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汉高祖 第468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啊??”

吕禄有些惊讶,完全不明白刘长的意思。

“你看啊,当初萧相就说要教化天下,最先提出大汉以孝治国,治政以仁为本,奖赏鼓励地方那些有道德的人,让其余的人跟随他们学习……效仿他们的德行,阿母在位的时候还让地方官举荐有道德人来做官,赏赐地方上的孝子……”

汉朝是一个非常重视道德观念的时代,这是因为庙堂在不断的鼓励这种风气,教化百姓让他们懂得道德,主要就是从孝等方面出发,缔造民间道德氛围,甚至再往后,道德成为了当官的最先标准。

要知道,就在不久之前的秦,当官的标准还是砍头呢!

在秦国,你基本上找不出什么贤臣来,就是那种能遣散家产救济百姓,或者深受地方百姓欢迎,离开时众人夹道欢送,依依不舍的那种,在秦之前,这样的人也不多见,只有在两汉时期,有很多这样的贤臣典范,这些人并非都很有名,可确实深受百姓的爱戴,他们身上就有这种道德观念,这都是大汉所想要树立的东西。

大汉外出打仗,向来都是要给自己找个借口,不出无名之师,反正处处都要表彰自己的仁义道德,当然,汉朝的民间道德观念对比以前确实提高了很多,反正在汉朝你敢饿死年迈的双亲,是要被车裂的……秦国的律法里规定不许殴打父母,否则就按着忤逆罪来进行判决,最高能判处死刑,而汉朝嘛,你有种顶撞一句试试?

汉朝的地方上,若是出现了忤逆案,那当地的官员都要遭殃,可能连三公都得受到牵连,没能教化百姓,这就是重罪。

“如今啊,朕发现这些说书的很流行,各地的百姓都喜欢听,你说若是让奉常来管理这些小说家,让他们多写一些孝子贤孙,写一写大汉的豪杰,如季布这样守信的,就可以是一个典范啊,如此一来,百姓们耳濡目染,是不是就更有利于教化呢?”

吕禄点着头,感慨道:“陛下为了能听更多的故事,能编出这么个理由来,也是很不容易啊!”

“朕可不是胡编乱造,这不是为了天下百姓嘛?你跟随朕这么久了,怎么还是如此肤浅呢?”

“急报!!急报!!”

迎面忽然冲来一位骑士,大声吼叫着,让道路上的众人避开,这就是汉朝的加急文件,通常是军事上的。

“燕国急报!!速退!!”

就在骑士冲向长安城的时候,刘长大喜,赶忙让吕禄拦下他,当甲士们拦住这位骑士的时候,骑士都惊呆了,满脸的不可置信,在大汉,有一个很严重的刑法,那就是阻拦驿卒,尤其是这种加急的。

怎么说呢,若是有个从小跟家里人走散,三十余年都不曾找到家人的孤儿,想要找到亲人,最快的办法是什么呢?上路拦加急的驿卒就好了,别说父母了,保证三天之内就能找回自己的三族,然后开开心心的跟着三族一同上路。

这骑士也没有想到居然有人敢拦截自己,愤怒的勒马,怒吼道:“尔等欲何为?!!”

“天子在此!!”

吕禄一句话,就打消了骑士的怒火,骑士急忙翻身下马,拜见了刘长。

骑士也没有怀疑这真实性,没有人敢在长安边冒充皇帝吧?这都不是找三族,是找五族了。

刘长直接拿走了他的加急文告,认真的看了起来。

看了片刻,刘长不由得仰头大笑了起来。

“陛下,出了什么事?”

“东北彻底平定了,燕王大获全胜,大小贼酋都被俘虏,就连肃慎都派遣了使者,说是要给大汉朝贡,要来拜见朕!!哈哈,肃慎啊,朕过去听闻,每当有贤明的君王治理天下,这个肃慎就会送上自己的好弓,进行朝贡……”

“啊??肃慎的使者?他们要来了?可冯敬在西域,如何招待他们啊?”

“招待???等这厮来了,朕非要绑起来赏他二十鞭!!!”

吕禄都惊呆了,肃慎献弓在周的宣传下,早已是贤明君王的一个特征,人家是来送祥瑞的,您怎么还能殴打人家呢?

刘长此刻却很生气。

“他们如今才送过来,分明是看不起朕,朕出生的时候,他们就应该送来的,何以送的如此之晚?!”

第481章 有朋自远方来,鞭二十,驱之别院

据说每当有贤明君王的时候,肃慎人就会送来楛矢石砮。

最早的记载是舜,往后是武王,成康之时,因此楛矢石砮也就成为了贤明君王在世的一个证明。

在得知肃慎人要送来楛矢石砮的时候,作为皇帝的头号铁粉,燕王是非常激动的,这是陛下贤明的最好证明啊,自己也算是为陛下的伟业奉献了不少,肃慎这些年里一直都被扶余人所隔绝了道路,是自己击败了扶余人,方才让肃慎人能够再次朝贡。

陛下的功绩里,怎么也得有自己浓厚的一笔吧?

当然,此刻的燕国也是超越了历史先河,成为了有史以来最庞大的燕国,上谷郡,广阳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辽东郡,乐浪郡,玄菟郡,带方郡,真番郡,临屯郡,三韩郡,扶余郡……论疆域,这燕国大的离谱,大的都有些吓人了,堪称大汉第一大诸侯国!

不过,大是大,可疆域内的人口,就有点一言难尽了,整个燕国的人口才两百万左右,听起来很多,可分布在这些郡县里,那就很不够看了,其中不少还是些不曾教化的蛮夷,在燕王眼里都不能算是人的那种。

另外,无论是粮食产量,或者耕地面积,燕国在各诸侯国里的排名都不算太靠前,好在,新获得的几个郡县,还是有不错的肥沃土地,这些土地落在那些胡人的手里,实在是有些浪费。

燕王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这些年里他一直都在对外扩张,郡县越来越多,扩张速度也越来越快,群臣几次劝谏,他也不听从,完美的诠释了老刘家的穷兵黩武,到了如今,他总算可以休息一段时日,要好好治理这些获得的耕地了。

燕王也并非是不懂得治理国家,对待内政,他也有一手,只是要比其余诸侯王更粗暴,其他诸侯王都是鼓励百姓耕作,这位是逼迫,你不耕作就砍了你的头,看你耕不耕,他给各郡县的官吏都设定了一个标准,没有达标的都要被惩罚,超过了标准的就直接提拔,通过简单粗暴,压榨百姓的方式,燕国倒是强盛起来了。

他的很多做法,跟吴王是相反的。

吴王以仁,他以暴,不过就目前两人的成就来看,还是吴王的办法更给力一些,可这也没办法,吴王的这套办法,不是随便就可以效仿的,刚柔并济,宽济百姓,在不劳民的情况下还能让诸侯国迅速强盛起来,这需要一定的政治天赋和才能。

大概是因为肃慎献弓的渊源,就是暴躁的燕王,也没有对肃慎的使者们无礼,笑呵呵的接待了他们,并且暗示他们其实自己也挺喜欢箭矢的,肃慎人倒是没有多想,他们人少,常年遭受扶余人和挹娄人的袭击,很多学者认为挹娄人是肃慎的后人,可他们在汉朝灭亡之前,都是共同存在的两支部族,并非继承关系。

肃慎人擅长造弓箭,就常常给周围的部族献出自己的弓箭,自己也在用,也没有什么贤王才给的说法。

故而就取下了弓要送给燕王,却被燕王给拒绝了,按着燕王的说法:如今陛下还没有得到,我岂能先得?可以在返回的时候再送给我!

肃慎人一头雾水,不就是送个弓箭嘛?怎么还怎么多说法呢?

可当他们继续往长安的方向走的时候,一路都受到了款待,也从译者那里得知了自己献弓在中原会被视为祥瑞的事情。

肃慎人大喜,早知道这样,百年前我们就该想办法送过去啊。

他们心安理得的享受着沿路官吏的款待,神色也越来越得意,没办法,谁让自己是祥瑞呢?肃慎的爷就是爷!

这种得意在见到皇帝之后,荡然无存。

“来人啊!将这几个人给朕拖下去!鞭二十!!”

当刘长指着他们下令的时候,朝中群臣都惊呆了,脸上的笑容直接凝固。

肃慎献弓,证明了贤王在世,当然也证明了众正盈朝,若陛下是周武成康,那他们就是周公吕望啊,可他们也没有想到,刚一见面,刘长便直接下令,要将这些人拉出去抽打。

肃慎的使者们都懵了,在得知命令后,吓得脸色苍白,急忙请求刘长放过。

“陛下?!这是为何啊?!”

身为舍人的栾布都有些忍不住了,上前质问道。

刘长愤怒的说道:“朕刚刚出生的时候,就有贤王之资了,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这些家伙如今才将弓箭送过来,莫不是轻视朕?认为朕如今才算是一个贤王?!来人啊!拉出去打!”

群臣都惊呆了。

季布也忍不住起身说道:“陛下,因为如此荒诞的理由,就要殴打来朝贡的使者,实在无礼!这绝对不是贤明的皇帝所应该去做的!今日陛下如此对待真心朝贡的使者,往后谁还敢来朝贡大汉呢?”

“燕王在北,为朕爪牙,谁敢不来朝贡?!”

“陛下!!”

还有大臣想要劝,奈何,甲士们可不听他们在这里劝谏,直接拖着那几个使者就离开了宣室殿,刘长看都没有看他们一眼,很是平静的说道:“皇帝的贤名,是外邦所送来的几个箭矢所能证明的嘛?!”

“这次召集群臣,并非是为了那什么弓箭,是为了今年的秋收之事!”

“今年来,朕开了南部诸多官田,赏赐给迁徙的百姓,只是,一年所迁徙的民众不过七万多人……成效并不大!”

“中原余丁越来越多,治安迅速恶化,游侠成群,今日,诸公必须要想出个办法来,弱中原之余丁,实边塞之耕地!”

刘长皱着眉头,看起来有些凶狠,“今日除非是能想出一个解决办法来,否则谁都不能离去!”

群臣哗然,一年迁了七万多人,这已经不少了,当初秦国开南越,也不过迁徙二三十万人,人家是强行迁徙,在自愿的情况下,能迁过去七万多,已经不少了,可自家这位皇帝急功近利也不是一天一两天的事情了,他就是巴不得今年就能将整个中原近百万的余丁全部给送到南边去,可又不许强行迁徙,那我们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我们又不是神仙啊。

刘长坐在上位,让吕禄给自己弄了些茶,淡定的吃了起来。

群臣此刻却在商谈着,彼此交换意见。

张相并不在今日的朝议之中,张相在忙着秋收的事情,秋收之时越是近,他就越是紧张,基本上每天都是找不到踪影,刘长也知道他的不容易,故而没有派人打搅他,至于其他大臣,那就没有这么容易了。

张相虽然不在,张左相还是在的,他在群臣里的表现最为活跃,不断的与各位大臣商谈着,很快,张左相就有了自己的办法。

“赐爵!”

“陛下!可以赐爵!”

“嗯??”

“若只是说将官田给与迁徙的百姓去耕作,他们未必愿意去,可若是迁徙的人能得到庙堂所赏赐的爵位,那他们就一定会动心!!”

张不疑刚说完,栾布就摇着头,否决了他的提议。

“百姓们不愿意去,是因为南方气候恶劣,不毛之地,跟爵位却没有什么关系……当初秦国将有功的将士们升了爵,封在南,他们多怨恨,这是一样的,是没有办法作用的。”

张不疑却不这么想,他说道:“当初那是要迁到南越去,南越国在那时是真正的不毛之地,如今虽然也贫瘠,可好歹能活着,何况,那些是打了胜仗,本就该升爵的将士,将他们封在那里,他们自然会不服,可国内那些余丁,他们有什么功劳?能有爵位可以拿,他们便知足了,哪里还会有这么多的抱怨呢?”

陆贾似乎也不太赞同张不疑的想法,他说道:“陛下近期内大量的给与爵位,底层爵位怕是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若是高点的爵位,那又不太合适……”

“陆公这是在庙堂待得太久了,不知道底层百姓的情况啊。”

刚刚回到庙堂就被强行拉到庙堂里参与朝议的申屠嘉摇着头。

他说道:“您是彻侯,自然是觉得底层爵位对百姓们没有什么吸引力,可是在底层,余丁的日子也并不好过,他们没有耕地,只能从事一些其他的职业,受人雇佣,做工,或者去当游侠,可无论是什么职业,风险都是极大的,人以余丁轻贱,常常轻视,您不知道他们对爵位和耕地的渴望有多大,足足七万人愿意为耕地而迁徙往南,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爵位在汉初不只是土地,还是地位,是特权,是所有人都所追逐的。

看着群臣争论起来,刘长却没有迟疑,大手一挥,“不疑,你来操办这件事!”

“唯!!”

随即群臣又给出了几个想法,刘长却都觉得不太合适,有伤民。

又商谈了几件大事,刘长方才挥了挥手,让他们都滚蛋。

只有申屠嘉和晁错被留了下来。

申屠嘉感慨道:“其实陛下不该鞭打肃慎使者的,他们来朝贡,以礼相待,方才能让更多的外邦前来朝贡啊……”

刘长摇着头,“这件事,你不必多言,朕自有想法,朕若是认下了那祥瑞,往后他们每年朝贡,就要交那箭矢来敷衍,尔等还会傻笑着庆祝什么祥瑞,反给与他们更多的赏赐,如今大汉要强盛,那朝贡就必须要足够多,无论是县学,或者是医馆,乃至驰道,漕渠,都要耗费大量的粮食和物资,不能开这样的先河,要朝贡,就得拿出些有用的东西来。”

申屠嘉一愣,“陛下会不会想的太多了?”

“不,你先前不在,不知道那些群臣的言语,原先滇国送来神牛的时候,群臣就要朕进行大赏,朕赏了,可这是因为滇国风俗语言与朕同,迟早都能像南越那样成为大汉郡国,可肃慎这些外邦,那就隔的太远了,群臣还要朕大赏祥瑞,若是开了这样的先河,往后小国朝贡,大汉就得给与更多的东西来赏赐,那就不是人家来朝贡,是大汉去朝贡了!”

“朕最好定下规矩,往后的后人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申屠嘉一时都不知该说些什么了,陛下每次做完一些非常昏庸的事情之后,都能拿出很好的解释,让人无法回答,大概这就是“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吧。

想想史书会如何记载这位天子呢?

开头肯定就是:“帝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

这套说辞甚至都不用换,就能套用在不少君王的身上,例如夏桀啊,商纣啊,反正是套不到什么正经君王身上的,正经君王能手格猛兽吗?手格猛兽的那能叫正经君王?昏庸!

可刘长确实没有胡说八道,他是真的想要给朝贡体系增加一些新规矩的。

在他的设想里,朝贡不能只是简单的对君王表达自己的敬意,那得要掏出自己的家底来奉承大汉,否则就等着挨打被砍,既然要表达敬意,那就要表达的多一些,不能敷衍,糊弄人,而作为回报,大汉可以给他们提供庇护,可以跟他们进行贸易。

等到他们无法朝贡的时候,大汉就可以帮着设立郡县来帮忙治理了。

想要让大汉百姓吃得饱,其他人就得饿一饿。

他对此早有谋划,等到与身毒那边取得联系之后,他就会正式执行。

“不说这个了,还是说说你们治水的情况吧!”

晁错这才起身说道:“陛下,臣已经迁徙了中上游河岸的百姓,下令让他们停止开发河岸,并且让当地官吏大规模的种树,这些时日里,有十余万人在河岸边开垦,破坏巨大,秦国在河边所种的树,基本上被砍伐殆尽,这一片的河水都开始变得浑浊,尤其是陇西,北地这里,也是因为畜牧越来越多,导致破坏严重……”

“臣准备在这几处开六处漕渠,一方面是便于输送,一方面是便于农桑,一方面则是便于治水,只要支流足够多,河水的冲击力量就会下降……”

“臣听闻火药威力提升了很多,不知是否可以拿来治水呢?”

“你是准备用炸药来开漕渠?”

刘长迟疑了片刻,“倒也不是不可以,不过火药这东西产量不高啊,也不可能交给寻常匠人来大量的制造……可以用,但是要少用,矿场和战场都需要这东西,你开渠,朕也不能给与你太多……”

“那是否能将配方交予臣呢?”

“朕并非是信不过你,只是怕有匠人泄露啊。”

“陛下,臣以为,只要不让这些东西落在外邦的手里,对国内之人,还是没有必要隐瞒的……张相便曾说,尚方之物摆放在庙堂里是没有作用的,得要推广到天下才好,因此那些堆放在尚方府内的纺车,都被张相送到了民间,甚至允许民间自己来制造各种器械,连设计图纸都给送了出去……民间自制的踏犁不计其数……”

“这个朕知道,可是火药这玩意啊,他跟踏犁不一样啊!”

“且不说若是泄漏到国外会是如何,就是民间自己制作,风险也是极大,定然会导致混乱,这是不能泄露给地方的……不过嘛,你这么说,朕倒是也有了想法,你说,如果朕专门设立一个官方机构来制造火药,并且将火药列为与弩甲一样的禁止私藏物,但凡有私藏的以谋反来处置,是不是会更好一些?”

“另外嘛,就是要当心外泄到外邦……朕最担心的就是那些商贾,不过嘛,这也可以想办法来避免,预防……”

“若是继续保存在尚方之内,那产量实在太低,根本就不够用……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办法,只能选择最优的……”

晁错心服口服,朝着刘长大拜。

“陛下英明!!”

刘长在晁错的眼里是相当复杂的一个人,有的时候看起来比桀纣还要昏庸,有的时候看起来却比尧舜还要贤明,比起私藏在尚方,公布于天下,确实还是列为违禁,然后以官方的身份大规模制造要好一些。

刘长跟他们商谈了一番治水的诸多问题,刘长在这方面没有什么想法,只能是让晁错来拿主意。

上一篇:诸天从洪拳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