要在意,我这次前往就国,特意前来朔方看望您,就是为了补偿当年的过错啊!”

秦同还是狐疑的看着他,“过错倒也谈不上……大王若是要就国,还是莫要耽误了时日,尽管去吧。”

刘赐急忙令人拿出了礼物,将整个屋内都堆满了。

“这些东西,就请老将军收下吧,老将军劳苦功高,这些年里,在各地开垦,谁人不知,这朔方等地被称为新长安,就是因为您一个人的功劳呢?我这次前来,本以为如朔方北地等地区,都是一片荒芜,渺无人烟,可到了才发现,这里处处耕地,人来人往,其繁华程度居然是比起邯郸都不差,实在是令人敬佩,朝中有您这样的老将军在,难怪阿父可以整日无忧无虑的外出狩猎!您就是大汉的基石啊!!”

秦同严肃的说道:“这怎么能算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呢?这是我大汉戍边军队的功劳,我大汉有四十多万戍边军,分别部署在各个边塞,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为陛下而劳作,将那些荒地变成了耕地,修建了城池,道路,功劳极大,我不过是坐在这里发号施令而已,这算是什么功劳?”

刘赐眯起了双眼,他已经明白了这位将军的性格,对这将军夸赞他的为人是没有什么作用的,他似乎更重视这戍边军团,于是乎,刘赐赶忙改了口。

“您说的对啊,听您这么一说,我是恍然大明白啊!”

“这都是因为戍边军团之功,我这次前来找您,就是为了这件事啊,您看我夏国,疆域辽阔,耕作的土地比任何地方都要多,若是在夏国也能设立一处……”

“且慢。”

秦同打断了刘赐,心里顿时也明白了他的来意,他看向了身边,让一个副将带着其余众人去休息,自己则是带上刘赐离开了内屋,两人走出屋外,朔方的环境并没有所想的那么恶劣,外头吹着清风,很是舒适,从院落里出来,就能看到周围郁郁葱葱的,朔方当初是在匈奴人的手里,是匈奴最为重要的粮食产地,后来被刘长亲手夺了回来,在这些年里,戍边军团在这里修建了很多的城池,开垦了很多的土地。

这让朔方逐渐变成了整个唐国最大的粮食出产地,甚至有了新汉中,新长安的美名,刚一出门,就能看到列阵的将士们从远处走来,他们没有披甲,手持工具,可走的却是军阵,有序的从秦同他们面前经过,也不忘记行礼,这是一处很小的城池,居住在这里的基本都是戍边军团的将士们,以及很少的当地居民。

刘赐好奇的观察着面前的一切,秦同却带着他开始转悠了起来。

“目前这戍边军团是越来越大了,不过与过去也不同了,不需要我们再去作战,没有了什么外敌,我们只是负责开垦,建设……但是吧,必要的时候,我们还是能上战场的,我们这里会进行操练……”

秦同认真的讲述着,言语里满是自豪。

刘赐点点头,“确实如此,看起来比赵国的士卒还要强悍不少。”

秦同认真的说道:“你来这里的目的,我已经知道了,不过,有几个问题。”

“首先呢,就是夏国地理的问题,我们不是没有想过前往夏国开垦,只是夏国与这里不同啊,那边适合开垦的地方并不多……可能整个夏国适合开垦的地方还没有朔方多呢,只怕是没有什么太大的成果。”

“另外呢,就是时日的问题了,你看看远处那些耕地,这些是开垦了足足四五年的,你莫要觉得,这开垦建设,就是短期内就可以完成的事情,这起码需要五六年的时日,才能将荒地变成可以耕作的农田,而夏国极为偏远,若是执意要在那里进行开垦建设,你可以想想,光是这戍边士卒前往那边就要耗费多长的时日,运输,后勤,虽说戍边是要自给自足的,可是在前期也得需要当地的扶持啊,你夏国有能力对我们进行扶持吗?”

“另外,你那边要进行建设,有建设所用的原材料吗?若是要运输,这成本问题又该怎么办呢?”

秦同连着问出了很多问题,刘赐却都没有办法回答。

刘赐甚至都不曾去过夏国,对这些问题,他也是不知情的。

看到夏王忽然沉默了下来,秦同又说道:“若是大王能回答出这些问题来,我就上奏庙堂,要求在夏国戍边开垦……”

刘赐的脸上再次涌现了笑容,他自信的说道:“我不曾去过夏国,确实无法回答您的问题,但是,只要我愿意去做,就没有什么事能难的住我。”

“您迟早都会前往夏国,为大夏而戍边!”

“您再带着我去转一转吧!”

看着瞬间振作起来的夏王,秦同眼里闪过一丝惊讶,他过去只知道这位诸侯王的顽劣,从未知道他还有这般的心性,秦同就带着刘赐前往观看大汉戍边军团的日常。

当下有不少人都认为应当废除戍边军团,因为大汉在外部没有了什么敌人,而且各郡国都有自己的郡县士卒,用来治安是绰绰有余,戍边军团看起来已经没有了什么作用……如今负责军屯的戍边军团,更是被不少人打趣为农夫军团,认为他们不过就是一群耕作的农夫,完全没有战斗力,就是变相的为庙堂服徭役而已。

秦同对这些言论是非常愤怒的,秦同是个很能接受新鲜事物的将军,他在戍边军团设立了自家的报纸,用来推广戍边军的成果和内部的一些事情。

他上任之后,对戍边军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又坚持对他们的操练,不让他们丧失战斗力。

他在各个边塞留下了一大部分的人来定居,这些人都是在当地服役的时候结实了当地人,成家后,决定留在当地的。

秦同老将军乐呵呵的说起戍边的成果,说起这些事情,他的脸上洋溢着笑容,那不是很高大的身躯,仿佛也在一时间挺拔了起来,朔方那连绵不绝的耕地,一路连着天边,这都是他们的功绩。

刘赐最初只是为了将他们弄到夏国而刻意奉承,但是跟着秦同去了不少地方后,刘赐看向秦同的眼神就有些不对了。

晚上,他一同回到了秦同将军的府邸里。

秦同将军令人做了饭菜,用的都是当地生长出来的粟麦,这口感还真的是与中原不同,格外的好吃。

期间将军最小的女儿进来为他们倒了茶。

只是,刘赐却没有再去看她一眼。

次日,刘赐一大早就告别了秦同,领着众人,朝着代国的方向出发。

刘赐这路线让众人都头疼不已,绕来绕去的,既然要去代国,何不从赵国直接去了代国然后再来这里呢?

可是大王执意如此,众人也没有办法。

正好趁着这个机会,他们将唐国也给转了一遍,与传闻里的不同,唐国并没有多少强盗,四处都是很太平。

当刘赐来到了代国的时候,终于见到了朝思慕想的兄长。

“二哥!!!”

刘赐大叫着,冲进了二哥的怀里。

刘勃低着头,刘赐在他怀里被包裹的严严实实的,双手一合,直接就看不到人了。

刘勃双眼通红,他实在是太思念这个弟弟了。

兄弟两人有着太多的话要说,刘勃这次前来迎接,也没有带来多少人,就只有一个朱蒙来担任护卫,也不知道是谁保护谁。一行人朝着平城走去,刘赐说起了自己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刘勃是个很好的听众,没有开口打断,听着弟弟的抱怨和牢骚。

“二哥啊,我们可是许久不曾相见了……这边的情况还好吗?有人欺负你吗?”

刘勃老实的说道:“倒也没有什么人来欺负我,过的还可以。”

刘赐拍打着胸口,“二哥,若是有人欺负,你尽管开口,我一定为你出头。”

“好。”

跟在后头的一行人都忍不住摇起头来,你还不到人家的胸口呢!

刘勃对朝中发生的很多事情也非常的好奇,刘赐一一为他解释,从刘赐口中得知阿父安排妹妹的具体事项,刘勃也是感慨,当他们进了城,刘勃又带着这个小家伙去拜见了赵王刘如意。

刘如意看起来比原先还要胖了不少,代国的伙食看来还不错,给他弄得白白胖胖的,得知刘赐前来,他也是非常的开心,掐着刘赐的脸,直呼类父。

三人坐在了一起,如意坐在上位,俩兄弟坐在他的面前。

上一篇:诸天从洪拳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