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督请留步 第473章

作者:携剑远行

“或许正是沦落至此了,他这才是悔之晚矣吧。”

深吸一口气,刘益守强制性的让自己冷静下来,不会因为冲动而下达鲁莽的命令。

人都已经死了,再去追究元亶如何如何,也是于事无补。关键是看这件事要怎么补救才好。

“其实吧,也不是没有办法。”

王伟一脸神秘的说道。

听到这话,刘益守顿时就来了兴趣。他微微点头说道:“愿闻其详。”

“其实吧,主公可以让元亶之子元景植随军,带着他出兵前往洛阳登基称帝。然后对外宣称元亶是病死的,反正他体弱多病也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就算元亶家的人声嘶力竭大喊元亶是服毒自尽的,谁信?他们的话有谁能听到呢?难道他们还准备到寿阳的衙门去告官,去控诉主公逼死元亶么?

事实是怎么样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梁国的建康朝廷,主公说了算。主公在这里就是只手遮天,何必去管元氏的人怎么想呢?

元亶一脉的人无论如何也是不会去感激主公的,既然如此,他们就要有当傀儡的觉悟。一个傀儡需要有想法么?”

王伟的话概括一下便是:是非关乎实力,公道不在人心。

当年刘益守还差点被高阳王元雍给胡太后送去当面首呢,有人问过他愿不愿意么?

现在不过是刘益守还未完全适应角色的调转罢了。

“行吧,那就麻烦你辛苦点跑一趟元亶家,慰问一下,顺便把元景植叫到我这里来吧。”

刘益守似笑非笑的说道。

今夜元亶刚刚自尽,王伟去他们家,对方肯定是不会有好脸色的。当然,刘益守此番也是恶趣味,既不让出馊主意的王伟好过,也不让元亶家的人酝酿情绪。

“既然是主公亲自开口,那属下定然将元景植请到这里来,主公请稍候片刻便是。”

王伟起身对着刘益守深深一拜,转身离去,看得源士康一愣一愣的。

“你家先辈为元氏鞍前马后百余年,今日见到元氏子弟落到如此田地,心中有何感想?”

刘益守看着身材魁梧的源士康问道。

“正如主公常说的,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现在元氏的时代已经慢慢远去了,父辈不肖,子弟遭殃。无论元氏还是萧氏,皆是如此。”

源士康恭恭敬敬的说道。

“对了,萧正德是被萧绎处死,还抛尸乱葬岗,这事确认了么?”

刘益守忽然想起这一茬,好奇问道。

源士康摇了摇头道:“没人关注他,最近才听到有人说他是被萧绎麾下的人给宰了,抛尸荒野无人收敛。”

萧正德的失踪一直是迷,直到最近才有消息传来,是萧绎军中有将校将其秘密处死了,不过这个消息还没被证实,他的尸体也没有被找到。

无论萧正德遭遇了什么,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个人肯定是死了。如果萧正德还活着,不可能不来建康找刘益守求官。

除了萧正德外,萧宏一脉的几个子嗣,都在藩王叛乱中死于建康城,多半是栽在了萧绎手里。

因为萧绎当初在建康大开杀戒,现在很多人都不愿意依附于他,故而萧绎的实力恢复得很慢,远远低于刘益守的估计。

在刘益守看来,萧绎现在应该已经整军完毕,气吞万里如虎的。但据探子回报,湘州的萧绎似乎并未编练多少兵马,倒是他那个老婆徐昭佩的风流韵事传得很广,段子不少。

萧绎麾下的那些班底,也还是原先那些人,什么王僧辩、王琳,樊氏兄弟等等,并没有新的得力干将投靠。

反倒是广州的萧映扶持萧纲,联络当地豪酋,颇有些风生水起的架势,利用地理的优势企图与建康朝廷分庭抗礼,只是暂时还没有公开造反。

至于萧续和萧纶等人,据探子回报,似乎是在混吃等死,没有整军备战的意思。

刘益守占据建康之后,梁国政局就迅速恢复稳定,如今那些藩王们都看不到机会,有些是偷偷在做准备,有些则是在被动的等待乱局到来,看能不能分一杯羹。

这帮人成事当然不足,但败事还是绰绰有余的。刘益守不敢大规模北伐,其实也是有担忧梁国各地藩王趁机造反。

心里想着这些复杂的事情,不一会,王伟便回来了,身后还跟着一个穿着孝服的年轻人,跟元亶的眉眼很有些相似。

低眉顺眼的根本连看都不敢看刘益守。

元亶体弱多病,年纪也不算小,自然有勇气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而元亶的儿子风华正茂,可不想跟着父亲一起去死!

今日王伟气势汹汹的来到府上,元亶家的人根本连话都说不清楚,更别提什么控诉刘益守逼死元亶了。

现在元景植的心情就是单纯的忐忑不安,他知道自己已故的父亲把刘益守彻底搞毛了!

源士康看到书房里气氛不太好,连忙行礼告退,书房里就剩下刘益守、王伟、元景植三人。

“今日本王跟你父商谈许久,说是让他随军出征,然后我亲自带兵护送他入洛阳登基称帝。他说兹事体大,要考虑一下。结果晚上你父就因病暴毙,真是……让本王心中深感痛惜啊。”

刘益守假惺惺的说道,一副情真意切的样子。

我说你父是病死的,你敢说他是自尽么?你敢么?

刘益守目光灼灼的看着元景植,等待着对方的回答。

“谢吴王关心,家父九泉之下,也会感觉欣慰的。”

元景植言不由衷的说道。

听到这话,刘益守悄悄的松了口气。识时务者为俊杰,就怕那种一根筋的,硬是要头铁跟你抬杠,那就没办法整了。

“如今北方丧乱,高欢名为丞相,实则贼子。元修刚烈,被高欢算计,不仅他身死乱兵之中,而且元氏宗室还被高欢大量屠戮。

作为孝文帝嫡系血脉,你有什么想法没有?”

刘益守平静的问道。

元景植不断搅着袖口,低着头一言不发。

“好好想,如果今天想不出结果,可以明天继续想。”

刘益守意味深长的说道,把“好好”两个字重重的咬了出来。

很久之后,元景植这才深吸一口气说道:“高欢与我等有不共戴天之仇,元氏子弟恨不得食其肉饮其血而后快。”

“很好!”

刘益守重重的拍了拍元景植的肩膀,大声说道:“那你便随我一同出征北伐洛阳,然后去洛阳登基称帝吧!”

嗯?

元景植一愣,半天没回过神来。

“好了,你可以回去了。你父已经陨落,本王可不希望你家再出什么变故了啊。”

刘益守啧啧感慨的叹息道。

第494章 白袍遗志

“陛下,元亶之子元景植上表,希望我朝能出兵北伐,助他入洛阳登基。”建康宫的御书房里,刘益守恭敬的对萧欢说道,并未直接让元景植跟对方见面。

北伐迫在眉睫,在“说服”了元景植之后,刘益守便马不停蹄的来到建康,向萧欢禀告此事。

其实这事不跟萧欢说完全没什么问题,这位实质上的傀儡天子,既出不了钱,也出不了力,以刘益守如今的权威名望,不鸟他也不算什么大事。历代权臣们都是这么玩的。

然而刘益守并不将自己看做是无法无天,行事不计较后果又偏安一隅的军阀。

既然在借用萧氏的“牌匾”在办自己的事情,他就不能随心所欲把这块招牌给拆了。

很多时候,一个优秀的政治家,都不得不违心的维护类似的“牌匾”,这便是所谓大局。

立规矩的人,最忌讳自己亲手破坏规矩。

不过话说回来,刘益守这么玩,萧欢也是有点没看懂。伐魏并不是什么迫切的事情,至少他是这么认为的。刘益守要做什么事情,似乎也不必经过他的同意。

一时间萧欢有些迷惑不解的问道:“大军出征,颇费钱粮。元氏又非皇亲国戚,帮他们复国……这是何苦呢?”

本没有说话的机会,萧欢觉得刘益守怎么玩都无所谓。

但现在对方询问他的看法,萧欢就觉得,刘益守还是尽快派兵南下广州,把萧映、萧纲、陈霸先这帮人收拾掉比较好。

至于出兵帮元氏的人恢复江山,实际上没有太大的意思。要不是刘益守说起,他都懒得去问。

萧欢自然是想不到尔朱荣可以牵制高欢这一层,他只是认为,对皇权有直接威胁的人,就是萧映和萧纲等人。

当然,刘益守本身就是对萧氏皇权的最大威胁,可是这话萧欢敢说出来么?

不说将来还可能善终,要是说了那便是撕破脸,会发生什么简直不敢想象。

“陛下,人算虎,虎亦算人,能主动出击的并不只有我们,高欢也可以。

我们不去打高欢,高欢也迟早会派兵南下的,几年前不就是如此么?扶持元氏入洛阳,不过是为了给高欢制造些许麻烦罢了。望陛下明察。”

刘益守拱手说道。

萧欢认不认是一回事,根本不关紧要。重要的是必须要有“君臣对答”这样的步骤。

“如此,姑父便自行处断吧,朕没有什么要说的。”

萧欢叹息一声说道。

“对了,还有一件事。”刘益守慢悠悠的说道。

还有事?

萧欢一愣,随即有口无心问道:“是什么事情呢?”

“此番北伐势必抽调精锐,建康以北的广陵(扬州)空虚。微臣想让江陵王移镇广陵,拱卫都城。”

刘益守双手拢袖行礼说道。

现在的江陵王,是萧欢的亲弟弟萧誉。萧詧从江陵移镇丹阳后,江陵王的位置就空出来了,刘益守就顺便让萧誉入主江陵。

而今让萧誉入主广陵,就是让他保护建康江北对岸,意义重大。

当然,这只是表面上反映出来的。刘益守内心是在想什么,此举有什么终极意图,谁也不知道。

萧誉到广陵,必定带着他的私军入主京口对岸的广陵。萧统一脉的三兄弟,萧欢在建康,萧誉在广陵,萧詧在丹阳。

这样的安排,可以说是宗室近支拱卫京畿,当然也可以认为是刘益守包藏祸心,将萧统一脉的所有力量都聚集到建康周边,到时候可以一锅端掉一网打尽!

无论是怎么看,萧欢都没有理由去拒绝这样的提议。他拒绝,萧誉可不会拒绝。从广陵出兵夺权,要比从江陵出兵夺权快多了。藩王封地越是靠近京畿,就意味着越是受到朝廷信任。

这样的移镇萧誉又怎么会拒绝呢!

“只是二弟(萧誉)离开江陵,谁来制衡蠢蠢欲动的湘东王呢?”

萧欢忧心忡忡的问道。

上次藩王大乱的时候,萧誉就断了萧绎的后路,给这位野心勃勃的湘东王造成了极大麻烦,双方有很深的梁子。

刘益守让萧誉移镇广陵,也未尝没有引诱萧绎出兵的意图。

萧欢只觉得这位与自家姑姑感情甚笃的驸马,心思深如大海,难以揣度。

“湘东王的事情,微臣自然会替陛下分忧的。湘东王惧怕江陵王,难道就不怕微臣么?”

刘益守霸气十足的反问道。

萧欢没话说了,在梁国有谁不怕刘益守啊!不怕的都已经死翘翘了,剩下的人都是对这位吴王忌惮到了极点!

“如此也好,朕也十分想念江陵王,将来联络也更方便了。”

萧欢微微点头说道。从萧誉移镇这件事本身来说,是看不出对他有什么不利的,哪怕刘益守的心思深如大海不可揣度。

“北伐之事不宜耽搁,微臣这便去准备了,请陛下勿念。”

刘益守双手拢袖对着萧欢深深一拜,转身便离开了御书房。

“这次是真的北伐啊。”

刘益守离开后,萧欢喃喃自语的说道。

他犹记得夺取南阳之时,梁国出兵青徐声势浩大,不过掩人耳目。这次刘益守会是掩人耳目么?

刘某人才不会去管萧欢到底怎么猜疑的,他的事情太多,根本没那个闲工夫去操心。辞别了这位傀儡帝王,刘益守并未回到建康的宅邸里休息,而是马不停蹄的来到石头城。以白袍旧部为骨干组建的一支禁军,就屯扎在石头城。

他们将会是这次出征北方的主力。

陈庆之之子陈昕,担任这支军队的都督。参军马佛念,副将宋景休、鱼天愍、周文育等,可谓是精英荟萃,能征惯战者不少。

这次出征,羊侃本想送自家几个儿子到这支军队里面给刘益守打杂,顺便混混军功,没想到被刘益守一口回绝。

用刘益守的话说,这就叫“医者不自医”。几个小舅子在军中,派遣任务的时候怕把他们伤着了,回来不好交代。不用又如同摆设一般,弄得众将离心离德。

几个小舅子在羊侃麾下就完全不同了,上阵父子兵,儿子若是死了,也是死得其所,刀剑无眼无人会诟病什么。

听完这些理由,羊侃也不由得钦佩刘益守目光如炬,人情练达。

这次北伐魏国的风声已经放出去了,出乎刘益守预料的是,请战者甚多。国内很多对他态度不明的武将,如韦黯、羊鸦仁等,都提出希望能参与其中。

刘益守把他们安排在了第二梯队,也是让这些人水路北上,沿途掳劫当地村民南下梁国安置。至于那些冥顽不灵的北方世家,直接用刀子说话就行了。

上一篇:智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