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医生,别怂! 第733章

作者:手握寸关尺

不过,穆穗青很是配合,连忙脱了患者的袜子。

大家都瞪大眼睛,看着陈南,不知道他要干什么。

而此时,陈南再次开始把脉。

寸口脉细数微弱!

而当他切双趺阳脉的时候,却感觉,滑实有力!

而双太溪脉稍微有力。

这是好事儿!

胃肾二气尚存,就可以试试的。

此时,何元申连忙问道:“怎么样了?”

陈南认真说道:

“诊断为:春瘟,证属痰火扰神,湿浊中阻。”

“患者神昏,乃是因为温热疠毒入里,毒火灼液成痰至清阳不升,湿浊中阻病入卫气之间。

治当首先运转中州以除湿豁痰,开窍醒神。”

听见陈南的话,一旁的一名医生连忙问道:“陈会长,冒昧打扰一下!”

“您刚才的诊断手法是……”

陈南淡淡说道:“三脉同诊救危症!”

此话一出,顿时周围众人连忙开始记笔记。

而何元申也有些不好意思的问道:“陈会长,您能好好解释一下吗?”

陈南点头,说道:“其实,我刚才三脉同诊,用的是传统的三脉。”

“也就是寸口脉、双趺阳脉、双太溪脉。”

“《黄帝内经·素问》曰: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决生死,以处百病,以调虚实,而除邪疾。”

“《趺阳脉学·下篇·断疾病预后》曰:“诊趺阳脉对疾病预后起着决定性判断作用,有着预测吉凶生死之重要性。”

“危重患者,可以通过趺阳脉进行预测!”

“三脉诊法是以诊寸口脉候脏腑病变,诊趺阳脉候胃气,诊太溪脉候肾气。

三脉同候多用在寸口无脉或观察危重病患者时运用。

若寸口脉微弱,但趺阳脉有力,示胃气尚存,有救治可能;若无,则胃气绝,难救。

而太溪候肾气,先天之本,存则若树之有根,无则根断,难救。

临床实践证明,危症三脉同诊有生死相关的诊断意义,是中医临证时决断生死,救治危症的一大优势。”

“大家以后可以试着用用!”

此话一出,众人一言不发,认真记录,录音功能早已打开!

陈南的一番话,让现场每一个人,都竖耳倾听。

实力!

这就是实力!

每一个人内心深处,对于陈南的尊重,平曾几分。

陈南这时候说道:

“方子的话……拟三仁汤加减。

处方:杏仁12克,豆蔻仁6克,薏苡仁15克,通草10克,厚朴15克,竹叶8克,滑石15克(布包),甘草3克,胆南星8克,法半夏10克,水牛角25克,石菖蒲8克,郁金12克,连翘15克。”

一旁的何元申连忙开始记录。

写完之后,好奇的问了句:“开几服药?”

陈南犹豫一番:“两副药!”

“两副……够吗?”何元申犹豫的看着陈南。

陈南笑了笑:“够了!”

“连服2剂之后,患者会咳吐黄绿浓痰一次,一定要注意,不要让痰阻碍呼吸,造成危险。

之后,患者的神志会稍清,问而能答,但不知所云。”

“这个时候,你看看舌脉,”

“到时候,患者应该舌红,苔黄燥少腻。

脉象依然是三脉并诊!

而此时,患者寸口脉细数,趺阳脉滑实,太溪脉微有动。

这说明,经治见中州运转已启动,但见其邪有化燥之势。

此时,更方!

用小承气汤通腑祛邪,使疠毒随便而去。

处方:枳实12克,厚朴20克,生大黄8克(后下),12小时连服2剂。

这个时候,大便就应该出来了,下燥屎2次,腹胀拒按缓解,肠型消失,神志较前转清。

此时,续予三仁汤加减,方同前,共服6剂。

六副药之后,患者咳吐浓痰由黄绿转白,神志明显清醒,但渴而喜冷饮,饮食渐进。

舌红,苔薄黄少津,寸口脉滑,趺阳脉似浮滑稍有力,太溪脉缓而有力,此乃胃气已振,肾气渐复。”

陈南一下子说了这么多,把周围众人看傻眼了!

一下子,开了三次方!

这有这样的人吗?

这就是高手吗?

就连患者吃完药之后的反应都能猜到?

这……

这也太……

一时间,所有人都傻眼了。

就连何元申也有些茫然,瞪大眼睛看着陈南,很想问一句话……

这个,开个方子,也能玩出这样的花样来?

是不是太……太神奇了?

而且,陈南一下子开了三个方,六天,每两天一个方,甚至预测到了患者之后的情况。

这……

有点超出了何元申的理解范畴。

陈南笑了笑:“后天就要过年了。”

“不过……你也别担心了。”

“如果发现和我说的不一样的话,给我打电话,我过来。”

……

第280章 放下武器是友军

陈南的这一番话,着实把在场所有医务人员全都震慑住了!

中医的差距,有时候很难去琢磨。

特别是对于基层医生而言,更是如此。

本身中医院和人民医院比起来,就要差一些,晋城作为一个地级市,却没有太多的底蕴。

并不是说这个城市没有底蕴,而是因为太过于年轻,撤掉行政专区,规划为地级市的时间并不长,可能只有三十多年的历史。

想要在这样的时间内,完成经济的发展,或许可能。

但是,想要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完成医学、文化等周围产业的完善,属实比较难

何元申作为中医院的院长,本身实力还是可以的,要不然也不会参加全国中医医师大会了。

可是!

即便如此,他在面对陈南针对穆承元穆老开局的处方的时候,依然被他的实力,或者说这一番气度给震惊到了。

什么叫做艺高人胆大何为实力这就是

六天,三个处方,每两天一个固方子,而且陈南能把穆承元的所有症状,所有体征,以及患者的舌脉精准的把握到!

这是何等的实力

何元申见过高手,参加全国会议的时候,也曾有幸和国医大师交流过但是……

他惊讶的发现一个问题,陈南此时表现出的实力和那一番对于患者病情发展的掌握力,就连有些国医大师也比不上。

何元申此时刚刚触摸到了察变的进度,对于掌握,望尘莫及

但是,隐隐约约之间,也能知道陈南为何能做到这一点

那就是对于患者的精准把握!

何元申忍不住深吸一口气,愣在了原地。先是「三脉同诊救危症」

随即「三方协同断症状」了不起啊!

何元申转身看了一眼陈南,久久说不出话来,然后半饷之后,才感慨一声∶「哎!」

「陈会长,实至名归啊,长见识了」「真的了不起。」

「我不是没有见过国医大师,但是这种掌握力度,一般的大师也比不上您啊!」「哎」

何元申感慨一番,看着陈南,笑着摇头。

而周围其他的主任,此时一个个还沉醉在陈南刚才的方子中。他们大多数,只是记住了陈南的开方

对于疾病的认知,还停留在证型方药的阶段。对于陈南后面的那一番话,大家都有些反应不过来。

不过……

这个时候,一个主任忍不住问了句「抱歉,陈主任……冒昧打扰一下。」

「为什么不用一个方子治疗六天,而选择这样复杂的方式呢」「第一个方子和第三个方子一样,而唯独第二个不一样……」

「原因何在」

何元申见状,看了一眼主任,摇了摇头,示意不要再问了。因为很多时候,盲目掌握太靠前的东西,并非好事儿。

陈南这个用法,一般人不能学,也不要学,学了以后毫无用处,只能有坏处

因为想要这么开方,要建立在对于患者疾病的足够把握上。

陈南此时摆了摆手说道∶「因为患者此时的体内有变证。」

「所谓变证,就是患者在疾病治疗阶段,有一个变量的意思。」「患者本质上属于春瘟,证属痰火扰神,湿浊中阻。」

「治当首先运转中州以除湿豁痰,开窍醒神,拟三仁汤加减。」「但是,唯一的变证,就在于患者体内的大便」

「患者体虚,不适用长期的通腑泄热。」

「而通过第一次两副药之后,可以有效的分清利浊,经治见之后,患者中州运转已启动,但见

其邪有化燥之势,此时,再用以小承气汤通腑祛邪,使疠毒随便而去。

「随后,通腑泄热之后,再次回到原来的治疗方案,即可!」

陈南这一番话,让周围众人都领悟过来一二。

但是……

恰恰因为如此,更加让众人对于陈南,多了几分茫然,更加不知道其深浅高低了。

原本对于这个26岁的副会长,大家虽然心存敬畏,但是难免心里会有一些想法,这是不可避免的。

上一篇:从亮剑开始搞军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