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华夏:开局对话十大皇帝 第75章

作者:烽火重燃

“可是!他们没有想到,自己的皇帝在被俘虏之后,竟然还任由敌人押着自己到京师城下,来威胁自己的江山和子民!”

话音落下。

时空之镜上的画面,动了。

“陛下,京师的部队本就不多,再加上无上皇还在敌人手里,将士们根本放不开手,不如南迁吧……”

“是啊,等瓦剌骑兵打进来的话,朝廷就完了,不如趁现在赶紧迁都!”

“如今瓦剌骑兵气势正盛,京师的部队没有胜算的……”

朝堂上,不少文官都站出来,希望朱祁钰下令迁都。

武将们一言不发,他们不想迁都,可是他们看不到希望。

他们不知道应该怎么样去解决这场危机!

敢战的武将,只有几个。

不主张迁都的文臣,也就那么几个。

就在大家都僵持不下的时候。

已经五十二岁的于谦,站了出来:“陛下,不可迁都,否则大明与弱宋何异?!”

“难道要现在的大明和以前的弱宋一样,受到后世子孙的耻笑嘛?!”

“大明不缺能征善战的将领,缺的是战心,是朝廷死守京师的决心!”

“大明的将士不怕死,大明的文官也不畏死,无非就是人头落地,死又何惧?!”

于谦站在朝堂中间,虎视殿上群臣。

他先是看了看文臣,冷然道:“各位,你们的家眷妻女,是可以跟着你们一起撤离,你们是可以高居庙堂,远离纷争!”

“但是你们不觉得羞耻嘛,你们可有想过那些普通百姓,他们的妻儿子女?”

“你们都是朝廷命官,或出于世家,或出于民间,既然享受了这个位置的所有荣耀,就应该承担这份职责!”

于谦猛拍了拍自己的蓝袍,怒斥道:“大明是以武立国的,太祖皇帝是从马上打得天下,李善长、刘伯温哪个不是文臣,但哪个没有跟随过太祖皇帝刀头舔血?”

“怕死,就别来做大明的官!”

于谦骂得在场所有主张迁都的文官全都低下了头,他们知道,自己没有资格再说迁都的事情了。

于谦又看向那些战心低落的武将,气势丝毫不亚于在场一人。

“武将,还需要我于谦来说么?”

“难道大明后世,就出不了能征善战之战,就出不了常遇春、汤和等后继之将么?!”

“将军要是怕死,士兵哪个敢战?!”

“今天,若是大明在我们的手中迁都,他日九泉之下,我们配告诉太祖皇帝,自己是大明的官么?!”

于谦面红耳赤,面向坐在皇位上的朱祁钰,以及站在朱祁钰身旁的孝恭孙太后,道:“太后,陛下,微臣不主张迁都,微臣纵然只单枪匹马,也绝不退出京师半步!”

“微臣要出城,那便只能是和瓦剌人死战!”

于谦的声音响彻在大殿之上。

朱祁钰起身,正色道:“诸位不必再议,我大明绝不步南宋之后尘,即日起,全城进入战备状态!”

“凡我大明之臣,敢再言迁都者,斩!”

“凡我大明之军,敢不出城死战者,斩!”

“大明皇帝,若不披甲上阵……亦斩!!!”

朱祁钰拔出了手中天子之剑,高扬在朝堂之上,剑指群臣。

文武百官见状,立即向朱祁钰拜下:“我等愿随陛下,死战不退!”

“我等愿随陛下,死战不退!”

“我等愿随陛下,死战不退!”

声声呐喊,一声比一声更加坚定,一声比一声更加充满杀气!

文死战,武死战,皇帝死战,这,就是大明风华!

第105章 带亿万观众看京师保卫战!

“朱祁钰还算是有点他老爹的样子,朱祁镇是个什么玩意?”

“没错,就是他这狗东西,让大明战神成了一个笑话!”

“唉,可惜朱祁钰身体不怎么好啊,没活多久就死了,要是多活几年,没准大明能够恢复生机!”

“这还不是得怨那个大明战神?这家伙干啥啥不行,杀功臣第一名!”

“呜呜呜,想起于少保我就心痛!”

观众们都被时空之镜上的画面吸引了住,这才是他们心目中的大明啊。

“这朱祁钰,倒不失为我朱家后人。”

朱元璋点头,刚才一直暴怒的情绪总算是缓和了些。

“后世大多如此认为,但是好景不长。”江逸摇摇头。

“莫非朱祁镇那不肖子,还能当上皇帝不成?”朱元璋一想起朱祁镇就来气。

江逸点头:“京师保卫战之后,朱祁镇就被放了回来,大明朝廷暗流涌动,不少人都在主张让朱祁镇继续做皇帝,这样他们就有了从龙之功。”

“……”

“大明的文武百官怎么会变得如此昏庸?他们竟然为了一己之私,推一个昏君上位?”

朱元璋感觉自己的心情,就像是郑和宝船在海上遭遇了风暴一样,一会稍微缓和了些,一会,又一落千丈。

这让他都有点不敢高兴了,总觉得上一秒高兴,下一秒就又会被朱祁镇这不肖子孙气死。

“罢了,还是跟朕多说说于谦吧,你不是说他为我大明续命两百多年吗,朕,想看他,要看他!”

朱元璋霸气道。

江逸点头,心知要想让电视台原来的观众们彻底接受典藏华夏,还需要一个更大的爆点。

他觉得,京师保卫战,这一场,让大明续命两百年的史诗级战役,理应呈现在典藏华夏!

时空之镜上的画面随着他的心念,呈现出了另一个时空。

这一次的时空之镜,和之前几次都有所不同。

它的范围先是由小范围,渐渐的越扩越大,似乎是将应天殿分隔成了两半。

一半,仍然是朱元璋时期。

一半,是正统十四年,十月十三日,正风雨大作的京师九门。

这个功能的开发,来自于江逸在乌江江畔获得的灵感。

在第三期节目结束之后,江逸曾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看到了观众们为他截下来的,他踏在乌江江水之上,背对项羽,一步步迈向时空门,而项羽,在后面翘首以盼的场景。

那个时候,以乌江江中为界,出现了那不可思议的一幕。

江右,是高楼大厦,是身穿中山装的江逸。

江左,是身披战铠,浑身鲜血的楚霸王,是一个又一个躺在古战场上的尸体。

那一张张来自不同观众的截图,以及江逸走向时空大道时,误打误撞呈现出来的场景,不仅震撼了当时的亿万观众,更震撼了江逸,给了江逸启发。

只不过,那时候的他,正在为上线电视台,和选定第四个人物而烦恼,还来不及细细品味,只在心中有了一个大概的设想。

他设想,既然时空门可以呈现出这样的场景,那么同样是连通着另一个时空的时空之镜,会不会也可以产生那样的效果?

这是江逸在想要让朱元璋和观众们看到京师保卫战时,脑海中突然灵机一动,闪现出来的念头。

他想到了,就会去实践。

事实再次证明,他的设想是正确的。

只不过,似乎是因为时空之镜的等级并没有提高,所以最多只能扩大到占据半个应天殿。

也许,在对话完朱元璋,获得足够的人气值之后,他能够升级时空之镜也没准。

毕竟……

谁知道呢?

江逸暂时无从知晓。

于是,便有了此时,呈现在电视台观众面前的一幕。

应天殿上,只有江逸和朱元璋,以及一些被静止的内侍和锦衣卫。

江逸和朱元璋正站在大殿中间,仿佛置身在了正统十四年。

而京师九门处,却是有二十二万大明士兵,和瓦剌的三万骑兵,十万步兵。

双方在九门之外对峙,风雨交加,大明士兵和瓦剌士兵,谁也看不清谁。

“哗啦啦”的倾盆大雨隔着时空之镜,似乎从正统十四年吹到了应天殿一般,给人的感觉十分真实。

江逸和朱元璋仿佛置身在5D影院中。

朱元璋眼睛瞪大,难以置信的看着眼前这一幕,一方面,是震惊世上竟然有如此神迹,另一方面,是对江逸这个后世更加好奇。

莫非后世,人人都能如江逸一般,从今到古,来和朕对话?

不,想来不是……

在江逸之前,朕从来没有遇到过如此神乎其神的际遇……

也就是说,这种特殊的神鬼之能,很可能只有江逸才有。

又或者,在这之后,没准还会有更多的后世前来对话朕?

朱元璋紧蹙着眉头,思考了一会之后,有些期待的坐回到了皇位上。

但,他并没有因此放松,因为,时空之镜上出现的,可是异族进攻九门的场景。

电视台的观众,尤其是看过第三期的典藏华夏粉丝们,此时突然就像是被打了鸡血一样沸腾起来。

“妈妈呀,这是第三期在乌江江畔出现的特效嘛?”

“难道是江神看到这个特效火了,所以现在要将时空之镜也改造成那样的特效嘛?”

“那也太赞了吧,不过我觉得这次的视觉效果好了不少!”

“没错,上一期看的时候,我可以清楚的感觉到,自己是站在旁观者角度的。”

“可是,现在再看到这个,我感觉自己就像站在了应天殿上一样,好像在和他们一起看着这一幕,好像成了节目中的人!”

“我有时候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在电影院看电影,典藏华夏带给我的音效和观看体验,真的越来越好了,希望能一直保持下去!”

“嘘!安静点,京师保卫战要开始了!”

第106章 决战九门,那一抹大明曙光!

电视台屏幕前,无数的自媒体捕捉到了这一个热点。

尤其是那些发展得还不错的自媒体,凭借着独到的热点嗅觉和发展能力,几乎是在江逸刚把时空之镜扩散到半个应天殿时,就已经在内心想好了许多文案。

他们一边用手机录了些典藏华夏的短视频,一边在电脑上快速打起了文案。

“震惊!典藏华夏再创奇迹,江神带亿万观众梦回大明,且看于谦于少保,如何挽大明于将倾之间!”

“江神对话朱元璋,典藏华夏掀开了华夏五千文明史的又一页恢弘篇章,现在他要带朱元璋看的是……关注本账号,随时发布典藏华夏的最新消息!”

“不会吧不会吧?那个男人竟然在电视台上线节目了?更好的视觉观感,更好的节目音效,尽在典藏华夏!”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小学语文老师们还在只局限于书本上的那首诗嘛,现在诗的创作者就在……”

一条又一条自媒体消息,配上典藏华夏十秒钟的视频,在逗音、猫牙、慢手等各大视频平台上传!

与此同时,一些公众号的运营者们,也开始在各自的公众号上发力。

他们还配上了一些江逸和朱元璋对话的图片,开始深度剖析他们眼中的典藏华夏。

在他们看来,这一定能够在互联网时代掀起一场大热度,而自己运营的各大账号,都将获粉无数!

最起码,关注度肯定会疯涨!

上一篇:诸神殿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