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从洪拳开始 第14章

作者:九窍八方

在洪康认知中,洋人的训练就是疯狂地锻炼肌肉。

卧推、深蹲等。

他们可以把胳膊练得比普通人的大腿都粗,但是打磨劲力这种精细的玩意儿,洪康很难跟他们联合在一起。

“这当然可以的。也许称呼不太一样,但是拳练百遍,其义自现。至于更高层次的,就不一定了。”

在洪康地不断追问下,洪梅芳那些关于明劲的知识很快就被掏干净了。

到了后面,甚至有些问题洪梅芳直接都答不上来。

比如说:洪康问:明劲巅峰的力量是多少斤?全力奔跑速度是几米每秒?

等等。

而洪康在结合前世的一些认知和自己的猜测,他对明劲层次有了自己的归纳。

明劲要求是动作规矩合顺,习练者要把自己当成骨头人,就是把骨架每个动作摆好位置,演练到位。

内家拳的明劲练法和外家拳有什么区别呢?

内家拳是养,是浸润,增强骨质,使弱变刚,使脆变韧,从内部改造;

而外家拳法呢,在营养和药水的双重支持下靠外力捶打,所以用“炼”字非常合适。

百炼成刚,效果又快又明显,不要多长时间,几个月到一年时间,效果非常好,练习部位骨坚肉厚,还有厚厚的死茧,容易伤害别人,也不容易受创。

就像那些军队的练法一样,速度快,效率高,练得身强体壮,骨坚似钢。

明劲是基础,没经过这个过程打熬气力,打出的拳就没有攻击力,就是花架子,所谓的花拳绣腿。

洪梅芳叮嘱道:“明劲还有一个要点,在动作周正的同时,发劲时要一气呵成,弹抖大筋。”

“筋才是发力的源泉!”

“筋肉是长在一起的,肌肉是被一层筋膜网在一起的。筋像钢丝,肌肉像缠绕其中的铁丝,发劲就靠这个,所以动作打出来的时候,有意识的去弹抖大筋。”

为了更形象,洪梅芳摆了个洪康很熟悉的【寸桥】势。

分定寸,【洪拳桥手】中的标志。

但是洪梅芳的接下来的【寸桥】势让洪康眼中一亮。

她一串单双指,指臂如剑飞寒霜。

“啪。”

空气中清晰地传来一道声响。

洪康惊道:“娘,这是……”

“这就是抖绝劲。也就是有些人说的‘千金难买一声响’。”

“到了这个层次,放在以前,基本上就可以开馆授艺了。只是现在……”

洪梅芳不禁叹了一口气。

洪康一下子就知道了自己母亲叹气的原因。

因为他有时听到洪震南和罗子韬、郑子轩他们交流时,说到这里,也会怅然不已。

他们有时感慨:“武术没落,枪炮横行。”

“或者说武功再高,也怕子弹。”

云云。

洪康回想起剧情里,在叶问老年时,他也不希望小儿子练武,反而希望他上个好大学,找个体面的好工作。

为了转移洪梅芳的情绪,洪康忙用话头把她注意力引过来。

“娘,那我梳理一下,你看对不对?”

“明劲初步功夫是动作周正,转换圆顺;中层则是发力时需四稍齐至,全身筋肉弹抖,也就是整劲;而明劲巅峰则是发力清脆,能弹出抖绝劲。”

“娘,你说对不对啊?”

洪康扑闪着大眼睛,为了让母亲开心,洪康也不得不卖一下萌了。

“嗯,阿康真聪明!”

洪康问:“娘,那么暗劲呢?”

“暗劲是和易筋一起说的。我跟你爹的暗劲功夫不算高深,只能说一些浅显的东西,免得影响你以后的认知。”

洪康心道果然,爹和娘都已达暗劲层次。

整理了番语言,洪梅芳道:“俗语说筋长力大。拳经上说:易筋者,练之已腾其膜,以长其筋,其劲纵横联络,生长而无穷也。”

“易筋要靠暗劲练法才行。”

“当然,明劲练法其实也有练到筋肉的,不过明劲是弹抖,发力很猛,就像弓弦响动;暗劲只是蠕动筋肉。这相对于明劲来说,就是所谓的筛子劲,把全身的劲筛细。”

洪康插话道:“就跟筛小米一样?”

洪梅芳笑道:“对,就跟筛米一样。”

“你蠕动的时候要慢。就像挤海绵一样,把劲慢慢从盘肉里给挤到发力的部位,不要发出去了,又慢慢从发力部位收回来。”

“至于其他更多的,等你功夫真正的上了身,可以自行体会。”

今天,洪康从洪梅芳这里学到很多新的东西,虽然不能立马提高功夫,但是给洪康的前路指了方向。

晚上,洪震南回来了,在了解妻子教儿子的东西后。

他告诉洪康,这明劲和暗劲是可以同时练的。

一个练筋,一个练骨,是相辅相成的,是一体两面。

但是大多数人都是先练明劲,再练暗劲。

因为明劲的初成就是动作周正,这个没练好,去练暗劲,身体骨架会练变形的。

那个时候才是得不偿失。

故而,在经过不知多少前辈研究后,大家一致觉得:明劲先练一定层次,再开始练暗劲要好些。

这也是为什么明劲要排在暗劲前的原因。

就像学书法一样,一开始大家都是些临帖正楷;当笔力到了一定程度,才转写行楷。

能不能一开始就学行楷呢?

自然可以。

只是那时候花费的时间,也许就要非常长了。

武术和书法同理。

循序渐进,是众多前辈高人总结出来的经验。

第019章 创业之难

有了方向的洪康练起武来更加的投入。

扎马、十二桥手、听息法,感受劲力。

每天的修行功课安排的满满的。

洪康能察觉到,自己在一点一点的进步着。

现在的他,只需要把自身的底子打好,待到功行大成,学习起其他拳法来,自然事半功倍。

要是功架基础薄弱,只想着学那些看起来凌厉帅气的套路动作,那才是愚蠢的选择。

再好看的花招,也只是花招罢了!

其实,洪康觉得自己是幸运的。

洪震南和洪梅芳都是洪拳大师。

自己也算得上是个“武二代”,可以直接接触到最真实的武术。

像是父母告诉他的那些明劲暗劲的说法解释,放在一般的徒弟身上,没个三五年的观察考验,根本不会传授出去。

就算传授徒弟,一开始也只是传授一点,不会一下子全教完。

甚至有的师傅故意教的云里雾里,还美其名曰考察徒弟悟性。

虽然,由于当初【中华武士会】和【精武会】的缘故,流传出去了很多拳谱。

但那只是理论,没有一位好的武道启蒙师傅手把手地教着,告诉你肩膀低了,肘部高了,呼吸乱了,光看拳谱就想练成上层功夫,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就像是前世的学生读书学习。

教科书大家都能买到,但是拿到书就会懂吗?

不一定吧!

那还要老师做什么?

就算是有辅导资料,学生自己独立学习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

除非是那种百里挑一的天才,天生的理解力、记忆力远超别人,像是那些十几岁就能上清北的天才,那就是两说了。

然而,世间上还是普通人最多。

既然是普通人,读书习武自然需要领门人。

而领进门之后,那之后的成就,就是看个人的造化啦!

……

今天,洪震南回到家后,脸色不大好看。

“怎么啦?脸色那么差。”

洪梅芳给他盛了碗饭,关心问道。

洪梅芳虽然也是从小习武,但性子上是那种比较传统的女人,遵从着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习惯。

除了那一身高超的功夫,她和这个时代的女子并无多大区别。

所以在洪震南他们创建【春秋会】的时候,她就没有在关注了,而是把心思放到教育儿子头上来。

洪震南面色憔悴:“这段日子终于把【春秋会】的架子差不多搭好了,但是我跟他们三人商量出路的时候出现了问题。”

洪康端着一个大碗上了桌:“爹,你说说看,我给你参谋参谋。”

九岁多的洪康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从他刚醒过来那会儿到现在,他又长高了十公分左右,已经到洪震南的肩膀处了,看起来也是个小大人了。

若是普通人家的九岁孩子,说出这样的话,恐怕家里人只会当做玩笑来听;

就算是愿意倾听,那多半也是在哄小孩。

可是洪康这么说了,洪震南没有敷衍了事,反而真的在组织措词。

因为,经过这快一年的时间,洪康的变化洪震南看在眼里。

有天赋,有毅力,练功不用督促,即使经常会打破砂锅问到底地问些奇怪的问题;

虽然上不了学,但是每次练完功,都会阅读家里的报纸和书籍,搞得自己现在都要每次出去带一份报纸回来。

说起一些事情的了解,自己可能知道的都没这小子多。

这些都是,平日里交谈时,洪康表现出的的那种看待问题的眼光,那种语言逻辑,许多成年人都比不上。

“还不是怎么赚钱的事情!”

洪震南叹了口气,“之前在码头做事的时候,只需要负责管人,盯着工人叫他们不要偷懒就好。现在自己成了话事人,才发现开源的困难。”

“武馆因为外部环境开不起来;我们又不想混社团,收什么保护费。”

“现在这个局面,竟然一时半会打不开,今天我们几个一整天就在商量这个事情,但也没什么结果。”

可不是嘛!

洪震南、罗子韬、郑子轩都是习武之人,功夫是很好,但是思维方式也差不多,实在想不出什么好生意。

而庞凯波作为警官,见过的最赚钱的自然是捞偏门的。

这种害人的,几人当然不会去做。

不然不就又是一个【白眉会】嘛?!

而其他的,庞凯波能想到的无非是一些米面粮油这种小生意,几人又看不上眼。

上一篇:龙医下山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