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汉高祖 第493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果然,刘长即刻大怒。

“朕费尽心思的给他找了那么多的人,派他们去辅佐,又安排了钱财粮食府邸……这竖子,朕非要打断他的腿!!”

吕禄反而是笑了起来,“陛下何以动怒呢?我过去一直都觉得太子不类父,今日之事,我才看透,太子其实也挺类父的……您不是说他太过古板,不懂变通,还特意安排了剧孟作为他的舍人,就是想要开导他吗?如今看来,陛下是大获成功啊!”

听到吕禄这么说,刘长的心情方才好了不少。

刘长身边的近侍们都知道,陛下是个吃软不吃硬的,只要不是犯下了大错,夸赞陛下几句,把他哄开心了,那就不会有事,陛下就好这一口,不然那张不疑又如何能担任左相呢?不就是人家吹捧吹的好吗?在刘长身边,最要紧的就是不能头铁,头铁了便是前往边塞各国的命,刘敬,柴武他们就是最好的证明。

吕禄随后又将自己对身毒贸易的想法说了出来。

刘长听的更加认真了。

“你的想法倒是不错……也对,想要结识你的商贾很多,对你也没有什么防备之心,若是你来负责联络商贾,倒也合适……”

“如今陛下要放开对商贾们的限制,天下的商贾们都对您格外的敬重,无论是外出进行贸易,还是在国内的建设上,想必他们都会全力而为,不会有什么保留。”

刘长眼前一亮,询问道:“商贾们当真如此敬重朕?”

“那是自然,数百年来,他们就不曾有过什么好日子,高皇帝更是各种限制,商贾们连坐车都要被甲士们抓起来……如今陛下要大开商业,鼓励商贾们经商,接触诸多的禁令,他们怎么会不敬重您呢?我听闻,在齐国有诸多商贾纳粟,却拒绝了爵位,说是以此表达自己对陛下的敬意……”

刘长抚摸着胡须,大笑了起来。

“大汉要兴农,可商贾也不能缺啊,过去,所有的行业都是掌握在庙堂的手里,这就是秦国的政策,可是,这样的做法,弊端却很大,朕先前要开商,允许民间自己建立食肆,群臣很是反对,甚至说这就是灭亡大汉的做法……”

“他们口口声声说是担心民间的商贾造成垄断,可朕看来,若是完全禁止民间的商业,那反而会造成垄断,你还记得,我们年幼时的长安吗?那时的食肆,都是官办的,小厮板着脸,对来往的人都不客气,饭菜难以下咽,臭味滔天,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没有竞争对手,另外一方面,就是因为这不是他们自家的。”

“他们并非是开自己的食肆,他们只是为庙堂做事,无论来吃饭的人多还是少,这钱财最后都与他们无关!”

“驿舍同样是这样的道理,包括庙堂所经营的盐,茶,铁都出现了这样的弊端,办事的人消极,只等着早些完成回家,懒惰,粗心,完全不在意庙堂的盈亏。”

“朕就是发现了这一点,才允许私人开办诸肆,你再看看如今的食肆,谁家的百姓还去庙堂所经营的食肆里吃饭呢?价格高,饭菜不可口,态度粗暴,过去还常常殴打顾客……如今长安里庙堂所经营的食肆几乎全部倒闭,只剩下了四家是专门负责外来大臣饭菜的……”

“群臣说朕的做法毁掉了食肆所产生的重要收入来源,可是,如今长安的私人食肆所上缴的税,难道不是过去食肆收入的几十倍吗?!这算是毁了吗?在庙堂的扶持下,若是还争不过百姓家,那便让他毁了!”

刘长愤怒的说着,吕禄却不由得缩了缩脖子。

刘长打破了过去很多的限制,比如对百姓的人身限制,还有就是经商的诸多限制,允许民间开办私人的饭店,书店,酒店,酒楼,运输车队,建筑队等等,可同时又对铁,盐做出了严厉的管控,不许百姓们触碰。

群臣并没有将刘长在商业上的行为当作一项突破,但是反对也并没有刘长自己说的那么严重,毕竟允许私人开设食肆的事情,其实萧何时期就已经有了苗头,不过,陛下说是自己搞出来,那就是陛下搞出来,萧何就是活过来了,那也是陛下搞出来的,跟萧何绝对没有任何关系!

历史上,这些私人的“企业”逐渐兴盛是在文景时期,在汉武帝的时候,武帝惊讶的发现,民间的商贾一个比一个有钱,而庙堂穷的叮当响,因此,他磨刀霍霍宰牛羊,直接下令计算财产税,全体商人,手工业者,一律按资产征收财产税。

手工业者减半,商人一车收二算,普通人减半,船五丈以上收一算,采取财产自报,鼓励告缗,一旦被举报隐匿财产,就罚戍边一年,没收财产,并将其中一半赏给举报者,于是告缗之风盛行,官府又往往从严处置,导致“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

武帝的行为使得庙堂的收入大增,一下拥有了花不完的财富,可同时对民间商业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在他重孙的时期才勉强恢复了过来,这政策怎么说呢,有利也有弊,结合那个大敌当前的时代,也说不清对错。

吕禄好奇的询问道:“既然陛下认为民间自己所办的行当要超过庙堂所控制的,那为什么不干脆取缔了庙堂的诸多行业,全盘让民间来接手呢?”

刘长撇了他一眼,随即说道:“像秦国那样全盘否定民间商业,是不对的,可是,若是要将食货完全交给商贾,让他们尽情折腾,那也会出大事,必须得由庙堂起到带领作用,双方结合,才是王道!”

吕禄点点头,有些明白了。

“但是目前来说,对这些百姓所开办的肆,还是要多鼓励的,朕已经决定了,减商税,不鼓励经商,但是不再限制经商,另外,朕准备允许农籍可以保留自己籍贯的同时,做一些副业……农民种植瓜果,若是自己吃不完,又怕腐烂,完全可以拿去贩卖嘛,大汉的农民已经很苦了,不必对他们做出那么多的限制来……”

“陛下圣明!!!”

听到这句话,刘长顿时想起了什么,狐疑的问道:“对了,张不疑他人呢?朕已经好几天不曾见过他了……”

吕禄急忙回答道:“张左相是忙着丈量耕地和重新统计户籍的事情……听闻张相教给了他不少秦国时登记的办法……”

“哦。”

刘长没有再多问什么,安静的坐着,手轻轻叩打着面前的案,似乎是在纠结着什么,吕禄没有开口打断他,只是安静的等待着,过了片刻,刘长猛地抬起头来,询问道:“你说,如果朕将庙堂的诸多产业承包给商贾们去做,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

“啊??”

吕禄惊呆了,“陛下说什么?”

“贾谊曾对我说,赵国的矿产很多,庙堂的能力有限,若是我们将这些矿产承包给商贾们,允许他们进行三年或者五年的开采,开采出来的商品庙堂按着市价来收购,就能节省很多的人力……”

“朕认真的想了很久,若是矿产可以这么做,那茶,盐,乃至驰道,漕渠,城池,是不是都能借用商贾之手呢?”

“陛下!不可!”

吕禄即刻就开口打断了刘长,商贾只是吕禄挣钱的手段,而天子近侍才是他的本职,在这方面,他还是懂得取舍的,他毫不迟疑的说道:“赵国的矿产或许可以如此,但是盐,铁都不是能轻易交给民间的东西,至于驰道,漕渠更是如此,商贾逐利,为利无事不做,会做好事,也会做坏事,在诸事未曾平定之前,陛下不要再提起这件事了。”

看到吕禄的态度如此坚决,刘长也只好相信他。

“这个朕答应你……但是,作为交换,你也得答应朕一件事!”

“嗯???”

……

长安五鼎楼的四层。

“陛下圣明啊!简直就是前所未有的圣天子啊,如今圣天子设立食货府,这完全就是为了我们这些商贾而考虑,圣天子这是要为我们设立府,要保护我们啊,这是多么大的恩情啊,圣天子啊……”

商贾感动的失声,抽泣了起来。

他身边的另一位商贾即刻接话,“圣天子当世,天下富裕,百姓安居乐业,就连我们这些从事下贱的行当的人,也是在圣天子的恩德之下,大有所为,我今年先后三次纳粟,不求爵位,就是为了给圣天子表达自己的忠心和无限的崇敬!圣天子,当真圣人也,尧舜如何能比,创世以来,再也找不到第二个!”

“圣天子之恩德,天下皆知,今日吕公特意召见我们,我们倍感欣慰,食货府我们明日就会前往,无论有什么命令,我们都定然会完成的!圣天子的大恩大德,虽死也不能报!!”

吕禄坐在上位,身边坐着一圈的大商贾。

能坐在这里的,可都不是什么小人物,这些都是长安里有名的大商贾,各个都是有着数百万数千万家产的,甚至上亿的也有,足足有四十余人,这些人在商贾们之中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当然,他们的爵位也不低,低爵位是成不了大商贾的,他们不少人都是开国功臣的族子,或者就是与皇室有亲。

像这类的人,无论皇帝是禁止民商还是鼓励民商,都压根影响不到他们。

可如今,这些人正迫不及待的表达着自己的忠心,声泪俱下,格外的感动,吕禄脸色铁青,一言不发,那商贾哭诉着自己对圣天子的敬仰,又忍不住看了人群里那位高大的陌生商贾一眼。

今日吕禄忽然邀请长安内有名的商贾,众人都是互相认识的,唯独此人,他们不认识,此人低着头,时不时用手捂着,看不清脸,整个人坐在那里,就像一座小山,商贾们想不注意他都没用,虽然吕禄解释了这是一位刚来长安的唐国大商贾,可这拙略的伪装,哪里能瞒得住这些精明的商贾呢??

他们一眼就看出了他不是……商贾,在长安能有这个身材特征,还穿着一身昂贵楚服的,只有皇帝,他甚至连黄金腰带都没有解下……这玩意几乎是王侯的标配了。

于是乎,还不等吕禄开口,这些大商贾们就开始表达忠心,甚至都不给吕禄说话的机会,一口一个圣天子,声嘶力竭的样子,张不疑看了都得喊恶心。

吕禄看着他们这热情的样子,心里却很清楚。

实际上,这些人是反对开商的。

没错,这些最大的商贾们,居然是最先反对开商的,至于为什么,也很简单,因为禁商影响不到他们,商贾们不能穿锦绣,可他们在商贾之外,还有一层高爵位护体,他们想穿就可以穿,大汉曾经那些响当当的爵位,在来到了二代,乃至三代四代的时候,就已经散发出了浓浓的铜臭味,这些功勋借助自己的势力,不断的用宗族的子弟来敛财。

因为民间的商贾遭受了巨大的限制,他们就可以很轻松的实现在一些产业上的垄断,在刘长没有下令收盐铁之前,这些权贵甚至拥有多座铜山,铁山,每年捞取的财富惊人,故而,当刘长要收回山水的时候,他们是全力反对的,认为陛下这是在与民争利!!

可当刘长松开民间商贾的限制时,他们再次跳出来,还是权力反对的,认为这是陛下在养虎为患。

他们所在意的不是商贾,也不是大汉,只是自己的财富而已。

刘长很早就看透了这些。

其实吕禄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能声势浩大的在长安设立那般规模的酒楼,却没有人敢来管他,为什么,因为他的爵位,若是放开了诸多限制,那开酒楼的人就多了起来,一定会影响到吕禄的生意,这些商贾们就是这样的想法。

在食货府成立之后,这些人就采取了躲避的形式,甚至在暗中推波助流,传播关于食货府就是要干跟刘敬一样勾当的谣言,导致商贾们无比的惊惧。

当他们忽然得到吕禄的邀请,并且见到了疑似皇帝的人后,即刻表达忠心,也是因为这件事。

他们很害怕自己是因为这些事得罪了皇帝,怕这顿饭就是自己的最后一餐。

吕禄终于忍不住打断了他们。

“好了……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这些人,都是反对开商的,前不久,我还听人说,你们四处给商贾们传播,说什么食货府就是为了诛杀商贾而设立的……”

“建成侯!!!您可不曾轻信谣言啊!!”

即刻有人大叫道:“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呢?”

“我今日才去了一趟食货府,见了左丞……您可不能胡说啊!”

“我们都是支持开商的!!圣天子对我们有恩,我们如何会反对他呢?”

商贾们慌乱的解释了起来。

吕禄觉得自己有些明白皇帝的用意了,他故意朝着刘长的位置看了一眼,随即摆出非常冷酷的样子,冷笑着说道:“事实如何,你们自己心里清楚,别以为你们做的这些事情,就能瞒得住……多的我也不说了,你们自己看着办,不过,我还是要建议你们,现在就前往食货府,跟那里的官员们好好交谈……办好事情……否则……”

“唯!唯!”

“你们这些蠢物,你们给乃公想明白了,开商之后,庙堂会有诸多的变化,少税赋,还允许我们前往身毒贸易,那可是大贸易啊,甚至还能承包赵国的一些矿场,矿场啊……你们鼠目寸光,固步自封,我不理会,可不要断了我的路,想清楚了,谁能去外贸易,谁能开设商队,谁能承包矿场,这都是食货府说了算的,呵呵,自作聪明的蠢物!!”

听到吕禄的话,方才还一脸惊恐的商贾们却在一瞬间双眼发光。

“建成侯,您说的是真的??”

“难道我会欺骗你们嘛?这都是……我的某位近亲所说的,自然是真的,不过嘛,就你们这些人,怕是得不到这个机会了!”

“建成侯,我们一定会全力配合!”

商贾们说着,很快就离开了这里,一个都不剩下。

刘长抬起了头来,瞥了一眼吕禄,“不错,不错,朕都不知道你还有如此暴躁的一面。”

吕禄笑了起来,“陛下,您看到了嘛?当利润足够巨大的时候,他们甚至不怕死,也不再惧怕您,眼里的惊恐完全被贪婪所取代,这就是大商贾了,只要利润足够,他们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陛下,这也是我为什么拦着您让他们承包各地工程的原因了……”

“就这些人,您能放心去用嘛??”

第507章 大汉不夜城

在吕禄这里,刘长对于这些商贾们,有了一个更加彻底的认知。他们明明知道自己的身份,可是在吕禄说起了巨大利润的时候,一他们的脸上甚至都看不出多少恐惧了,离开的时候迫不及待,看都不曾再看自己一眼,刘长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吕禄要拦着自己了,确实,若是大商贾都是这样,为了巨大的利润,甚至可以无视生死,那就有些太可怕了,若是将工程交给他们来做,为了谋取利润,他们什么都能做出来。

看来,最为重要的那些事,还是得由庙堂自己来操办。

他们离开了,可刘长暂时还没有离开的想法。

他看着面前的这些饭菜,那些人都还没有吃饭。

“真浪费啊……”

吕禄连忙说道:“陛下,不必担心……五鼎楼的剩饭,向来都是有专门的马车送到郊外,发给各地各里的百姓,大汉各地的五鼎楼都是如此!”

“偶尔也会有人在关门之前来门外等候,带走那些剩饭……”

刘长点着头,“这件事我知道,先前有人上书弹劾,说你拉拢民心什么的……阿父搞得地方上都没有什么善人了。”

大汉是不允许私人救济百姓的,否则要被治罪,这也是高皇帝时的政策,大概是为了防止豪强在地方做大,通过小恩小惠来拉拢民众,从而对抗庙堂,因此地方豪族在这方面都很是敏感,哪怕是周围发生了灾害,也不敢轻易去救济百姓,生怕被问责。

刘长在年少的时候,对此不以为然,认为这就是阿父的一个苛政而已,可是到了如今的年纪,刘长却又逐渐能理解了,阿父那个时代,地方上的旧贵族势力依旧很庞大,想要复国的人也不在少数,像留侯就是一个根深蒂固的复国派旧贵族,当然,在项羽的帮助下,留侯的复国梦已经破碎了,可还有很多的贵族势力是继续怀有这个念头的。

阿父就是要提防这些人作乱,在后来,阿父几次迁徙民众,其实迁徙最多的就是这些旧贵族,以看护陵墓的名义将地方上的旧贵族搬离故土,把战国时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国王的后裔和豪族名门共十万多人都迁徙到关中,让他们失去影响力。

例如齐国的王室就被迁到长安来,还改了姓,按着迁徙顺序分别姓第一,第二,第三……

高皇帝用了十余年的时日,将始皇帝时期的最大隐患,也就是六国贵族问题给解决了,再往后,主要就是迁徙一些有势力的新豪族了。

可刘长目前是不担心这些所谓豪强的,随着刘长执政,庙堂的威严愈发强盛,随便一个县令,都能诛杀那些地方豪强,他们对庙堂是没有任何还手之力的,时代已经不同了。

刘长吃着肉,听着楼下传来的歌声。

“禄啊,你长期在经商,我很想听听你的想法……食货府的想法很简单,减少商贾的限制,减少税赋,允许他们插手各个行业,放开宵禁,取缔市坊的制度……”

从前的大汉,做生意只能在规定的地方进行,而且有规定的时间,不能超过这个时间,不能提前,也不能晚退。刘长将这些都给取缔了,允许商贾们在各地做生意,并且没有时间限制,想卖多久就卖多久,只要你能扛得住。

“这方面,你是老手,说说你的想法吧。”

吕禄苦笑了起来,“陛下,我做这么多事,不都是因为受了您的蛊……指教嘛?无论是开酒楼,还是商队,厂房,都是您的提议,我哪里懂那么多啊,况且,我只是安排别人去经营,又不是我亲自来……若是陛下一定要听我的想法,那就是这个税赋能不能再降……”

“你的意思是税赋降的太低了?”

“有道理啊。”

刘长点着头,吕禄也不再说笑了,他认真的说道:“陛下,食货府既然是要管理商贾的,那就要有相应的制度和手续,例如,商贾们经商,得有相应的证件,您要取缔坊市,那商贾在外贩货,若是卖的产品出了问题,该如何找到这个商贾呢?故而,要经商的人,首先就得在食货府留名……给有资格,产品合格的商贾们颁发证件,彻查那些不合格的,危害百姓的奸商……肃清市场……”

“另外,对商贾们的经商地点最好还是做出一个限制来,若是陛下不限制,说不准明日就有商贾将摊摆在未央宫之前,成何体统啊……”

刘长大笑了起来,“你说的对啊,在未央宫前摆摊,好想法!有意思!”

看到刘长跃跃欲试的样子,吕禄连忙说道:“陛下啊,如今长安来往的人很多,纵然扩建之后,依旧是很堵塞,若是有人在道路上做生意,那如何是好啊?岂不是更加堵塞?还是要做出规定的……”

“你说的也有道理。”

“还有,陛下,要放弃秦国的治商,那就要建立新的制度,规范商业的运行模式,这些方面,食货府似乎从未提起……”

“无碍,这些事情,曲逆侯定然会解决的。”

两人正在聊着天,楼下忽然传来了喧哗,紧接着就是咆哮和重物倒地的声音。

吕禄脸色大变,急忙走到了楼梯边,低头看去。

刘长倒是很平静,只是侧着头,认真的听着。

“居然还有人敢在你这里闹事?”

刘长有些惊讶,民间的纠纷,倒是轮不到刘长亲自下场。

吕禄摇着头,咬牙切齿的说道:“这些太学生,简直就是无法无天!!”

上一篇:诸天从洪拳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