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督请留步 第392章

作者:携剑远行

萧纲不为所动。自东晋以来,南面类似刘益守这种架空皇权的人物可谓是数不胜数。从桓温到刘裕,只能说前有古人后亦是有来者。

刘益守不是第一个这么做的,却也绝对不是最后一个。

“如今刘益守掌控建康朝廷,大势已成。兴国,不如我们先带兵回吴兴再做计较。”萧映不动声色的劝说道。

“也只能如此了。”

陈霸先叹息一声,刘益守驸马的身份操控萧欢摄政,又控制了都城建康。挟天子以令不臣,可以为所欲为真不是吹牛。

他已经可以想象建康城内的那些墙头草们是在如何跪舔刘益守了。

“既然如此,事不宜迟,我们这就带兵回吴兴吧。在湖熟这边,我心里始终是难安。”

萧映叹了口气说道。他真的很怕刘益守找借口收拾他们,比如说带兵离开驻地,长期滞留建康周边图谋不轨,就是个很好的借口,令人无法辩驳。

天下无事,你带兵离开所在郡县,跑到都城附近的小城晃悠,还说你不是想造反?

“兴国,说不定刘益守如今正想找茬,切莫留给对方口实啊。”

萧纲也劝说道。

靖安侯就靖安侯吧,他已经不做他想了。

“末将……这便去安排。”

陈霸先拱手说道,语气里充满了不甘。

……

长江之上,一支船队在自东向西逆流而上。船队中几乎每一艘都带伤,风帆上有破洞,还有船在漏水,看上去十分狼狈。

其中最大的一艘楼船船舱里,湘东王萧绎正虎着脸盯着面前的王琳与王僧辩,语气不善的问道:“本王中军大帐被袭,伱们为何不救援?”

“殿下,我等要保证殿下的退路啊。若是船队没了,要如何才能回湘州?”

王琳苦着脸说道。

三波人马先后抵达玄武湖,王琳倒是很硬气,一直等到萧绎本人才肯离开建康。如若不然,现在他早已人头落地。

不过离开建康容易,到湘州就很难了。船队行进至长江芜湖段江面时,他们遭遇韦黯的水军,双方战得昏天黑地。士气跌到谷底的湘东王水军大败,只有几艘船成功逃离包围圈,剩下的战船不是沉没就是被俘。

如今可谓是元气大伤,没个几年都缓不过来。

“殿下,如今大军十不存一,还是先回湘州整军再做计较为好。”

王僧辩不动声色的说道。

“韦氏的水军,怎么就那么巧,会在长江江面上呢?”

萧绎抱起双臂,眉头紧皱,这是他怎么也想不明白的问题。更何况,韦氏的人,为何见了他们就像是看到死敌一样,狠狠的出拳一点都不留手呢?

藩镇之间的摩擦,又有谁会不顾一切的出重手?

如果不是看到对方船帆写着的“韦”字,萧绎还以为那边都是刘益守的兵马。

“罢了,就先回湘州再做打算吧。王琳,你带着残部屯守巴陵郡,继续在洞庭湖练兵吧。”

萧绎拍了拍王琳的肩膀说道。

对方不来救援自己,确实是很令他不满。但是王琳硬是等到萧绎到了以后才离开,说明此人还是可用的。也得亏是王琳机敏,主力未损。要不然现在他们一行人已经被韦氏虏获了。

相比较而已,王僧辩直接从台城跑路就有些没义气了。萧绎心中暗自揣度,将来还得防着王僧辩一手。

……

刘益守的兵马接管建康外城的防务后,清缴盗匪、溃兵,对普通民众秋毫无犯。很快,这支有王者气象的军队就在城内站稳脚跟。萧纲内心所隐隐期盼的“建康之民人人唾弃刘益守篡位”的情况完全没有见到。

当然,这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刘益守调崔暹来台城,挂牌组建了“宪兵执法队”,专门纠察在萧纲执政期间,尤其是萧绎来攻城的这段时间。

建康城内的豪强世家富户们,有谁是跟萧绎有合作过的,有谁是在囤积居奇倒卖粮食的,有谁是在欺男霸女仗着萧绎或者萧纲的权势横行不法的。

有一个是一个,都按“离间宗室”“鼓动造反”的由头清查。刘益守本着“不放过一个坏人,但也不冤枉一个好人”的原则,实行“先下狱,后脱罪”的纠察行动。

你说你没罪?不要紧,先关起来审一下,没罪自然会把你给放了。至于你的家产,那都是赃物,要先查封,再清查。

至于很多人抱怨为什么不收拾藩王,反而要针对城内“无辜”?刘益守给出官方的解释是:藩王们之所以会带兵前来建康,一个是萧纲名不正言不顺的登基,二个则是建康城里坏人太多,不断的勾结外地藩王,离间骨肉亲情。

那些藩王们“迷途知返”,新天子自然也不会把刀举起来对着自己的亲叔叔。可是建康城内那些心怀叵测之辈,就不能跟这些人讲什么“亲情”了。

一时间,建康台城内风平浪静,而外城部分却是风起云涌,四处都有“宪兵”在查封房屋,抓人。而对于这些事情,城内大部分人的看法是:呵呵,关我X事!

明眼人都看出来了,刘益守的人马不是穷凶极恶之辈,更没有挨家挨户搜刮的行为。人家都瞧不上那点蚊子肉,都盯着大户呢。

当然,还有不少人阴搓搓的想,刘益守他们吃大户吃饱了,自然不会来骚扰那些升斗小民。其实这次“搜捕叛逆”行动自一开始,就有不少普通民众给官府通风报信。

一来是这些大户平日里就作恶多端,二来则是恨人有,笑人无的心态作怪。你有我没有,那我就举报你,让你最后也变得什么也没有,我虽然没有多长块肉,但是心里却更舒坦了。

这天夜里,鸡鸣山上的刘益守府邸内,麾下亲信将领齐聚一堂,开庆功宴。包括毛喜和斛律羡等人在内,全部在场,气氛简直热烈到要爆炸。

“季伦(崔暹表字),大声一点,告诉他们,我们搜刮……呃,收集到了多少财帛!”

刘益守猛喝了一口酒,满嘴酒气的对崔暹大喊道。

众人屏住呼吸,一声不吭。

崔暹平日里古板稳重,可这些天经历的事情,还有搜刮到的财帛,也让他彻底不淡定了。

“回主公,那些财帛,够我们养几十年的兵马了!”

此话一出,下面瞬间就炸锅了。

“多说一句啊,谁敢在城内劫掠的,我把他钱扣光!”

刘益守猛拍桌案说道。

既然可以安安稳稳的分钱,谁又会闲的没事不要脸去城里抢劫呢?刘益守办事就是地道,按功劳发钱,而不是谁抢到就是谁的。

“跟着主公办事实在是太快活了,在下忽然诗兴大发,想起一首诗来……”

胡僧祐喝得醉醺醺的,得意忘形之下,又想吟诗作对。哪知道阳休之直接打断他说道:“此情此景,主公要作诗一首,题在台城的广阳门上,让进出台城的人,都可以瞻仰主公的风采。”

马屁王出马,众人都安静了下来,等着刘益守作诗装哔。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刘益守想都没想,脱口而出。

他吟诗完毕,下面的人都傻眼了。这首诗气势恢宏,真是把他们给镇住了!

“好!好诗!只有主公这样雄才大略之人,才能作出这样的诗来!”

阳休之慷慨激昂的大吼道,带头猛鼓掌。他虽然拍马拍得欢,却也说出了众人的心声。

一番热闹的吹捧过后,刘益守摆摆手,示意众人安静。

“萧纲走的时候,落下了不少妙龄女子。如今里面许多人尚未生子,又青春貌美。若是就这样孤苦一生,甚为可惜。你们怎么看?”

刘益守环顾众人询问道。

“主公平日里不辞劳苦带着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基业,实在是需要那些温柔如水的女子们服侍照顾。

不如在那些女子里挑些中意的,也算是劳逸结合嘛。”

阳休之不动声色的说道。

“诶?话不能这么说。本王家中妻妾,彼此和睦互助,亲如姐妹。若是再多加一些人进去,难免彼此产生间隙,很是不美。

本王平日里公务繁忙,本就冷落了她们,若是再加其他人进去,她们岂不是更加要独守空房?

我看不如这样,就按战功,将这些女子分了吧?”

刘益守话说完,众人目光一齐看向杨忠。此战杨忠战功当之无愧的第一,没人跟他争。再说他家里也就一个夫人,连妾室都没有。

“主公……”杨忠拱手想说话,刘益守“恍然大悟”说道:“说好了,最少五个,低于这个数,你别想走出这间屋子。”

话都说这个份上了,杨忠还能说什么?他只好拱手行礼道:“谢主公厚爱,那属下就却之不恭了。”

“其他的,人人有份。对了,这次还有不少要被问罪的世家豪强,家中女眷,也可以加进来嘛。”

听到这话,大堂内众人都露出迷之微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刘益守扭过头看到身后同样一脸期盼的斛律羡,于是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你还小,过几年我再给你安排,这波就算了。”

第413章 政治正确

一开始,建康城内的那些原中枢朝臣是对刘益守有些不以为然的。毕竟,也就是个年轻点、长得帅点、顺便还是驸马身份的董卓罢了。

哪怕前面有那么多定语,也不过是藩镇出来的而已,顶多加强版桓温。

然而很快他们便领教到这位刘都督厉害。

刘益守是很讨厌拿着刀架在别人脖子上,逼迫对方妥协的。所以他以建康中枢的名义,下了两道政令,用来震慑建康城内那些蠢蠢欲动的旧官僚们。

第一条政令:鉴于这次藩王闹事,建康城内的官僚系统有人图谋不轨,而且数量惊人,导致朝廷捉襟见肘。

所以建康中枢将会组织专门机构,分批次,对建康城内所有官员,从最高层到底层,进行“重新考核上岗”。

具体来说,就是考察“业务能力”和“忠心程度”,以及在之前的建康围城时候有没有不轨举动。这三个里面任意一个出现问题,都将被清退,甚至问罪。

该政令补充说明:朝廷只选择“德才兼备”之人。为了公平起见,接受来自各方的举报与意见反馈,并在台城南门外的专门看板上,将考核官员的信息“公示”。

第一期考察,先从中枢朝臣的中高层开始。第二期则是建康地区和周边地方官员的高层,最后一期则是底层的办事人员。

至于宗室之人担任官员的,不参与考核。

这条政令一出,建康城内城外皆哗然。但在“宪兵队”止小儿啼哭的威名下,无论什么立场的人,皆是不敢公开表态。

第二条政令更离谱了,鉴于此番建康城遭遇大难,有不少官员遇难,还有不少人是立场或者能力有问题需要被清理的,所以空出来很多职位。

所以建康中枢将破例举行“抡才大典”,面对全国招募人才,不限文武,不限出身,不限籍贯,持续时间为半年。

只要你觉得自己有才华,就可以来试试,一经录用,立即授予官职。

当然了,考试的内容,流程,会授予什么官职都保密。由刘都督亲自出题考察,并亲自把关选拔,绝对的“公正无私”。

建康城内很多人,特别是世家之人,都对此表示疑虑和不满。这些人其实在萧衍上位初期,就已经被清理出了中枢高层,并任用朱异这样的寒门子弟。

但是世家的影响力,在梁国官场还是很强的,基本上把持了各州郡的地方政务与中枢的中层官员,其实他们也想把持基层,然而因为眼高手低并不具备实际办事能力。

所以那些辛苦又麻烦的基层政务,实际上还是在寒门子弟手中。

梁国的官场,都是按资排辈,哪怕什么都不做,也可以步步高升混到退休。刘益守的第一条政令他们无所谓,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你洗过一遍,换上来的还是他们的人。

但是第二条,就令那些人有些不满了。当然,也只是不满而已,稍微肉疼一下。说穿了,这种“抡才大典”,不过是一条临时性的政策,半年之后就会取消。

这些世家派人联络当初在建康拉关系的陈元康,委婉的暗示刘益守不应该把事情做绝,有什么事情都好商量。这王朝更替,皇帝改姓也是常事,但世家终究还是世家,乃是铁打的。

简单的说,就是只要你不破坏规矩,送伱上去当皇帝也并无不可。

刘益守的回复则是:你行你上啊,又不是禁止世家子弟参加抡才大典!你是嫌家里钱多,想让宪兵队来查一查么?

住在乌衣巷那边的很多人顿时就不说话了。

……

台城内的卫尉府里,刘益守正在书房内跟羊侃喝酒。羊侃“守台城有功”,被任命为九卿之一的卫尉卿,依旧担任直阁将军掌控台城禁军,只是职权又大了一圈,连建康守军的府库也可以管理了。

“得亏你来得及时,萧纲身边那些人,不提也罢。”

羊侃叹了口气,萧绎派兵攻城那段时间,几乎是他人生当中最艰难的时刻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以前哪怕很难,但身边都是得力干将,如臂指使。

输了不过是技不如人而已。

可在萧纲麾下当差的时候,对方不但是昏招迭出,手下也尽是猪队友。坑死人不偿命那种。

“听说你把萧纶放了,还封他为豫章王,他跟你有私仇吧?”

羊侃夹了一筷子菜,眯着眼睛问道。刘益守这个操作,他没看太明白。

“我怎么说也是迎娶萧衍之女的人,怎么能动手杀他子嗣呢?”

刘益守微微摇头,喝了一口酒说道:“这种事情啊,我是不能做的。萧玉姈对我很好,我不能让她痛心。”

羊侃嘿嘿冷笑,一脸嘲讽的模样。

“你就吹吧,不过是行伊霍之事罢了。”

说完他叹息道:“只是这条路不好走啊,搞不好就是身死族灭。”

“如今我若是解甲归田,遣散部曲,就能安安稳稳的过完余生么?”

上一篇:智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