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从洪拳开始 第202章

作者:九窍八方

人还未至,一道清隽的声音变从内院传了过来。

可是洪康却听到两个脚步声。

三息后,出来一位老者,五十来岁年纪,骨瘦如柴,脸上肌肉都凹了进去,直如一具骷髅,但那双目却炯炯有神,可见内功精湛。

“见过大庄主!”

“见过大庄主!”

丁坚和施令威齐齐行礼。

“大哥。”

“大哥。”

丹青生和秃笔翁躬身道。

黄钟公咦道:“老三老四?你们也在??别说了,刚才是哪位朋友于此按孔吹箫?”

话是这么问,但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望向了洪康和祖千秋两人。

在场的其他人他都认识,不可能有那般的音律造诣。

那么,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了,那位箫客自然是在这两人之中。

黄钟公的目光在祖千秋身上停了许久。

因为在黄钟公想来,能磨练出那等箫技,又兼有那般浑厚内功的,须得几十年时间沉浸,怎么也不会是个少年郎!!

“刚才,朋友的曲子大气磅礴,犹如万顷碧波在前,当真是妙不可言呐!!”黄钟公喜意难掩,问道:“不知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

“呃……”

祖千秋尴尬的看着洪康,又看看他人,“这个……大庄主,我不会吹箫啊……”

秃笔翁上前一拉黄钟公的衣袖,向其介绍道:“大哥,这位是祖千秋祖兄弟。而这一位是洪康洪兄弟,他才是刚才和你琴箫合奏之人。”

黄钟公不敢置信:“怎么可能?这位洪兄弟这么年轻!”

“年轻怎么啦?!”

“在围棋界有句话:二十岁不成国手,终身无望。大哥你难道没听过吗?”

一道偏冷的声音响起。

“没想到二哥也来了。”丹青生说道。

洪康见这说话者乃是一位极高极瘦的黑衣老者,人长得眉清目秀,只是脸色泛白,似乎是一具僵尸模样,令人一见之下,心中便感到一阵凉意。

秃笔翁介绍道:“这是我二哥,道号‘黑白子’,酷爱棋道。”

丹青生给二人做了一番引见。

祖千秋见他头发极黑而皮肤极白,果然是黑白分明。

心想:“这道号到是人如其名。”

黑白子一出来,见了洪康,一顿,才道:“这的确是太年轻。”

他本以为大哥黄钟公说的是箫技,但现在才反应过来大哥指的应是其内功修为。

这时,黄钟公也看到了洪康衣服下露出来的洞箫一角。

“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刚才洪兄弟那一箫曲,以箫音模拟大海浩淼,初始万里无波,远处潮水缓缓推近,渐近渐快;”

“其后洪涛汹涌,白浪连峰,而海潮中鱼跃鲸浮,海面上风啸鸥飞,再加上冰山飘至,忽而又热海如沸,极尽变幻之能事。”

“而潮退后水平如镜,海底却又是暗流湍急,于无声处隐伏凶险。”

众人听了本不知如何表达,现在听闻黄钟公的这番描述,感觉甚合自己心中感受,纷纷点头称是。

“啪啪啪……”

洪康抚掌大赞道:“大庄主真乃乐道高人!”

黄钟公:“哈哈哈……”

洪康称赞他音乐水平好,比赞他武功高更让黄钟公喜悦。

黄钟公感慨道:“最妙的是,这首曲子不仅仅如此,它表面上听似模仿大海潮浪之声,其实内藏极高致命武功。”

黑白子冷问道:“大哥,比你那功夫又如何?”

他说的是黄钟公自创的《七弦无形剑》,说是剑法,却是以瑶琴发出。

黄钟公叹息道:“比我那点微末伎俩,可高明多啦!”

“洪兄弟现在还年轻,内功修为还会有很大的提升。”

“等他以后内功臻至化境,再来吹奏此曲,内功定力稍弱者,听得此曲,不免心旌摇动,为其所牵。轻者受伤,重则丧命!!”

“嘶~~!”

几人顿时被黄钟公描述的威力一惊。

洪康只是淡淡一笑,并没否认。

在他的精神感应下,他的真气目前是要逊色黄钟公一筹。

但洪康没说的是,自己刚才吹箫的时候,仅仅是用上了九成真气,至于精神力量,是完全没有动用。

黄钟公炯炯有神的目光盯着洪康,道:“老夫冒昧一问,此曲是洪兄弟自己所谱吗??”

洪康摇头说道:“此曲叫做《碧海潮生曲》,乃是四百年前一位奇才所谱。”

接着,洪康把关于【东邪】黄药师的一些事情,有选择的挑着说了些。

当听到这位黄药师不仅武功绝顶,还精通琴、棋、书、画、医、卜、兵、阵,“江南四友”皆对这位【东邪】佩服不已。

就连黑白子那如僵尸般的脸亦是色变。

“此人惊才绝艳,世间难寻,若我早生四百年,愿为其门下走狗!!”

“这么说,洪兄弟你乃是东邪传人了?”秃笔翁问道。

洪康微微摇头,说道:“只是机缘巧合下,学会这首曲子罢了。”

但这幅做派,却让“江南四友”心中笃定。

黄钟公见得洪康年纪虽轻,但是行事光明磊落,言谈间亦是气度不凡。

心中一动,说道:“洪兄弟,老夫有一不情之请。”

洪康伸手:“大庄主但言无妨。”

“老夫多年抚琴,略有心得,也创了一门《七弦无形剑》。”黄钟公开口,“老夫厚颜,想以此换取洪兄弟的《碧海潮生曲》,还望洪兄弟应允。”

……

第246章 风过留痕

黑白子叫道:“大哥不可。”

“可,为什么不可?”黄钟公却不管,“能换得这黄药师的《碧海潮生曲》,我那《七弦无形剑》又有什么好在意的?!”

忽的。

黄钟公转过头对着秃笔翁和丹青生。

“三弟,若你见到了张旭的狂草真迹,你愿不愿意拿你的《二十八招石鼓打穴笔法》去换??”

“还有你,四弟,要是你知道见到了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雪山萧寺图》、《雪景寒林图》这些真迹,你会怎么办?”

丹青生毫不犹豫说道:“当然是倾尽我之一切去换!!”

黑白子听了也不再劝了。

他们兄弟四人,各自痴迷琴、棋、书、画,他完全能理解大哥的心情。

他刚才反对,主要是习武之人出自对自己武功保密的本能。

可他想到,这洪康身为【东邪】传人,不缺高深武功;而且,如此年纪,内功修为已经不弱于自己等人了,自然不存在什么图谋武功的说法。

洪康没想到黄钟公第一次见面,就提出交换武功的想法。

或许,对于黄钟公来说,《碧海潮生曲》不是武功,而是一首绝妙的曲子。

不过,能这样光明正大的说出来,足见是个坦荡之人。

黄钟公看到洪康没有说话,顿时抱拳躬身,行了个大礼。

洪康回过神来:“大庄主不必如此,我对大庄主的琴技亦是深感钦佩。”

黄钟公喜道:“这么说,洪兄弟是同意了?!”

洪康笑着点点头。

“大庄主可有笔墨纸砚,我现在就把曲谱写下来。”

黄钟公连忙打发秃笔翁去取上好的毫笔与纸张。

对于洪康如此光风霁月之行,“江南四友”心中暗暗佩服。

他们清楚自己大哥的水平,能得黄钟公如此推崇,这《碧海潮生曲》非同小可!

“哈哈哈……”

黄钟公五十多岁的年纪了,此时笑起来却如同得了好吃的童子一般。

但,同时他自觉占了便宜,心中不好意思。

黄钟公道:“洪兄弟等会儿。”

他转身走进内室,再出来时手里拿了一个瓷瓶。

黄钟公指着瓶子说道:“这是昔年先师所赐的两枚药丸,对于增长功力,补身疗伤,颇有良效。这就送了给洪兄弟,也算是一点见面礼了。”

洪康见瓷瓶的木塞极是陈旧,心想这是他师父的遗物,保存至今,自必珍贵无比。

自是推辞不受。

黄钟公摇了摇头,说道:“我四人绝足江湖,早就不与外人争斗,疗伤圣药,也用它不着。我兄弟既无门人,亦无子女,洪兄弟你推辞不要,这两枚药丸我也只好带进棺材里去了。”

话至此,洪康就不再客气。

同时心底也对“江南四友”师父的身份有点好奇。

能教出“江南四友”这样艺术和武功共同发展的,究竟是何等奇人?!

更何况,在洪康是感应里,黄钟公的内功修为可隐隐还在莫大先生之上。

想来,以前在江湖上,定是一位了不得的人物。

洪康问道:“大庄主,不知令先师是……?”

黄钟公回忆过往,说道:“先师仙去多年,而且,并非江湖中人,他的名讳估计已经没多少人知道了,不说也罢!!”

黄钟公似有感怀之意,他的三个兄弟也都是神情怏怏。

丹青生长髯一摆,借着酒意吟道:“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呐……!”

秃笔翁亦是摇头晃脑一声:“数点梅花换米翁!哎……”

祖千秋、丁坚、施令威不明其意,而洪康在心头默念几句后,猛地一抬头,道:

“南腔北调人!?”

“嗯……莫不是青藤老人徐文长??!”

“江南四友”全体一震,黄钟公更是难掩惊喜。

“洪兄弟竟然知道先师名讳?!!”

秃笔翁更是绕着洪康转了三圈,奇道:“不可能啊!师父他从没在江湖上走动过,甚至他就不是江湖人,洪兄弟你是如何猜到的?!”

祖千秋和丁坚他们面面相觑。

能教出“江南四友”这样的人,自然是前辈高人无疑。

可听到洪康说的这个名字,他们发现自己还是不知道这徐文长是何人!

“本来是不知道的。”洪康说道,“可是四庄主一句‘南腔北调人’,让我想起了这一位离奇超脱之异人。”

洪康思起徐文长的经历,赞叹道:“文长先生病奇于文,人奇于时,诗奇于字,字奇于画,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

上一篇:龙医下山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