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汉高祖 第227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我就能啊……我小时候不是天天给你说做梦嘛……其实我还真的就梦到了很多事情,后来也一一灵验了……现在能想起来的事情越来越多……还记得我曾说阿父是高祖嘛?你看,这不就灵验了吗?”

“阿父是太祖高皇帝……并非是高祖啊……”

“额……那可能是我记错了……算了,不说了,二哥啊,我们都还需要你……你要玩,我能理解,谁不喜欢玩呢?但是,别弄垮了自己的身体啊……二哥哪天要是敢丢下我离开……我便要让长安的樵夫都为你陪葬!”

“你这竖子!这里有樵夫什么事?”

“你我兄弟两人,要一同来治理大汉啊……还是那老话,我对外,你主内……我不可能待在这长安的……在这里待得我都要生锈了,等我外出作战的时候,你就留下来监国……反正有少府来处理诸事,你看着就好……”

刘盈猛地喷出了嘴里的酒,骂道:“竖子!你这是拿我当太子用啊?!”

“以后我们兄弟俩各论各的……不是,你先别脱鞋!!”

……

樊卿还不曾回来,张苍终于结束了自己这次简单的考察,张相这次考察,也不知道给老张家做出了多少的贡献,反正刘长就怀疑,但凡张相待过的地方,或许都有他的儿子,就这么个玩法,这个年纪还能活奔乱跳的,这简直就是对刘盈的侮辱,连玩这方面都不如别人,刘盈都瘦弱成那个样子了,张相这活蹦乱跳的样子,上个战场似乎都没事。

“大王,这次前往各地,臣发现了很多不合理的政策。”

“哦?”

刘长有些惊讶的看着他,什么不合理的政策?像是限制取妾的婚嫁法吗?

最先设定了婚嫁法的,大概就是暴秦,暴秦在结婚上做出了很多的相应的律法,规定如何结婚,如何离婚,如何判定家暴罪等等,在战国诸国内,被视为蛮夷的秦国,妇女地位却是最高的。

那暴秦制定的婚嫁法,大汉有没有呢?当然是有的,你别问为什么有,反正高皇帝可以用自己的人格来发誓,自己绝对没抄暴秦!

庶人一夫一妇。

卿大夫一妻二妾。

功成受封,得备八妾。

张相显然是已经违法了,这就能知道为什么他先前会几次入狱了。张相在唐国的时候,就不止一次的想要废除这不合理的政策,奈何,盖公和王陵是坚决反对的,张相尊重王陵,自然也就没敢直接拍板决定。

张苍认真的说道:“很多算赋是按着统一的标准来收取的,这就很不合理,例如对家有牲畜的人家,不同的牲畜收取不同的税,可有的大户人家,家中羊成百千,有的贫苦人家,家中只有两羊,两者收取同样的赋税,这合理吗?”

刘长点了点头,“那按着您的意思……”

“全国的税赋算都要进行详细的分类,制定严密的标准,不改进这些,大王您就是讲税赋再减一半,也没有什么作用。”

张苍认真的说道。

刘长抚摸着下巴,“好,就按师父说的来……”

“目前大汉所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人力的问题,秦国的粮仓能堆积如山,而大汉做不到,这是因为大汉如今的户籍远不如当初的秦国,人力不足……人少,粮食,布匹,士卒,人才都会困扰大汉。”

“因此,大汉目前最该解决的问题,就是人力的问题。”

“大王可以免掉一些肉刑,令各地少杀少罚……”

“不只是要罚十五不婚者,还得鼓励多生者。”

“大王要召集天下的医家,培养出更多的医,就像在唐国做的那样,普及到整个天下……”

“大王可以收四周的胡人为己所用……”

“大王也可以取缔婚嫁法……让各地的贵者多生子嗣……”

前面刘长还听的津津有味,到后来,他猛地惊醒,狐疑的问道:“师父说这么多,其实就是为了最后一句吧?”

“怎么可能呢?臣想来是遵守婚嫁法的。”

“遵守??您有几个妾?”

“臣有八妾,其余都是家中歌舞姬……臣在地方上,也从不纳妾!”张苍傲然的说着,只要玩完不纳妾,那就不算违法!刘长目瞪口呆,难怪他总是玩完就跑,原来是在钻律法的漏洞啊!

刘长摇了摇头,“这个法不能取缔……若是取缔了,各地的官吏大臣就只顾着纳妾行乐,不再处理政务,而寻常百姓只怕一辈子都娶不上了……”

“增加人力,还是得从医,税赋,还有民生出发……百姓要是过的好了,自然也就能养得起更多的孩子了……”

对张苍说的人力问题,刘长是非常赞同的,暴秦的一切制度都很严谨,户籍制度更是严谨到令人发指,因此,他们的人口数量是非常详细的,按着盖公先前给刘长他们上课时所说的,暴秦巅峰时的人口是接近三千万的,这对周围简直就是碾压的局势。

而到了阿父时呢?萧相负责统计之后,最后得出的数量是,千万之余,就是刚千万出头。

在如此辽阔的土地上,只有千万之余,这也导致如燕赵吴等地,千里不见人烟,地广人稀。未来朝代的痛苦是土地太少,人太多,而西汉的痛苦是土地太多,人太少!

因此,张相说目前最大的难处是人力不足,刘长是深信不疑的。

“师父,像增长户籍这种事,您平日里是最拿手的……接下来,这户籍的事情,我也就托付给你了……请您权力为之,最好在二十年之内,能让大汉的人口赶上暴秦,有个三千万就足够了!”

张苍俯身大拜,严肃的接下了这个听起来不是很严肃的命令。

就在张苍前来后不久,樊卿终于赶来。

而护送她前来的,并非是季布,而是张不疑。

刘长急急忙忙的出来迎接樊卿,张不疑大老远就看到了大王,便想要笑着开口,可他连忙换上了严肃的表情,显然,现在并非是君臣寒暄的时候,樊卿扑进了刘长的怀里,便开始痛哭,刘长紧紧抱着她,拍着她的后背,一时间也不知该说些什么。

樊卿这一路显然都是哭着过来的,整个人憔悴的令人心疼,刘长急忙带着她前往舞阳侯的府邸。

新的舞阳侯樊伉出来迎接,谁也没有想到,群贤之中,樊伉最先获得了爵位,只是,没有人会羡慕他,没有人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成为大汉的彻侯。

樊卿见到兄长,自然再次哭泣。

刘长就陪在她的身边,又见了姨母,决定让樊卿在这里多陪其母。

当刘长走出来的时候,心情有些沉重。

“陛下!!!”

张不疑大声的叫道。

刘长都被他给吓了一跳。

“怎么是你来?不是该季布来吗?”

“他来了也是去找太后,还不如我来……陛下在长安,身边没有服侍您的人,臣便说服了季布,前来服侍在您的身边!!”

“那廷尉怎么办?!”

“暂由王相来负责,臣乃陛下的家臣,廷尉之位,那不是我所追求的,只要能跟随在陛下的身边,便是为陛下牵马,我也知足!”

“好了,好了,起来吧!”

刘长拉起张不疑,心中的沉重也是褪去了不少,许久不见,他确实也有些想这个反骨人了,张不疑跟在刘长的身边,喋喋不休,言语里满是懊恼,“早知道陛下来长安是为了大事,臣就应该跟着啊……臣悔恨啊,当初居然没有跟着陛下!”

两人一路来到了熟悉的唐王府,张不疑说起了唐国内的情况。

说了许久,张不疑这才狐疑的问道:“张相很早就来到了长安,却没有传来他任免为相的诏令,这是为什么呢?”

“哦,先前有些忙,没来得及,寡人让他去负责人力的事情了,让他将大汉的户籍增长到三千万……”

张不疑目瞪口呆。

“他一个人能行吗?”

第262章 集天下昏君之长

“阿父!这个字念什么?”

刘安将书拿到了刘长的面前,刘长横竖看了半天,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三个个字是:“问你母!”

就在曹姝认真的辅导儿子的时候,刘长抚摸着下巴,忽然问道:“姝啊,你有没有觉得,如今这文字太过繁琐啊?这满篇的字,像寡人这样贤明好学的君王当然是没有什么难度,可像安这般要启蒙的孩子,这要如何看得懂啊?”

曹姝无奈的看着面前的这位“丈育”诸侯王,“大王啊,寻常人若是不治经,也用不到这么多的字,何况,这字还是经过删减的……”

“还是太繁琐了,唐国造出来的纸,你看了吧?造价便宜,可以逐渐取代竹简,可再便宜,那也是有成本的啊,若是简化一些文字,还能省了纸张,书写迅速,启蒙也快……”

曹姝看着刘长,沉思了片刻,“大王若是这么想,可以让张相来负责这件事,张相在这方面颇有……”

刘长不悦的打断了她,“像这样的小事,寡人自己就能做到,何必需要劳烦张相呢?”

曹姝大惊,“大王啊,这可不是能随意删减的……这得要有大学问……”

“嗯??你什么意思?寡人难道就没有大学问?”

“这……”曹姝一时间也不该说什么,毕竟自家这位良人很是矛盾,在数算方面,他凭借着先前的著作,就已经能挤进圣贤之流,他所创造的独特数字,包括那些符号,运算办法,如今早已被推广在全国各地,成为了官吏们的必备。

很多重视数算的儒家子弟甚至想要跟这位大王求教,而向来对儒家喜欢不起来的大王,面对这些来奉承自己,前来求教的儒家子弟的时候,却表现的很是热情,听他们几句吹捧,整个人便往上飘,怎么拽也落不了地。

全国的官吏都在用刘长所编订的数算之法,哪怕是再厌恶刘长行为的人,在提到刘长编写的《数书》的时候,也只是感慨:虽有大才。

加上刘长那稀奇古怪的各种发明,他闲暇时日里总是跟匠人们混在一起,还不断的给有功的匠人们给与爵位,通过一己之力,硬生生的将匠人的地位提高了好几个档次,搞得全天下都兴起了对匠人这种职业的推崇,毕竟,有爵位可以要,谁不喜欢呢?在军功制的影响之下,爵位几乎是所有人的追求。

大汉的军功制虽然没有大唐那么复古,可爵位也是很珍贵的。

不用厮杀,做个东西就能升好几个爵,做匠人不比做将军要好吗?

也有将军曾找到刘长,言语里满是对匠人获爵的不满,秦朝的匠人也能通过发明来升爵,可没有如今这么夸张,军功第一,耕作优秀第二,为工者第三……而一部分将领们则是认为,大王这样的行为是舍本逐末,是对军功制的践踏。

刘长是一个善于听取谏言,有齐威王之德的好贤王,在听取将领的劝谏之后,刘长便夺了他的马镫,丢给他木甲和木棍,让他去塞外杀匈奴……将军也是幡然醒悟,忽然就感觉大王做的其实很有道理。

说大王没有大学问,肯定是不对的,大王很有学问,全天下都知道,太学都邀请他去讲数算。

可说他有大学问吧,在其他方面……大王写的诏令满篇错字,读书不求甚解,不求甚解倒不是怕错信书,只是因为不认识那么多字,也不知道当初盖公到底是如何教导大王的。

若说刘长说自己要做出一个能自动写字的工具,曹姝或许都会相信,可刘长说自己要简化当今的文字,那曹姝就不信了。

大王根本就不是这块料!不要去学李斯仓颉,安心做点昏君该做的事情不好吗?

看到曹姝那狐疑的眼神,刘长很不开心。

“寡人作数书,惠及天下,光是这功劳,就可以立下祭祀,让天下人都来祭拜我了……官吏们办事效率大大提高,引起诸多大贤的激烈议论,太学都邀请寡人去教学辩论!”

“你们为什么都不相信寡人呢?”

“大王……您若是要做,那便做吧,可是,还是得让张相帮着看看。”

“哼!”

刘长站起身来,气的脸都鼓了起来,“等着吧,等寡人写出来了,伱就知道寡人到底是有什么样的大学问了!”

刘长是个说做就做的性格,任何事情都憋不住,压根就没那耐心,这位可是半夜想起了好点子,就忍不住即刻起身要去找张相去询问的,张相因为这件事,就差在门口立个牌,禁止唐王和如意入内了。

他给张相吩咐了什么事,也是忍不住想要看到成效,每天往张相府邸跑上七八次,询问进展……像他这样的行为,历史上亲切的称为:急功近利!这也是历代暴君昏君们的标配,可放在这位集合了天下昏君所长的大王,那就是毛毛雨,这点缺点,啥也不是。

从这一天开始,刘长就拿着一本《仓颉篇》,窝在厚德殿里书写了起来。

也不外出祸害群臣了,群臣很是欣慰。

曹姝时不时就要来刘长,每次进了内屋,总是能看到刘长那皱眉苦练,奋笔疾书的样子,刘长很是认真,完全不像平日里的那样糊弄,每当刘长安心写书的时候,刘安便乖巧的坐在不远处,聚精会神的看着他。

“阿父?写完了吗?”

“还没呢……哪里能写的那么快啊……”

刘安点了点头,又坐了片刻。

“现在呢?阿父?写完了吗?”

“没有写完!闭嘴!”

“哦……”

刘安又坐了片刻,“现在呢?”

刘长愤怒的脱下了鞋,刘安转身就跑,迅速躲在了曹姝的身后,刘长则是大骂:“这竖子怎么如此烦人?把他给送到阿母那边去!”曹姝白了刘长一眼,缓缓抱起了刘安,几个近侍带着她们母子离开,刘长却忽然叫住了近侍。

“对了,你去张相府里问问,他不是要改税赋吗?怎么没动静了?”

“大王……我上午才去问过……”

“再去问问!”

“哦……”

近侍急忙离开,曹姝摇了摇头,这父子俩总有一天会将自己给气死。她抱着怀里的孩子,哄道:“安儿乖,可不能跟你阿父学啊……”

曹姝带着孩子一路朝着长乐宫走去,而刘安这一路上都是在喋喋不休的说着话,就不曾停下来过,靠近了长乐宫,小刘安忽然叫道:“阿母!我也想著书!”

“阿父能著书,我师父也能,我也想跟他们那样!”

“好,好,我的安儿,一定能写的比他们都好!”

“阿母,等我长大了,我便要写一本前所未有的圣贤之书!”

“好啊,你这般年纪,就能想着要造福天下,这是好事啊。”

曹姝笑呵呵的说道。

“我不是为了造福天下……我就是想让别人都崇拜我,都去读我的书,我将来就让所有人都读我的书,读的好了,我就让他当官,都不好了,我就烹了……哎呦!”

刘安捂着头,可怜巴巴的看着曹姝。

“阿母为何要打我呢?”

上一篇:诸天从洪拳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