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汉高祖 第8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那是一群瘦弱的不成人形的人们,他们披着不知什么东西,反正,那东西不能被称为衣裳,不然,那将会是对衣裳的侮辱。总之,他们披着一团脏乱的,被灰土染了色的东西,抱着巨大的令人窒息的石块,艰难的朝着宫墙的方向走去。

他们是那么的瘦,身上脏乎乎的,与泥土一样的颜色,头发亦是杂乱,他们吃力的抱着石块,每一步都是那么的沉重,在他们的脸上,几乎看不到任何的表情,无论是绝望,或者麻木,什么都看不到。

而在远处,一群匠人们不间断的用石头做成的大夯捶打着土,在他们面前是一个方形木头模子,里头加满了土,他们就通过最原始的办法,来将土致密连成一块。

这跟刘长所想的任何一个古代场景都不同。

那位甲士看到刘恒到来,笑着行礼拜见。

刘长呆滞的跟在刘恒的身后。

刘恒走上前,那些匠人们纷纷行礼,脸上忽然间就多了些笑容,他们放下了手里的工具,而那位甲士也没有多说什么,转过身,当作没有看到。

第12章 仁义之君

“公子,您那手锯没用坏吧?”

“没有,很快就用完了,到时候我送过来。”

刘长有些听不懂他们的话,他们这些人说的话听起来有些尖锐,语调总是往上,刘长能听出几个词,不过顶多也就这样了。而刘恒却能正常的跟这些人交流,甚至能用他们的口音来聊天。

不知道的绝对听不出说这口音的居然是刘邦家的第四子。

不知为何,刘长心里忽然对刘恒生出了一股敬仰,这家伙真厉害。

刘恒跟他们亲切的聊着天,刘长几乎没有见过刘恒这个样子,平日里,刘恒总是沉默少言,板着脸,很是严肃,可是在这些人面前,刘恒却表现的很是亲切,那不是刻意做出的热情,就是一种跟好朋友聊天时的那种亲近感。

刘长拽了拽刘恒的衣袖,刘恒这才想起了身边这个小弟弟。

“这是我的七弟,公子长。”

刘恒将刘长介绍给了他们。

这些匠人的脸色大变,笑容瞬间消失,看向刘长的眼里满是惊惧,行为也开始变得拘束,有几个匠人直接跪在地上,朝着刘长行跪拜礼,刘长愣住了,这样与刘恒不同的尊重,并没有让他觉得开心。

他们看起来是那么的尊重自己,可刚才见过他们对刘恒的态度之后,刘长就觉得,这只是装出来的假尊重而已,真正的尊重,或许就是方才对刘恒时一样,有说有笑,将对方当作自己愿意亲近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主子。

人们很少会向朋友捅刀子,可太多主人都死在了自己的奴隶手中。

刘长如愿的拿到了自己所需要的工具,尺,刨,锉,虽然没有斧,但是也已经能开始动手制造了。

只是,从这里离开之后,刘长并没有那么的开心,情绪反而是有些沉重。

“兄长……阿父是一个仁义的天子吗?”

“是。”

“那他为什么要这样对待那些人?衣不蔽体……为什么不给他们配辆马车?”

“你知道修建长乐宫的匠人有多少吗?”

“不知道。”

“数万之众。”

“阿父没有饿着他们,给他们休息的时间,他们只需要在农忙之后幸苦数个月,这已经是很大的恩赐了。”

“这也算是恩赐?”

“当然算,你知道当初修长城的有多少人吗?”

“应该很多吧……”

“他们大多数要自备粮食,没有多少休息的时间……在秦二世时期,更是一年四季都在修建,农忙也无法回家,农田被荒废,当吃的用完,他们每天只能得到一点点的粮食,以次充好,他们戴着脚镣,住在野外,甲士随时会杀死干不动活的百姓……你现在想想,阿父算是仁义天子吗?”

“是。”

这一次,刘长终于不迟疑了,若是对比从前,刘邦的确算是少有的仁义天子,为自己修建皇宫,也只是发动了数万人的徭役,给吃给喝,还算准时间,宁愿误工也不耽误农忙,不会胡乱杀人。

“可是……我还是觉得他们过的很不好。”

“过的不好的,不只是他们。”

刘恒没有跟刘长再谈这方面的问题,很平静的跟他告了别,只是在离开之前,刘恒盯着他的眼睛,沉重的说道:“等你将来当了诸侯王,别忘了今天看到的这一幕。”

刘长愣在原地,看着刘恒渐行渐远。

他忽然觉得,或许这个哥哥比刘盈更适合当天子,只可惜,四哥不是嫡长子。

回到了椒房殿,有了一切工具的刘长,开始动手制造纺车,因为先前已经做好了设计图,因此动手做这些零件的时候,就要方便很多,他最先就是要将综框和机架给做出来。

他找到了自己藏起来的木料,这些木料大多都是方形的,甚至不需要刘长再进行其他加工,拿来就可以用,因为没有钉子,他只能用榫卯的方式来稳定机架。

榫卯这东西说起来容易,可若是不懂木工的人,做起来是真的难,刘长前世也没动手做过榫卯,前几次的组装都因为测量和木料问题而失败了,直接散架。因为没有先进的机器,所有的一切都要刘长亲自动手,光是做出榫卯就耗费了刘长很长的一段时间。

他做的比以前还要努力,大概是因为他见过了那些匠人们所穿的东西,那破布条历历在目。

就在刘长做出了机架,开始组装内部零件的时候,刘邦准备好了拜师礼。

在这个时代,拜师礼叫束脩,一般都是十条肉干,为了表示尊敬,刘邦还特意多准备了一些其他东西,在派人将刘长送过去的时候,刘邦还在嘱咐刘长:这是给你老师的!你个竖子千万不要偷吃啊!!

刘长很是不满,我是那种人嘛?

刘长终于出宫了,这是他第一次出宫,他也成为了除刘肥,刘盈,刘如意之外的第四位出宫的皇子。坐在马车上,刘长对一切都很好奇,只可惜,皇宫之外的情况,跟皇宫之内的没有什么区别。

到处都是一片萧瑟,看不到人影,灰白的建筑隔绝了一切,而韩信府邸与皇宫又太近,刘长甚至还没有看到什么人,就已经来到了韩信的府邸里,韩信早已得知了消息,派出下人来迎接这位皇子。

拜师礼并没有刘长所想的那么复杂。

就是简单的跪拜礼,献束脩,老师点头,这就完事了。

刘长对自己这位老师非常的好奇,在从前,他对韩信更多的是崇拜,可是在吕后的那番话之后,他心里又对韩信有些害怕,他对未来的确是一知半解,可即使这样,他也知道刘邦杀功臣的事情。

韩信似乎就是被刘邦给处死的。

刘长不知道韩信做了什么,但是他知道,阿父不是一个喜欢胡乱杀人的人。从其他人口中,刘长已经了解了不少关于韩信的事情,韩信在大汉的确很有名,他几个哥哥对他都是了如指掌。

但是,他们对韩信半是崇拜,半是不屑。

刘如意就曾当面告诉刘长,韩信不过就是一个失败的叛贼而已。

在刘如意的口中,刘长方才得知,韩信原来居然是楚王,这在史盲刘长心里很不可思议,楚王不是项羽嘛??韩信这个楚王并没有做太久,他在当上楚王之后,开始操练军马,囤积粮食,广交好友……

刘邦顿时就坐不住了,韩信是有前科的。

当初刘邦跟项羽作战,被项羽打的四处乱跑,当时韩信正在齐地,接连获胜,于是刘邦向韩信求援,命令他快来救援,韩信就派出了使者。

韩信的使者告诉刘邦,让韩信来救援也可以,但是,您必须要封韩信为假王。

刘邦勃然大怒,当着韩信使者的面,破口大骂:“韩信这竖子,我被困在这里,他不救我,居然想要做什么假王?”

陈平听到这句话,即刻用脚尖狠狠踹了一下刘邦一下。

刘邦急忙改口骂道:“韩信这竖子也太没有志气了!大丈夫平定诸侯,那就要做个真王,何必做什么假王!!”

这件事让刘邦一直耿耿于怀,到后来,刘邦登基,封韩信为楚王,很快就察觉到了韩信有不轨的想法,刘邦因此向陈平请教,询问自己是否该出兵讨伐韩信。

刘长觉得,那时陈平肯定想骂:讨伐韩信?陛下心里有点比数嘛??

不过,陈平还是没有骂出口,他只是淡定的询问:“您的军队比韩信的厉害嘛?”

“您的战将里谁能打得过韩信?”

然后刘邦就闭嘴了,开始询问有什么稳妥的办法。

陈平就给他出了云梦泽之计,让刘邦装作出游云梦泽,要在陈州会见各路诸侯。陈州在楚地西界,韩信听到天子出游,又到了他的地盘上,便前来谒见,当他谒见刘邦的时候,刘邦直接派人绑了他,将他抓了回去。

就这样,不费一兵一卒,刘邦就抓住了韩信,并且以谋反的罪名撤了他的楚王,改封为淮阴侯。

即使如此,刘邦也没有去杀了他,永结后患,说起来,刘邦真不是一个嗜杀的人,就韩信这些行为,其他任何一个君王,恐怕都是要杀死的。

因此,刘长觉得,韩信会被刘邦处死,肯定是在之后又做了什么大事,才导致刘邦痛下杀手。

第13章 漩涡

韩信给与刘长的感觉,酷似吕后,却有稍稍的不同。

冷漠,孤寂,惆怅,或者说,整个时代给刘长的感觉都是如此,除了那个大大咧咧的父亲,还有那一群傻乎乎的哥哥们,其他人的脸上,总是散不去的悲凉,在见不到半点绿色的皇宫里,灰白的建筑之上,让人找不到半点的快乐。

战争带来的苦难是巨大的,而这种苦难并没有因为战争而结束而有所好转,整个华夏都在战后默默舔舐着伤口,为那些在苦难中逝世以及正在遭受苦难的人而落泪。

在刘邦之前,华夏已经经历了长达两百多年的战争,在这两百多年的时间里,光是有记录的战死的士卒,就已经接近三百万人。每一个战死的士卒身后,都是一个破碎的家庭,哭泣的父母,思念良人的妻,失去了父亲的孩子。

而因为战争的余波而引起的灾害,更是不知夺走了多少人的性命。

在后世看起来一个个冰冷的数字,在那时也曾是一个个活着的生命。

战争已经过去了,但是各地那些富裕的耕地上长满了荒草。坐在门口等待着孩子的父母已经不在了,可那些身强力壮的一家主梁却依旧没有回来。

无论是韩信,或吕后,想必他们的愁苦与这些是无关的,但是绝不能说这样的时代就没有影响到活在这个时代里的众生。

“师父,你要怎么教我呢?是不是要带我去兵营?”

刘长激动的坐在韩信的面前,没有半点的不安或者拘束。

这倒让韩信有些惊讶。

韩信在大展才华之后,几乎就没有人敢这么跟他随意了,刘邦是唯一一个敢挖苦他,敢跟他开玩笑的。樊哙这种猛汉只敢对他行跪拜礼,都不敢抬头看他一眼,萧何这样的功臣排名第一跟他说话都是小心翼翼的,不敢怠慢,至于周勃,陈平,绛灌,随路,曹参,夏侯婴之流,他压根就不放在眼里。

韩信瞥了他一眼,方才说道:“我不能去军营。”

“那要怎么教呢?”

“要学兵法,读书是没有用的,得要从最基础的东西开始学习。”

“好嘞,那您教吧!”

刘长拿起了笔和无比珍贵的纸,这还是他有史以来第一次如此认真的听讲,毕竟这是他感兴趣的课程,无论是哪个男人,心里都装着一个军旅梦,更何况是在古代,那种率领千军万马攻城略地的诱惑,是谁都无法抵挡的。

“五个甲士年食粟150石,若是你要带着两万甲士出征,预计作战时间为两年,你得要准备多少粮食呢?”

“嗯???”

刘长瞪大了双眼,这是兵法还是数学?

而且这也太简单了吧。

“120万石。”

刘长不假思索的说出了答案,韩信脸上显然有了一丝惊讶,虽说这个时代已经有了乘法表,懂数学的人分分钟也能算出来,可是刘长这个年纪,能如此迅速的算出来,还是不错的,这显然跟韩信所以为的不学无术的公子还是有些出入的。

“还不错……”

“这就是兵法??”

“这是兵法的一部分,不过,你的答案是错的,要准备200万石。”

“不可能,120万是对的。”

“行军途中一定会造成粮食的浪费,保不准会发生意外,战期也可能会拖延,所以无论什么时候,准备的粮食都要远远大于作战所必需的粮食。”

刘长恍然大悟,这说的倒是很有道理,虽然还是简单了一些。

接下来,韩信所教授的知识都是基础中的基础,根本就没有刘长所想的那种能打败项羽的高深战术,虽说只是些基础知识,但讲课的人毕竟是韩信,韩信在讲述过程中常常举例,举出的例子还都是他自己的亲身经历。

刘长就当作听故事,听的是格外入迷。

“师父,您当初是怎么打败项羽的?给我说说呗,项羽那么猛的一个人,您是怎么将他打败的?”

在休息的时候,刘长就缠着韩信,非让他给自己讲故事,韩信在讲课的时候虽然偶尔举例,可要他自己详细的去说,他却不愿意,他仿佛很不愿意回忆当初的事情,脸上满是不悦,任由刘长撒泼打滚,也是不说。

韩信的性格跟刘长真的是截然相反,水火不容,韩信是一个严肃,死板的人,因为长期的带兵经历,他治人以严,不喜欢打闹喧哗,而刘长呢,又是个活宝性子,一刻也不能安静下来,很是闹腾。

韩信非常非常非常不喜欢这个小徒弟,在刘长拿着自己的佩剑四处叫嚷的时候,他终于忍不住了,黑着脸,让家奴将这货给揪了出去,要他明天再来。

刘长倒是很喜欢韩信,他觉得这个忧郁的大叔有种莫名的魅力,讲的课也很有意思,满怀期待的回了皇宫。

刚刚回到了皇宫,还没来得及跟阿母吹嘘自己今天的表现,刘长就被带到了刘邦的面前。

刘邦正在专心的批阅着什么,刘长踮起脚尖,偷看了几眼。

刘邦这才将竹简收起来,侧着头,打量着刘长。

“从韩信那里回来了?”

“嗯。”

“学的怎么样?”

“很好,老师非常的开心,对我也非常的满意。”

“读了兵法?还是他亲自教你?”

“老师亲自教我。”

上一篇:诸天从洪拳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