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从洪拳开始 第576章

作者:九窍八方

张三丰的视线穿透层层笼罩,“看”到了种种天气、地气、人气交织,呈现一种乱中有序的奇景。

“这个地方,鬼斧神工啊……!”

“这里的气局囊括面积很大,一整座山谷都是……”

“看着开凿的手法,不是天然形成的,乃是人为……”

心念一动,张三丰立刻扶摇直上。

来到了二十四节气通天谷的上空。

凭虚而立于高空,立地三千米。

从俯瞰的视角下,张三丰看到了更多的不寻常之处。

把整座山谷按照等比例缩小,在脑海里勾勒出模型,一条蜿蜒的人体大龙的形象立时浮现。

“原来如此,这所谓的的二十四节气通天谷恰好和人体脊椎对应……”

“那些洞穴以及通道,正好对应人身的周天大穴……”

“普通人若在其中行走一遍,便相当于自发的气运周天……”

“奇思妙想,真是奇思妙想啊~!”

张三丰啧啧称叹。

这才是真正的天人合一的应用啊!

天气二十四,地气二十四,人气二十四。

二十四在天应二十四节气,在地应二十四山向,在日应二十四小时,在人身应二十四节脊椎、二十四肋骨和二十四经脉。

感应天地人的就是律吕谐波的共振。

这种巧合正是体现了人为小宇宙、天地为大宇宙之观点。

普通人健全之身,颈椎骨七块,胸椎骨十二块、腰椎骨五块,合起来共二十四块,每一块脊椎骨都对应着一个节气,正好和二十四节气相对应。

“天地之气人之气,天为大周天,人为小周天……”

“大小周天之气,相应而不相同……”

“人内部之气分,亦随天时气候的变化而更换……”

盖因,在宇宙二十四节气的那一时刻,就是天地交泰的一瞬间,宇宙中可发生多种奇妙变化。

宇宙中的生物、植物及万物,它们各自的慧光能量流都发生了由低能向高能的转变,以及各自磁场方向的改变……

“然人受天地伏载,岂能相建以生存?人体内部气之变化,系与地气相合,与天气相应……”

“嗯??”

张三丰以心念演化此地奥妙,忽的眉头一皱。

他在这造化气局里发现了一丝杀机。

“此处的条文结构被人改动过……”

“若是普通人来此,气感被引动后,无法自发收功散气,只能够永不停歇的运转下去,直至断了性命……”

“对于练家子没什么影响,但对于那些初初窥得气感之人,乃是大凶!”

有点风水杀阵的味道。

但接着,张三丰眉宇散开。

因为他想到此地外面有着风水气局保护着,想要进入此地,要么是懂得风水奇门之术,要么是有异人带路。

换句话说,能够来这儿的就不说一般人。

“而且,天通道友说,此地与‘八奇技’的出现有所关联……”

身体按向云头,转而现身与山谷之内。

他看到了许许多多的猴子。

“都是通了灵慧的……”

“甚至有得了炁的灵猴……”

那些猴子看到张三丰也不驱赶撒泼,只是吱吱吱的叫着,好似在招呼。

“竟然还会剑法……!”

“是有人教得?还是天授?……”

张三丰的神识扫过,看到有一些猴子拿着竹枝在东戳西戳的,看似胡乱,内里却颇有章法,这让他想起了“白猿剑法”故事。

《剑侠传》中记载:“袁公即挽林杪之竹似桔槔,末折地,女接其末。公操其本而刺女。女因举杖击之,公即上树,化为白猿。”

也就是他的源世界里,那位传说中的越女阿青,曾向一头白猿习得剑术,一柄竹枝木剑,神乎其神,可破越甲三千。

走过二十四节气谷,稍稍感受其中玄妙。

人在山谷之中前行的时候,一方面,体内的气运行符合着练炁之人打通周天的路径;另一方面,人在山谷之中行走时,人本身相对于山谷来说,又变成了山谷的气。

“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

“天人相谐……”

张三丰这时又想到一个人——“西昆仑”梁萧。

他听洪康洪道友说过此人的一些事迹。

据说,梁萧此人以术数入道,在海外寻一活动之孤岛,对其进行人为开凿雕琢,模拟人身之周天大穴、经脉。

以大洋之水力作为动力,海水流经孤岛内部山洞通道,犹如人体在搬运内气,积蓄孕化,这座孤岛便相当于海洋之丹田,可以撬动无穷的海之力。

这便是【潜龙】。

想着梁萧的作为,又看着此谷,两者岂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很快,张三丰便来到了山谷尽头。

抬头一瞧。

念道:“何为人?”

从此地建造者留下的暗示来看,他的答案是“顶天立地”则为人。

可是,张三丰并没有多思。

因为,千人千面,对于不同的人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会相同,也没有标准答案。

举个简单的例子,亚圣孟子的学说,乃是平世之道。

他有“四非人”之说。

即: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因为,他觉得,这“四心”,分别对应“仁义礼智”四端。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那反过来就可以认为,有此“四心”者即为“人”。

而于张三丰而言。

登峰造极而后知孤,孤则清。

身处尘世而后知平,平易迷。

人之所以为人,不因其速疾甚风。

人之所以为人,不因其巧可攀峰。

是因其志明有魂。

故——

“有魂者,谓之人!”

声音铿然有力。

……

仁,人心也,心之在人,是人之所以为人,而与禽兽草木异焉者也,可放而不求哉?

《学问求放心》

第707章 张三丰异界游——紫阳先生?!

这个“魂”,不是指的什么魂魄、神魂、阴神、阳神……等等这些事物。

而是指代真灵智慧。

人是因吸收天地日月之精华,万物之供养,方为灵,故而人是物质的产物。

故而有:一阴一阳谓之道。

而按照释家的说法,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坛经》有言:“何其自性,本自具足。”

也就说明那一点真灵智慧的特殊性。

不同于普罗大众理解的“聪明、智商、情商”这些称谓,真正的智慧,是根源于天道运行的规律,源于人对宇宙天道的认识。

认识因人而异,最先悟到这个终极规律的人将其或称为“道”,或称为“佛”,或称为“神”,故诸法空相,万法归一。

“此洞在山谷的位置,相当于人身之泥丸宫……”

“那里面的洞中洞呢……?”

张三丰沿着幽森无尽的密道前行,法眼之下,万物皆明。

“人身难得……”

“九曲盘桓洞……”

这明显是两个人的笔迹。

一个古老,存在了将近千年时光;另一者还比较新浅。

无需进去,张三丰神识扫描过洞内空间,发现除了墙壁上还有部分残缺斑驳的字痕外,空无一物。

张三丰看了会儿后收神,目光转到了“人身难得”四个字。

不是说其字迹有多笔走龙蛇,而是其中孕育着一股意志。

或者说,在这洞中洞里,弥漫着极为玄妙的意志……

这股意志非常玄奥,道行境界不够之人,根本觉察不到。

但这种隐晦又外显的频率波动……似乎在特地给一些境界不够之人留下机会,只要有足够的机遇、悟性和缘分,便可以感知到这股玄奥的波动。

“就像是有高人专门设置了所谓的考验一般……”

张三丰微微一笑。

神色一肃,元神活泼泼,黑白太极图显现,光芒一闪,立时化作衣袍样式披身。

张三丰朝前一跃,空间好像变成了水面,泛起了圈圈涟漪儿,他仿佛穿过了一层更高的维度屏障,身体就这么突兀的消失了。

刹那间,天旋地转,耳边隐隐约约有道言真语轻诵。

悠久、神秘、高远、玄贵……

通微玄妙,玄之又玄,如同在阐述天地大道,世间真理。

“嗟夫!人身难得,光景易迁,罔测修短,安逃业报?”

“不自及早省悟,惟只甘分得终,若临歧一念有差,堕于三涂恶趣,则动经尘劫无有出期……”

“……释氏以空寂为宗,若顿悟圆通,则直超彼岸,如其习漏未尽,则尚循于有生;”

“老氏以炼养为真,若得其要枢,则立跻圣位,如其未明本性,则犹滞于幻形;”

“其次《周易》有穷理尽性致命之词……”

听闻道言,张三丰若喜若思。

环顾四宇,此处奇异空间不大,不过方圆三里左右,无有其余事物,只有一尊栩栩如生的等人高的石像,矗立于此。

石像背影魁梧,服饰高古,不类近代。

上一篇:龙医下山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