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督请留步 第248章

作者:携剑远行

“刘将军猜猜看,老道到今年活了多少年岁?”

陶弘景不以为意的问道,如同拉家常。

刘益守如实答道:“不过四十不惑之年。”

叫妹子比叫姐姐好,叫姐姐比叫阿姨好,叫阿姨比叫奶奶好,这个颠扑不破的道理,刘益守记得很牢固。

“老道今年,已经七十有四了。”

陶弘景摸了摸自己的花白胡须说道。

这不可能!

在场众人都是大惊,包括知道陶弘景年岁的萧纲在内!知道是一回事,听对方亲口承认又是另外一回事!

“刘将军,你随老道入厢房一叙,其余人就在此稍候片刻吧。”

陶弘景对着刘益守微笑点头,示意他并无恶意,领着刘益守入了大堂后面的厢房。在场众人都是面面相觑,羊姜甚至想跟上去,却是被源士康用眼神制止了。

要是萧纲叫刘益守密谈,那绝对没好事。但是很明显这个陶弘景身份不一般,他才是这里做主的人,还是不要轻举妄动比较好。

厢房里的陈设很普通,甚至可以叫做书房,因为这里有几个很大的书架,上面全都是各种陶弘景费尽心思收集来的书。

“我与沈约学士有旧,他落难之时,将家中藏书送了一大批给我保管。后来我给天子说情,天子最后没有为难沈家。”

陶弘景笑眯眯的说道,看起来很亲切。

刘益守恭敬说道:“陶仙师宅心仁厚,在下佩服。”

陶弘景似乎没有跟他闲扯的心思,在书架上翻了半天,翻出来一本书,将其交给刘益守说道:“这本书的这一页,你自己看看,这是沈约学士当年搜集前朝孤本的时候所收集到的。”

刘益守接过书,封皮上写着《建康杂记·补遗卷》,作者是沈约。

沈约大名如雷贯耳,当初萧衍起兵成功占领建康,对于后续如何处理犹豫不决。是沈约力主萧衍称帝,这才有了后面的梁国。

“玄(谢玄)令王蓬将北府千余援洛涧,王蓬援之不及,至洛涧,秦军已败……”

“初,天光昏暗。后火光起,观敌旌旗已残,上书‘常胜军’三字,依稀可见。敌军士弃盔者,皆黄发,鹰鼻陷目,仿若胡人。”

书上记录了一件怪事,隶属于北府军的王蓬,得谢玄的命令,带着千余人支援前线。在路上遇到了一支奇怪的敌军。

这些人打着“常胜军”的旗号,用奇怪的武器还击,火光一响,王蓬麾下士卒就会伤亡。后面王蓬带兵火攻,将这支军队剿灭。之后等到达指定支援战场后,秦军已经战败逃走,王蓬援助了个寂寞。

而这时间已经是三天之后,但王蓬觉得不过一天一夜而已。

论战功的时候,王蓬因“怯战”受罚,便将此事讲了出来,又被东晋的史官记录了下来。最后典籍辗转到了沈约这里。

沈约当年确实是藏书数万卷,收集了不少孤本,此事应当不假。

只是这个故事,怎么看怎么像是王蓬遇到了近代的排队枪毙火枪队啊!

发现刘益守面色古怪,陶弘景笑着问道:“刘将军难道就没有什么想说的么?”

“说什么?”

刘益守感觉有些莫名其妙,心里却隐隐有点不安。

“老道活了这么多年,做过皇帝的近侍,做过大官,也修生养心,追求养生长生。说真的,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打动老道了。那些功名利禄,对我来说都是浮云一样,无论你给我什么,我也没有任何感觉。”

陶弘景慢悠悠的说道,像是在自言自语。

“仙师有话不妨直言。”

刘益守沉声说道。你特么都这样无欲无求了,还把我叫来问话,难道真的很闲么?

“我研究炼丹的时候,某次丹炉爆裂,声如洪钟,视如烈火闪电。与这书中描述的有点类似。老道就在想,书中那些胡人,指不定是将来之人。那些声如洪钟的兵器,也不过是将来的人所用之兵器。

老道炸个丹炉都能做到,他们能做到相信不难。

以前老道对此将信将疑,直到听闻刘将军种种言行,又派道童潜入彭城查探刘将军祖籍,发现刘将军你似乎就是个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人。

于是老道才猜测这种事情可能就是真的。

所以老道就在想,刘将军你是不是,也是将来的人呢?”

陶弘景目光灼灼看着刘益守追问道:“刘将军能不能现在就给老道一个答案?”

该事件网络流传甚广,不过我花了点时间已经证实是后来人编造的,至于是哪个年代的人编造不太好说。写到小说里只是因为应景和剧情需要,切不可信以为真。

第258章 决战紫金之巅

你是谁?你来自哪里?你要做什么?

这是三个最简单也是最难准确回答的问题。有的人甚至用一生去追寻这三个问题的答案,最终却无法让自己满意。

陶弘景问的这个“你从哪里来”的问题,刘益守还真不好回答。

“我也想问仙师一个问题。如果仙师能给我答案的话,那我也能给仙师想要的答案。”

刘益守平静的说道。

听到这话,陶弘景似乎一点也不意外。无论刘益守是不是他所想的那种人,简简单单的给出答案,都有些不符合位高权重的大都督人设。

能混得风生水起,让萧衍都不得不把女儿嫁给他的人,能是简单人物么?他就是简简单单的说出来,你敢信么?

“刘将军但讲无妨。”

陶弘景含笑点头,一副非常谦和的样子。

“仙师觉得,天是什么颜色的,简单点说,就此时此刻吧,天是什么颜色。”

刘益守指了指厢房窗户外面的湛蓝天空问道。

这句话对于普通人来说很好回答,对于精研各类学术的人来说,反而不好回答。陶弘景摇了摇头说道:“天是什么?”

“天就是天。”

刘益守正色道:“包容万物的是天,万里无云的也是天。但是天就在那里,无论我们看或者不看,它都是一样的。我们可以感觉出天是如何,或者蓝一点,或者白一点,但那些都是虚妄,并不是天的本来面目。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天,并非是天不同,而是人不同。所以天是没有颜色的,或者说不同的人眼里有不同的颜色。”

“精彩。”

陶弘景轻轻拍了拍巴掌,眼中掩藏不住对刘益守的欣赏之意。

“罢了,那些我都不问了。我给你看的那段记录,你似乎有所得,能给我解释一下,王蓬所遇到的那支军队,用的是什么兵器么?”

陶弘景观察力非常惊人,刘益守看到这篇匪夷所思的记录,他的表情不是愕然,也不是完全不懂这到底是什么,而是一副“原来如此”的了然姿态。

这实在是太反常了。

刘益守看到桌案上有文房四宝,他快速磨墨,在白色大纸上画了一张示意图。

“仙师炼丹的时候,有时候会砰的一声炸裂。这股力量,推动这圆球一样的铁丸从这根管子里出来,然后……”

他尽量用最朴实的语言给陶弘景解释了一番原理,对方听了以后连连点头。

“刘将军,你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

陶弘景和善笑道,从书架最上面拿下来一个盒子,递给刘益守。他做了个“请”的手势说道:“不如打开看看?”

一个长条形的木盒子,刘益守掀开盖子,里面静静躺着一根锈得一塌糊涂,但仍然能依稀揣测当初模样的……步枪枪管。

有点19世纪步枪的风采。

“燧发枪啊!”

刘益守忍不住开口说道,说完才自觉失言。

陶弘景走过来,手指在枪管上比划着说道:“从这一头爆裂,弹珠顺着管子射出,如同弓弩,刘将军倒是个实诚人呢。”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错觉,刘益守在陶弘景身上感受不到哪怕一丝的恶意。如果说这是伪装的话,那只能说此人演技浑然天成,影帝也要被亮瞎双眼。

陶弘景将盒子盖上,又在书架顶上取了一个盒子递给刘益守。

“刘将军新婚在即,老道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相赠。这把刀名为善胜,听闻刘将军战阵之上运筹帷幄十分了得,应该不会辱没这把刀的威名吧。

我手里还有一把刀与之配对,名为威盛。那是一把帝王之刀,送给你就不合适了。

有道是:冰锋含彩称威盛,映日生光宝日开。斩却关山千万里,随君伴帝入王台。此番入建康,老道与你同去,要将威盛刀献给天子。”

乖乖,自己收的新婚贺礼居然是跟送萧衍一个档次的,这陶老道莫非是想送自己上黄泉路?这莫不是捧杀?

“仙师,在下恐怕担当不起啊。”

刘益守诚惶诚恐的说道。

陶弘景态度非常坚决将装宝刀的长盒子塞到他怀里,笑呵呵的说道:“天子吃斋念佛,若是送两把刀给他,杀念太重,会增加他的课业。

此刀曰善胜,有道是:宝刀开刃称善胜,常随君子远出征,威风凛凛河山去,斩将冲关猛虎生。刘将军当得起这把刀,若是转送他人,未免明珠暗投,有些不美。”

陶弘景一番好意,话都说这个份上,不收也不行了。不过看起来此人对自己十分欣赏,刘益守暗自揣摩,这位“修道之人”,似乎对他刘某人是“穿越者”这件事不以为意,甚至还有点开心。

“仙师,所谓无功不受禄,你我初次见面仙师就赠在下厚礼,难免让人心中惶恐不安,受之有愧。”

刘益守有些为难的说道。

“其实你应该懂的,不懂的话,多想想。那根铁管你都明白,世间还有什么事情你不明白呢?记住你今天说的这句话,天就是天,总是一样的,只是人心不同,看到的天就不一样。

将来不要做辱没这把宝刀的事情。”

陶弘景说了很多,却又像是什么也没说,一切都似是而非的。刘益守好奇问道:“仙师,这句容山有些耳生,它是不是还有别的名字?”

忽然说起这个话题,陶弘景一愣,似乎没想到刘益守会这么问。他不假思索道:“没错,这里我们都叫它茅山,这里是上清茅山派,祭坛在山顶。”

呃,原来道教人才辈出的茅山派,老巢就是这里啊!那眼前这一位很明显了,就是茅山派的开山祖师爷!

“佛家禅机、占卜星算、仙术道术、本草医术、黄老之学老道我都有涉猎。书架上的书,你喜欢什么样的,我帮你挑几本。”

陶弘景十分大度,刘益守丝毫不怀疑,如果自己想加入茅山派,对方绝对会欣然应允。

“仙师真是……太客气了。”

刘益守言不由衷的说道。陶弘景笑着摆摆手道:“你主政寿阳,造福一方。若是老道能帮上点忙,也算是积了德,这些书又算什么呢?”

陶弘景是个明白人!

刘益守忍不住微微点头,这一位别看道骨仙风的跟个中年人差不多,实际上自己的身体自己最清楚。刘益守感觉这一位应该是时日无多,在做某些打算,甚至可以说是安排后事了。

“那就谢过仙师,在下想挑选一些医书,将来在寿阳我麾下若是有人想开医馆,或许用得上。”

佛啊道啊什么的还是算了,占卜也没什么意思,如果占卜有用,那还要努力做什么,躺着等好运降临不就可以了么?

陶弘景说得虽然多,唯独医术是对自己治理寿阳有用的。刘益守不做他想,直接选医术。

陶弘景也没有含糊,直接从书架上拿下来一本又厚又大的“册子”,封皮上写着“本草经集注”,一看这分量就是非同凡响。

“这本书我还没编完,只收录药物七百三十余种,以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分类。有多大用处我心里实在没底。

你手下能人应该不少,若是可以继续编撰下去,功德无量。

就算不能继续编撰,将其发扬光大造福百姓,亦是不枉费老道我一番苦心。

连宝刀都收了,这本医书就更不该拒绝吧?拿好了!”

刚才装宝刀的盒子陶弘景只是随手往刘益守怀里一塞,现在这本医书却是郑重交到对方手里,如同托付自己的孩子一般。

刘益守感受到了这份庄严,认真的对陶弘景点点头说道:“仙师放心,我一定命人将此书继续编撰下去,分门别类。必不会辜负仙师一番苦心。”

陶弘景含笑点头,对刘益守的“知情识趣”非常满意。

“这样吧,你在我这边住两天,我教你一套引体之术,可以强身健体。你看我七十多了依然身体健朗,都是此术之威,学习一下没有坏处。

梁国天子亦是每日操练不辍,刘将军不必多想。”

陶弘景对着刘益守眨了眨眼,暗示他“什么都知道”。

“如此那边叨扰了。”

刘益守客气说道。

“随老道来吧,一起去山顶祭坛祭拜一下天地。”

陶弘景淡然说道,转身便走。

……

秋蝉到了晚上,也是声嘶力竭的喊着,吵得人无法入睡。羊姜躺在床上,心里像是有无数虫子在爬一样,翻来覆去的睡不安稳。

“茅山算得上是梁国最清净安稳的地方了,这样你都静不下来,过几天我们去了建康怎么办?”

并排躺着的刘益守闭着眼睛问道。

“陶道长送你的那把刀,我看了,比我爹的佩刀还好,羊氏的库房里没有比这更好的刀了。”

羊姜翻了个身,抱着刘益守的一只胳膊问道。

上一篇:智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