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从洪拳开始 第492章

作者:九窍八方

正心诚意,需要读书人以大毅力,大勇气,大智慧把书读到了骨子里。

那个时候,读书就不会越读越累,而是越读越有精神!

庞青羊对这些事情倒没怎么关注,如今听洪康一说,再望向这【书城】时,就有了不一样的想法。

“所以,这座【书城】,不仅仅是大玄的国家典藏室,也是未来儒道体系的发源地,或许,他们能够汇集人文精粹,几十上百年后,形成文运龙脉……!”

文运龙脉与那种杉山川地势龙脉不同,乃是人为而就。

其本质上是一种学术氛围影响下的虚空信息流。

洪康在上一方世界缔造的【黑水学宫】就是如此,百年时光,人才辈出,文运非同一般,他曾经回去过,感知到学宫上方的虚空中弥漫着巨大的学术气氛。

当然这种学术气氛在有的人嘴里称呼为“文运”,是百年来无数的人追求学术,呕心沥血研究,沉淀在某种时空维度之中的一种精神力量!~

长达数十上百年的文运沉淀,终于要和当地山川建筑结合在一起,沉淀下来,化为文运龙脉。

而此刻,洪康看这座【书城】,亦有此等气象!

无需动用精神感应,他的目窍微动,可以看见方圆几十里的气场围绕着,仿佛一个大漩涡,吸引着数不清的人才……

“青羊,我觉得可以对此地进行大肆宣传,将其打造成大玄的顶尖学术交流圣地,儒生、武道家、修士、诸子百家等各行各业的大师级人物聚集在一起,定能发生巨大的智慧碰撞,迸发出璀璨的灵感火花!~”

庞青羊道:“这不又是一座【黑水学宫】?!”

洪康笑了:“差不多,但是这一次是我们当家作主,规模上不可同日而语。”

……

天空逐渐变白,山际逐渐明亮,挂上像飘带般的紫色云霞。

升起了朝霞,晨光淡淡。

洪康和庞青羊就这么在山巅站了一夜。

“走吧,进城瞧瞧去。”

两人随即漫步下山。

进了城,那种书香气息更加浓郁。

几乎每隔五十米,就有一座小型的阅览室。

典藏室里的书籍是免费供应观看的,而且可以外借,外借后也可以抄录,但借阅者不可携带离开书城,当然,更加不能够损坏。

这里既是读书的地方,也是分享心得之处,只是,在分享心得时候,免不了意见相左,有时候还会争论不休,这个时候,论道台就起了作用……

而且,这里的阅览室本来是没有特别分属某个学科,但随着人数越来越多,自然就有了小团体,渐渐地,大家的行踪固定,那么某些阅览室就慢慢成了同好者的聚集地。

比如,喜欢古典诗词的,喜欢书法绘画的,喜欢武学理论的……

洪康和庞青羊左看右看,走过中街,到了【文昌宫】,门口已经有小童等着迎接。

“两位贵客,先生有请。”

“看来,书公知道我们来了。”洪康一笑,“劳烦小哥带路。”

小童在侧前方引路,却频频回顾,目中带着好奇。

他并不认得这二人是大玄目前身份最尊贵者,他只是觉得这两位姿容出众,身上还有着一种让人很安心的感觉。

“先生,客人到了。”

“你下去吧!”

洪康四下一望,浅笑道:“书公的会客之所,确实与众不同。”

这里四面八方都是书籍,根本没有半分茶点瓜果之物。

书中仙道:“君上不是凡人,自然不能用凡俗的一套来招待。”

“老夫最珍贵的就是这一屋子的书了,以书海墨香相待,岂不是盛意拳拳!~”

洪康抬头一看,念道:“明伦堂!~”

“明伦”这两个字,是儒道的核心思想。

在以前的书院,太学的正殿,大多就叫做“明伦堂”,就和任何佛教寺庙的中央建筑物,都叫“大雄宝殿”一样,是供奉佛祖的地方。

……

架藏二酉图书润,室积三都翰墨香。

《明伦堂·对联》

第595章 区别三宝,从“心”入门

书中仙注意到洪康看向匾额,微微抬头。

问道:“君上觉得这‘明伦’二字如何?”

洪康自己找了个地方坐下,赞道:“此二字极佳!”

“《尚书引义·说命上》里记载:知之曰明哲,明哲实作则。”

“明,是智慧的通义,晓天下之理者,晓天下至道者谓‘明’。”

“而在《冬官考工记》里说:析干必伦,析角无邪,斫目必荼。”

“伦,理也,道也,万物存在必有其理,得其伦必得其大道。”

“故而,明伦者,便是——明天下道法之精要,晓宇宙万物之大伦。”

书中仙抚掌赞道:“哈哈哈……君上此言,甚得我心!”

庞青羊感受着书中仙身上的气息似乎与以往有所不同,有一种智慧玄妙的意味在其中,心生好奇。

问道:“书公,我瞧你气息神异,莫非那儒道修行法已经成功了?!”

洪康亦是看去,他也感应到了书中仙生命气场的微变,感觉中和诸葛卧龙有点相似了。

书中仙听到这个顿时精神抖擞起来,喜滋滋道:“帝后好眼力。”

“不过,成功还不敢说,但是,我和诸葛已经找到了方向门槛……”

然后,立即闭口不言。

双目微眯,开始盯着手中书册,似乎全神贯注,可洪康和庞青羊都能够感应到他的注意力根本不在书册上,那样子,就在等别人快点来问他。

洪康知道书中仙有点爱显摆的性子,是以不中他的套路,就这么无声的看着他,仿佛在欣赏书中仙“全神贯注”的看书仪态。

书中仙神色不变,目光亦没有流转,可是那精神上那种迫不及待的波动,却被洪康两人准确捕捉到。

庞青羊略带无奈的看着两人,两个男人都几百岁了,还这么“幼稚”!

她率先打破寂静:“我听说书公和诸葛先生想创出的儒道修行法有别于目前各家各派的法门,是不从精、气、神三宝入门,如今竟然有了方向,不知书公可否讲讲?!”

书中仙立即放下手中书册,笑呵呵道:“既然帝后开口了,那我自然不会藏私。”

“而且帝后亦是境界通玄之辈,是剑道魁首,还要请帝后看看是否有缺漏之处?”

嘴里说着有缺漏,可是那表情却是看看我的法门有多完美的样子。

但是能够让其信心满满的样子,洪康倒也对其口中的法门产生了兴趣。

书中仙清了清嗓子,道:“众所周知,无论是佛道修法,还是大玄武道,亦或是祭祀神道、鬼仙之道等等,都是从精、气、神三宝入手,但是这并不适用于所有人,有的需要某种资质,有的需要根骨不凡,有的需要血脉神异……”

“比如说,若是一个人先天体弱,他就不适合修行武道,哪怕是后天经过调养,他比起其他人,也是没什么优势;再比如说,武道修行,入门筑基需要肉身,可有的生灵不具备肉身,比如说鬼怪之流……”

不单单是鬼怪一流,大玄颁布的武道九品,其实是为天下人族创立的。

妖族倒不是不能够修炼,可至少也得等他们化形后,因为,化形前的妖族本体各不相同。而且,就算是化形后,若是没有相应的武道见识素养,也是很难修炼成功的。

如今,听书中仙的意思,似乎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万物有灵!~”

书中仙语气稍微高昂起来。

“无论是人、神、妖、鬼、精、怪……等等,都是有意识的生命体,都能够进行模仿、思考、学习,区别只是在于先天灵慧的差异和后天教育的培养。”

“而‘儒’是什么?”

“‘儒’者,人之所需也;‘人’者,世间生灵也。”

“而儒道修行法,应该是面向于万灵万类,因此,当从‘心’入手!”

“而想要开发心海,只有通过读书,正心诚意,必须沉迷进去,这样才能够与各家典籍中的文字进行一场对话,仿佛穿越时空聆听各个时代古圣大贤们的教诲。”

“当然,时过境迁,因时制宜,先贤们的见识受限于时代,不一定完全正确,这个时候,就需要读书人自己去芜存菁,只有这样,才能够安抚心神,培养道德,增长智慧,孕养心力,养气修身。”

看着书中仙泛泛而谈,洪康和庞青羊一对视,皆是为之一惊。

按照其所言,这种从“心”之一道入门的法子,是能够适用于各个种族的!

而书中仙刚才所言的武道缺点,那也是明明白白的,连实质的肉身都没有,那还谈什么武道修行。

“书公好气魄啊!~~”

洪康由衷赞道。

若是真的功成,这儒道的受众可是一下子就超越了他的武道了。

洪康又想到,若是真的开创出儒道修行法,其实,还是人族占了优势,毕竟,人族小孩四五岁便可以开始启蒙,而其他种族四五岁,啧啧啧……

不过,像妖族的灵慧增长缓慢,若是能够加快智慧的开发,恐怕这些个妖族妖类对于儒道修行法会无比上心。

如此一来的话,

像是那种狐妖伴读的场面,或许将来不是少数……

书中仙状若谦虚道:“君上谬赞了!”

“我和诸葛目前也只是敲定了儒道的前几个阶段而已!”

“而且,说实话,就算这些读书人完成了这几个阶段,在我和诸葛的推断中,相比于其他体系的修行者,除了本人的智慧更高、思维更快、悟性更好外,个体并没有多少超凡力量。”

嘶~~!

这下子,就连洪康都不禁惊叹了。

而书中仙的这副模样,在他看来就有点凡尔赛了。

听起来,书中仙的话好像没什么问题,然而,这可是能够直接让普通人变成天才的修行法。

“书公这话可是妄自菲薄了。”

“当一个人的思维、悟性、智慧都得到增长后,无论修行什么法门都会比常人快很多倍,甚至一日千里也说不定。”

“不知这前几个阶段是何景象?”

……

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

博学笃志,切问近思。

《修学记》

第596章 “定、静”二法

“哈哈哈……”

“君上都开口了,我自是知无不言!~”

书中仙很高兴。

一方面是来自洪康的请教态度,另一方面则是洪康看出了儒道修行法最突出的特点——增长智慧、提高悟性。

当一个人的这种属性提高后,无论做什么事都是得心应手,从事各行各业也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君上应该从诸葛那儿听说过一些,就是从正心诚意入手。”

“可是,一个初学者是很难达到正心诚意这种境界的,虽然入门之后,就会进展迅速,但是,入门那关是最为煎熬的。”

“因此,我和诸葛将其拆分为好几步。”

洪康和庞青羊正身而坐。

“愿闻其详。”

书中仙道:“就拿心灵意识来说,普通人的念头繁杂,精气神散乱,不能控制自己的念头,思维如乱麻……”

“时刻不得闲,一天到晚都在想东西,停不下来,这叫‘散乱’;人在睡觉的时候,心思不散乱了,这个时候叫‘昏沉’。”

上一篇:龙医下山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