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华夏:开局对话十大皇帝 第178章

作者:烽火重燃

“求求你了,我只想能够多陪陪自己的孩子,哪怕只是一天,哪怕只是吃一顿年夜饭,亲手给一点压岁钱……”

“我,我还想亲自带着娃儿去买新衣服,我,我都不知道他长多高了……”

中年母亲捂脸蹲在地上,哽咽着,痛哭着,声音沙哑……

现代世界,许多观众的眼角,不知何时,已经落下了热泪。

画面一转。

深夜的火车站,大雨滂沱,温度不断下降,但广场上依然人山人海。

许多人或戴着帽子,或就那样干淋着,也不愿意离开自己站着的地方,因为不确定什么时候火车就来了,他们不想错过任何一丝可以回家的希望。

他们没有取暖的东西,只把回家过年,可以亲眼看看孩子的那一份祈愿,当成炭火,温暖心头。

一个背着包的中年男人,濒临绝望地爬上公交车顶,嘶吼着唱道:“长长的站台,寂寞地等待,远方的列车,为什么还不来,为什么还不来!!!”

中年男人跪趴在了车顶,手重重地敲着车,发泄着自己内心所有的痛苦,任凭眼泪,顺着大雨流下……

还有许多熬不下去的大人和孩子,倒在了人群之中,被大家举起手互相传递着,抬到了民警所在的地方急救。

越来越多的人倒下,踩踏、晕倒、骚乱,在人群中层出不穷。

民警们正在全力维持着秩序,许多人都来不及换班,工人们在这几天,他们就坚持了几天。

他们连饭都来不及吃,时刻在积极保护民众,甚至只能捡人群中掉落的一些食物快速充饥。

明明饥肠辘辘,黑眼圈遍布眼睛,昏昏欲睡,却见不得民众出一点事。

“无论如何也要保证民众的生命安全!”

“这可是40多万人,要是发生踩踏事件,后果不堪设想!”

“他们可都是在等着回家,见自己孩子和爹妈的人啊!”

所有民警都坚守在了岗位上,眼睛时刻注视着人群,生怕大家出一点事。

越来越多的人被抬出,越来越多的人失声痛哭,或喊着自己父母,或喊着儿女的名字。

“家,我想要回家!”

“我已经很久没有抱过我的孩子了!”

“火车啊,你什么时候,才能来啊……”

许多人怅然望天,任凭雨打风击,时不时用满是茧子的手,将雨和泪水一同抹下,嘴唇猛颤,发紫,甚至打起了摆子,紧紧蜷缩着……

而荧幕前,一些在那个年代的留守儿童,如今已经长大的青年们,更是目不转睛地看着这一幕。

他们想起了,小时候,那个不被自己理解,到如今依然还有些隔阂,还在老家的父母。

他们紧盯着,画面中,那一个又一个失业都没有哭泣,却在火车站外,因为难以及时回家,而痛哭流涕的成年人……

他们这才真切地明白,原来小时候见到的那对欢笑着向自己跑来,将自己举高高,开怀大笑,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似的父母,为了回一趟家,历经了多少苦难……

他们本以为在城市里才有家,可现在,他们终于发现,原来自己只是把他乡……当成了故乡。

原来有父母在的地方,才是家……

从前车马很慢,父母为了奔回到孩子怀里,尝尽辛酸。

如今车马很快,可很多人为了摆脱老家,却忘了来时路……

一个中年男人看着自己的妻子,问道:“老婆,今年回老家过年么?”

“回!!!”

“今年,咱就坐在爹妈身边,和他们一起磕瓜子,看春晚!!!”

第263章 以民为家,后世工人之心!

直播间画面之中!

江逸心念一动,画面骤然发生变化。

在经历了长达十几天的艰难等待之后,许多人都已经被饥肠辘辘,身体和精神状态面临双重崩溃。

然而,就在这时。

广场上的列车到站信息,一排排不断变绿,所有人眼中皆闪烁着激动和希望!

“来了!”

“火车来了!!!”

“同胞们,我们可以回家了!”

无数的人嘶吼着大喝道,许多人瞬间又恢复了神采,仿佛看到了家人在向自己招手,眼泪如同珍珠般掉落!

没白等,没白等!!!

终于……可以去见自己的父母孩子了!

然而,也有许多人没能坚持到最后,倒了下去……

有的甚至,再没能醒过来。

这一天,全市的武警也都倾巢出动,为了防止踩踏事件,他们和民警们一同以身为肉墙,臂挽着臂,挤入人群,将一波又一波人依次分隔开,稳稳带入车站!

工人们虽然焦急万分,但经历了这几天,他们也都理解了面前这些警员。

大家,都不容易!

他们,也是想让所有人都能平安过个年!

面对越来越拥挤和激动的人群,警员们放心地将后背交给了他们。

而工人们也都坚信警员,牢牢地跟在他们后面!

“乡亲们,我们护送你们,回家过年!”

一个警员大笑着说道:“州市随时欢迎你们回来!”

“提前祝大家新年好!!!”

画面一转,火车边上,无数的大包小包从窗户边上塞了进去,无数的返乡人前呼后拥,认识的,不认识的,都在相互帮衬着,或帮车下的人拿上行李,接接孩子,或把其他人赶紧拉上车。

火车停靠的时间比现代的高铁要长不少,但所有的异乡人无不归心似箭,生怕继续等下去!

因为受过等待和煎熬的苦,所以在自己上车之后,更想要拉别人一把!

等到火车继续开始行驶的时候,他们坐立难安的心,这才彻底安稳下来。

“老乡,你是哪里人?”

“额是陕滴!”

“俺来自东北!”

大家兴高采烈地交流着,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脸。

大家人挤人,心连心,终于,踏上了回乡的路。

狼居胥山上,江逸向霍去病介绍道:“这就是华夏前辈们当年的回乡路。”

“后世有一种叫电的东西,是火车这类轨道交通,以及后世人们不可或缺的必备品,有了它,才有了后世的万盏灯火。”

“霍将军的何以为家,心系的是大汉子民以及后世。”

“后世从军青年的何以为家,心系的是在和平盛世中,传承前辈们的志向,以国为家。”

“后世大众们的何以为家,则是属于各自家庭的一家,三餐,四季。”

“但是,华夏还有那么一群人,以民为家!”

“以民为家?”

霍去病好奇道。

观众们也都一头雾水,不知道江逸这次又要丢什么炸弹!

“没错,以民为家的群体包括了很多,如军人,如警员、消防员等!”

“霍将军问我为什么那么坚信华夏可以越来越好,原因之一就包括了他们!”

“就如同画面中那些和工人们同温饱,共患难,甚至一人得负责成百上千人的警员一般,就如同那些敢于冲进火场的消防员一般,还有许多领导和工人们,也都是以民为家!”

“这次事件,使得后世华夏意识到了在电力等基础建设方面的重要性,于是从那一年之后,短短12年内,华夏的电力供应跻身世界第一,更实现了全民通电,真正做到了万家灯火通明!”

“我们如今已经是高速公路、铁路最长的一个国家,所有的主要城市都已经被连接,人们可以在全华夏各地来去自如,可以在一日之内翻身越岭,横跨南北!”

“那一年,百姓们盼望来电,于是,华夏便有了全世界最大的国家电网!”

江逸每说出一个相关的后世词汇,时空之镜便出现了相关的图片。

霍去病注视着这些,皆露出神往之色!

江逸心念一动,时空之镜上,出现了一些领导的对话。

“08年的事情绝对不能重演,不能把百姓的事不当事!”

“这件事也警告了我们,灾难来临的时候,老天是不会给我们讲情面的,但每一个老百姓都是我们的家人,要想最大化地保障他们的归乡路,我们就必须拥有全世界最好的电网和轨道交通!”

“无论要花费多少的财力、物力,我们务必要全力实现全国通电,这是当务之急!”

抱着这样的信念,华夏的电网建设成为了世界第一,成为了全世界各国都可望不可即的存在!

画面一转,很快出现了一批正在海拔五千米的地方,架设输电线路的工人!

“这些线路一定要建好,这是上级的死命令!”

时空之镜清楚地展现着那些电网工人的下方视角,许多观众光是看着就已经瑟瑟发抖,好像马上就要掉下去一样。

但这些工人们却是都义无反顾地在拼着命!

很少有人或媒体会在没有热度的情况下,去主动关注这些人群,典藏华夏今天就是要将他们展现在全球观众面前!

几乎每一座跨桥大江、高空电网等的建成,都流着许多华夏工人的血,他们才是华夏基础建设的基石!

五千米海拔的高地,试问除了华夏,谁还会如此在意生活在这类地区贫苦百姓的生活,愿意不计成本地投入巨额资金和风险去为他们搞建设,哪个国家会有这么多的工人,愿意如此豁出性命?

华夏和华夏的工人们,做到了!

时空之镜里,响起了一些正在高空中的电网人的心声。

“一定要让这里通上电,否则住在这里的人也太苦了!”

“这可是十分重要的基建工程,身为电网人,我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

“没有电的日子可不好过啊,想想这些地方的孩子,每天要是只点蜡烛,甚至晚上回家都得摸黑的话,得多害怕?”

许多人都在小心翼翼的同时,精心地把关着每一个环节,脑海中始终紧绷着根弦。

他们不断地在险境中寻找最好的建设办法,一次又一次地努力尝试。

他们也想在更好、更安全的地方工作。

但一想到这里还有同胞需要,所有的苦,也便甘之如饴……

第264章 被逼出来的基建狂魔!

无数的失败和一些工人们不慎牺牲的场景,都在典藏华夏中复现。

霍去病和观众们看到,许多人或掉入大海,或坠入山下,可即便如此,也依然会有人不断地填补空缺,生怕耽误了工程!

他们从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和牺牲事件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全力做到让牺牲越来越少,让质量越来越好,速度越来越快!

“必须抓紧了兄弟们,早一天完成,乡亲们就能早一点通上电,孩子们上学就不用次次摸黑了!”

“这座桥得抓紧建了,现在国家还有很多等着我们去建设的地方,我们要让自己的家越来越好,让越来越多的人过上便利的生活,无论如何也得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这是我们基建人的使命,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

一幅又一幅画面皆在时空之镜上具现。

考虑到时间因素,这里的很多画面他没有让霍去病和现代的观众们看得太过详细,只是给现代的观众做了一个预热,给他们初步埋下关注华夏基建和工人的种子。

这是一条,被逼出来的基建狂魔路,在往后对话某一个人物的时候,他会从那个人物的角度,做出详尽的设计和展现。

至于华夏的基建如今有多强?

伴随着江逸的话音响起,时空之镜上也出现了对应的画面。

他庄严地看向霍去病介绍道:“世人都说华夏是基建狂魔,但他们却很少知道,在享有这个称号的路上,华夏人吃了多少苦,牺牲了多少人,并不断地前仆后继!”

上一篇:诸神殿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