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从洪拳开始 第464章

作者:九窍八方

身下火焰燃起,推动着他快速蜿蜒前行。

张三丰感应到了一龟一蛇的动作,降低身子,武道领域顿时展开,黑白太极图瞬间笼罩了方圆十里之地。

但这一次,并没有化为虚无,黑白太极图而是在不断地做着仿佛无规则的旋转。

张三丰心中的那种莫名悸动亦是不断升起。

“就是你们两个,和贫道会牵连么……”

理论上说,龟妖的速度慢悠悠的,应该没有御火而行火蛇快速,但是,或许是水面平坦的缘故,又或许是张三丰此刻站位的原因……

龟妖和火蛇恰逢同时的进入了其太极领域的特殊位点,便是那少阳、少阴之位。

仿佛金风玉露一相逢,一龟一蛇一道人,同时灵光一震。

天地间的元气突兀一滞,而后开始滚滚而动,犹如大风起兮!~

黑白太极图自身的气场,夹杂着一龟一蛇的本命气息,都连着这云梦大泽亘古以来的地气天势,以一种无比玄妙的轨迹运行。

太极者,阴阳之体也;两仪者,阴阳之象也。乾坤者,阴阳之体也;坎离者,阴阳之用也。

坎为水,水性寒;离为火,火性热。坎中之一点真阳,名真铅。离中之一点纯阴,名真汞。故所谓真铅真汞,实即真阳真阴也。

此刻三位同修,一种大和谐、大圆满的意味产生。

张三丰心头刹那间爆发出许多感悟,神奥的气韵如水波散开,位于特殊位点的一龟一蛇仿佛在这一刻,亦是智慧大增,各种新奇的道理体会不断明悟……

“取将坎位心中宝,点化离宫腹内阴……”

张三丰的肉身在散发着宝光,温暖阳和,如同道理的光辉。

知白守黑,神明自生。

种种感悟自心田流淌,《太极经》的真言不断在改变、升华。

“乾坤二用无爻位,周流行六虚,往来既不定,上下亦无常……”

“……幽潜沦匿,变化于中,包囊万物,为道纪纲,器用者空,坎离没亡……”

“……阴阳为易,刚柔相当,青赤黑白,各居一方……”

道音渺渺,异象纷呈。

太极图的旋转中,黑白二色的光芒各占一方,同时,龟妖身上有青光升腾,火蛇那方赤焰玄辉闪耀,四色光彩,占据张三丰的四方……

在这地气天势的壮阔格局下,张三丰的金丹仿佛置身于天地烘炉中,得到了反复的淬炼,他对阴阳、太极的理解,一一与这天地变化印证,而后化为数不清的感悟融于自己的一颗道心。

武道领域在缓慢而坚定的扩张,仿佛要涵盖了整片天上地下!!

气蒸云梦泽,涵虚混太清。

张三丰不禁开始口诵真言:

“显密圆通真妙诀,惜修性命无他说。都来总是精气神,谨固牢藏休漏泄……”

“……月藏玉兔日藏乌,自有龟蛇相盘结。”

“相盘结,性命坚,却能火里种金莲……”

道言包含着张三丰对天地万物、自然宇宙的理解——也就是“道韵”——逐渐的被两尊异兽消化吸收,尤其是,青龟和火蛇两者的力量特性,和张三丰传下的“道韵”是那么的契合!……

也就是在这联系紧密的时刻,张三丰以一种奇特的视角,察觉到了这一龟一蛇的大致情况,仿佛看到了二者从诞生至今的所有经历……

原来,

两者根本就不是所谓的龟妖蛇妖,而是天生地养的精灵。

二者乃是这片云梦大泽自我孕育出来的坎离之精,再结合了地气天势,以及周遭生灵千年的祈祷影响,所诞生的近乎于先天神圣之属~!

至于龟体蛇形,只是二者的外在表现。

故而,两者身上才有着气运福德,那是万千生灵对于这片云梦大泽的感恩,从而有些许福泽惠及到了一龟一蛇身上。

正是因为跟脚非凡,底蕴远超过那些普通的妖怪之流,所有,二者才至今没有化形,甚至连智慧都增长的极为缓慢。

仿佛在等待着什么时机。

而张三丰的出现,令二者真灵深处本能的开始雀跃。

半晌后。

黑白太极图收敛,各种天地异象散去。

张三丰身子落地,一龟一蛇匍匐其足边,虽然双方体型相差颇巨,可是张三丰才像是那个主导者。

他道:“从今往后,贫道就在此立道场了,你们就跟着贫道吧!”

在他和两尊灵物之间,他感觉到了一种神奇的缘分。

青龟火蛇齐齐呼道:“见过老爷。”×2

声音稚嫩,竟如人族幼童般。

……

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苍龟潜渊,玄蛇乘雾,往来嬉戏,竟乱人间。

道人驾云气,乘遗风,施大神通,倏眒倩浰,雷动猋至,星流霆击,日月蔽亏,交错纠纷,乃降之。

《荆州志·云梦泽》

第559章 青铜神树×有凤来仪

都广之野,十万大山。

其中群山万壑,百草丰茂,各种古木巨树,数不胜数。

有人把这儿叫做饶疆之地,也有人称其为巴山蜀野,其内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大小部落,为三苗族人。

但其实,这所谓的三苗族乃是外界人的称呼,他们自己都是自称为古蜀人。

因为天然的环境保护,加上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力量,中土王朝更迭几百年,都没有影响到这儿,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世外桃源了!~

但,这一次从外面来的中土军队,战斗力非同一般,若非大祭师联合所有部落里的祭师,施展奇术,通灵万物,还真的让他们打进这十万大山了……

树林间,有座茅草屋子,看起来是个作坊。

十多名工匠在一位祭师的督促下,忙活于作坊中:选料、切割、钻孔、刻纹、打磨、抛光……他们各尽其责,一件精美的玉刀很快便制作而成。

同时,祭师口诵神秘经语,手持权杖不断挥舞。

丝丝橙红色光芒被引动,恍如天上太阳的神辉,散发着温暖的感觉。

“太阳之灵,在我之上!”

“我如焰火,焰火如我!~”

“去!!”

刹那间,那件玉刀上出现了奇异的纹路,形状仿佛一朵燃烧着火焰,本就精美的玉刀更添了几分神秘感。

“祭师大人,成功啦!~”

一个年轻的工匠看着玉刀上的纹路,欣喜万分。

祭师笑呵呵道:“试试看它的能力。”

年轻工匠重重点头:“好!”

抽出玉刀,朝着空地处一挥,天地间的元气瞬间被牵引,一道火焰刀气刹那间劈出十几米外。

“刺啦~!”

地面上留下了一道焦黑的痕迹。

可见,若是劈斩在人身上,定然是威力不凡。

祭师笑眯眯的看着这些工匠们,这都是部落的未来啊……!

要制作如这玉刀一般的巫器,不仅需要祭师沟通天地的能力,对工匠们的水也有要求,他们必须能够制作出承载祭师巫术的各种器胚才可。

因为器胚的制作要求极为严格,要是全部由一位工匠来制作的话,那么效率就太低下了,而且还容易造成技艺失传。

故而,部落里一直都是每个工匠负责一个方面,这是从中土商人那儿学来的方法,大大的提高了效率。

“祭师大人,这件巫器……?”

“从部落里挑选最优秀的战士,授予他,让他能够更好的保护部落。”

“最优秀的战士……祭师大人,那些中土人会打进来吗??”

工匠们的神情有点担心。

他们就算不是战士,也听到些许议论。

祭师神情自豪道:“有太阳之灵的庇护,中土人休想在都广之野占得便宜。”

事实上,按照部落里的记载,以往几百年,中土发生的各项变故,的确没有影响到十万大山里面。

提到太阳之灵,工匠们是脸上露出虔诚之色,双手抱于胸前,手势古朴。

“太阳之灵在上,保佑后辈族人……”

……

整座十万大山里,分布着大大小小的部落,名字不一,传承的巫术相异。

其中最强盛、人数也最多的是羽族人。

他们部族的祭师也被十万大山的人尊为大祭师。

羽族人,不是说他们长有飞鸟的翅膀,那可不是人,而是成了妖。

之所以称为羽族,乃是因为他们的族人自出生时,便会在身上以特殊的汁液绘下各种飞禽之相,从此,便不再褪去。

同时,十万大山的部族虽然传承了各种巫觋之术、灵咒之术,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信仰——那便是天空的太阳。

他们认为,太阳象征了智慧和勇气,可以指导黑暗中的人们以光明。

而太阳高居九天之上,只有飞鸟能够到达,与之沟通。

所以,古蜀人民便认为飞鸟具有某种神秘的超级力量,将鸟视作他们的保护神。

因此,古蜀人认为鸟是具有神性的能够通天的神物。

他们认为人跟动物也一样,人只要与鸟结成亲属关系,鸟就可以将自己的超凡能力和独特技能传授到人身上,使人可以躲避自然灾害和各种恶兽的威胁。

同时他们也希望鸟儿能够将他们的神力传授给他们,让他们具备飞翔的能力。

渐渐的,关于“崇鸟崇日”的文化就这么慢慢流传了下来。

而后来,把这两种意象结合,关于“太阳神鸟”的崇拜信仰便诞生了,而羽族,就是信崇“太阳神鸟”的大部族。

“大祭师,扶桑神树显灵了!!”

来人语气很激动,神情很振奋、喜悦。

“什么?!”

年迈的大祭师听闻,抓住他的手,以一种不符合这个年纪的速度赶路。

几个呼吸后,来人来到了一座大祭坛,其上有百丈见方,通体以青铜筑台,流转着深沉的金属之色。

台上乃是一尊青铜神树,它便是年轻人口中的扶桑神树。

神树周围有四尊青铜立人象,仿佛在天地四方拱卫着青铜神树。

立人像方面宽颐,鼻梁高隆;双唇紧闭,两耳外张;重眉舒展,清目极远。

坚毅中显露出一种虔诚,和善中透射出一种肃穆,这是一种非常特别的表情。

外角明显翘起的杏仁双目,让人感受到目光炯炯。

其眉心有一圆形装饰,或以为是太阳象征。

而扶桑神树说是神树,它却是整体由青铜构成,高有将近三十丈,由树座和树干两部分组成。

树座略呈圆锥状,底座呈圆环形,上饰云气纹,底座之上为三山相连状,山上亦有云气纹。

树干接铸于山顶正中,干直,树根外露。

树干上有三层树枝,每层为三枝丫,枝丫端部长有果实,一果枝上扬,果上站立一鸟,两果枝下垂。

细细数来,共有九只青铜鸟,在树桠和果托下分别铸有火轮。

这便是羽族人信崇的“太阳神鸟”。

上一篇:龙医下山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