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汉高祖 第744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在充分的听取了各方的建议,查看了地方官吏所拿出的证据后。

栾布做出了自己的判决结果。

胶东王刘建不过问庙堂,私自用兵,处死,国相灵胜不禀告庙堂,私自包围王宫,处死!

当栾布说出自己的判决结果的时候,宣莫如那张脸上写满了惊恐,惊疑不定的看着一旁的栾布,差点就要给栾布去喊太医令了。

您这是疯了吗??处死诸侯王??

惊呆的不只是宣莫如,刘建的眼神呆滞,傻傻的看着栾布,忽然叫道:“我要见七哥!!!我要见七哥!!!”

灵胜仿佛被抽走了灵魂,不可置信的看着这一幕。

大王倒是能见他七哥,祈求活命,自己能见谁呢??

栾布脸色严肃,指着两个罪人说道:“将他们下狱,秋后处刑!!”

他们就这么被甲士给拖走了,刘建还在大吼大叫,眼里满是惊恐。

“栾公……栾公,您这是……怎么就是处死呢?”

“私自出兵,这难道不是谋反的行为吗?谋反就要被处死!”

“可是,他……”

宣莫如一时间居然不知道该说什么,虽说如此,可这是皇帝的亲弟弟啊!!

栾布转身就离开了这里,而最后的判决结果出来的时候,整个长安都被惊掉了下巴,这是真的吗??连带着那些等待消息的人,都是被吓得浑身颤抖,诸侯王啊,庙堂说杀就杀??这是皇帝的意思??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啊??

皇帝对诸侯王相当的宽容,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连当初的胶西王刘卬这样的人,都得到了赦免,成为了北庭王,这刘建可是亲弟弟,怎么就要处死了呢??

一时间,整个长安都对这件事议论纷纷。

影响极大。

栾布的府邸算是彻底炸开了,在这些时日里,前来拜见他的人多不胜数,都是来询问缘由的,而栾布还是原先的那套话术,庙堂为主,任何人都不能违背庙堂,在私下里做出决定,无论这个决定是对是错,只要违背了庙堂,那就是死罪,谁来了都不好使,说处死就一定要处死!!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张不疑来到了栾布的府邸。

“栾布!!我看你是当了国相后就不将陛下放在眼里了!!”

“谁给你的权力!让你判决一位诸侯王受死刑!!”

“好大的胆子!!!”

张不疑还没走进来,骂声却已经是传开了。

当张不疑黑着脸冲进府邸,恶狠狠的盯着栾布的时候,群臣急忙起身,推到了两旁,左右相之争,他们可不敢插手。

栾布依旧板着脸,“我只是按着庙堂的制度来办事,地方的诸侯王与国相不合,这我无法管理,但是做出了对大汉不利的事情,违背了庙堂的命令,私自做出了决定,那就是形同谋反的行为!我绝对不能姑且他们的这种行为!应当处死!!”

张不疑很是愤怒,“我说了不行!胶东王乃是陛下的兄弟,罪不至死!现在就下令,释放了他们!”

“恕我不能受!”

“这是陛下的命令!!”

“那就请陛下先罢免了我!!”

栾布看向了周围的大臣们,激动的说道:“诸君,我听闻为君者以国事先,为大义能舍私情,今日胶东国之事,看似只是私人之争,可若是不加以处置,定然会变成地方之常态,为了大汉的国事,我宁死而不退!诸位意下如何?!”

群臣们跟地方向来存在着争锋,只是因为这件事涉及到皇帝的弟弟,他们不敢出面,如今有栾布带头,他们顿时也被激起了血性,汉初的大臣还真的不怕事。

尤其是在这种国家与性命的取舍之中。

他们猛地站起身来,说道:“愿一同劝谏陛下!为了大汉,何惧一死?!”

看着众人都被栾布给调动了起来,张不疑更加的悲愤,“你们难道敢集体违抗陛下的诏令吗?!”

“我们不敢违背陛下的诏令,但是我们一定会以死来劝谏陛下!!”

当栾布聚集大臣的时候,张不疑的权势就不够用了,他的权势更多的还是要依靠皇帝。

而张不疑出面都没有能让栾布放弃,这件事传开之后,顿时引起了更大的轰动。

栾布则是带着群臣前往拜见皇帝,要劝谏皇帝放下私情,从重来处置这件事。

在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刘安的府内却闯进了一位熟悉的客人。

“大哥!!!”

夏王一头撞进了大哥的书房,气喘吁吁的坐在了一旁,激动的说道:“群臣都提议要处死仲父,我觉得这是针对我们诸侯的阴谋……他们就是要对我们诸侯赶尽杀绝,你必须得出面啊!”

刘安惬意的吃了一口茶,“群臣对诸侯动手,关我什么事啊?我又不是诸侯……”

“你……哦,对呀,你跟那些大臣是一伙的。”

刘赐反应过来,挠了挠头,“可胶东王毕竟是我们的仲父啊……总不能看着他被处死吧?”

刘安终于放下了手里的盏,他漫不经心的说道:“赐啊,如果你将来到了地方,在一些问题上跟你的国相闹出了事,他不听你的,你会怎么办啊?”

“啊?敢不听寡人的?寡人当然是要领兵……”

刘赐想起了什么,急忙改口说道:“当然是要上奏庙堂!让庙堂狠狠治他!”

“为什么不直接领兵干他呢?”

“我又不傻,我们那仲父的下场,我又不是没看到……我比他又如何?带兵打人倒是爽了,爽完就要被拉出来砍头,这还得了……”

“那你跟国相争吵的时候,你的国相会带兵包围你的王宫吗?”

“当然不会,这不是也有……”

刘赐惊醒,“哦……我知道了!!”

“杀猪儆牛!!”

第770章 争死

“你们公牛……公羊学派就是这么教人用典故的吗?”

“大哥,都是那个公孙弘教的,你也知道,他过去是杀猪的……故而为了让我明白,总是以猪为典故,类似的典故还有很多啊,例如二猪杀三士,指猪为马……”

“好了。”

刘安摇了摇头,“你莫要再说了,我稍后还要写文章的,跟你交谈久了,实在是太影响思绪了……还有,你自己的才学不够,就不要将过错推到公孙弘的身上,这人还是很有才能的。”

刘赐不悦的说道:“人就是这么教的,怎么能算是我的过错呢?”

“大哥,是不是猪且不谈,反正意思我是明白了,阿父就是想要借这件事恐吓一下地方诸侯和国相,让他们不敢乱来对吧?”

刘安仰起头来,平静的说道:“其实无论是胶东王要诛杀奸贼,还是国相要阻拦他,都不是罪名,他们最大的罪行,就是没有禀告庙堂,自作主张,胶东王认为自己才是胶东国之首,做事不必过问庙堂,而国相认为自己是胶东国群臣之首,也不必禀告庙堂……这才是最犯忌讳的,阿父是什么人,怎么会允许他们如此轻视自己呢?这次栾公敢判决处死,其中定然是有着……你自己明白就好,出了这个门,可不许胡说八道。”

刘赐拍打着胸口,“大哥,你放心吧!我是知道轻重的,不过,这般粗浅的道理,连我都能看得出来,那些诸侯会看不出来吗?”

“看得出来最好,就是要让他们看出来……否则还怎么让他们吸取教训呢?”

“阿父行事就是如此,大开大合,连你这样愚蠢的人都能看得懂,这就是阿父的厉害之处啊!”

刘赐迟疑了片刻,问道:“大哥,你奉承的阿父的时候,能不能不要将我带上啊?”

“不带上你,怎么能显出阿父的英明神武呢?”

“那为什么不带上良呢?”

“因为我很爱良啊。”

“……”

“大哥,你说这话就有点太过了……我做了什么啊,才会失去你的爱!”

刘安大手一挥,“别在这里胡扯,你现在就带着你的管仲乐毅去找栾相,在他面前嚎啕大哭,说你愿意代替胶东王而死……闹出的动静越大越好,知道了吗?”

刘赐悚然,“那可不行,我仲父活了那么久,我可还没活够呢,万一栾公真的给我处死了呢?”

“放屁!不是给你说了嘛!这就是恐吓地方而已,你不是想要招募更多的贤才嘛?这是获取名声的大好机会,我是用不上了,你来最是合适!给我滚过去哭!要是哭不出来,我可以帮你!!”

“不必……不必……我哭,我哭。”

“对了,把你三哥也拉上,你们两人一并争死,不要给他讲述太多,他跟你不同,装是装不像的,要让他真情流露……给你们俩竖子刷一刷名望。”

“我知道了,我这就去叫上四弟!”

“滚!”

刘安一声呵斥,刘赐连滚带爬的逃出了内屋,刘赐刚刚逃出了内屋,迎面就遇到了自家的嫂子。缇萦抱着孩子,正往书房里走,刘赐大喜过望,一把从缇萦怀里接过了小刘迁,迁先是害怕,等看清了此人的模样,方才大笑了起来。

“兄!兄!”

他大叫着,直接上手来抓刘赐的脸,刘赐只好闭着双眼,只怕被这竖子给抓伤了双眼,嘴里嘀咕道:“我是你仲父!不是你兄长!怎么还乱了辈分呢?!”

“啪~~啪~~”

小家伙手里也没个轻重,对着刘赐的脸就是一顿乱拍。

刘赐也不生气,大笑着在他的脸上啄了几口,弄得小家伙只是大笑着。

缇萦笑呵呵的问道:“怎么不吃个饭再走?”

“大哥嫌我吃的太多,不许我留下来吃饭……”

“啊??”

缇萦皱起了眉头,“你大哥一天到晚就是没个当兄长的样子……不必理会他,先吃了午饭再走吧。”

“还是算了吧,大哥向来不爱我,留下来也只是让他生气而已,而且我还有点事要办。”

刘赐又逗了会小家伙,方才将他递给了缇萦,“那我便先告退了!”

刘赐跑的很快,一溜烟就没了踪影,至于大哥那边如何跟嫂子解释,这就不是他所在意的东西了。

当刘赐找到刘良的时候,刘良正在通文府院内,通文院是长安文人所聚集的一个地方。在此刻,文人是分成了三种的,第一种就是治国的,这种是最高级的,同时也不怎么看得起其余文士,如萧何陈平张苍这类的,都是些干实事的,第二种是搞学问钻研经典的,如浮丘伯,申培,他们的地位也并不低,必要的时候可以担任很重要的位置,第三种就是些写诗赋文章,对经典不太懂,又不能当官办实事的,例如像枚乘,邹阳,司马相如这类的。

当然,也有全能之才,例如贾谊,晁错这样的,这两人都是能写文章诗赋,钻研过学问,还能当官治学……而且在三个方面都非常不错。

刘良完成了启蒙后,就被刘长丢到了这些文人堆里,当然是那些写文章诗赋的文人群体里。

而刘良跟这些人相处的还算不错,作为诸侯王,他倒是不必去学怎么去写诗赋文章,他只需要跟这些人待着,然后夸赞他们的文章,表示出对他们的敬重就足够了,这第三类的文人,很是喜欢这种能重视自己的君王,因为大多数贵族都不重视他们,故而很珍惜这样的机会,随着报纸的兴起,他们的诗赋文章也愈发的能闻名天下,可终究还是被那些搞学问的看不起,认为诗赋文章不过小道耳。

他们认为真正的文章是要探讨国家大事,商谈时政,如《过秦论》,《贵粟论》这样能给与皇帝劝谏,有着明确的主题的才是好文章,而那种书写自己怀才不遇,写山川风景,写男女之情的,被他们所看不起,当然,目前大汉正在悄然的出现第四类文人,也就是以虞原为代表的小说家们,这些人用比较通俗的语言来描写过去的事情,进行杜撰,写一些神神叨叨的东西,故而压根不被前三类人所接受。

用后来通俗的话来解释,这四类文人,就相当于未来的公务员,学者,诗人,小说家。

通常各地的君王们在身边养些文人,大概只是为了听他们写文赋来吹捧一下自己,或者就是彰显一下自己好文的名声,很少有人真正的爱护他们,在唐宋之前,这些第三种文人的地位都相当的低,可刘长却跟众人不同,他还是挺重视这方面的,刘长觉得,诗歌可以彰显一个时代的文化,跟体育项目一样,都是塑造国民素质的东西,不能轻视。

众人总是误以为,刘长是要让这些文人多写文赋,听他们来吹捧自己,这当然是不对的。

刘长岂是这般好虚名的人呢?

在安排诸子的时候,他便想让三子刘良主动去亲近这些文人,也算是将再容易的事情交给了他,不求他往后能大治国家,只要跟着这些人写写文章什么的,反正这些人也算是无害的,就是嘴里抱怨几句,也不会出现教唆君王,或者搞乱天下之类的事情。

刘良认真的坐在府内,听着这些人切磋着文章,眼里满是憧憬。

他不如大哥那般博学,不如二哥那般强壮,甚至不如弟弟那般能说会道,自幼身体薄弱,什么都办不好,他很敬佩这些有才能,有天赋的人,很羡慕他们。

听着这些人出口成章,文才了得,他眼里满是羡慕,认真的聆听了起来,而看到大王如此上心,那些文人也是格外的开心,摇头晃脑的说起了新题材。

“良!!!”

当刘赐闯进府邸里的时候,文人们都不由得皱了皱眉头。

显然,他们都是知道刘赐的恶名的。

刘赐跟刘良已经能看出明显的区别了,虽然身高还是差不多,可是刘赐显然要更壮一些,比哥哥大了一圈,同样肤色更加黝黑,不像刘良这般肤白貌美,刘良惊讶的看向了弟弟,“赐?出了什么事?”

刘赐满脸的急切,“出了大事,栾公要处死八仲父,秋后问斩,连张相都没能拦得住他!”

“什么?!”

刘良果然是被吓了一跳,急忙起身,眼里满是惊愕。

周边的那些文人听到这句话,顿时就沉默了,他们是真的不懂这些事情,让他们写写文赋,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可要是让他们出谋划策,参与庙堂的这些动乱,他们的能力或许还比不上刘良呢,这大概也是刘长让刘良去接触他们的原因,没才能无所谓,不要拉着良去胡作非为就好了。

刘良站起身来,急切的看着面前的众人,手足无措。

“良啊,八仲父每次前来长安,都对我们极为宠爱,赠送诸多礼物,对我们很是亲近,就算不论别的,他也是我们的长辈,哪有看着长辈要被处死而无动于衷的道理呢?这是不符合孝行的!”

听到刘赐的话,周围的文人不由的点起了头。

“夏王所言有理!!”

刘赐咬着牙,坚定的说道:“我准备前往栾公面前,以死求之,用自己的性命来换仲父之命!”

刘良惊呆了,他看着面前的弟弟,浑身都颤抖了起来,迟疑了片刻,他说道:“怎么能如此呢……我去……让我去。”

文士们激动的看着这对兄弟俩,光是这番话,就带给了他们无数的创作思路。

上一篇:诸天从洪拳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