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从洪拳开始 第420章

作者:九窍八方

在这个有超凡之力的世界,真的充分动用起来,无论是建筑还是渠道,都有各自便捷的方式。

至于名字,书中仙本想取“我闻室”,意为如是我闻,结果洪康送来了一个“新民文摘”的名字。

反抗无果,书中仙只好认下这个“粗鄙”之名。

诸葛卧龙劝道:“新民二字,意韵上佳。”

“所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书中仙勉强接受了这个解释。

但是,洪康在赞了诸葛卧龙文才之后,却道自己本意不是这个。

“我欲目光所及之处,万灵并育而不相害。”

“新民者,即人民、妖民、鬼民、异民等一切有情众生。”

书中仙觉察到了洪康话里潜意思,骇异道:

“你这种想法,简直大逆不道。”

“无论是那些山门修士、还是妖魔鬼怪,都不会看着你成功的!~”

他游荡世间这么多年,见惯了妖魔害人,以及佛道修士斩妖除魔,甚至屠门灭派亦不在少数,恩怨情仇早已深纠不断。

书中仙想不到什么条件能够让他们安稳友好的坐下来交流。

……

道主以玄理说于异仙,欲拜其文事,异仙拒,曰,吾本逍遥客。后闻道主拥书千城,意动,复曰,道主知我,却之不恭也。

《神鬼志异》

第510章 影响发酵

面对洪康的坚持,书中仙劝导一番无果,便听之任之。

说实话,他心里倒也想看看,这《新民文摘》发行后,会出现什么样的反响。

而且,那位太平道主拥书千城,不把它们看完,书中仙简直如鲠在喉。

洪康在了解到书中仙的阅览方式后,稍稍惊异。

他竟然是一页一页翻看的!~

书中仙郑重道:“动用神通,一目千万行,不过囫囵吞枣罢了!这岂是真正的读书人?!”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在精品中得余味。对待读书,要有‘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求知精神。”

“读书,是将所学转化为所得,将知识转化为智慧,而精读,无疑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这一刻的书中仙,庄重肃穆,正气凛然。

“现在的书册多了,无论是编写还是印刷都远超以前,可我还记得我最初求学时,就只有两本书。”

“条件虽然受限,难以遍览群书,但读一部就是一部,必须读到口吐珠玑,咀嚼烂熟,透入身心。书海且无涯,粗读嚼不烂。”

言语间,那种皓首穷经研治一经的景象,仿佛跃然出现。

洪康心中生起敬意,赞道: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将读书看作品茗。精品之,才愈发得其醇香。”

书中仙摇首叹息道:“可惜,我观这些年的读书人,甚少有这些品性坚守。”

“现如今,人心不古,追名逐利者如过江之鲫,越来越多的人为读书而读书,以此作为晋升之阶。”

“沽名钓誉,急功近利,冒进浮躁,读而不思、读而不悟,难以体会古人读书过程中所蕴含着的学而不厌、触类旁通的大智慧。”

书中仙长吟道:“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啊~~!”

洪康深以为然。

前几个世界,世界已经进入“知识大爆炸”的阶段,获取知识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是能够沉下心来做学问的人反而比例变得极少。

在“知识快餐”的时代,一些人抱怨精读耗时太长、单位时间内获取知识量太少,实则不然。

只有真正内化于心的知识才会有助于一个人的成长,而只追求学习数量、不追求学习质量的人,即使拥有那些“匆匆掠过”却未消化吸收的知识,也对个人成长没有任何促进作用,虽“快”却是“慢”了。

唯怀有潜心钻研的工匠精神,下足“细功夫”读书,对妙语珠字精抠细品,方能万千笔墨胸中藏,读有所思、读有所感、读有所获。

思念至此,洪康陡然一惊。

他想起了自己在前几个世界的状态,不也是花在杂学上太多时间了吗?!

感觉对修行武道有用的知识,一股脑儿的给记下了。

所幸,后来开始精修。

……

《新民文摘》一成立,书中仙就找了个助手,自然就是诸葛卧龙了。

可是诸葛卧龙还要总管六县百万人的民生内政,没多少时间写稿子,只能够一月提供一篇文章,这自然让书中仙觉得不够。

他是先打算弄个半月刊,之后再是一旬发行一次,若是将来条件允许,发行的间隔时间或能更短~~!

好在诸葛卧龙以前著书良多,可以先拿来凑凑数。

但是诸葛卧龙介绍了一个人来帮忙。

《新民文摘》办事处。

书中仙看着面前这个相貌威猛的大胡子,嘴角微微抽搐。

他能够感受到这个大胡子的确有几分才学,可这副模样,和自己理想中的风度翩翩的读书人大相径庭。

“你叫燕赤霞?!”

这个名字,书中仙当然听过,但燕赤霞的那些惩奸除恶的壮举,在他心中也就那样,要是燕赤霞写出过传世名篇,书中仙或许会高看他一眼。

燕赤霞是受诸葛卧龙相邀而来,书中仙的身份他也提前知晓。

说实话,他已经很多年没碰过笔杆子的生活了。

书中仙问道:“老夫负责文选理论、历史评论、人物故事、农桑知识,你打算写哪方面的内容?”

那个农桑之术,书中仙本是不愿意写的,可是洪康再三提议。

燕赤霞思索道:“那我就写一些以前办过的案子吧,这都是真人真事。”

书中仙建议道:“你既然办案经历丰富,何不专门总结一下你做捕头时候的经验,刊登上去也好教导同行。”

燕赤霞沉思片刻。

他明白这个世道不宁,但总还有些忠肝义胆、刚正不阿的好官,哪怕少之又少,若是自己的经验,能让世间少一些冤假错案,亦是功德一件了!

“书公言之有理,是燕某浅薄了。”

这句话恭维的书中仙微微自喜。

受此启发,燕赤霞想到了很多可以刊登的内容。

像是人体解剖、检验尸体、勘察现场、鉴定死伤原因、自杀或谋杀的各种现象、各种毒物和急救、解毒方法等十分广泛的内容;以及如何区别溺死、自缢与假自缢、自刑与杀伤、火死与假火死的方法。

还有各种洗尸法、迎日隔伞验伤、银针验毒……等等。

这时候,燕赤霞脑海里忽地闪过朱丹溪的影子,论及医道知识,他可是自己拍马不及的存在。

“书公,我有一友人,也可助拳,他乃是杏林妙手,一些常见的头疼脑热毛病,可以邀请他写些解决之道。”

燕赤霞可是知晓,大多平头百姓遭逢病痛,甚少去找大夫。

因为身上无钱,找大夫诊断、抓药的花费良多,而平头百姓认识药材的极少极少,甚至黑心一点的庸医,开了药把人吃死的也不在少数。

故而,常规情况就是硬撑,听天由命。

撑过去,便是福大命大;撑不过去,那便是天要收你。

书中仙应允。

燕赤霞当下便修书一封,交于【太平军】的军卒。

“不知书公的文选,打算以何篇入题?”

书中仙想了想,露出一丝莫名的笑意。

“就以‘心即理’来开篇。”

燕赤霞虽非博学之士,可亦通晓文义。

“这怕是会掀起骂战~!!”

书中仙哼哼道:“就是要引爆文坛才好!”

“怕什么?!那家伙扛得住的。”

……

说干就干,动作飞快。

几篇稿子两天就赶出来了,拿到书局去印刷,第一次的话就先印个二十万份。

书中仙和燕赤霞有点担心这么多数量有人买吗?

诸葛卧龙笑了:“无须忧虑,六县之地百万人口,现在识文断字的人至少接近两成,就算外面无人购买,内部也能够消化掉。”

至于需要的大量运送人手,也好解决。

诸葛卧龙联系上了【太平军】以前淘汰下去的部分军卒,召集起来,立刻就可以组织成千上万的好手。

他们虽然被淘汰了,可是比起普通人,仍然是强出许多。

要把《新民文摘》带到其他州府去开拓市场,这些人还得接受一番培训。

……

金华府地。

聂明成愤怒的一拍桌面,“啪”的一声茶盏摔碎。

“心即理?~”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哼!妖言惑众、离经叛道之言……!”

聂明成拿着一本书册,上书《新民文摘》,他面目涨红,胸膛气的一起一伏。

他原本看这书册制作精美,料想内容应该不错,但是翻开一看,却是满满的荒唐之话,一派胡言。

“不行,如此邪门歪道之书,不能让其泛滥成灾,我去找知府大人,一定要查抄那家书铺~!”

说着,拿起《新民文摘》,脸色阴沉的去了知府那儿。

其他衙役见了,偷偷低声讨论。

“聂通判这是怎么啦?谁惹到他了?”

“不知道啊!”

“这是……知府大人的房间方向,难道是两人要反目了?!”

“去去去,会不会说话……”

“就是~!知府大人多好的人,体恤下属,从来不克扣我们的薪俸,还偶尔带弟兄们开开荤,这样的好官谁不爱戴……!”

“估计是聂通判的倔脾气又犯了,唉……”

“知府大人日夜操劳,聂通判总是没事找事……”

然后,几人统统闭嘴。

因为聂明成黑着一张脸走出来,仿佛和人有着不共戴天之仇一般。

他去找了知府大人,可是毫无作用,还斥责他做好自己通判的分内事就好。

等其走后,那些衙役典吏们又开始叽叽喳喳起来。

回了家后的聂明成脸色没有好转,反而越发恼怒。

他想着一定要联络同窗、座师,共同把这股歪风邪气打下去。

上一篇:龙医下山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