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华夏:开局对话十大皇帝 第372章

作者:烽火重燃

“是的,典籍记载,伊尹死后,被下一任商君沃丁以天子之礼厚葬。”

江逸回道:“但即便是这件事,后世也有争议。”

“还有争议?”帝辛不解。

观众们也是懵了,好家伙,转折点又来了?!

“哈哈哈,笑死,典藏华夏能不能经常也主观一点?”仟韆仦哾

“就是啊,我估计这要是真先祖得被气死吧,后世怎么有那么多的争议,就不能来点板上钉钉的论断嘛?!”

“不过这也是我喜欢典藏华夏的原因啊,虽然很多东西难免带点节目色彩,但江神已经尽力考虑到各方面了!”

“没错,谁让咱华夏历史那么璀璨呢,别说是江神,就算是举全国史学家之力,很多事情也是无法得出明确的论断的!”

泡菜:“瞧瞧你们这说的是人话吗,动不动拿我们泡菜的历史说事?”

废鸟:“楼上闭嘴吧,搁这丢人现眼!”

泡菜:“呦呵,不就是学了些我们泡菜的东西强大起来的臭鸟吗,给你们脸了?”

废鸟:“呵呵,我们只承认学了华夏的,你们泡菜的算什么东西?!”

华夏观众还没提着板砖加入战场,泡菜和废鸟就已经开始互相伤害了。

帝辛也是万万没有想到,居然还有这种事情:

“关于伊尹,后世有何说法?”

江逸客观道:“刚才晚辈所说的只是第一种观点!”

“后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伊尹的确辅佐过汤的长孙太甲,但不久以后,他就罗列了一堆太甲的罪名,把太甲囚禁在桐宫,名为让他改过自新,实则是想自立为王!”

帝辛眉头皱起,忍不住发出吐槽:“后世可真会想。”

“继续说下去!”

江逸回道:“这种说法的判断源自《竹书纪年》,按照此典籍的说法,商朝初年曾经发生过一场王位之争。”

“于是便有人认为与伊尹放太甲一事有关,太甲是被伊尹所囚,但并非是他放的。”

“而是在七年之后,太甲在忠于自己的臣子帮助下,才得以逃脱,回来就诛杀掉了伊尹!”

“哈哈哈----”

帝辛忍不住笑了起来。

江逸看到,他身边的士兵似乎也忍不住想笑,但在大王面前还是很好的憋了住。

“后世对大商之研究,乃至于典籍对我大商之记载,着实是让孤大开眼界。”

江逸心想,这可怪不得现代人啊,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人记的,现代人只能借古论古。

但要说断定一个古人的事迹和一生,除非像始皇帝这样的,否则还真不好办。

毕竟始皇帝时期建造的长城、兵马俑,统一度量衡、文字和各大政策,那都是后世能真正看得见,摸得着,实打实能断定的。

无论是国内国外的有心人再怎么标新立异或不承认,人家的功绩就摆在那里。

正如始皇所说的那样,始皇陵一建,谁敢质疑华夏无大秦?!

“后生,孤且问你,若是伊尹真自立为王,还能有谁会在七年之后,还忠心太甲?”

帝辛的声音响起:“若伊尹真有夺位之心,以其能力,是杀不死太甲,还是不能杀?”

“一个君王被囚禁在桐宫之中,一个有实权想要诛杀他的人,会有一万种方法在摆脱直接嫌疑的情况下,将人杀死。”

“即便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他也能让任何人都不敢议论。”

帝辛撇嘴道:“更何况伊尹何许人也,他要想做,谁能拦住?”

“所以这个说法,孤绝不认同!”

帝辛摆了摆手,十分嫌弃。

“是的,所以这个说法并非主流,即便典籍上有些许含沙射影的记载,但仍然不足以站住脚。”

江逸和帝辛的交流吸引了观众们的议论。

“确实啊,这么看商朝的一些记载是真的不能信!”

“没错,反正我认为伊尹是忠臣,他可是华夏历史上的名相!”

江逸继续道:“这个观点认为,伊尹的形象是受到了一些朝代的美化,主要是一些执掌权力的大臣想用伊尹做例子,废除他们所不喜欢的皇帝。”

“后世也有许多自命为伊尹的人,如霍光、董卓、孙峻、司马昭等等,下场都不太好。”

“你说的那些人,孤不认识,但若是后世对伊尹有意见,那孤就对后世也有意见了!”

帝辛霸气言道:“伊尹在大商的身份既是相,更是巫师!”

“且不论别处,单就其在医学方面的成就,就足以留下一桩美名!”

“医学?”

此话一出,观众们瞬间激动了!

“是中医吗?!”

“牛啊牛,典藏华夏终于出现关于中医的事情了吗?”

“江神快救救中医吧,你说我要是已经生了大病,去大医院各种查也就算了,现在我去医院看个感冒都得大查一通,一去少说花个好几百!”

“我的天,我每天工地上累死累活才两百块啊!”

“唉,有孩子的我就更不用说了!”

一提到中医,许多观众都叹了口气。

现在一些外域的中医学甚至比华夏发展的还要到位,导致很多人去看中医,还得跑到外域去……

可许多观众又有些纳闷了。

巫师,怎么会跟中医扯上关系呢?

第567章 商代第一大巫师

听到医学二字,许多涉猎过中医的学者也都十分好奇,作为华夏台主导的节目,会对中医给予怎样的评价?

这很可能是一道新的风向标,如果有机会的话,他们都想让自己的国粹能更好的发展起来。

否则,要是在若干之年后,华夏人的国粹,需要我们的子孙跑到外域才能看到精髓,才能用这种学术治好病,该是何等的难受?

他们,会不会怪这一代的祖宗?

谁,又能清楚呢?

现代世界,高思涛这时也拿出了纸笔,单独搬了张桌子,在荧幕旁边坐下。

始皇帝和朱老祖等人看了高思涛一眼,发现他的那本本子上,印着的是神农的封面,里面密密麻麻的写满了字。

霍去病提醒道:“论中医,你比后世和帝辛了解。”

高思涛笑着回道:“先生和帝辛的交流,也许会出现些能够启发我的言论,如果需要的话,我就能马上把它记下来。”

“我既然来到了后世,就不能让后生们在中医学上断层或没落啊。”

“民间应当有中医,华夏应当有中医!”

高思涛的眼神十分坚定。

霍去病点头,肯定道:“你来后世是对的。”

“做你想做的事情,为了我们的后辈!”

“嗯!”

高思涛全神贯注的看了起来。

“难道后世对伊尹在医学上的贡献,并无记载?”

帝辛好奇的看向江逸。

江逸回道:“有的。”

“商代给后代留下的最大一笔遗产就是殷墟甲骨文,甲骨文的产生就是由巫师主持祭祀鬼神,占卜吉凶!”

“其中还有不少关于后代祭祀伊尹的内容,在甲骨文中有“伊尹”、“伊”、“伊奭”、“黄尹”诸称皆指伊尹。”

“而在甲骨文中记载的疾病约有二十多种。

如疾首、疾目、疾耳、疾口、疾身、疾足、疾止、疾育、疾子、疾言、蛊、龋等,还有疾年、雨疾、降疾等,几乎包含了身体各类可能出现的疾病。”

“后世认为,作为巫师,这些虽然不能说与伊尹有直接关系,但他肯定参与过类似的占卜活动。”

“那是当然!”

帝辛骄傲的说道:“伊尹可是大商的第一大巫师!”

“上古巫术、史学、医学本就合一,巫师大多都具备行医的能力,尤其是伊尹,最拿手的就是用草药为人治病,可谓药到病除!”

“也是伊尹先祖将烹调技术与养生相结合,创立出了食疗方,开后代“药食同源”之先河!”

江逸感到十分自豪的补充道:

“后世记载,是伊尹改变了历代中药服用方法,创制汤液,极大地提高了药物疗效,由此标志着方剂的诞生!”

若说商朝哪一位大臣最值得了解,江逸认为伊尹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伊尹先祖对医学最大的贡献就在于,他在几千年前,就能将烹饪、占卜与医药知识融合起来!”

江逸继续道:“他在烹饪中,总结出了“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辛、苦、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并将食物的五味推广应用到医药中!”

“被誉为仲景“群方之祖”的桂枝汤,相传就是伊尹所创制。”

“的确如此!”

帝辛回道:“伊尹之功,可以贯穿整个大商!”

“也贯穿了整个华夏!”

江逸补充道:“中药汤剂至今仍是中医药中应用最广泛的剂型。”

二人在商朝聊得火热,观众们在现代听得更是起劲,顿时觉得刚才时空之镜出现的那位人物,一下子就变得伟大起来!

“我敢说伊尹绝对是个全才,而且为大德之人!”

“掌了三年的王权还能主动让位,反正我是自愧不如啊!”

“原来古代的一些巫师也通医学,而我现代所喝到的汤剂居然可以追溯到商朝,学到了学到了!”

“老师问我为什么喝个药能喝出欣赏文物的感觉,我说我看了典藏华夏哈哈!”

“要是伊尹可以到现代来就好了,在那个时代就能有这般创新,要是在巅峰时候来到华夏,我感觉中医能吊打全世界了!”

观众们聊着聊着,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

都说古人寿命短,那么伊尹辅佐四朝君王,到底活了多久?

许多好奇的人不查不知道,一查顿时惊呆了……

一百岁!

在早商时期,活了一百岁,什么概念?

要知道整个古代时期的人们,平均寿命也才三十岁,伊尹直接超了三倍还多十年!

华佗活了六十三岁还在东汉末年四处行医,要不是被曹操杀了他,又能再活多少年?

再想想药王孙思邈,虽说他的寿命仍有争议,但在各大争议之中,从没有低过一百岁的数字!

这就是中医啊!

也许它无法让你永无病痛或解决所有的疑难杂症,但有它在,要说不能让人延年益寿,谁信?

若是古代的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再发达一些,这些人的医术可以广泛流传,可以像现代的西医一样遍布华夏。

那么古代人的平均寿命,真的会止步于三十多岁么?

江逸认为,绝不止于此。

所以,中医当复!

此时此刻,在许多观众的心底都埋下了这一颗种子!

正在国家台里的沈万荣,听到这番对话,也忍不住看着陈大发说道:

上一篇:诸神殿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