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华夏:开局对话十大皇帝 第786章

作者:烽火重燃

“我知道肯定会有许多人会义正严词地说,那我情愿自己死,也绝不会拖累他们!”

“可扪心自问一下,真当我们奄奄一息,想起我们就要失去所有,再看不到自己在意的人,再吃不上自己想吃的东西,想起我们最在意的人会因为我们的死痛不欲生时,我们会有多无助和想要活着?”

“是啊,消防战士真是太用心良苦了,原来他们不仅仅是在救人,更是要让我们也有足够的安全感和信念,他们是在用自己的命告诉我们,我们的身后有一个永远不会放弃我们的足够!”

“致敬华夏人民消防员!”

第1256章 苏合香酒

弹幕里涌现出无数的致敬语,屏幕前的消防战士们看到后,心中一阵暖流流淌。

“这就是我们守护的同胞。”

消防寝室里,许多消防战士互相看着对方,嘴角情不自禁地咧开。

“所以说,我们每次拼的命都很值得,我们要挽救的是一个人,一个是家庭,江逸前几期不是也说了某位先生的名言嘛……”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我们除了在做这些,还在帮助青春之家庭呢!”

消防战士们说着说着,畅快地笑了起来。

不需要你知道我,不需要你认识我,我们把青春献给……祖国的同胞!

直播间画面之中。

消防战士何江继续说:“人民消防为人民,这就是我们奋不顾身的理由。”

范仲淹连连赞道:“好,好!”

江逸心念一动,何江的时空之镜缓缓消失。

何江察觉到这些,立即又冲范仲淹遥遥一拜。

“先祖,这就是我们华夏的消防战士之心,他们和您一样,从来以为了人民为己任,从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老夫信了,老夫相信他们!”

范仲淹脸上写满了赞许,一双皱纹包裹的眼眸闪闪发光:“老夫本以为,这个世界很难存在真正大公为民的群体。”

“就如我们大宋的朝廷,虽然偶有不少为民之忠臣,但放眼整个朝廷,乃至于整个大宋历代之朝代,都是凤毛麟角。”

“万没想到,万没想到,后世居然有这样一群人!”

“哈哈哈……”

范仲淹仰天大笑,拳头握得紧紧:“快哉,快哉!”

“此时当饮美酒!”

范仲淹赶紧冲回马车里,从里面掏出了两坛用罐子装的美酒。

“此乃宫廷御用之苏合香酒,乃陛下所赐,今日你我同饮。”

范仲淹拉着江逸走到一旁,席着草地而坐,几颗郁郁葱葱的杨树伫立两旁,微风习习,阳光透过树叶照射进来,带来丝丝暖意。

“砰!”

“砰!”

两阵开罐声响起,一阵浓郁的酒香随风而来,钻入江逸鼻尖,江逸感觉浑身上下都受到了洗礼一般,不由打了个寒颤。

“此乃是药酒,可调理五脏,祛腹中诸病。”

范仲淹双手捧起罐子,江逸紧跟着捧起来,两人拿着罐子碰撞一声,江逸不敢用力,生怕一不小心罐子碎了,随即对着罐边喝了起来。

“咕噜……”

“咕噜……”

“卧槽,江神你这也太坏了,居然不给我们也喝喝!”

“就是啊江神,你都能穿越了,给我带几个古代美食来吃不过分吧?”

“呜呜呜,好像尝尝古代人的美味啊!”

“呵呵,楼上,古代人的美食哪有我们现在的好吃,我们的调料可比他们的多了去了,要论味道,古代美食是没办法和我们比的!”

“我倒不这么觉得,古代人虽然调料没我们多,但他们可以用最少的调料做出最好吃的东西来啊。”

“我们现在很多人和饭店做菜,都是这个放放,那个放放的,基本上都不会太难吃,但古代应该比我们要更讲究不少!”

“好不好吃,那也得尝了才知道啊,要我说啊,江神或者华夏台就应该举办一个‘华夏古代美食品尝国际大会’,让江神多弄些古代美食过来,一方面弘扬我们华夏的美食文化,一方面也可以让我们尝尝鲜嘛!”

这个建议一出,顿时入了沈万荣的眼睛。

“老刘,快把这个方案记下来!”沈万荣冲到后台主管边上,找到了那条弹幕,点击复制在了word上。

“等这期结束后,让江逸带先祖们去个美食之乡,在那里举行一场这样的盛会,邀请全世界的人都来尝尝我们华夏的美食!”

“沈台好主意啊!”刘主管夸赞道。

“哈哈哈……”

沈万荣拍了拍刘主管的肩膀,笑着说道:“这哪里是我的主意,是我们华夏同胞的集思广益和奇思妙想啊。”

“以后你要多留意像今天这样的建议,每期都做个汇总报告给我。”仟韆仦哾

刘主管:“……”

这么多弹幕,能偶尔看到一个就不错了,还得做个汇总报告?这马屁可真是拍到马腿上面去了!

刘主管表面笑嘻嘻,点头称是,内心一阵mmp。

“策划部负责策划这次活动,这次你们要去到地方协助好江逸,主要任务是把一些古代的名菜罗列出来,再就是场地布置和图片上传。”

沈万荣看向宣传部经理:“把图片上传到宣传部之后,就由宣传部全权宣传这次活动,本次活动江逸为总导演,陈大发为副导演。”

一众台长互相看了看对方,尤其注意陈大发的脸色,他们都知道江逸是陈大发带出来的,江逸能拿到典藏华夏这个设计很大程度上,也是陈大发极力推荐,现在江逸才二十多岁风头就盖过了他,不知道这位台长会作何感想?

可惜,他们并没有从陈大发身上看到一丝一毫的不悦。

陈大发郑重回道:“沈台放心,我一定全力配合江逸!”

这小子,终于要更上一层楼了!

这次沈台让他来主导,那是给他镀金铺路啊。

陈大发心中欢喜,一个拥有特殊能力的人怎么可能是池中之物,凭什么年轻人就不能赛过资历更高的人?

凭什么是他带出来的,就不能超过他?

自古英雄出少年!

陈大发仿佛已经看到,在几年后的某一天,江逸坐在了会议室的主位之上。

他这个祈愿会实现么?

江逸是会功成身退,去古代享受王侯之乐,还是继续在现代发光发热呢?

陈大发看向投影幕布上的江逸,心中暗想:还是让这小子轻松、安全些好。

江逸和范仲淹对酒而论,江逸豪饮一口,畅快道:“好酒!”

范仲淹红脸拂袖道:“来,与老夫继续论!”

“接下来,你想论何事?”

江逸“砰”的一声把罐子放在地面,斩钉截铁道:“继续论先祖之心!”

“先祖可还记得,您当年断齑画粥一事?”

第1257章 夜半送仁来

“断齑【Jī】画粥?”

范仲淹当即理解出了字面意思,回忆瞬如泉涌,豪放一笑:“老夫当然记得!”

“那都是老夫少年时的事情了!”

“没错,先祖您幼年失去父亲,四岁时随继父迁至长山,励志苦读于醴【lǐ】泉寺。”

“现代世界,有很多人抱怨自己的不如意,是因为没有一个好的家境,但在晚辈看来,家境的确包含了部分原因,但绝非主要原因……”

江逸徐徐说道::“先祖您幼年时也家境贫寒,每天只能用两升小米煮粥,等到隔夜粥凝固后,用刀切为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再切一些腌菜佐食。”

“成年后,您又到应天书院刻苦读书,等到冬天读累了困乏时,就只能用冷水洗脸,没有东西吃时,就喝稀粥度日,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您范依然的在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及第,官至参知政事。”

范仲淹回忆起那段日子,释然说:“那时条件的确艰苦,但越是艰苦,就越该勤于苦读修身,抱怨永远无法解决困难,要做的唯有更加奋进。”

“后世亦当如此,后世之读书,可否改变命运?”

“可。”江逸说道:“后世之学子,后世之华夏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无论贫贱富贵皆可读书,且只需出些书本费。”

“九年都不需要出学费?”范仲淹难以想象,“无论贫贱富贵?”

“好啊,好!”范仲淹激动说道:“后世能做到如此,真乃人民之幸!”

“是的,通过读书,每个后世都可以有机会踏入高等学府,学习后世各项技能,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既能改变命运,那更当发愤图强!”

范仲淹彻底被吸引了:“你们后世之人,是如何看待读书的?”

“有认为读书无用论者,也有认为读书改变命运者。”

“读书无用论?”范仲淹皱下眉头。

“是的,有许多后世认为,读书没什么作用,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江逸有条不紊道:“一是他们认为,就算不读书也可以有出息,认为后世有许多企业家和成功人士,他们都没有读过书,但都可以当上大老板,那读书有何意义?”

“二是他们认为,就算进入了高等学府,出来后选择的工作,也很可能会和专业没什么关系,相当于技能不对口。”

“三是还有一种说法,等那些读书人出来之后,我这个没读书的已经成了他们老板,他们读了书反而要为我们打工。”

“……”范仲淹欲言又止。

江逸注意到,他那是想骂人的表情。

“竟有部分后世,目光如此浅薄?”范仲淹说道:“所谓读书,并非是专为一技之长,而是要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脑,不用则衰,久衰则废,读书之过程,旨在提高自己学习新事物之能力,及看待事物之眼界,对待事物之态度。”

“当然,读书者,亦有死记硬背之人,老夫为官多年,亦曾见过不少学子只知苦学,却不知融会贯通,纵然取得优异成绩,最终也无所建树。”

“然此乃少数事件,后世岂可以偏概全呢?”

范仲淹反问道。

江逸点头道:“是的,后世之所以会有第一种观点,是因为在后世的上一个年代,的确有不少学历不好,但还很成功的企业家和商人。”

“但这部分人抛开了时代谈观点,时代已经不同了,上个年代能够读个专科都算是尖子,这部分人占了成功企业家的一部分。”

“而那部分没能多读书的,多半是因为没有条件上学,只能早早踏上社会历练,但他们并非缺乏学习能力,而是以社会为学堂,摸爬滚打,最终在社会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恰好,那个时代正值华夏百废待兴,且各大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许多敢打敢拼的人抓住了机会扶摇直上,但在晚辈所处的那个时代,已经不是这样了。”

“可许多人依然以上一个时代的观点和社会现象为由,宣扬读书无用论,实际上有自欺欺人的成分在。”

“不过,这也并不是说,不读书就一定没有出路,只是概率会小许多,难度会涨很多,就如同现在后世找工作,看的第一眼就是学历。”

“你要想让人事不看你的学历,除非自己去创业,或者找些技术学,也是是有机会成长的,但创业一旦失败,很容易就是倾家荡产,对大部分来说并不适用,因此往往选择后者,否则大多只能进一些工厂做手工。”

江逸只手一挥,时空之镜上出现了一些快递流水线,和书厂流水线员工们工作的画面。

成千上万的书本和快递哗啦如流水袭来,员工们不得不手速飞快地进行分拣或搬运。

快递扫描,装车……

把书本堆起,每二十本为一堆,利用专门的打带子机器打上白色的绑带,之后由一位员工搬运到托盘上堆起。

整个操作的过程飞快,机器半点也不会等人,经常会出现快递和书大量涌来,堵塞到一块的现象,这时候员工们不得不手忙脚乱,大汗淋漓。

范仲淹全神贯注地看着,对这些机器和流水线充满好奇和疑惑,这是如何做到的?

他竖起耳朵,仔仔细细地听着江逸的话,发现后世有许多的新词是他没有听说过的,不过好在没有许多词汇通过字面就可理解。

看来,后世在和他交谈的时候,已经充分考虑到了此点。

范仲淹看向江逸,目光充满了赞许。

“这就是后世所说的工厂吧?”

“是的,在工厂工作也是一门正经、值得尊重的行当,他们也为社会创造了价值。”

上一篇:诸神殿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