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督请留步 第567章

作者:携剑远行

高欢叹了口气说道。

“父亲,孩儿不是来说这件事的,孩儿不反对出兵。”

高洋拱手行礼说道,面色坦然。

高欢微微一顿,没想到高洋居然会这么说。从个人立场说,高洋不反对那是绝对不正常的!

亲妈都还在,老爹要找小妈,儿子不反对,有这种事?

“那你来找为父只是为了闲聊?”

高欢微微皱眉反问道。

“父亲,不可讨伐柔然。柔然可以作为援兵来用,却不可图之。此番出兵,可以让外人以为我们是要对柔然用兵,然后出其不意攻契丹、库莫奚!”

嗯?

高欢听到了一个令他十分意外的提议。

“详细说说看。”

高欢面色肃然,点头询问道,显然是很感兴趣。

“我们大张旗鼓的去幽州,部署在最北面安州(隆化),名义上是接亲,实际上却像是准备突袭柔然。提前让人放出消息,我们接亲是假,突袭柔然王庭是真。

另外一边,给柔然主解释一下,我们两边联手攻库莫奚与契丹,这样便可以出其不意将其拿下。”

高洋一副自信满满的模样说道。

“妙啊!”

高欢露出笑容,一听就知道这方案可操作性极强!

柔然若是知道了这些事情会如何,显然是陈兵边境,严阵以待!双方对峙的紧张气氛就来了,柔然毗邻的契丹与库莫奚等部族必定准备偷袭柔然王庭,或者放松戒备。

总之,他们的老巢,状态一定是松懈到了极致。因为这些部族都认为东魏和柔然会打起来嘛。

而这个时候,如果高欢手下的骑兵与柔然人联手攻库莫奚与契丹,最后是什么结果,其实不用想都知道。

“可是,柔然公主……”

高欢沉吟片刻诚恳说道:“为父并不想娶回来,为难你母亲。”

“父亲,我们派人伪装成契丹人的马贼,截杀柔然公主,作为出兵库莫奚与契丹的借口,不是正好么?”

高洋嘿嘿一笑,露出一个渗人的笑容说道。

逻辑链条全部补齐!

契丹人(魏军假扮)路上截杀了送亲的军队,柔然公主殒命。

高欢派人与契丹交涉,对方必然否认。然后高欢联络柔然主一齐出兵报复,与柔然骑兵联手把库莫奚与契丹给做了。

柔然主只会认为是他们与高欢之间的秘密被契丹知晓,对方要来搞破坏。

事后,联姻依然有效,却不必找个小妈回来了。柔然主就算猜到有猫腻,木已成舟之下,也只能接受这个结果。毕竟死人不能复活!

而高欢想搞到的牛羊马匹,契丹那边也多的是,不必从柔然人那边找。

更靠谱的是,和途遥路远的柔然王庭相比,库莫奚与契丹的领地,挨着魏国,就在河北以东毗邻,魏军的补给线短了无数倍!

这一计几乎是把天时地利人和都算进去了。阴谋为引,阳谋为势,让人叹服。

“我儿长进了啊!”

高欢开怀大笑道。

高洋不由得松了口气,唐邕果然是人才,这一计真好用!

“父亲,此事不必让太多人知道,事有不密则成害。”

高洋肃然道。

高欢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第586章 梁国真英雄,唯刘使君耳

这年秋天,为了庆祝国内丰收,也是为了南下广州平叛,收买人心。

梁国建康中枢以天子的名义下诏,大赦天下!减免了各地明年应该上交的税负。根据各郡县贫富的不同,减免税负从一成到五成不等。贫困郡县多减,富庶郡县少减或者不减。

无论如何,这终究不是一件坏事。

而且朝廷会依照明年的试行效果进行评估,在今后几年,都会根据各郡县的具体情况,来调整税负的额度,灵活处断,不会再额外向地方郡县摊派征调与徭役。

一时间,梁国各地郡县皆上表,为天子以及吴王的仁慈爱民歌功颂德,好似盛世已经来临了一样。

然而另一方面,刘益守却让陈元康以尚书府的名义,招各地郡守与县令等地方主官,冬至前务必到建康述职,并参与考评,简称京察!不能按时到达的,即刻革职查办!

只有考评合格的人,才能继续担任职务,新任期三年。

换言之,明年甚至今后三年当官估计都会很轻松,因为朝廷中枢对征收税负的要求降低了。但那时候还是不是你在当这个官,可就不一定了,得看朝廷的考核结果怎么样。

或者简单点说,要看吴王刘益守对你的“印象”怎么样。把你换掉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当然,想阳奉阴违的找借口不来,以如今梁国的形势看,这么做几乎和自毁前途没什么两样。

去建康,好歹还能赌一赌,不去,必死无疑!

得知此诏令的各地方郡县主官,纷纷将手里的政务交接,起身前往建康述职,内心忐忑又怀着侥幸。

万一没事呢?

这两年梁国国内的天灾人祸还是比较少的,算是这几十年来难得的安定时节了,很多太守与县令都认为所谓的“京察”,也就是走个过场而已。

到时候如果刘益守借机大规模搞清洗,他们这些人便打算集体抱团取暖,抵制朝廷的政令!

然而后面发生的事情,却让他们跌碎了眼睛。

朝廷确实没有对他们这些郡县主官们进行大规模淘汰,也就把其中一小部分政绩确实很差,在地方上风评也很臭的烂货们搞掉了。

但朝廷中枢却是有了令人意外的新动作!

尚书府建立了几个独立于户部,与之平级的中枢衙门,如矿产司、盐铁司、布政司、转运司、农田水利司等新机构。开始进行“政务扁平化”改革,通过建立新的衙门,将部分地方财权收归中央所有,不再让地方上染指商税、盐税、矿税征收等相关事务。

也把部分财权从户部里面分出来,免得权重过大,导致朝廷权力结构失衡。

朝廷将在各州州府设立独立的地方衙门,专务专管,专款专收,地方郡县必须要全力配合,但无权过问其人事任免与具体事务。

刘益守叫各郡县主官来京察,主其要目的并不是党同伐异搞清洗,而是让这些人在“保证书”上签字,签了保证书,那就代表着所在地方要全力支持政改,否则就涉及到“诚信问题”,不仅是能力不足,而是私德有亏。

换句话说,既然签了字,那就是在给吴王承诺。将来阳奉阴违的不办事,那就是不给面子打刘益守的脸,要被算作对吴王怀着私怨心有不忿,恶意抵制朝廷新政。

事后绝对会被从严从重搞死的。

刘益守会通过今后几年的地方政务运转情况,来判断哪些人有才有德,哪些人有才无德,哪些人故意跟朝廷对着干。然后对这些人该拉拢的拉拢,该打压的打压。

至于那些典型的无才无德之人,京察已经刷下去了,自不必提。

如果不是这样,朝廷明年凭啥给地方郡县减免税负呢?

还不是因为可以捞钱的项目变少了,所以朝廷体恤地方的难处嘛!而这部分财权收归中枢,刘益守就可以用来扩充军备,在各地修桥修路修运河,一边开垦农田兴修水利,一边准备北伐了。

刘益守前世的那个时代,就连打电话都要充话费。现在这个时代科技与生产力如此落后,打仗这种活,可比他那时候打电话难多了。

没钱怎么玩得转呢?

不充钱,那些参战将士们也不能为爱发电啊,人家也要生活的,打仗打的就是钱!钱粮越充足,容错概率越大,获胜的可能性也越大!

与此同时,中枢也把赈济地方的责任从各地州郡手中接了过来,未来是集中全国之力,救援一方之灾。

他们这些地方郡县主官,将来在灾害发生的时候,前期勉强苟住就算是对中枢朝廷有所交代了,不会再被无底线问责。换句话说,手里的财权虽然少了,但治理地方的责任也变少了。

这样看来,以后只是时代变了,对他们而言,倒也不完全是坏事。

……

借着“天下大赦”的东风,本应该全家被牵连而问罪的王僧辩、王琳,除了他们本人以外,其家属与亲眷,都被朝廷赦免,不再是“罪人”的身份。

但他们二人却依旧是戴罪之身,被关押在建康城大理寺的牢房内,暂时没有人搭理。

当然了,梁国以前是没什么大理寺的,刘益守后面下令新建的,专门关押“复审”的死刑犯,以及身份特殊的重犯。

能从大理寺走出去的犯人,要么是被朝廷中枢赦免的,或者是因为冤假错案被洗清冤屈脱罪的,要么就是要被“秋后问斩”的倒霉蛋,走出去奔赴刑场的。

再没有第三种犯人了。

大理寺目前是刑部尚书崔暹亲自在管。崔暹北方世家之人,跟建康这边的人没有任何亲属关系,他本人也不像陈元康那般交游广阔。

崔暹只认法,以及刘益守的命令,其他人想攀关系也攀不上。

因此建康城内的大理寺,如今已经是梁国人谈虎色变的绝地。进去的人,那真只能求爹爹告奶奶的到刘益守面前磕头,没有别的门路可以走了。

王僧辩的几个弟弟如王僧智王僧愔等人,王琳兄长王珣,王琳的夫人蔡氏等人,都来过鸡鸣山上的吴王府,向刘益守求情,请求刘益守允许王僧辩与王琳二人戴罪立功,一同随军南下广州平叛,他们一家人都感念朝廷皇恩浩荡。

刘益守则是表示事情有点难办,他会想办法,不保证最后能办成。不过他还是大度的表示,王僧辩与王琳二人跟随萧绎只是各为其主,倒是没有什么罪大恶极的举动。

可以先改善一下王僧辩等人的居住与生活条件。毕竟,这二人并不是普通的犯人,都是因为萧绎谋反被“牵连”进来的,如此安排倒也是法理不外乎人情。

于是刘益守命崔暹在大理寺内院准备一个只有单间厢房的院落,将王僧辩与王琳二人一齐关押在此,每日同吃同住。

房间干净整洁,采光好,还备有文房四宝,每日有人送饭到院门外,而且根本无人看守。王僧辩二人甚至可以到小院里面活动,生活比较自由,但就是不能出院落。

简单说,就是将从前的囚禁变成软禁了!

这天秋高气爽,天气不错。王僧辩与王琳二人闲来无事在院子里手谈,从刚刚来时的惶恐到现在的淡定,他们也算是想明白了,刘益守要杀他们早动手了,犯不着这么折腾。

二人一边下棋一边闲聊着,不知怎么就说起当初江陵城破时候的事情来。

“君才(王僧辩表字),你作为萧绎的大都督,怎么就不阻止他在府衙里发疯呢?”

王琳想起自己两个侄儿跟妹妹死于萧绎剑下,就气不打一处来!

他深恨自己当初没有提前反水,要不然家人不会死,自己现在更不会被软禁。

王琳跟王僧辩后来都听说了,朝廷采取了力度很大的怀柔政策,被秋后算账的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包括王琳麾下那些兄弟,只有曾经滥杀无辜的人被清算了。

甚至连萧勃这种骑墙派都安安稳稳的在建康苟着。

王僧辩与王琳各自的家人,也都被赦免了,此前二人转到这里被软禁的时候,那些人也来探视过一次了。

要是早知道刘益守这么大方,王琳觉得自己给萧绎出力的时候磨洋工磨一下就完事了,何苦要认认真真的去打仗呢?还死了那么多手下兄弟!

他这么努力拼命,萧绎是怎么回报他的?

此外王琳还恨王僧辩当初也在江陵城,却不阻止萧绎杀人!

“子珩(王琳表字),我当时被手下出卖,已经于城头被俘,你让我如何去救?”

王僧辩苦笑道。王琳的遭遇他很同情,可他能做什么呢?那时候谢答仁都反了,王僧辩想做什么也做不到啊!

“唉!”

王琳长叹一声,他也不是不讲道理的人,只是好多事情真的不能忍!想起来就让人压不住内心的暴躁!

萧绎子嗣里面,就徐昭佩的儿子萧方等还活着,继承了爵位,虽然没有封地了。

其他子嗣,包括王琳姐姐的两个儿子都死于萧绎剑下,难道要王琳去效忠萧方等?

他姐姐王贵嫔可是被徐昭佩给害死的啊!

王琳现在满肚子火气不知道找谁去发,萧绎这个前任主公已经变成了仇人,何况也已经死了。

你说刘益守是仇人吧,人家还赦免了你全家的罪责,连你自家兄弟都来劝。再说刘益守只是平叛,一没有劫掠江陵,二没有屠杀萧绎的亲眷,王琳想恨也恨不起来。

总不能说萧绎要造反,然后让朝廷不还手吧?

王琳现在都不知道要找谁的麻烦才好!

“可恨!”

他重重的锤了一下石桌,强忍心中悲痛。他那两个侄儿,死得太冤枉了,他妹妹更是死得一点道理都没有。萧绎这种“老子死了也带你们一起去黄泉”的想法,真是让人不寒而栗。

“梁国俊杰虽多,然真英雄者,唯吴王一人而已。”

王僧辩忍不住唏嘘感慨道。

平灭萧绎并不难,难的是把那些善后的工作都处理妥当。杀人是不难的,难的是争取人心。王僧辩就是觉得刘益守这个人,在争取人心这方面,梁国当真是无人能掠其锋芒。

就光南下武陵救灾这一条,天下之大,唯有此他刘都督能如此。这一举动扭转了梁国中枢在百姓心中“遇事不顶事,平时瞎管事”的印象。

就拿萧衍当年的“浮山堰”事件做对比。萧衍当年也是雄心万丈,想办成跟刘益守一样的事情。结果除了耗费钱粮无数,淹死了数十万人以外,啥也没办到。

梁国中枢在两淮的威信一落千丈!民心丧尽!

而今刘益守赈灾武陵郡,不仅把事情及时办了,而且还办得很漂亮,很得民心。如此对比,高下立判。

王僧辩心中暗暗揣摩,将来南面的新天子,非刘益守莫属,已经没有人可以跟他争了。悬念只在于他是会当刘裕,最后功败垂成偏安一隅,还是可以学刘邦一样横扫天下,开创伟业。

上一篇:智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