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督请留步 第326章

作者:携剑远行

诚意,不是空口白牙,是要有利益输送的。

“妹夫且放心,等本王回建康面见天子,一定将妹夫的功劳好好说道说道。这两淮没了谁都可以,唯独不能没有妹夫坐镇。本王只能对天子说这么多,具体天子要怎么办,那是本王无法控制的。”

萧纪没有把话说死,但是他在建康的时间最长,一直没有外出就藩,对萧衍的脾气实际上也是最了解的。只要把这番话带到了,刘益守又是驸马,都督几个州的诸军事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

两淮之地,那都是给有能力的人锻炼用的,现在还真算不得是块肥肉。得知魏军这么凶猛,萧纪自己早就没那个念头了。

“殿下真是太客气了。”

刘益守淡然一笑,发现萧纪眼巴巴的看着自己,知道对方这次真是遭遇了不小的挫折,心气都矮了一大截。

“蜀地自古命运多舛。古人常言:天下已定蜀未定,天下未乱蜀先乱!于国家长治久安,蜀地需要一位萧氏的藩王坐镇,这也是应有之意。

蜀地物产丰饶,民风淳朴,再加上又有天险阻断,其中自成体系。于外,没有魏国虎视眈眈,兵马侵扰,于内,没有天子随叫随到,芒刺在背。

殿下去蜀地,岂不美哉?”

妙啊!

萧纪大喜,他之前怎么就没想过蜀地呢!他是准备让萧衍将其安置在三吴地区的,也就是刘益守前世的湖州、杭州等地。

那边安全也是安全,富饶也是富饶,就是这块肉太肥,很难吞到肚子里,盯着的人太多了!

而蜀地完全没有这个问题,一般人也不敢向天子请愿说自己要去蜀地镇守。因为那个地方自成体系,外姓人去,除了造反以外,不会走第二条路。

可以说向萧衍提出要镇守蜀地的外姓之人,说出口就几乎是必死之局!

“可是,本王若是跟天子提出外镇蜀地,天子会同意么?”

萧纪疑惑问道。

“天子当然不会立刻同意。但殿下只要反复跟天子强调,如果不去蜀地,那就在建康府衙内修生养息安心读书即可。天子多半还是会同意的。”

刘益守淡然说道,很有自信,似乎这一切就会如他所说一样必然发生。

非太子一系的王爷必须外出就藩,不得长期滞留建康,这是萧衍定下来的规矩,没有例外。萧衍现在想着的就是修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萧纪外出就藩本就是应有之意,长期滞留建康,才会让萧纲和中枢大臣们认为萧衍是要换太子了!所以萧纪提出自己要镇守蜀地,萧衍答应下来的可能性极大!

这次淮北青徐的恶战,让萧衍知道了萧纪不是带兵那块料,这种不能带兵的儿子,丢蜀地貌似也没什么大问题,不是么?

不得不说,刘益守已经是把萧衍看透了!萧纪心中拜服,以前怎么就没看出来自己这位妹夫如此厉害呢?

按他的想法,这位硬的一手能打仗,软的一手可以救人,真是个威风八面的核心人物啊!

“妹夫,咱两以后要多亲近亲近。”

萧纪握住刘益守的双手不放,眼睛似乎都在放光芒。此刻他心中有个依稀的妄想,一旦萧衍病危,就让刘益守以驸马的名义带兵南下建康控制局面,然后他则带兵出蜀地,一路向东,赢粮而影从。

最后再以萧衍的名义废太子,立他为太子,最后登基称帝!刘益守这个人实在是太重要了!

“妹夫学富五车,文采斐然,勤于兵事,战阵无敌。本王有个不情之请,请妹夫务必要答应,不然本王就跪在地上长跪不起了!”

萧纪忽然给刘益守跪下,态度甚为坚决,拉都拉不起来。刘益守和羊侃二人看傻眼了,都不知道萧纪这是玩的哪一出。

“殿下请说,只要不是大逆不道之事,没什么不可以的。”

刘益守温言说道,将萧纪扶了起来。

“本王有一不肖子名为萧圆正,十分顽劣。若是本王去了蜀地,那边民生凋敝,只怕请不到合适的先生能教育他。再者他与长子萧圆照年纪相仿,一母同胞,本王也怕蜀地封闭,他们二人兄弟阋墙。

所以希望妹夫能将其带在身边抚养,教导他学业。”

萧纪言辞恳切,甚有决心。

这一位,怕是因为被俘,而产生了深深的无力感,以至于世界观被颠覆了吧?

刘益守心中暗暗吐槽,不知道怎么去接这一茬。很显然,萧纪经历大难,已经不信任从前的那一套,他现在想的就是要当皇帝。当了皇帝才能避免被软禁的悲剧发生。

如果不能当太子,那就直接造反吧。刘益守估摸着萧纪“痛定思痛”,已经在为将来的事情布局了,就如同那个大硬币萧绎一样。

第343章 梁国萧总裁的一己之见Ⅳ

梁国与魏国之间持续了几个月的战争,或者叫冲突,最后以梁国占据下邳郡、东海郡,魏国退出北海郡落幕,两国边界暂时形成了一大片双方都无法直接掌控的“力量真空地带”。

为了“以示诚意”,高欢命人释放了此番被俘的萧衍第八子萧纪,全权委托孙腾与梁国和谈。国书发到梁国那边,萧衍也表示此番两国交兵,都是一场“误会”。让待在下邳的贺琛负责跟魏国那边接洽,商议后续诸多事宜。

像是韩娘子用来交换萧纪什么的类似流言,那些都是难登大雅之堂的饭后谈资。

一句话,梁国与魏国都不承认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轰隆!”

四月里的春雷隆隆,闪电划破夜空,大雨落在同泰寺金佛阁的尖顶上,雨水哗啦哗啦的顺着屋檐落到地面,滴答滴答作响。

这场雨一下就是好几天,建康城北面的玄武湖,水位都涨了不少。

金佛阁内,萧衍依旧是在数着佛珠打坐,不过脸上带着淡然的笑意,似乎整个人都轻松了许多。他面前坐着的是朱异,对方手里还拿着厚厚一叠纸,不知道上面写着什么。

“阿八回来了,朕心里石头也落下来了。”

萧衍轻叹一声,显然是对刘益守的换俘行动感觉满意。当然,如果能把萧正德等人也换回来就好了。不过萧衍也明白,在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上更是得不到。

“这次能击退魏军,刘驸马可以说居功至伟。”

朱异慢悠悠的说道。

其实他也不想给刘益守唱赞歌,可是萧纪在给刘益守帮腔,羊侃在给刘益守帮腔,就连一向对此人很不感冒的贺琛,也上书朝廷,说此战“刘、羊二将分功,余者不值一提”。

这么多人鼓噪,朱异就是想打压刘益守也没办法了。更何况,昨日刘益守派出“特使”,也就是萧纶的前任门客,大名鼎鼎的刺客戴子高,给自己送来了一坛金锭与一根草绳。

此人气质阴森,不苟言笑。半夜在卧房出现,吓得朱异魂不守舍。还好对方只是来送东西的,丢下刘益守的信就走了。

信中刘益守感谢朱异在朝堂上对自己的支持,说一坛金锭乃小意思不成敬意,压根不提送那根草绳是做什么的。

朱异一宿没睡,揣摩着那根草绳究竟象征着什么,感觉多半是刘益守在暗示如果自己敢在朝堂上敢给他难堪,那么将来这位刘都督必定将自己吊死在旗杆上。

但是从好的方面去想,这未尝不是“结草环以报”的意思,人家说要报恩,你偏要往坏处想,那是谁不对呢?

判断的标准异常模糊,真让人说理都没地方去说。

所以今日朱异才满怀心事的冒着大雨来见萧衍,想把此番与魏国交战的诸多事宜都确定下来。

“国宝(贺琛表字)一向都以为朕这位女婿包藏祸心的,怎么这回帮他说话起来了?”

萧衍微微一笑问道,这次刘益守的表现还是令他很满意的。别的不说,要是那一位这次配合魏军闹事,真不知道会惹出多大的乱子来。

贺琛是个正直的人,这种人有个优点,不会睁眼说瞎话。这次与魏国之间的战争,确实是刘益守力挽狂澜,多番实锤,做不得假。

贺琛不过是实话实说而已,他也有些“论迹不论心”,你总不能说此番击退了魏军的刘益守是国贼吧?

“贺琛乃直臣,刘驸马立功是公事,他对刘驸马的成见是私怨,贺国宝不因私废公,乃国之大幸,天子无须过多揣摩。”

朱异对着萧衍深深一拜说道。

萧衍微微点头,表示赞同。如果贺琛这次说刘益守的坏话,他才是觉得此人以后不可再重用了。方镇跋扈嘛,梁国国内遍地都是,见怪不怪了。

比如江州那边的豪酋,豫章郡(江西南昌)以南地区,基本上都是豪酋的天下,朝廷只是名义上控制而已。那边自行其是,诸多叛乱,三天一小闹,五天一大闹。

至于天高皇帝远的蜀地,更是如此。

真要算起来,以后梁国有什么事情,刘益守这边反而是“建制派”,是要负责带兵平叛的那种。

因为他是众多王爷的妹夫,除非刘益守脑子发昏打出旗号要自己当皇帝,否则他绝对是所有人都要拉拢的对象。

换句话说,要是连他都反了,那这梁国就已经是几个藩王打内战,不存在真正的“反贼”了。类似的游戏从东晋王敦就开始玩,一直玩到萧衍上位,几百年了,似乎规则都是大同小异。

“昨日接到羊侃上书,说两淮军政败坏,方镇无能,各行其是互不统属才有此战前期的被动。如今魏国已然改天换日不可同日而语,两淮兵马亦是需要调整建制,你以为如何?”

萧衍睁开眼睛,浑浊的眼珠看着朱异,声音波澜不惊,像是在说一件小事。

羊侃这番话,说有理也有理,说无理那也可以说就是在胡扯。

谁都知道,此战之所以前期被动,正是因为萧氏的王爷们不善于带兵,没有全盘规划,甚至萧衍的战略部署也很成问题。

但是这些理由,羊侃一句没提,所有的责任,都是在于两淮地区方镇调度无方,互相掣肘。反正,跟萧衍是没关系的,跟萧纪等人更是没关系!

这是萧衍喜欢看到的内容,也是萧衍希望对外公布的内容。一句话,羊侃上书只是陈述事实,半个字都没提到要给刘益守放权。

不过这份奏折里里外外都在说两淮需要有强藩统一调度,才能抵抗改天换日的魏国。

羊侃这番话,萧衍还是很认可的,起码,可以给朝堂内外一个交代,不至于说把萧纪和萧正德钉在耻辱柱上。

“依微臣之见,不如令羊侃都督两淮诸军事,另加南徐州与青州刺史。”

朱异不动声色的说道,他还是在尽可能的打压刘益守,当然,不能做得太明显了。

“伱不懂,你不懂啊!”

萧衍摇了摇头道:“此举甚为不妥。”

萧衍面色由晴转阴,略有些不悦。朱异一脸懵逼不知道哪里让这老和尚感觉不对劲了。还好他伺候萧衍几十年,深知对方秉性。

现在就是萧衍已经打定主意,他并不是需要别人来替他拿主意,如果萧衍真的不爱权势,那他早就退位了,快七十了还不退位,当真是痴迷佛法么?

萧衍不过是希望朱异能“猜到”自己的想法,借着他的口把想法说出来罢了!

“羊氏起于兖州,根基深厚,自三国以来,南北都有侍奉。若是令羊侃统辖两淮诸军事,当两个州的刺史,好人也会变成坏人的,朕不能害了忠臣啊!”

萧衍感慨的说道。

羊侃老家就在兖州,跟梁国的青州咫尺之遥。羊侃统管那一片地区的军务,又有本地世家支持,鬼知道那时候羊侃是怎样一种心思呢?

地方官员不能出身本地,这都是基本规则了。千里做官,只为吃穿,这句话的前半句,说的就是异地为官。你吃拿卡要是可以的,跟本地豪强勾结是不行的。

很显然,谁都比羊侃要适合管理这一片地区的军务。萧衍感觉朱异心思不纯,忍不住敲打了他一番。

“羊侃有能力,又对朕忠心耿耿,还是调回台城,宿卫台城吧。此番他也有战功,多加些官职,赏赐田产财帛就可以了。”

萧衍一句话就决定了羊侃后面的命运。泰山羊氏数得上号的青徐地头蛇,在当地能量极大!不管是哪个当政,都不会把羊侃丢下邳的,那简直就是在鼓励投敌或者造反。

“季文(朱异表字)啊,你在朝中管理诸多政务几十年,不能失了公心啊。”

萧衍有些不满的说道。

“微臣有罪……”

朱异俯下身,对萧衍行了一个大礼,趴在地上不敢起身。

“起来吧。”

萧衍轻叹一声道:“昨日阿八(萧纪)与朕说,刘益守能文能武,长袖善舞,又是朕的女婿。让他在两淮坐镇,总比其他人要放心些,他也不可能投靠魏国。朕想把下邳、东海、北海三郡的军务交给此人,这样他的防区就连成一片,兵马可以自由调度。

今后他就替朕守着梁国的北门,你觉得如何?”

这片地盘很大,但是,危险性也很高,处于跟魏国直接交战的战区。说真的,交给别人,萧衍还真怕哪天一觉醒来,地盘已经被魏国给占了。

刘益守占据这里确实可以说是位高权重了,但这样的资本想掀翻梁国自己造反当皇帝,那还真是差得远。

不需要想别的,只要想想三国时期淮南袁术是什么下场就行了。

萧衍也不认为已经当了自己女婿的刘益守需要靠造反来过生活,说穿了,以他的能力来说,没必要。

“陛下万万不可啊,刘驸马麾下精兵不少,更有猛将如云,人才济济,这样的人要是得了三郡之地,只怕势大难制,终将尾大不掉啊!”

朱异跪在地上恳求道。

“那怎么会呢,朕不相信他会造反,他凭什么?”

萧衍嗤笑道,随即摆摆手,示意朱异不要说下去了。这么多人都说两淮那边交给刘益守就行了,他这么做也算是“顺应民意”。

“陛下,调七皇子(萧绎)镇守也是一样的。”

朱异想最后再努力一下。

“阿七要是镇守青徐,难道将驸马调到湘州(湖南长沙)?他肯么?”

萧衍微笑问道。

朱异不答,刘益守显然是不肯的。听闻对方在寿阳那边大搞建设,修水利什么的,摆明了不会挪地方了。

“若是阿七镇守青徐,驸马不调离寿阳,到时候魏军来袭,是阿七听驸马的,还是驸马听阿七的?”

萧衍又抛出一个让朱异没法回答的问题。

兜兜转转的,一切又回到起点,回到羊侃写的那份奏折上面说过的问题了。魏军势强,不复昔日羸弱。两淮州郡虽多,不能没有强藩支撑,犹如屋舍不能没有柱石!

痛定思痛,萧衍也认同这一点,两淮必须要有一个绝对掌控局势的强藩,问题在于,那个人是谁!

很多事情,朱异考虑过,其实萧衍早些时候就一直在考虑。

刘益守麾下精兵众多,又善用兵。倘若是他不愿意听命于人,那么谁能调动他麾下兵马?

两淮地区现在要是没有刘益守,就如同此战前期对方默认不出兵,导致战局崩坏。很难说刘益守没有故意看梁军笑话,等萧纪他们被魏军揍得爹妈都不认识了,对方再出手收拾局面。

刘益守或许真这么想,可是你就是没有证据,毕竟,最后是刘益守收拾了局面,就连萧纪都是刘益守换回来的。你还能再说什么呢?

上一篇:智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