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督请留步 第563章

作者:携剑远行

今日就算杀了樊毅,武陵郡水患依旧,明年照样决口。刀在殿下手中,请殿下决断。”

樊毅跪下来给刘益守磕了个头,并不起身。

临沅大堤决口是个灾难,非常不幸。樊毅固然是有责任,他当初是有机会救人一命的,但他选择了苟且。

这种选择很正常,好比说某人出门以后过马路出了车祸,让时间倒回去,他当然有机会避免这场灭顶之灾。可是哪怕时间真的倒回去,在不知道结果的情况下,他极有可能还是要出车祸!

而临沅的这场“灭城之灾”,真要追究的话,萧衍和萧绎难辞其咎。因为湘东王穷兵黩武,因为萧衍痴迷修佛,地方上的政务,自然是能拖就拖,能免就免。

大家心中关心的都是“大事”,自然是顾不得地方上的一点“小事”。

这次水灾死了多少人呀?才几万嘛,又不是很严重,朝廷打发点小钱给灾民就好了,让他们知道什么叫皇恩浩荡!

别扫兴,接着奏乐接着舞!

萧衍在的时候,不就是这么处置地方上的事务么?临沅大堤之所以会崩溃,时间跨度甚至可以追溯到几十年以前的南齐末年。

“罢了,你起来,将功折罪吧。此番救灾,你来主导。其他的事情你自己灵活处置,不过这次救灾,灾民中的青壮要集中起来,以军队的模式管理。

重新修补河堤,以工代赈,换取朝廷的赈灾物资。

赈灾完后,从灾民青壮中选拔水军三千,将来补充到胡僧祐那支新编不久的水军当中,号为常德军!将来驻地就在临沅与巴陵两地,你统帅一部,胡僧祐统帅一部,建立水寨后夏秋开始在洞庭湖练兵。

未来讨伐广州的陈霸先,本王希望看到常德军能有过硬的表现!”

刘益守将樊毅扶起来,殷切说道。

这次胡僧祐的水军参与了武陵郡的救灾,对本地灾民有大恩。然后再从灾民中选拔青壮,补充水军队伍,在洞庭湖打造水寨,建造新式战船练兵,这支军队很快就会形成战斗力的。

毕竟,吴明彻的队伍要赶回彭城,防备北面来的东魏军。这样一来,胡僧祐手下的兵马,数量就有些短缺了,此番正好吸纳灾民中的青壮,单独成军。

因为灾民们本身,很多就是在水上跑生活的渔民和漕工,水性极好而且善于操作船只。这次救灾,一边是施恩,一边是报恩,新老士卒彼此间也会形成一种天然的信任关系,不会产生普通军队中的那种隔阂。

“吴王大仁大义,末将必定效死!”

樊毅跪下给刘益守磕头说道,不得不说,刘益守成功自有他的道理,没有什么事情是偶然的。萧绎确实比不上刘益守,除了那酸不拉几的文学外,萧绎几乎是被刘益守全方位的完爆!

包括相貌。

“言命谴将帅,修戎兵戎,无所暴虐,民得就业,此事可常为法,是有常德也。希望你将来的表现,能对得起常德军这块招牌。

胡僧祐那边,本王自然也会教训的,常德军中,他为主将你为副将。这次赈灾,你多费点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将心比心,天地虽然无情,但人还是有情的。”

刘益守拍了拍樊毅身上的灰尘说道。

樊毅站起身,凑到刘益守身边压低声音说道:“殿下也看到了,武陵郡此番受灾超乎想象。没有个十年难以恢复元气。

朝廷给的钱粮少了,不顶用,水患依旧。

给的钱多了,必定影响殿下北伐大业,武陵郡短期内也不可能建成鱼米之乡,为殿下提供数之不尽的粮秣。

若是殿下北伐成功,那定是天下人之福。到时候不止是武陵人笑,天下人都会一路笑。末将赈灾自然尽心尽力,可吴王觉得末将应该做到什么程度为好呢?”

樊毅的话很谨慎也很隐晦,但说穿了不过是一条:苦一苦武陵郡的百姓,幸福天下人!不要让武陵郡的事情耽误刘益守的登基大业!

对于樊毅来说,如果刘益守不高兴,那武陵郡的人再高兴又有什么用呢?

“你啊你啊。”

刘益守失笑摇头,叹了口气继续说道:“不要想那么复杂,多为武陵郡百姓做点实在事,那些玩虚的套路,只会里外不是人。

朝廷的钱粮,会按时按量的送来。抚恤孤寡,招募青壮,修缮河堤,三件事都要抓,都要办好。

你这边若是缺钱缺粮了,再不济,也不过是朝廷少打一场仗而已。总之都会尽量支援你,不要有任何顾虑。

梁国各地知道我们尽心尽力的救援武陵郡,他们心里有一杆秤,知道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当外敌入侵的时候,该站在谁这边,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判断作出选择。我们今天可以救武陵,明日他们有难我们就会去救他们,谁都不是瞎子的。

两军交战攻心为上,争取民心难道就不是在攻心么?他日就算陈霸先打到武陵郡,在洞庭湖上与我们交战,你说武陵郡的百姓是帮助对他们有活命之恩的我们,还是帮助素未谋面,不知善恶的陈霸先?”

刘益守说出了一番让樊毅无法辩驳的话来。虽然乍一听有点幼稚,像是宋襄公一样妇人之仁。但细细揣摩一番,樊毅不得不佩服刘益守目光深远,谋划长远,绝非常人可比。

这就叫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既然殿下这么说,那末将就放心了。”樊毅心悦诚服的拱手行礼道。

两人正在谈话的时候,斛律羡已经带着一个衣衫褴褛的年轻人过来了,正是山丘上暂避的灾民,看样子面色苍白如纸,几乎都站立不稳了!

“附近还有哪里地势比较高的地方么?”

刘益守沉声问道。

斛律羡对那位年轻人使了个眼色,那人很是拘谨的上前对刘益守抱拳说道:“殿下,西南面不远的南沅县地势比较高,去那边设粥棚好一点。这附近已经没有什么落脚的地方了。那些露出来的山丘,容不下多少人。”

斛律羡也接着那人的话说道:“主公,属下打听了一下,东北面的汉寿县,东南面的龙阳县,全都受灾了。

不如把船队一分为二,去这两处救人,然后去西南面的南沅汇合吧。”

“如此也好吧。这位小兄弟叫什么名字?你的消息很有用,要不然我们还得到处去找,跟无头苍蝇一般。”

刘益守微微点头,语气和蔼的问道。

他想起前世在纪实文学上看过的一篇,说常德,也就是现在武陵郡救灾的事迹。英雄常常都是来自于人民。在危难到来的时候,普通人有时候也能爆发出惊人的勇气与牺牲精神。

那是1954年常德发生特大洪水,洪峰水位为百年一遇40.39米。

屋漏偏逢连夜雨,7月14日洪峰过境。常德城邱家垸内漏水,驳划工人刘小和潜入8米多深水中用13床棉被堵住了漏口。

事后,刘小和拒收了政府给的200元奖金(那时候相当于刘益守前世起码十几万),他说:“我不是为奖金来的。”

19日又发生漏水情况十分危急,刘小和见势跳入水中以身堵漏光荣牺牲,被追认烈士。

中华民族就是这样一代代的薪火相传,总是在危机时刻,有人挺身而出。如今刘益守有余力去帮助那些受难的人,自然是要伸出援手。

“后人”都可以如此勇敢无畏,他这个“古人”怎么能丢先辈的脸呢!萧氏一族把梁国搞得乌烟瘴气的,毫无血性看不到拼搏与奋斗,看不到牺牲与成全。

里里外外,全都是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的蝇营狗苟!

刘益守决心要从内而外的改变这种状况,任何一件小事都不能放过。

“沙雕王,你负责引路,我分几艘船给你,把山丘上的人救上船再说。”

刘益守拍了拍斛律羡的肩膀说道。

“主公,您可以先回临湘了,这边不需要您亲力亲为。平叛要紧啊!”

斛律羡凑过来在刘益守耳边小声嘀咕道。

“但求心安而已,无妨的。以前我杀了那么多人,这次你就让我积点德吧。”

刘益守摆了摆手说道。

“喏,属下这便再跑一趟。”

斛律羡领命而去。

第582章 陈霸先渡劫

这年春夏之交,刘益守亲率水军前往武陵郡赈灾,将囤积在江陵与郢州的军粮,悉数运抵武陵郡南部的南沅城,并在此地建立常平仓,派水军船只收拢武陵郡各县灾民。

被沅水冲得七晕八素的武陵郡灾民,没想到向来“有事不管事,没事瞎找事”的建康朝廷居然没把他们遗忘,一个个都激动得热泪盈眶。

当得知刘益守将军粮分给他们赈灾,并且还要以工代赈修筑堤坝的时候,这些人更是当场跪下谢恩,把这位吴王殿下当做再生父母。

只赈济一点粮食并不顶什么用,堤坝毁了,水退去以后,种了田,等不到明年收成,夏汛一来,照样是把庄稼地毁得啥也不剩,跟今年没什么两样。

如此一来,武陵郡的人只有背井离乡逃去别处去做“客户”,哪怕有朝廷赈灾,只要河坝一天不修好,这些人就没法安心的生活劳作。

心都静不下来,何谈生存与发展?

不得不说,刘益守全盘考虑非常科学,一环套一环令人叹服。救济粮食解燃眉之急,修筑堤坝给人希望,以工代赈给人活路,从灾民青壮中征集兵员加入水军,又是在给他们安全与荣誉。

把这些事情安排下去以后,刘益守严词拒绝了当地百姓要给他立生祠的要求,乘坐疾风号返回了豫章郡,留下樊毅与胡僧祐等人在洞庭湖训练水军,照看武陵郡的灾民,抓捕因为湘东王大军溃散后败兵作乱造成的局部匪患等杂事。

湘东王的叛乱已经被消灭,过程虽然有曲折,但结果是好的,问题解决得也是比较彻底的,没留下什么后患。

等船从长江开到湓城,又转到豫章城(南昌市)的时候,刘益守终于得到了从广州那边过来的消息。

然后他惊讶的发现,前期占尽优势的陈霸先,居然自顾不暇。

别说是反攻豫章郡了,陈霸先还吃了个大亏,险些阴沟翻船,被小人打了闷棍!

……

“我让你先回豫章郡,然后你就给我看这个?”

豫章城府衙的书房里,刘益守指着桌案上广州那边探子送来的情报,难以置信的问道。要不是上面写得言之凿凿,刘益守还以为王伟在拍马屁。

去武陵郡赈灾花了不少时间,回来以后,刘益守原以为会得到什么重要消息,然而广州那边的情况,实在是一言难尽,令人跌碎了眼镜。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在得知朝廷出兵湘州对付湘东王萧绎之后,广州那边本来就是勉强团结在一起的各路势力,立马又为了争权夺利而互掐了起来。

萧氏宗室的无能,本地豪强的贪婪,地方刺史们的蠢蠢欲动,各种智商税交织在一起,用蝇营狗苟,尔虞我诈这八个字来形容,最贴切不过了。

这些人除了没有集中起来向北面用兵,跟建康朝廷的兵马交手以外,其他的事情能做的都做了,彼此间的连横合纵,甚至看得人眼花缭乱!

刘益守想起了前世伟人的一句话: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

当真是一点不假!

“主公,陈霸先确实是一号人物,但广州那边我们派了很多探子,得到的消息都是惊人的一致,那便是陈霸先吃了大亏,而且广州那边各路人马互咬,一地鸡毛。

主公不信也没办法,毕竟不是人人都如同主公这样励精图治的。主公何苦把那些人想得太聪明呢?”

王伟无奈叹了口气,刘益守就是有这个毛病,总是喜欢高估对手,但事后却发现那些人根本就是战五渣。

广州那边的事情,说复杂三言两语说不清楚,说简单倒也简单,都是利益惹的祸。

高州刺史李迁仕,写信给陈霸先,想请他去高州(阳江)赴宴,商议共同起兵,一起讨伐无道朝廷清君侧。

这件事本来就不简单,李迁仕准备了两套方案,只是主要方案没奏效,不得已要采用非常手段。

李迁仕本来想拉拢崖州那边的冼夫人,然后凭着冼夫人十多万户俚人的强劲实力,再跟陈霸先谈条件,让自己当个“盟主”什么的。

然而冼夫人根本不上套,百般推脱就是不答应出兵北上跟朝廷对抗。

我不动,你要是敢来雷州半岛,那我必然严阵以待收拾你,你能把我怎么样?

李迁仕拿油盐不进的冼夫人没办法,只得把主意打在陈霸先身上。

明的不行那就来阴的!

这种鸿门宴,陈霸先自然是提着一百二十个心眼子。李迁仕想赚陈霸先的兵马,趁机将其杀死在高州,陈霸先又何尝不想趁机夺得高州城(阳江)呢?。

陈霸先经过这几年的不断蚕食,已经把触手伸到了广州以西的地区,最远的已经到了新宁郡(新兴)。若是能歼灭李迁仕的部曲,夺得他的地盘,只怕高州以西的冼夫人也不得不跟自己合作。

他的设想是很好的,但是陈霸先犯了一个错误,他想当然的把萧氏宗室之人全都当成了低能儿!

好吧,虽然这些宗室子弟也差不多就是低能儿,想干啥都干不成的那种。但这些人成事不足,败事却是很有余的!

他们办正经事不行,找茬捣乱的能力却是一点不差!

陈霸先带着主力进驻新宁郡后,就跟李迁仕联络,商议赴宴的时间。双方都在互相欺骗,打马虎眼然后一决雌雄。

陈霸先把所有的精兵都倾巢出动了,以多打少很有信心。而李迁仕则是在险要之处埋伏,打算打陈霸先一个措手不及。

除了打埋伏,他还有一件秘密武器!

在这紧要关头,陈霸先万万没想到的是,之前占据了韶关,一直唯唯诺诺犹豫不决的南康郡太守,衡州刺史萧勃,居然猝然发难!

萧勃联络广州等地萧氏宗室,联合起兵,一齐攻打番禺城!并扫荡番禺城周边地区!

萧勃此举显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跟李迁仕商量好了,双方打的默契仗!此时陈霸先大军主力已经西进到高州了,还没跟李迁仕的队伍交手。

他这边一时间鞭长莫及,结果番禺城竟然简简单单就被萧勃的兵马攻破!据说还是萧氏族人在番禺城内的内鬼给开的门!

城破之日,萧勃也没跟陈霸先讲客气,他放手让麾下士卒疯抢三天,能拿多少拿多少,几乎把陈霸先积攒了多年的府库劫掠一空,然后以勤王的名义,带着萧纲就返回韶关!

这么重大的消息自然是瞒不住,直接传到了正在高州与李迁仕作战的陈霸先那里。他麾下士卒大半都是广州人,家眷都在番禺城中住着!得知此事后,军心大乱,士卒们哗变要回广州,杀萧勃泄愤!

无奈之下,陈霸先只得领兵回转。然而他却万万没想到,他前脚拔营刚刚走,后脚李迁仕带着部曲便追击而来。

满心要回广州夺回地盘的陈霸先此战大败,一直逃到高要郡(肇庆市)才勉强挡住追兵!李迁仕见好就收,也不蛮干,坐视陈霸先回广州找萧勃算账,打算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陈霸先被李迁仕和萧勃二人联手摆了一道,精兵折损极为严重,甚至他那两个侄子陈蒨跟陈顼,都在乱军中受了伤。

按道理说,事情发展到这一步,陈霸先的路就已经走完了,广州他已经回不去了,等待他的只有败亡一途。

然而后面发生的事情,却又让刘益守惊掉了下巴!

萧氏宗室的无能与短视,再次暴露无遗。

萧勃劫掠了番禺后,士卒们抢得太多,辎重一车又一车的,延绵望不到头,队伍走得极慢。

在得知陈霸先未死,只是退守高要郡后。萧勃因为害怕陈霸先追击,所以催促士卒们快走。

上一篇:智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