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督请留步 第509章

作者:携剑远行

完全没有人料到刘益守的切入点居然是这里。

侨置州郡,乃是当初五胡十六国时期,自永嘉年间南渡后安置北来移民的地方。

因为北迁士族要在南面圈地,必定与南面的本地士族冲突。因此最后侨置州郡是一股势力,而非侨置州郡又是另外一股势力,二者的斗争一直贯穿自东晋以来的南朝政局。也是北来世家与南面本地世家的恶斗。

如今已经历时数百年,谁也搞不清楚南朝这几个朝代究竟侨置了多少个州郡!又安置了多少人口!

一般的办法,都是补丁上面打补丁,名字后面改名字。有些地方被夺了回来,有些地方反而又再次沦陷。

被掳走的,迁徙到建康周边的,逃亡他处的人不计其数,人员户籍异常混乱。

但这些都不是那些南朝世家大户们害怕的地方。

他们害怕的是,侨置州郡因为户籍混乱,所以也是世家大户们匿藏黑户口的老巢和大本营!符合潜规则与不符合潜规则的匿藏户口都是一大堆。

简单的说,就是如今朝堂内外,根本没有一个人答得上来,也没有一个人敢回答,侨置州郡里面到底有多少户口,账册上面所记载的户口数,到底能不能跟当地的田亩对得上。

对不上的话差了多少也说不出来!

刘益守出的第一剑,说实话,角度异常刁钻,朝堂内没有任何人抵挡得住。就是身为侍中的贺琛,也回答不出刘益守这个问题,不敢站出来反对。

如果你要反对,那你总得把这些侨置州郡的概况都说一说吧。你说不出来,还不让改名不让查户口,你这么牛逼,啥都不愿意,咋就不去造反呢?

当建康城的权贵圈子里面所有人,都认为刘益守回建康以后要玩“武斗”的时候,这位贵为吴王的大都督,居然玩起“文斗”来了。

他们猝不及防,根本没有任何准备。之前准备的套路根本用不上,刘益守也没有不讲道理的在建康城内大肆搜捕反对他的人。而是堂堂正正的用公事决胜负。

不跟你们客气,我出招了,你们谁能接招?

刘益守转过身,双目如电,从大殿内所有人身上扫过,与之对视的人无不低头认怂。太极殿内冷场了足足一炷香的时间,没有任何人站出来接话。

刘益守失望的轻叹一声,都踏马是些跳起来打不到膝盖的战五渣,就这点道行还想玩权力的游戏呢?实在是太高估这些人了!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这些朝堂上的三公九卿们那是真的不能站出来,他们都是宝宝心里苦。

如果谁站出来反对,估计这活就要轮到谁来办。但是不出列又不行,因为……侨置州郡不比别处,猫腻实在是多得数不过来,真是经不起清查!

问题是,他们并不是世家养的狗啊,至少不是宠物一样任人摆布的狗,而是互相利用的关系。有什么理由为那些世家大户们抛头颅洒热血呢?

“吴王,这些侨置州郡大多都是百年前的前朝历代积累下来的,其中关节错综复杂兹事体大,需要从长计议……”

最后还是贺琛站出来言不由衷硬着头皮说道。

“这么说,名字改不得咯?本王就不信了,如今很多侨置州郡已经光复,譬如说汝南郡和南颍川郡,这次北伐后,已经在王师的控制当中,相对的两个侨置州郡,便有些多余了吧。

那么也是该把这两个侨置州郡的百姓,都送到原属地才对吧?然后把空出来的土地重新划分,贺侍中以为如何?本王这么说,很合理的吧?

这么看来,怎么名字就改不得呢?是改不得名字,还是这些侨置州郡里面有见不得人的事情,不能查?

这些侨置州郡,是梁国治下的土地,还是一个个的国中之国呢?”

刘益守看着贺琛,皮笑肉不笑的反问道。

他已经不打算跟这些渣渣们墨迹了,直接将军!

刘益守这话是没法接的,谁也不敢去接。要是这话接了,梁国各地非大乱不可。

如果那些南迁世家的家乡光复了,就把他们迁回原籍,梁国必定要掀起风浪来。然而,刘益守还真有这个能力这么做!

毕竟,只要这位刘都督喜欢,他马上就能让建康城内的陈郡谢氏与琅琊王氏搬家去前线!

青徐的琅琊郡和兖州的陈郡都是与梁国如今国土毗邻的地方,要短期内夺回并维持不是难事。只要贺琛敢接话,刘益守明天就敢把王氏与谢氏的人赶出建康城,送去前线。

“是在下失言了,此事吴王定夺就好。”

贺琛很识趣的退了,不再硬顶。

他又不是世家大户出身的,关他鸟事!

“吴王殿下,侨置州郡往往都是政令混乱不堪,国中有国。如今我梁国国势大涨,人民安居乐业,也确实到了拨乱反正的时候了。”

陈元康站出来附和道,他也是没料到,朝堂内的这些人如此不经打。

这也跟立场有关系,毕竟朝堂中枢的人或许尸位素餐,但毕竟不能完全与世家大户划上等号。他们之间的核心利益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当然,如果刘益守现在就造反,他们跟那些南朝世家大户的利益就在同一边了。

刘益守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总能拿捏到这些人最痛又最不能还手的地方。

“此事就按吴王的意思办吧,由陈尚书来负责执行。”

萧欢打了个哈欠说道,陈元康是尚书令,由尚书府来负责清查的事情,好像也是职责以内,没什么奇怪的。

他对此一点也不关注,此事怎么说也是对国家有好处的,直接执行下去就是了。

“陛下,微臣还有一份奏章。”

刘益守变戏法一样拿出一份奏章,交给萧欢身边的宫人。本来不打算今天拿出来的,但是他看到大殿内这些战五渣们战斗力太差了,也确实可以加快推进速度。

“吴王请讲。”

萧欢并没有看奏章,反正他也看不懂,就不打算自取其辱了。

“此番我王师北上的过程中,有不少江南大户派出自家的捕奴队与私军,在王师北上后,继续在当地掳劫拐卖人口,数量骇人听闻!

如今这些人口已经被匿藏起来了,但此风断不可长。

微臣建议,在国内各地大索貌阅,核验户籍,更新各州郡县的户籍,重新造册。若是发现有人掳劫人口,则细查,严查,一查到底。

绝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放过一个坏人!”

刘益守说完,大殿内的气氛就安静得几乎要凝固了。

大索,大范围内普查;貌阅,当面查看,也就是在梁国全国范围内进行人口普查,让所在地的丁口与户籍上的人口对应上。

有人无册的重新登记造册,查无此人的则要消除户籍。那些年龄对不上的,性别对不上的,都要一一更正过来。

咋一听,这个行为好像没什么问题,利国利民不损害任何人的利益。

但实际上,这一封奏章,就是在挖世家大户的根子!那些府衙县衙里的户籍有什么难查的,都是些自耕农。

难查的是本地世家大户啊!

那里有数不清的黑户,不用给国家交税,这才是世家豪强发展壮大的源泉所在!

当年东晋那会,给王羲之家摘水果的果园里,就有两万僮客,这些人都是不给国家交税的黑户,也是世家门阀掌控国家的根基所在。

王羲之从政“两袖清风”,从不贪污。事实上,谁家果园里面有两万僮客,也不会去贪污的,毕竟为了那点小钱实在是犯不着啊!

他们在朝堂上,就是要确保自家的家族能够合理的掌控这些黑户,合法的占有大片的良田山泽果园。这些官员与他们所在的世家,是一体两面的存在。

“吴王殿下,既然有些世家的捕奴队胡作非为,那查下去就是了。全国范围的大索貌阅,好像……”

贺琛想说步子太大容易扯着了,又不知道要如何组织语言。

其实刘益守走今天这一步,几乎是必然与不可选择的。但他挑的时机与找的借口都比较好,让人很难反驳。

“嗯,贺侍中言之有理,本王也觉得兹事体大。要不这样,既然你说查那些捕奴队,那就由你牵头来查案,若是查不到的话……就算天子不处罚你,本王也会处罚你的。

陛下以为如何呢?”

刘益守对着萧欢询问道。

贺琛一愣,他万万没想到刘益守的板子是高高举起又轻轻放下,嘴里言之凿凿的“大索貌阅”,居然真就这么说不办就不办了!

“贺侍中以为如何?”

萧欢看着贺琛问道,有些骑虎难下。

“微臣领命。”

贺琛双手拢袖行了一礼说道。

话都说这份上了,他还能拒绝么?他还敢拒绝么?刘益守这厮简直就是挖了个大坑,让自己直接往下面跳。

他隐约感觉,其实刘益守的目的,不过是要针对侨置州郡搞事情罢了。毕竟那是一本朝堂内外都公认的烂账,随便查出什么惊天丑闻,贺琛都一点不觉得奇怪。

事实上,就连他这个自萧衍时代就在建康中枢内厮混的老人,也不知道那些侨置州郡的情况如何。自东晋以来,南面就不断多出许许多多的侨置州郡,而为首的就是那些原本的北方大户。

那些人本身在北方就有势力,到了南面以后,很快便在侨置州郡站稳脚跟,后面一代一代的传下来,鬼知道那边有什么状况啊!

而刘益守的想法似乎也很有弹性。

如果你们听话,那侨置州郡改个名字就行了。

如果你们不听话,一查到底,看看谁屁股上的翔最多!

贺琛忽然浑身发冷,一股凉气从脊椎骨往头顶上冒。他看着威严不可直视的刘益守,心中忽然生出一股深深的无力感。

这位刘都督,不仅外战内行,好像内斗也挺内行的。他这次回来,建康城内城外,不知道多少人要吃不了兜着走啊!

有点深,要好好体会

上一章已经讲到过去两晋南北朝的小说,都不可细说的深水区。

这也是刘都督形象塑造的关键点之一。

他是个懂行的。不是那种在帝王将相这个表面层次漂浮的权臣。更不是个只会打仗的莽夫。

对南面的道道他很明白,而且也有循序渐进的办法。这些东西,都是这本小说后期的看点之一,也是他区别于贺拔岳与高欢等人的核心本质。

第529章 大人,时代变了啊

刘益守办事向来都很麻利,只要是他想干的事情,务必第一时间全力以赴。

当尚书府的诏令下达后,刘益守就立刻让杨忠配合陈元康,将那一万精兵分为几股,奔赴到建康周边的江北一带。那里分布了许多侨置郡县。

比如说侨置秦县,侨置齐郡,侨置顿丘县、侨置沛县等等。第一批开刀的地方,是离建康最近,人口最稠密的江北地区!

这些侨置州郡如同西瓜囊中的西瓜子一般散落各地,清查难度不小。如果没有刘益守嫡系部队挨个清扫,很难保证那边的世家大户不反水搞事。

不过既然是改革的深水区,那么硬着头皮也要上。

南朝的土地问题麻烦极多,这些弊端也是数百年来因为各种原因积累下来的,这本乱账不好算,也没法在短时间内搞清楚。

然而刘益守却觉得,虽然全部的土地问题不能完美解决,但这些侨置州郡的问题,还是可以处理好的。

毕竟,它们的面积占梁国国土的比例也没那么大。在处理这些麻烦的同时,还可以不断积累经验。

哪怕处理不完梁国各地世家大户的所有问题,能处理掉侨置州郡,将这些毒瘤拔掉,也足以让国家焕发出新生机了。

随着那些白袍系为主的精兵被调走,刘益守麾下的嫡系部队已经跟他不在一起了。

夏日渐近,建康城内暗流涌动。很多利益受到极大损害的世家中人,开始悄悄的串联起来。他们已经嗅到了某种机会。

一个搏一搏,单车变摩托的好机会。

……

白天的暑气已经消散,夜里鸡鸣山上凉风习习,刘益守独自在书房里练字,偌大的一张纸上,只写了一个力透纸背的大字:

杀!

远看就能从纸上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锐气,似乎有兵戈要从纸面上窜出来。

“都卖了这么大个破绽,你们也是该跳出来了吧?”

刘益守抱起双臂,欣赏自己的“杰作”,似乎有些不满的样子。

“主公,有人来访。”

源士康悄悄的进入书房,在刘益守耳边轻声说道。

“说吧,多少个?”

刘益守头也不抬的问道。

源士康面露惊讶之色,随即压下内心的疑惑答道:“不多,各家合起来二十四个,梅兰竹菊各不相同,姿色不逊主公的妾室。”

二十四个还不多?

刘益守一脸疑惑的看着源士康问道:“你有几个妾室呢?”

“主公,在下还是您保媒的呢,如今只有一个正室夫人,哪里有什么妾室?在下也不是陈先生啊。”

源士康苦笑道,都这个时候了,刘益守还在揶揄他。

“你一个妾室都没有,怎么就说二十四个女子都不多呢?”

刘益守有些搞不明白这到底是什么逻辑。

源士康振振有词道:“主公帝王之姿,别说是二十四个妾室,就是再多两百四十个,也不过如此。三宫六院那么大,还不够安置么?”

“哼,之前让他们送女,他们不给我面子。现在知道送女,已经迟了!我就不去大堂了,你去帮我传个话,全都送回去,我这里一个都不要。

不走的人,全部绑上石头扔玄武湖里面去陪河神去。”

上一篇:智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