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华夏:开局对话十大皇帝 第876章

作者:烽火重燃

突然,巡夜的狱卒冲了过来,他一声爆喝响彻牢狱,许多牢狱持刀而来,江逸心念一动,所有敌人都被禁止。

“白天一到,我就要走了。”

文天祥怅然道:“我本以为,只要我不死,抗元义士之心就不会消散,未曾想他们会如此看待此事。”

“他们只担心我会降元,却没看到我一直在抗争,大宋到了如今的覆亡之局,除去咎由自取之外,我已无话可说。”

文天祥站起身,手脚上的镣铐随着他的动作发出“砰砰”震响,每一阵响动都让人心跟着紧悬起来,隔着屏幕感受到了那镣铐的沉重。

“如今,我的事已经完成了,是时候去死了。”

我的事已经完成了……

江逸突然想起,这不正是历史上的文天祥临终时对狱卒说的话吗?

之前,江逸一直没想明白,为什么文天祥会说这句话,他究竟完成了什么。

从当时的环境来看,宋朝已经灭亡,文天祥的坚守已经失去了意义,可他居然说自己完成了,这似乎是一个悖论。

江逸曾经在一些史料上看过类似的推测,有认为,这是文天祥在临死前要给自己留一个面子,搞得好像很成功。

这部分观点和那些认为崇祯皇帝临死前,说亡国皆是诸臣误朕是一个道理。

还有一部分观点,认为文天祥只是故意给元人一个套,想要让元人分心去想他到底完成了什么,以此来给予元人最后一击。

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端倪也十分明显。

但是现在,江逸突然明白,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即便国家灭亡,文天祥的气节依然挺立于世。

他在监狱里饱受折磨,不为痛苦折腰,他在元人的各种诱惑之下淡定自若,不为金钱名利折腰。

他的妻女在宫中为奴,他忍痛割爱,不因私废国,直至国家灭亡。

这其中的桩桩件件,哪个不是文天祥在实现他的未完之事?

我不知道国家和百姓正在怎样对我,但我依然和国家共存亡。

这样的气节,在现代,还能有多少人有呢?

至于是好是坏,每个人心中都有答案。

但江逸对文天祥的敬意,却是越发浓厚。

如果他是这个时代的百姓,他不会随波逐流去抨击文天祥,但他绝对会感谢他,如果他选择出卖自己的国家,他会比任何一个元人臣子和投降的人,都明白怎样对付百姓。

但他,没有。

但江逸同样明白,这样的觉悟并非每人都有,但他绝不会去理解那些为了利益去卖国的人,因为说得再好听再无奈,归根结底还是把幸福建立在了一群无辜者的身上。

哪怕,这个社会曾经对不起他,可这,又关那些普通百姓什么事呢?

“先祖之心,晚辈今日,总算明悟。”

江逸郑重起身,朝文天祥拱手道。

文天祥不解,问道:“你这是?”

江逸把自己刚才想的说了一遍,文天祥没想到,自己刚才的话,居然会在历史上也说过一次。

沉默片刻,他突然笑了。

“呵呵,时也,命也。”

文天祥笑着笑着,双眼含满泪花:“可叹大宋,可悲我大宋子民!”

第1430章 清民宋民

江逸穿越到已经对话过的文天祥时空之后的第二天。

至元十九年(1282年),文天祥披头散发,走到了刑场上。

江逸穿着一身现代唐装,站在了刑场之外,和百姓们一同观看。

他的服装与古代格格不入,许多百姓投来惊诧的目光,好在没有吸引到一些潜伏在暗中的士兵注意。

在他们看来,越是奇装异服,劫法场的可能性只会越小,反倒是那些穿着平凡朴素的,恰恰有可能是抗元义士。

文天祥面黄肌瘦,手和脸上的肉紧巴巴地皱在一处,完全成了皮包骨,他双眼凹陷,目光扫过众人,只为多看江逸这个后世一眼。

“文丞相终于要死了,真是大快人心。”

江逸站在人群之中,突然听到了这样一句声音入耳。

他剑眉皱下,拳头握起,恨不得一拳砸过去。

“文丞相死得其所,今天不管说什么,我们总得为他收尸。”

“那肯定的,元人要他的尸体没有用,我们收尸还能落个好名声。”

“这才是我心目中的大英雄啊,文丞相不愧是抗元的领头羊。”

“呵呵,有什么用,事实证明和元人对抗不会有好下场。”

法场周围的窃窃私语被江逸敏锐地捕捉入耳,隔着时空之镜看这些,和在现场亲身经历,完全成了两回事。

“嘘,不要说那两个字,当心被人当成是文丞相的同党。”

“你说得对,现在我们得和文丞相保持距离才是。”

一些百姓默默地后退几步,警惕地看向周围,生怕有元人探子。

彩蛋直播间的观众们恨得咬牙切齿,不少人对着自己的手机屏幕疯狂呸了起来。

“这些人真是太恶心了!”

“卧槽,我真是看不下去了,真替文天祥感到不值!”

“那些文人明明可以号召人去救文天祥的,却偏偏选择了逼他死的办法,还各个说的冠冕堂皇,真是会慷他人之慨啊!”

“这样的朝代活该灭亡,现在它已经是我第二个讨厌的朝代了!”

……

江逸在人群中强忍脾气,冲身旁一人说道:“闭嘴吧。”

“闭嘴,闭什么嘴?”穿着布衫的中年人诧异地看向江逸,立马警觉起来,“你不会是和文丞相一伙的吧?”

“我劝你现在最好不要做傻事啊,文丞相死了必将青史留名,你要是死了,史书上连你的名字都不会有的。”

中年人以为江逸要劫法场,这不是跟送死差不多嘛。

本来,一堆观众正想喷中年人,可一听这话,瞬间觉得好像还真有点道理,一时间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这……我竟无法反驳!”

“唉,都说人心不古,可古代的人心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一些人不由开始怀疑,如果说古代很讲究仁义礼智信,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大家不该是奋起抗争,一起保护文天祥嘛,为什么会出现现代常见的局面?

当这颗种子开始萌芽,不少人开始想,现代的一些现象,究竟是因为人心不古,还是,只是单纯因为现代网络世界发达了,才会让他们觉得这种现象比古代多?

如果古代网络也很发达的话,会不会也有很多类似的事情被曝光?

这个疑问充斥在观众们脑海挥之不去。

看到这样的疑问越来越多,沈万荣刚冷静下来的心一下子慌乱起来。

“这些思想太危险了。”

“是啊,我们得马上让江逸结束彩蛋期,这些事不能让现代的观众看到!”陈大发立马说道,“只有这样才能保护江逸!”

“要我看有什么不能看,本来就是博古通今的节目,总不能光说好不说坏吧,古代那些不好的现象,同样值得我们反思和学习。”

短发女台长回道:“这也是个开拓性的举措,我们有秦汉之民,也有宋清之民,不管好坏,都是经验不是?”

“可是这种经验被吸取,谁知道是好是坏?”陈大发关心则乱,他仿佛已经看到江逸被责问的画面。

短发女台长摇头:“当然是好的。”

“是要做秦汉之民,还是做宋清之民,不都是大众自己的选择吗?”

“宋清之民就像彩蛋期里的这些人一样,最终会沦为奴隶,秦汉之民何等强大观众们也都看过,只要他们能拎得清,就会有正确的答案。”

“至于那些拎不清的,他们大多已经活了十几二十年,四五十岁的也有不少,如果到了这些年纪还是糊里糊涂,又怎么指望一个节目能拯救他们?”

能坐在这个会议室里的都不是简单人物,短发女台长用自己的语言征服了在场的大部分台长。

“继续!”

沈万荣斟酌再三,采纳了短发女台长的意见。

陈大发眉头紧皱不敢舒展,生怕局面不受控制。

“年轻人,这人说的对啊,你要听劝,不管来了多少人,你都不要参与,何必为了一个将死之人枉送性命。”

又有一人在江逸耳边说道,周围其他人也都点头示意。

江逸来了句:“如果,我非要呢?”

“那你就是傻,文丞相不死,不知道多少人睡不着,元人一直在抓抗元义士,就是怕文丞相的势力反扑。”

“虽然丞相大势已去,但还是有不少人向着他,但元人抓不住就会拿我们百姓泄愤啊,现在只有文丞相死了,元人才能放心一些。”

“牺牲他一个,就能让我们都有好日子过,我们为什么不这样呢?”

许多百姓纷纷劝道,倒不是他们多仗义,要是觉得这人要是劫法场事态只会更加严重,在场的人怕是都会被搜查,搞不好自己的命都得交代在这。

江逸注意到,有一些人已经鬼鬼祟祟地离开他周围,想必是找元人报信去了。

“年轻人,你快走吧,我就不告发你了,但你不要连累了我们。”

一个老者说道。

江逸长叹一气,为文天祥感到不值。

为这样一群人而死,真的值得吗?

江逸不知道该怎么说,此时此刻,文天祥的耳朵里,一道米粒大小的时空之镜浮现响着十分细微的声音。

那是江逸用心念放在他耳里的,就是想让他看看,这些百姓究竟值不值得他付出生命。

面对这样他们,文天祥先祖,还会赴死吗?

先祖的目光直视过来,江逸毫不避讳地看向他,摇了摇头。

第1431章 何处是南方

文天祥注视江逸,对他的意思心领神会。

他没有多说,冲江逸扬起嘴角,问:“何处是南方?”

何处是南方?

文天祥英勇就义前,曾经这样问过众人,众人为他指出了这个方向,随后,文天祥向南而拜,毅然赴死……

江逸没想到,站在人群之中的自己,居然成为了这次事件的核心人物之一。

他伸出手,指向自己的右手边。

江逸诧异,为什么先祖现在连哪里是南方都不知道,这也是他在现代的疑问,按理来说,文天祥应该很容易就能辨别这些。

想来,先祖已经心力憔悴,再加上北上过程中一直被押着,早已分不清方向,这才会有此一问。

江逸想了想,继而摇头,古代人的辨向能力应该比现代好很多,要是给现代人指路说往东多少米,再往西多少米,能把问路的人愁死。

看来,先祖心中应该大致知晓方位,只是不确定。

文天祥顺着江逸手指的方向看去,眼神中充斥着坚定,向南而拜。

最终,在百姓们的旁观之下,文天祥被行刑而死。

“呜呜呜,文丞相,文丞相!”

“文丞相大义,实乃我辈之楷模,呜呜呜……”

周围的百姓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抹着,不禁潸然泪下,更有甚者趴在地上嗷嗷痛哭,还有人泣不成声,朝着文天祥拜了三拜。

“文丞相,你的事情做完了,悼念你的事情,就交给我来吧。”

“文丞相,我必用我的毕生所学,让世人记得您的功绩。”

“文丞相,您是我们大宋最后的英雄,请您放心,大宋百姓会永远记住您!”

上一篇:诸神殿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