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华夏:开局对话十大皇帝 第480章

作者:烽火重燃

白起毫不避讳他对赵奢的看法,直截了当道:

“也正因此,虽说赵奢成功抗拒过大秦,但本帅从未将他放在眼中!”

第734章 “猪”理论

“后生不妨试想,若赵奢的临终遗言为:我儿博闻强识,饱读兵书,但离真正的大将还有不少距离,恳请王上暂时不要委以重任,先加以培养,假以时日,待他能独当一面时,必可为国家效死命。”

“若他如此说,今日之长平,赵括就不会输得如此窝囊。”

“可惜,可惜赵括,人虽英勇善学,但无人识得其可造之处,亲生父母在关键时刻竟无一支持他,可悲至极!”

白起再次往帐外走去,眺望向几天前,赵括因为冲锋在前,被射杀的那个地点,说道:

“可悲赵括,今日之败固然有他的过错,但赵奢、赵孝成王,以及整个赵国,难道都是对的么?”

“不过是败军之将,众恶归之!”

……

直播间里。

不少观众听着白起的话,陷入沉思。

他们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可从白起的分析来看,这一切似乎都很有道理。

赵奢临终留下那么一句话,虽然的确是出于为了赵国,可事情的发展却与他背道而驰。

可他之所以这么说,貌似还有种可能,就是赵括实在是不堪重用,是再怎么历练都扶不上墙的那种垃圾!

真是这样的话,那赵奢这么说也无可厚非。

可赵孝成王不是傻子啊,赵括要真垃圾到那个地步,他敢因为秦人几句流言,就头疼脑热地给赵括四十万大军?

在赵国实在强撑不住,内忧外患,需要人出击的时候,整个赵国只有赵奢的儿子敢于站出来,去打一场所有将领都不愿意主动进攻的战役。

有观点认为不攻还能再拖拖,可赵国哪里还拖得过秦国。

再拖下去,廉颇大军一旦没了粮草,吃什么?

在他们能吃饱饭的时候都不能撤退,一旦吃不饱了再撤,那再强的军队都是嗷嗷待宰的羊羔,更别提等那时再进攻了。

那么,防守显然也不切实际。

武将们大多关心的是进攻之后能不能赢,可赵孝成王考虑的必须是国家到底还能撑多久,还有没有粮食,能否在尚有力气的时候让秦军撤退。

这些其他武将都不会去想,包括廉颇也只是在说不能打,却没人能给赵孝成王一个可行之策,那他还能怎么办?

赵括就是在这个时候受命,那些有经验的人都不上,最终迎来的就只能这个没啥经验的大冤种被白起死死牵住鼻子,拖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至于赵括是否有能力,且看着四十万大军就知道了,他们被围困长平四十多日,没有出现动乱,就足以说明,这是能统军的人。”

白起走到江逸对面,看着他道:“只是,此人无实战之才。”

“事实上赵国的情报也不行----”

白起笑道:“本帅都赶到长平开始指挥了,那些探子居然还以为我在咸阳,搞得赵王和主将连对手是谁都还不明白,真是可笑。”

“一个情报落后到如此地步的国家,焉能不败?”

“莫说是赵括,就是率领赵军的是一头猪,知道带兵者是本帅,也绝不敢贸然出击。”

“因此赵括之败,非一人之罪,其根本原因,乃国力空虚、情报落后,再加内无良将,导致有点小才能的不敢打,敢打的才能更加不够。”

白起有些遗憾地说道:“若李牧在此,长平之战才有真正的看头。”

“他,是不会被本帅仅用一招就牵住鼻子的。”

“罢了,你还是再与本帅多说说韩信吧。”

白起越想越觉得遗憾,心想若是长平之战能坑个项羽,或者是李牧该有多好?

“晚辈就与武安君说说韩信一生最经典的一战吧!”

“在这一战中,韩信以三万之兵,打败了赵军二十万兵马。”

“三万破二十万?”

白起顿时来了兴趣,察觉比起赵括,这才真正的集兵法与实战之大成者。

“且与本帅详细说说。”

他又坐了下来。

江逸说道:“此战名为背水一战,再好的言语也难以描述,武安君不妨与晚辈一观----”

江逸手指划过汉字,拉开一面时空之镜,范围迅速扩大,将他和白起的周身的场景全部覆盖。

二人坐在酒桌上,桌上摆着一壶茶,两个杯子,身边的场景,是韩信背水一战的地点----井陉。

在井陉口30里的地方,韩信大军扎下营寨……

“你们马上派人到山顶上,发现赵军主力涌出大本营之后,立即从侧后方进攻,占领空营,拔掉赵军的旗帜,换上汉军的红旗!”

韩信指定一将领率2,000精壮骑兵,每人带着一面汉军红旗,从营寨连夜出发,往山后小道抄到井陉口北面的抱犊寨山,在山沟之中布下埋伏。

紧跟着,在韩信的授意下,绵蔓水的东岸,一万多士兵背对着水流,列成阵势,准备迎敌。

这些场景在历史上耗费了不少功夫,但在江逸和白起面前,不过须臾之间。

白起通过这些场景转换,很快就实地了解到了井陉在这个时期的实际地形。

他心头很快浮现出战局的基本态势,以及双方接下来可能进行的……

军力部署。

第735章 算计兵仙

“这些,都是新兵?”

白起看向士兵,士兵们列阵的动作十分生疏,看起来就跟散兵游勇一样。

这怎么打仗?

他简直看不下去。

“是的,这些都是没经过训练的新兵,有的还是魏、代两国投降的俘虏,反观赵国那边,则各个兵精粮足。”

江逸介绍道:“不过赵王歇是个没实权的君主,真正掌管赵国的,是三军统帅----陈馀。”

“呵呵,若是赵武灵王知晓必会气极,堂堂赵国君主,竟无实权,简直贻笑大方。”

白起拿起杯子,喝了口茶水。

场景迅速转换。

就在背水列阵快要成形之时,负责这块的将领冲入帥营,火烧眉毛道:

“大将军,背水列阵可是兵家大忌,一旦赵军攻来,这些新兵必然抵挡不住,一退就全掉河里去了!”

“若赵军到时射箭逼我军入河,该如何是好?”

将军觉得韩信简直是疯了,三万打二十万,亏他想得出来。

就算你想打,那最起码也得遵照基本的兵法吧,哪有这样布阵的?

韩信正在看帅案上摊开的地图,抽空抬眼说道:

“你放心,我料定赵军绝不会攻打你们,只管依计行事就好。”

依计行事?

这将军心底一阵无语。

若非韩信在此之前打了几场胜战,他这会非得和他据理力争,这跟找死有什么区别?

唉……

虽然心中极度不信,可他还是只能照办。

日月轮转,月亮挂上天空又落下,太阳取而代之,于东方迸射出朝霞。

朝霞上方有几多乌云流转,待太阳探出头时,又很快涌入云中,只在那乌云细缝之中,透出少许阳光。

天空之下,黑压压的一片,数不清的马蹄声“哒哒”响起,“赵”字军旗飞扬于逆风的阵前,二十万赵军浩荡奔腾。

赵军主帅陈馀站在山顶上居高临下,极目望去,发现汉军居然背水列阵,大声笑道:

“哈哈哈哈,都说韩信是个将才,现在看来,他压根连兵书都没读过!”

“背水结阵,他居然敢背水列阵?笑煞我也!”

“这可是兵家大忌,今日我非叫他全军覆灭不可!”

赵王歇有些不耐烦地看向他,强压着心中不满说道:“赶快打吧!”

不要再喋喋不休了!

“不!”

陈馀摆手,丝毫不给赵王歇面子,十分自信地说道:“这最多只是韩信的先头部队,若我军现在出手,韩信的主力一旦害怕就退回去了。”

“如此蠢材,若是让他逃脱,岂不有辱我陈馀之名?”

“寡人劝你小心些为好,韩信若是蠢材,怎么可能俘虏魏王,攻破代地?”

赵王歇简直服了这个老六。

“那是他没碰上真正会打仗的!”

陈馀得意洋洋道。

白起都懒得翻白眼,岂不知骄兵必败?

看来赵国无能人了……

白起暗自想着。

忽然,一个身穿铠甲,举手投足间颇有儒将气息的人,上前对陈馀说道:

“成安君,韩信必非无才之人,他渡西河、掳魏王、擒夏说、血洗阏与。现在又有张耳辅佐,乘胜欲攻破我们赵国,这样的锋芒必不可挡。”

“可我听说:‘千里运粮,士卒就有挨饿的危险;吃饭时才去打柴做饭,军队就不会吃饱!”

“这井陉口,车辆不可并行,骑兵不可列队,行军数百里,汉军的粮草必定落于后方,希望您能暂拨我三万兵,我从小路断其辎重粮草!”

“您则深沟高垒不与其战,汉军前不得战,退不得回,我的部队断绝汉军后路,不出十日,韩信,张耳的头颅就可悬在您的旗下。望您采纳我的计谋,否则定被他俩擒获。”

“此人是谁?”

白起感觉自己莫名其妙有点被打脸,上一秒还想没啥人才,下一秒就蹦出个能算计兵仙的?

江逸回道:“他是李牧的孙子----李左车。”

“哦……”

白起确定自己被打脸了。

但并不感到失落,只是笑道:“这就不奇怪了。”

观众们闻言也都笑了起来:“的确,这就难怪了哈哈!”

“牛逼啊李牧,可惜看李左车说话的语气,他的权利没有陈馀大!”

“我认为这是韩信最危险的一次,要是统帅是李左车,他估计真要栽在这里了!”

“韩信才三万兵,要是赵军断其粮草围而不攻的话,背水一战的作用就发挥不出来了!”

“没错,按照李左车所说的地形,即便他只带三万人守在那里,汉军想要要从井陉口突围的概率也不大,甚至还会被陈馀大军压上!”

观众们不由更加觉得李家出人才了。

只是,看节目中陈馀的反应,好像不打算听他的?

不会吧?这么好的计策都不用?

果然,作为儒者的陈馀只是摇头,道:“我们乃正义之师,岂能用奇谋诡计?”

“更何况兵法上讲,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包围它,一倍于敌人的兵力就与之交战。”

“韩信虽号称数万人,其实不过数千人,他们千里迢迢来奔袭我们,早已人困马乏,疲惫之极,我们怎能避而不击?”

“若更强大的敌人前来,我们将如何对付?诸侯一定会认为我们胆怯,会轻易地攻打我们!”

“到那时,等不了十天,我看我军就要败亡了!”

上一篇:诸神殿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