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华夏:开局对话十大皇帝 第658章

作者:烽火重燃

“汉武先祖说的太对了!”

观众们忍不住在弹幕中吐槽:

“唉,趁老板不知道是谁发的信息,我也来说说我的苦吧!”

“我每天六点多就要起床,匆匆吃完饭后就得去赶最早的地铁,因为我租不起公司附近的房子,因为我每天八点就要上班,经常还会加班到深夜,回到家里,哪里还有什么心思谈理想,全是心酸和疲惫!”

“楼上,谁又不是呢,别看我们这些年轻人,好像经常坐办公室里就不需要干体力活了,其实大部分都得加班熬夜,体力和脑力都在被蚕食!”

“但是,我们没有办法啊,总得努力赚钱,我们不去赚,钱不会自己送上门来。”

“只是,汉武帝为什么要跟我们说城有所不攻呢,我们又不需要打仗!”

屏幕前,无数观众发出叹息。

大部分人认为:自己压根就无法摆脱这种现实的桎梏!

几十万,对于赚到钱的人来说,就是毛毛雨。

可对还在海中死死挣扎的人来说,却是连一分钱,都足矣压垮他的精神。m.

可是,这又能怎么办呢?

不拼尽性命多赚钱,面对苦难时就会更加无能为力。

汉武帝沉默了一会,见记者们复杂的情绪略微缓过来,神色却更加阴沉之后,猜想大多观众应该也到了这个心理阶段,就坚定而缓慢地开口道:

“后世之身体,即是平壤城,后世之钱财,即是安市城。”

“其他的高句丽小城,皆可喻为生命中,其他之苦难与挫折。”

“正如朕打匈奴一般,无论打哪,要做什么,都需要钱财,但,尔等要切记,身体才为主要。”

“拥有一个好的身体,安市城可下,其余城池亦可下,但若身体跨了,国未必破,但人必亡。”

“后世,当多去看看中医,未雨绸缪,疗养身体。”

“中医,能保我华夏民族千年不衰,必有其存在之理,华夏古代之所以……”

汉武帝顿了顿,像是在回忆什么词的,思忖片刻,而后接道:

“之所以人均寿命短,并非是中医学术不精,而是打仗和各种天灾和鼠疫等病导致。”

“古代一旦发生天灾和鼠疫等,一无现代发达之通讯条件,二无现在之交通条件,以至于朝廷得知消息,再下达指示,再由各地执行之时,早已横尸遍野,死亡率这才疯涨。”

秦俑站在一旁,仔细听着汉武帝的话。

这些术语是从哪里学来的,他之前也没发现汉武帝学过啊。

“待一些具备实力的中医到达之后,病痛早就持续了数日,因此华夏古代因病而死的人也极多,但这,并不代表中医不行。”

“后世,尔等可以相信中医,老祖宗数千年都是这般过来的,切不可到尔等这断层,否则”

汉武帝目色凌厉,一字一句,坠若千钧:

“否则,未来朕更久远的后世,以及你们的后世,要想以中医问药,还得远渡重洋到外国去求人,我们的后世要想学习国粹,还得跑到国外去……”

“若真有那时,你们这一代人,可会觉得惭愧?”

“若真有那时,若还有后世能来对话你们,你们,可会惭愧?!”

第1024章 生命的土壤

汉武帝的话砸在每一个华夏观众心中,许多观众都不由叹了口气。

别人都快把我们的好东西文化学走了,我们自己反而有无数人在抨击排斥,何其讽刺?

“唉,武帝,我们何尝不知道呀,可是我们也没办法唉……”

“是的啊武帝,后世也很难啊,我身上就有重病,听说糙米有中医馆能够治好这种病,可是我腿本来就断了,又怎么可能再跑到糙米去啊……”

“唉!武帝,后世也难啊!”

“是的啊武帝,我一直相信中医才是我们华夏文明的精髓,可现在的问题就是,每个人都要生活,但中医又赚不到多少钱,学的人就越来越少了……”

“主要还是中医现在已经不怎么普及了,我想看病都很难找到中医馆,郎中给我开了药材,我还得跑遍大半个城才能凑齐,唉真的太难了!”

直播间顿时成为了一个树洞,观众们把自己在现实中遭遇到的,关于在中医方面求医问药的难题都给说了一遍。

可是,说有什么用呢?

他们到底,无法改变大局啊。

秦俑像是看到了他们的字一样,走到武帝身旁,说道:“武帝,后世,亦有难处。”

“朕当然知道后世的难处!”

汉武帝庄严肃穆道:“无非是中医渐衰,见效较慢罢了!”

“后世生活节奏如此之快,才会有这样的担忧,咱十分理解。”

朱老祖走到汉武帝和秦俑之间,顿足站着:“咱就是从苦日子过来的,诸多事情,咱的后生都别无选择。”

“咱的后生,太苦了……”

朱老祖长叹了口气,脸上写满了忧愁:“他们也想要用中医固本培元,但时间不允许他们生了病之后,一点一点地恢复。”

“朱老祖说的太对了……”

面前,一个中年男记者忍不住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刚才他的台长打电话过来,让他可以适当袒露自己的想法,争取能和先祖们多交流会。

得到了这把尚方宝剑,他的胆子也大了起来:

“我就是您说的那类人,每天不是在加班就是在出差的路上,经常也会头疼,发个高烧之类的,我也想好好调养,但是我的工作不允许我停下来。”

“唉,应该说是我的生活不允许吧,我也可以选择去中医馆开药,但是见效太慢的话就会影响的工作状态,因此经常得选择见效快的方法。”

他这话一出,边上不少同样都露出了同病相怜的眼神。

请不起假,生不起病,哪怕是因为治病也不敢耽误时间,是多少人的现状?

“老祖宗,我做记者的时候,采访过许多阶层的人。”

“我们这些后生,兜里没什么钱,大多兜里上有老,下有小,几乎每一天都在透支自己的生命。”

“我们买不起车,没法做打车的生意,也买不起房,没法租出去,我们只能用自己的双手一点点去拼。”

“我们的农民也买不起车,买不起城里的房,没法早上一大早从城里起来,再开车跑到乡下去,顶着大太阳在那播种和收割,然后晚上再开车回城里睡,第二天又跟个机器似的爬起来。”

“播种、拎锄头、挑粪桶、施肥、浇水,都是我们的农民得干的事情,后面几样更是几天,甚至每天都得进行一次。”

“他们实在是没有力气把晨光和最有精力的时段放在开车欣赏沿途风景的路上,也实在是难以做到,在忙碌了一天之后,还有精力开车回城里去吃饭睡觉……”仟韆仦哾

中年男记者越说越起劲。

人生百态,只有这些真正扎根在基层的记者,才能知晓,而他们看到,所能理解的苦楚,对真正的农民来说,不及百分之一。

且不说别的,单就粪桶,让现代的年轻人去挑,又有几人能挑着它们走过田埂,走进那山间崎岖的小路,走到那或许几百米,或许几千米的田埂之中?

再加上,头上大多时候,还顶着曝晒的太阳。

“也许,有人会说,农民可以在农忙的时候搬回乡下住啊,农闲的时候再回城里嘛!可是,难道打扫不需要花时间?”

“可是,谁又知道,农村里拦水灌溉的事情?”

“他们一天不盯着,本可以流到他们田里的水,就很容易被上游的田主堵住。”

“他们一天不盯着!好不容易堵住的缺口就有可能被下游的人扒掉,稍不留神,就很可能导致作物缺水死去,一年无收。”

中年记者正要继续说下去,忽然灰色之镜出现了变化!

烈日当空,数十亩或在上游,或在下游的农田,不规则地遍布在山间。

“怎么又把这水给堵住了,多少要给我点水啊!”

一个农民拎着锄头,站在下游田里,他的皮肤黝黑,穿着一身被泥土沾染上黑色的灰色背心,留着大汗说道。

上游田里的人说道:“我这田里的水稻都快枯死了,你的过几天我再放!”

“那不行啊,我这也会枯死的,实在不行白天归你,晚上的水归我!”

“不行,我自己都顾不上了,还顾着你?”

双方差点因此大打出手,而这,也是农村的常态之一。

稍有不慎,禾苗要么淹死,要么枯死。

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民怎么可能来回跑?

画面一转,一大清早,太阳还没出来,就有农民扛起锄头,拿着昨晚的剩菜剩饭走进大山,打算中午留在那小憩一会,吃点剩饭剩菜过活。

傍晚,直到太阳落下许久,才有农民稀疏的身影从山间走出,强忍着蚊虫的叮咬,强忍着肚子里的饥饿。

抛开是否有钱和作物不谈,到城里可以提升幸福感?

他们连想要吃口饭,都得竭尽全力啊。

“卧槽,不会吧,农民真的有这么苦?”

“我还以为是故意卖惨呢,没想到真的有这么难的人啊!”

“唉,各位,我就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我可以十分明确地告诉你们,典藏华夏出现的这些,我在不久前都经历过!”

“骇!说到底,还是我们平时对农民伯伯的关注太少了,民以食为天啊,要是没有他们种的粮食,难不成我们连饭都得进口外域的?”

“尊重农民,爱护农民吧!!!”

现代世界,许多没有经历过田间劳作,也没有去过农村的观众,这才知道,原来农民的世界是这样的,原来人间真的有百态。

一大清早,有人急匆匆地上班,有人还在呼呼大睡,有人起床晨练。

而在那城市之外,乡镇之间,大山之中,却早有无数的农民伯伯,扎进了华夏大地的生命土壤……

第1025章 女儿和老婆,救谁?

“这就是朕要告诉尔等的城有所不攻!”

汉武帝拂袖傲然道:“人生在世,并非所有重要的事,尔等都可以抓在手心,那就要取最重要的牢牢抓住!”

“朕北伐匈奴,为此耗尽国计民生,为的就是以一朝之苦,造福我华夏后世,造就我大汉之脊梁!”

“朕若是一边顾及钱财,一边又顾及外患,匈奴不知还得欺辱我们的百姓多少年!”

“城有所不攻,就是要告诉你们,做事情不要瞻前顾后,若陷两难之境,一定要选最重要的,但凡见到希望,哪怕是冒险也要拼死尝试,如此,方为大丈夫!”

“千万,不要等!”

汉武帝的声音重锤在后世心中。

太宗皇帝眼珠子白了白,这不是在拿他当反面例子吗?

好他个刘彻,竟敢仗着有后世在,如此对待朕!

等记者们采访完后,朕非得和你击剑!

太宗皇帝攥起拳头,暗暗咬牙,越想越气,心里盘算着,是不是也得找个机会拿他做反面例子?

“朕年轻和壮年时的气魄只有一次,霍去病和卫青亦是百年难遇,倘若朕有此良将,却还过于顾及民生,不一鼓作气打败匈奴,待到他们身上没了锐气,年纪大了,又无充足的作战经验,岂能取得反击匈奴的硕果?”

“若是如此,大汉要战胜匈奴不知何年何月!”

“因此,朕不得不去拼,朕不得不去冒着让大汉天下崩溃的危险,让百姓们节衣缩食,为后世打这一仗!”

“朕,不是为了当下,朕也苦,也累,但一想到,累我及当世百姓一世,或可为我民族杀出和平,再苦再累也甘之如饴!”

汉武帝仿佛回到了之前,不惜一切代价想要从一些士族王侯手里,或借钱,或不得不想着法坑的时候,所承受的一切!

恨他的士族王侯不知有多少,但他就是能独揽权柄,就是那至尊无上的汉武大帝!

当时的百姓,肯定也很朕一样苦!

想到这里,汉武帝不由回想起,曾经在时空之镜中看到过的汉民之心。

他下定决定,强调道:“你们也看过当时的百姓是如何想的,朕在开始打匈奴之后,没有百姓谋朕的反,他们无不和朕一同勤俭!”

“大汉打匈奴之硕果,既是由朕引领,亦是由千千万万的汉民造就,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只有朕和几个大将军,但汉民和汉军同样流了血!”

汉武帝直视在场的记者,以及那些记者们的摄像头,冲着后世一字一句道:

“他们的血,早就流在了华夏的每一寸山河,流在了尔等的血脉中,你们都是汉民的子孙,须知,城有所不攻,攻则必克!”

“须知,无论面对谁,都不要失了华夏民族的傲骨,都不要怯弱卑微!”

上一篇:诸神殿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