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亮剑开始搞军工 第335章

作者:歪打不留一

“放弃?咱可舍不得……开始吧?”李二牛咧嘴一笑,然后问道。

“……”李月轩没有开口说话,而是对着边上打了个手势,然后大家快速的带着物资,向着红土山下面赶去。

到了山下,李月轩他们停住身形,然后转过身,看着红土山的方向。

“轰……轰轰轰……”数分钟后,一连串的爆炸声,在红土山上面响起。剧烈的爆炸,让大地都在颤动,无数的土石被炸的飞起,甚至还有石块飞到了山脚下。爆炸的火光明亮,产生的烟尘在火光的照射下,正在急速的上升,甚至在山顶上空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蘑菇云。

“哈哈……好了,到了1941年了,咱们送给小鬼子的这番新年大礼,相信小鬼子们会喜欢的……”到了这个时候,李月轩才露出笑容说道。

第972章 冰冷的夜,热闹的年

“这天儿,真他娘的冷啊……呵……呵……”辽县西郊外,一大队的侦察排长,间北路行动队的临时第一指挥员梁邱呵了两口热气在手上。

“刚刚都听到爆炸声了,也接到特战队的电报了,现在都打起精神来。这里距离红土山最近,是鬼子最有可能出城巡查的地方。”魏大同带着独立团的侦察排也参与了这次行动,不过他不是第一指挥员,现在说话,也是对独立团侦察连的战士们说的。

“小鬼子这是被咱们打怕了啊,城门楼子都给炸塌了,小鬼子愣是不敢过来查看,让咱们白等一场。现在该出来了吧?同志们,吃作战口粮,然后给双手保暖,准备战斗!”闫周平,带着新一团的侦察连,跟魏大同一起参与这次行动。

“两位连长,咱们这次行动,可是直接戳了小鬼子的肺管子。您二位说,这辽县的鬼子,能出来多少?”梁邱开口问道。

“天寒地冻的,小鬼子也被咱们打的畏手畏脚……能有敢出城的鬼子就烧高香了,管他来多少?”魏大同送好没有因为连长被排长带着战斗而有心理阴影。在他们眼中,九支队是特殊的,尤其是九支队的特战队更是特殊的。别看梁邱是个排长,放在主力团妥妥的连长。

而且他们都是侦察兵,最佩服的就是有本事的,而九支队的侦察排,那就是有本事的。

“根据我们的情报,小鬼子的15大队被打的有点惨,刚刚补充了新兵。所以,现在城里面的鬼子一个大队,老兵不超过100个。”闫周平道。

“希望,多来点吧……”梁邱说出了大家的心声,然后整个伏击阵地就是一阵的安静。

黑暗处,战士们趴伏在狗皮的垫子上,背囊背在背上,还有一件改了样式的日军大衣盖在身上,倒是不怎么冷。就是露在外面的双手,在寒风中有些受不了。所以,双手揣进怀中放在胳肢窝底下,就成了最好的选择。当然,放在大腿根也行,都是暖和的地儿。

而随着吃饭的命令下达,一直被放在军大衣里面,贴身放置的军用水壶,就被拿了出来,水还是温的。

咕噜噜的倒水声,饭盒里的炒面被温水打湿,然后就有木头的小勺子搅和几下,一盒作战口粮也就出来了。

一口炒面,一口温水,吃饱喝足后,战士们顿感热气从胃里面发散,身上也不怎么冷了。

黑暗中的制高点,连用机枪的机枪手,吃饱喝足后,拿着一块干布,再一次擦了下机枪,保持干净。而在一侧,长长的金属弹链,被连接成了350发一条的长条。之所以这么长,是因为保证火力的持续性,也是因为这时候天冷,风冷的枪管足够支持350发的射击而不会过热。

当然,连用机枪的射速并不算快也是一个原因。

为啥大家都不喜欢民二四了?枪身太重,行动不便是一个原因;再一个就是这样的深夜伏击战,散热水桶中的水很容易被冻住,那枪就没法用了。保温的办法,要么加热水,盖上棉布保温,要么隔段时间开几枪保温。但不管怎么弄,都是麻烦事。而且天寒地冻,也难找到水源。

这边,吃饱喝足,武器重新准备好了战斗状态;辽县,一个中队的鬼子,在中队长饭岛田的带领下除了县城,向着西边红土山方向赶路。

鬼子今夜过的很艰难,因为他们刚睡着了,就被爆炸声惊醒了,然后就看到了城门楼子没了一个,大门也被炸开了。

甚至于,他们都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只知道加固城防,在城内的街道上布置沙袋街垒,等待着攻城战的开始。然后,左等右等都没等到。

没错,小鬼子发现城门楼子都被炸塌了,就判断这是八路的大部队在行动,还是动用了重炮的大部队。鬼子们不相信,八路就是为了炸个城门玩玩,这绝对是要攻城的节奏啊。然后……就是你等我攻城,我等你出城,到最后谁都没等到谁。

可是现在不一样啦,红土山那边的爆炸太明显了,县城这边都看到巨大的火光了,怎么能不出城查看?红土山,可是关系到这边两个县城的安全。

“快快滴,不要停!尖兵队,要时刻注意两侧的山梁,不要被游击队跟八路打了伏击!”一边催促队伍赶路,一边招呼尖兵队,饭岛田真的很累。

然后,一里地过去了,二里地过去了……直到走了5里地的山路了,也没有遭到伏击。

“纳尼?难道八路就是这样有武器没有地方用,就只为了炸一个城门威慑我们么?”饭岛田一边走在队伍中,一边思索着这个问题。在他看来,能这么准确的打中城门跟城门楼的炮兵,那绝对是把炮架设在了2公里的范围内直射的,可是都走了这么远了啊。

“准备……”距离城门3公里左右,距离饭岛田他们500米左右的地方,梁邱他们下达了准备作战的命令。

时间又过了十多分钟后,鬼子的中队踩着碎石铺就的山路,从东边赶了过来。而前面的尖兵小分队,此时却是毫无精神的走在最前面,甚至连最开始的向两边开枪威慑都不干了。这时候,又困又累,鬼子的新兵们遭不住了。

“打……”黑暗中的一声吼,让鬼子们精神一震,顿感不妙。

然后,啪啪啪的半自动、哒哒、哒哒哒的班用机枪,哒哒哒响个不停的连用机枪就从两侧的山梁上不断的往下倾斜子弹。与此同时,还有掷弹筒发射的声音,接着就有挂着小降落伞的照明弹在空中点亮,照亮了山路上的鬼子们。

照明弹照着鬼子,让伏击的战士们有了清晰的目标,此时枪声反而变的稀疏。不过,鬼子的伤亡却是直线上扬,毕竟开枪的都是好手,暗打明,占足了便宜。一番输出之后,鬼子所剩无几,都被击毙在了山路上。

鬼子们到死,都没有发现是谁干掉他们的,因为四处望去,除了黑暗,就是闪烁的枪口焰。

这就是辽县,红土山,以及之间的某段山路上发生的事情。

今夜是阳历年,很冷,但是真的很热闹。

第973章 黑夜过去是黎明

麻田,八路军总部所在地,首长们也是一直没有睡觉。他们,也在等着今晚行动的结果。

嗯,麻田就在九寨东边20里地的地方,清漳河边,距离一大队的驻地仅仅2公里远,是11月份搬过来的。那时候刚刚打完了山崎大队,还有李云龙他们也干掉了一个多大队,大家觉得这边不安全了,害怕鬼子派出精锐部队报复,就让总部迁移到了这边。

而在12月,一直跟总部在一起办公的129师,也终于在麻田南边50里地的赤岸村,有了自己的总部。好吧,129师发展到现在,加游击队民兵都超过10万的部队了,才有了独立办公的地方,可见条件有多么的艰苦。

而且,赤岸村距离涉县很近,仅仅才6里地的样子,可以更近的指挥冀南、豫北、晋东南等地的部队。

同样的,师长这边也是没有睡觉,都在等着行动的消息传回来。

按说,就是打一个炮台而已,根本就没有让首长们熬夜的缘由。可是,他们却是不约而同的等待着消息。

第一波电报,是在12点刚过的时候转发过来的。首长们看完了,纷纷点头,然后相视一笑:看来,那个火箭炮还是可以的,远距离攻坚不错!

然后,直到凌晨的时候,才接到了旅部转发的李月轩他们的电报:炮台炸了,百姓救出来了,参与行动者无一伤亡。

就这么简短的三段话,却是让首长们高兴不已:这说明,小规模的,小编制的,但是武器装备训练都超强的特战队,是有很强的战斗力的。

而后,时隔不久,旅部又转发了一份电报:辽县西,三公里,歼敌170,无一伤亡,缴获颇丰。

看了这份电报,首长哈哈一笑:“这就是李云龙那个愣种成天挂嘴皮子上的搂草打兔子吧?这兔子打得好啊,又是一个中队没了,哈哈。”

看完电报,首长们去作短暂的休息,师长这边也是放下心来:“看来,可以在师里面的主力旅,成立这种连一级的特战队了!”

师长对于给每个旅成立特战队很有信心。因为他手里还扣着一批装备没法下去呢,就是为了这个事情准备的。

什么装备?九寨兵工厂造的精品半自动步枪,数量900支;半自动精确射手步枪,数量200支;马四环狙击步枪100支;连用机枪,数量100挺;6.5m口径班用机枪,数量200挺;82mm迫击炮40门;50mm鼎龙掷弹筒,数量200具。然后,就是相应的弹药,都有足足5个基数的储备。

这一批装备,师长觉得可以给每个旅都成立一个150人到180人不等的特战队出来。就按照一个班15人,步兵全员半自动,近战辅助武器有手枪跟霰弹枪,班里有班用机枪,精确射手,掷弹筒组,排里面有两个连用机枪班,有专职的狙击手,特战队有迫击炮战斗组这样编制。

嗯,这完全是在复刻九支队特战队的编成模式来进行的组建。就是,师长在考虑的时候,已经忽略掉了386旅这边,毕竟386旅就是给师里面跟整个八路军做的试点单位。现在看来,这样的作战单位还是很有效率的。

然后呢,一个头疼的问题就出现在师长的面前——没有教官,甚至没有特战队主官跟骨干啊,这是个问题,还是个大问题。

于是,师长推开门,带着警卫员登上了村边的小山顶上,在朝阳的映照下,看向了西边:“九支队,特战队……”

师长在沉吟,要不要给特战队拆分打散,然后让特战队的骨干们当作框架,给每个旅的特战队组建起来。可是,师长也是有些皱眉,毕竟某个小子的脑袋瓜子不太能受刺激,这万一给刺激的坏掉了,往后哪里还来的这么些装备出来?

好吧,胡长义的脑袋瓜子受过伤,这个大家都知道,以前迷糊了好几年,也执拗了好几年,愣头愣脑的谁都说不听的那种。现在好点了,才哄着没让去前线作战,毕竟人家老子都为革命牺牲了,他自己也是身上带了那么多的伤,再给送去前线就有些对不起烈士们了。

关键是,胡长义太重要了,所有的兵工厂,所有的产业,其实是以他为中心来运转的。别看他管的事情不多,每天就是厂里面转转,然后就是坐在绘图室跟办公室处理事情,要么就跟着大家一起训练。可是没有他,哪里来的半自动,哪里来的连用机枪,哪里来的……

甚至,就连特战队也是人家胡长义一手带出来的。虽然大家都搞不清楚这个小家伙脑子里咋就有了这些东西,可是这孩子从小就聪明,迷糊了几年,开了窍,能有这些也就可以理解了。有时候,天才的事情,是真的不好说。

“现在,还是要在咱们手上有这么一支强有力的特战队才行!”师长想了想,觉得还是不要拆分,慢慢来,毕竟没有特战队,也照样打仗不是?

“小鬼子有个山本特战队,这是可以直接威胁到总部安全的部队。而对付特战队,最好的就是用特战队去对付!”师长做出了最后的决断。

九寨,胡长义在知道了炸城门后不久,就被张部长喊去睡觉了,理由是脑袋有伤,不能熬夜。

当然,胡长义也没打算熬一整宿。没有电脑手机网络游戏,熬夜的滋味实在是不好受。关键是,他对李月轩跟李二牛有着足够的信心:就打一个鬼子工程兵掌控的工地而已,这要是搞不定,给他们哥俩一人发一块豆腐自己撞脑袋算了。所以,只需要睡醒了,看一下胜利的捷报就好了么。

所以,当日上三竿,2大队的战士已经围着九寨跑操的时候,看完了电报的胡长义也出现在了队伍中,身边是警卫排的战士们。

而胡长义根本就不知道,就在今天凌晨,师长差点就下黑手拆了他的特战队呢。当然,师长想要拆分,还得过总部这一关,毕竟九支队归总部管。

第974章 黑暗的1月份

师长的黑手没有下,但是在皖南,某个光头的黑手,却是实实在在的伸了出来,而且马上就要下手了。

光头的这一位,手下的何部长是亲日派,跟梅津签订何梅协定的,还能稳坐部长的位置。而且何部长手下的派系也是不少,占了不小的话语权。

用枪逼着这位去抗日,坚持了两年不到,就私底下撕毁协议,示意手下制造摩擦,现在更是明目张胆了。他手下有精锐部队么?真有,还不少,加起来几十万是有的。可是呢,这些部队要不在西安防着北边,要么就在……总之,打鬼子从不积极,打我们却是积极得很。

皖南的事情,胡长义知道会发生,也想办法提醒了,但是他真没有能力去阻止。或许,之前送去的那些武器,会给被包围的同志们增加几分生机。

九寨,新年新气象,停留在这里的2大队,带着村子里的民兵们进行起了冬日的强化训练,旨在维持民兵们的体能跟战斗力。工厂这边,机加工依旧忙碌,子弹车间依旧是最重要的,就是枪管这边停产的水动力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于是,库存的枪管被拿了出来,保持生产能力。

炸药厂,从鬼子那里弄来的肥田粉,去年一年足足造出了100吨的高爆炸药今年还在继续。100吨数量很多?一个长炮榴弹装药就有4公斤装药,算算能装多少?25000个很多?可是,120重迫击炮的炮弹呢?82迫击炮的炮弹呢?掷弹筒的榴弹呢?军品手榴弹的装药呢?地雷呢?定向雷呢?

也就是能从鬼子那边缴获到或者买到现成的炸药,还能生产一些别的炸药,更是有数量庞大的黑火药撑着,才能保证几十万部队的手榴弹不缺。能保证每一门82迫击炮能分到几十发的炮弹,能保证每个旅的120重迫能在关键时刻拉出来轰鬼子。

哦,还有硝酸淀粉,这个用地瓜淀粉跟硝酸来为主料生产的,也有了产量。现在地瓜土豆的种植的颇多,这都淀粉产量很高的作物。

当然,386旅这边是个例外,毕竟距离兵工厂一山之隔,补给啥的方便,缴获更是多多……咳咳,天下第一旅不是吹的,是真的很强。

总之,炸药厂这边的产能还是很差劲的,今年还得想办法继续加强。争取……让民兵手榴弹的高爆炸药装药比重能多一点。

相对于炸药厂,其实九寨兵工厂的枪械制造上,对于八路军来说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怎么说呢?就是下面的兵工厂已经有6家能够生产八一式马步枪的了,更是有3家能生产班用机枪,1家能生产民二四重机枪的了。

枪械这事情,毕竟有个使用年限的,不像是子弹手榴弹炮弹这些东西都是消耗品,打出去就没了。虽然最早的一批八一式马步枪的使用寿命只有300发子弹的精度,可是这足够维持100场战斗了啊。而且后来的优质枪管钢,让枪管寿命达到了2000发,这就更不容易坏了。

还有就是,这连续的战斗下来,缴获的枪支颇多,给八路补充了相当大的一部分武器缺口。

说白了,现在八路奇缺弹药,枪械反而不怎么缺少了。哦,还有一个事情,就是下面的兵工厂,能造霰弹炮,能造霰弹枪,能造霰弹炮的炮弹跟霰弹枪的子弹,这也是八路军对枪械的需求不是多么急切的原因。一个霰弹炮组,少说3人,多了得有6个人,再多可以有9个人一个班了。

比如386旅培训的游击队来说,他们走的时候就带走了霰弹炮一门,50发炮弹,3支步枪4支霰弹枪跟整整90发的子弹跟240发霰弹。这足够游击队规模达到20人,完全能组成一个围绕着霰弹炮为核心的战斗群。

总之,枪械需求不怎么迫切,或者大规模的枪械需求并不需要九寨兵工厂来满足了。当然,精品的半自动、连用机枪、马四环狙击枪这些,造多少都有人要,甚至是抢着要。所以,这就需要胡长义来安排协调产能了。

他不管炸药厂的生产事宜,甚至张部长都不让他靠近炸药厂1公里的距离。可是炸药厂的生产,胡长义也是有权利过问给安排的。比如,这个月,胡长义安排他们增加tnt的产能,兵工厂就会增加这方面的人力物力投入。

但不管如何,现有的产量,还是满足不了整个八路军的需求的,这需要继续努力才行。

忙忙碌碌了好几天,胡长义终于等来了关于皖南的事情的通告:相煎何太急!没错,就是历史上的样子,该发生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当然,根据张部长透露的消息看,被包围的部队凭借着足足200个的长炮榴弹,凭借着刚刚下发的几百个掷弹筒,可是让那些精锐吃了个闷亏。

当然,这只是张部长透露的消息,具体什么情况,胡长义不知道,也没那个级别知道。反正,正事不干的光头蒋,不去打鬼子,反而对打鬼子的自己人下手,这样的事情他是真的敢干。嗯……后来的一段话好像很适合他:我是流氓我怕谁?

1941年的一月,是黑暗的一个月。这边背后捅刀子的时候,小鬼子没感激光头的献媚,反而集中了七个半步兵师团,一个骑兵旅团,对着豫南的果脯控制区发起了三路进攻。你不是把主力调走了打共军去了么?正好我来揍你,顺便抢地盘。

鬼子的这一番操作,让果脯的后续反攻计划不得不终止,毕竟屁股底下的位置还是要的,这个丢不得。

豫南战役怎么打的,咱不做多说,然后冀东的鬼子,对潘家峪村实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1237无辜百姓死在了屠刀之下,制造了潘家峪惨案。

而时间到了30日这一天,法币正式禁止在边区流通了,这算是一个无奈之举了。法币,真的连一张纸都买不起咧。

这就是41年的1月,农历的腊月,寒冷的天气,寒冷的人心,让抗战的好形势变的寒冷了起来。

而不管外界如何,九寨这边的春节是到来了。忙碌了一年的军民,也终于能过个年了。

第975章 鱼

兵工厂搬来之前,九寨有一条从后山引水的水渠,管着九个村寨的农灌跟饮水。再加上周围山上的山泉汇聚的溪流,最终汇入河水中流出九寨。

当然,李家滩因为地势最低,河水会在这里形成一个大的水塘,嗯,也可以说是个小湖,这里是是九寨的一个重要的水源地。

现在,原先的水渠加宽加深,水量暴增,李家滩的湖面也拔高了五六米,而且还修了一个拦湖坝,多余的湖水会从排水口流出,一直流出九寨。

这个出水口,跟三里峡不在一起,而是从山间流出,从一处断崖直落而下,最终汇入桐峪河中,从黄家镇流出,麻田附近汇入清漳河。

现在,正值年底,水渠封冻,河水封冻,水渠落差处的水塘封冻,李家滩的湖面也封冻了……

只是,这几天,这些封冻的冰面上,却是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冰窟窿,还有散落的水迹又重新冰冻而出的高低不平的冰层。而造成这一切的那就是此时正在冰面上忙碌的人们。

“李老村长,今年收了不少的渔获吧?这是冰下撒网呢?”胡长义站在李家滩的拦湖坝上,看着正在破冰捕鱼的村民们,笑着脸问李家滩的村长李大富。

“哈哈,胡家村的小子,这你可问着了!咱们李家滩地势最低,耕地最少,可是咱们村的小伙子们都会捕鱼。有加上这两年咱们也学会在水里面投喂那些鱼饲料了,这湖里的鱼儿长的那叫一个肥实!”李大富别看叫大富,可是一点富人样都没有,精瘦精瘦的,人也是格外精神。

“哈哈,那就好啊,多养鱼,多打鱼,咱们部队上可是太需要这些鱼来给战士们补充营养呢!”胡长义对于李大富管自己叫胡家村的小子一点意见都没有。现在他在胡家村入了谱,那就是胡家村的人,人家这么叫,那是当自己人看的。

“那必须的!部队上的娃娃,那都是咱们九寨的子弟,出生入死的保护咱们百姓,吃几条鱼咋了?我给你说哈,今天这一天,甭管逮到多少鱼,你统统拉走,一个子儿都别给我们,给钱我给你急眼!”李大富瞪着眼睛,做出一副凶狠的样子,说的话却是真的很暖心。

“不是,那不一样,我们是八路军,是……”胡长义过来就是解决这事情的,李家滩的百姓们决定白送九支队鱼,这事情可不是小事。

“是啥?你看看你身边的,这个这个,这是我们李家的,那三个……别躲,你们是胡家的,还有……”李大富伸出手,指着跟着胡长义的战士,分别点出了来自哪个村,甚至小名都喊了出来。

“你说,就你自己还是胡家的,都是咱们的娃儿,吃几条鱼咋了?你就说,你们打生打死的干了一年,到头来就给几条鱼吃,这合理不?”

“这个……”胡长义刚开了个口,又被打断了。

“你也觉得应该是吧?我给你说,这不是百姓跟军队的事情,我们就是代表我们的这些军属,然后给自家的娃娃送点渔获吃,这没问题吧?还有,你们不也是有个拥军的政策么?我们也拥军么?”李大富在这里摆事实讲道理。

“这事情……算了,还是让张部长来解决吧……”胡长义觉得这事情他真的是处理不来,还是张部长有经验。

胡长义灰溜溜的走了,百姓们哈哈一笑,然后齐心合力的把穿在湖里面的拖网往外拖。随着整齐的号子,渔网一点点的拖拽出来,带出的湖水流开没多远,又给冻在冰面上。

“出鱼咯,出鱼咯……”半大的小崽子们,穿着鬼子棉衣改成的小棉袄棉裤,一个个黄不拉几的在冰面上蹦跶。看到渔网中的大鱼,都喊了起来。

“收鱼咯……”李大富大吼一声,拿着水桶、藤筐、麻袋的老头老太,大姑娘小媳妇们一拥而上,纷纷把从渔网中蹦出来的鱼给收起来。

很快,在湖边的一侧,就有大大小小的河鱼堆积在这里,而且越堆越高。

这里的水质很好,山泉水流经了水渠,顶多带动水车给膛线切割机提供动力,却是一点污染都没有。平常,大家可都是从河里面挑水洗菜洗衣服,甚至是直接开口喝的。好水,自然养了好鱼,最深有30多米的湖水,鱼儿自然也小不了。

半米多长的鲢鱼,这都是小的;一米长的大草鱼,蹦在冰面上几个人都按不住,结果自己给拍在冰面上,没多久就冻的硬邦邦的了;又肥又大的鲤鱼,也不知道吃了多少好东西,肚子溜圆的,被几个孩子套上了小绳子,合力在冰面上拖着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