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督请留步 第159章

作者:携剑远行

梁军轻骑像是毛毛虫啃树叶一样,沿着魏军战阵后方强打,所过之处,魏军军阵都像是三伏天丢在太阳底下的碎冰渣一样,消融殆尽。

支撑了不到半注香时间,魏军大阵中心千疮百孔,两翼兵败如山倒,主将见势不对立马逃窜!整个战阵,就这样出人意料,却有情理之中的崩溃了!

邱大千回头看了一眼,发现梁军之中数十骑紧紧跟在他身后,双方距离越拉越近,瞬间亡魂大冒!

踏马的,跑路了都不放过啊!

邱大千心中全是苦水,又不知道跟谁去说。他是临阵脱逃么?不不不,他只是幸亏跑得快而已,要是跑得再慢点,小命就交代在这里了!

“丘将军,我们去挡住追兵!”

两个忠勇的亲兵对着邱大千喊了一声,调转马头就迎面扑向追逐而来的梁军轻骑。

邱大千回头看了一眼,这两人跟梁军一个照面,就落马不知生死。不过他们也稍稍阻碍了一下梁军的追击。似乎是离睢阳城很近了,又或者是被两个亲兵的壮举所感动,梁军轻骑停止了追击。

他千辛万苦终于来到睢阳城下,城头丢下了一个篮子,他连忙爬进篮子,被城头的士卒吊了上去。

……

“你还有脸回来?”

睢阳城头的签押房里,杨椿面色铁青看着被五花大绑的邱大千,难以置信的问道:“一万兵马带出去,就你一个人回来?”

魏军战败的消息不是什么秘密,因为在邱大千之后,陆续也有些溃兵逃回了睢阳。他们带来的消息千篇一律。

梁军勇猛无匹,悍不畏死,不可力敌!总而言之,太厉害了,咱们完全顶不住。

“睢阳周边有多少人你知道么?十多万人!是十多万!”

杨椿对着邱大千咆哮道:“梁军才多少人,才七千人!现在就被人家攻占了两座小城,出去救援的大军也被击溃,你们是做什么吃的!”

“又被攻占了一座城么?”

邱大千一脸错愣问道。他不知道的是,就在他带兵出征的这一个时辰里,梁军又攻下了一座小城,跟之前一样,放回了俘虏。

嗯,这次对战俘来了个五抽一杀。并且那个叫陈庆之的梁军主将还说,如果下次再攻城攻破的话,那就三抽一杀!

总之,应该是越到后面,他们对待俘虏的态度就会越严苛!

邱大千觉得,这厮绝对是故意玩心理战术,因为杨椿身边几个副将,面色已经很不好看了。不是生气的那种,而是吓得有点面色不自然。

被放走的俘虏,为了显示自己投降并不冤枉,一定会极力渲染梁军多么凶狠,多么善战。然后没有交战的魏军士卒,听到了这些以后,一定会军心震动,畏惧与梁军交战。

陈庆之对待俘虏的态度虽然残暴,但他的所作所为,全都是为了战争服务的,而不是为杀而杀。

“大都督,现在不能再接纳外面小城的俘虏了,要不然睢阳城里的士卒都会哗变!现在就派人去洛阳,向朝廷求援吧!”

邱大千跪在地上恳求道,一个劲的给杨椿磕头。

“带下去,好生看管。”

杨椿没有多说什么,因为他已经察觉到了,身边将领似乎有些畏惧梁军了。

“好好守城,任何人不得讨论梁军的任何事情。”

杨椿冷着脸下令道,众将领命而去,他这才长叹一声,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

区区七千人,就搞出这么大风浪,这个陈庆之难道是三头六臂,可以一人打一百人?

……

睢阳城西边的一座小城下,梁军已经收拢回来,并且看押着一万多俘虏。马佛念、宋景休、鱼天愍三将都是累得气喘吁吁的。

接连三场大战,铁打的人也扛不住。也得亏是陈庆之不用自己亲自上阵,要不然以他那个身体,只一场大战就累垮了。

陈庆之乃是典型的举不动马槊,扛不起步槊,骑不了高头大马,也不能开弓射箭。如果他不会指挥打仗的话,那他就是梁武帝身边的一个只会下棋的废物。

然而,一招鲜吃遍天。兵法,是封建时代的最强“术”。正如《项羽本纪》中项羽说的那样:学文刀笔小吏,学剑一人敌。只有学兵法才是万人敌。

只要会打仗,你就是王者,你身上的那些“柔弱”,都可以忽略不计。

“都督,要不要歇息一下?”

马佛念低声问道。

“趁热打铁,继续攻城。”

陈庆之看了看那些小城的低矮城墙,继续冷淡下令,毫无怜悯。

对敌人狠,对自己人更狠。

“都督,士卒们已经很累了,我怕……”

马佛念还没说完,就见陈庆之扭过头看着他说道:“怕就不要从军,你可以去当个步卒,现在就行。”

“喏,谨遵都督号令!”

陈庆之是个说到做到的人,马佛念不想纠结对方到底会不会拿他当做祭旗的人头。累一点,比死了好。人一死就什么也感觉不到,“舒服”是舒服了,可能活着谁又想死呢?

梁军熟练的围城,架设简陋的爬梯,正要攻城的时候,却见城头上飘起了白旗。

“不打了,我们不打了!”

魏军有士卒伸出头到城墙外面大声喊道。

“传令下去,城中魏军俘虏,不得加害,全部放走,任由他们离去。我军中有加害魏军俘虏者,杀无赦。”

陈庆之轻声下令道。

马佛念激动的拱手道:“喏!末将这就去办!”

这座小城被攻下,梁军马不停蹄的围住下一座小城,其余小城乃至睢阳城,均无一人敢出城营救。大概是溃逃的俘虏将陈庆之的所作所为全部带到,这座小城也是不战而降,拱手将地盘让给了梁军。

陈庆之拒绝了对方选择依附的建议,继续将这些人全部放走,然后带着梁军继续拔掉睢阳周边的据点。

梁军攻打睢阳的第一天,就气势如虹,不可匹敌,惊掉了一大群人的眼睛。

第161章 不忍直视

历城,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大邑,建城后,历来都是青州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它毗邻济水,漕运十分发达,很早开始就是青州囤积粮草的转运之地。青州其他地方可能缺粮,历城是绝对不会缺粮的,假如连历城都缺粮了,那青州就真的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

历城府衙书房内,一个毛发粗犷,却又穿着魏国红色官袍的中年男子,坐在书案前,颇有点“沐猴而冠”的意思。

他叫林源,呃,虽然姓林,却是地道的鲜卑人。孝文帝南迁的时候,鲜卑丘林氏也一同南下,根据那时候的汉化法令,改丘林姓为林。林源就是出自鲜卑丘林氏,或者说现在济南郡的林氏,前身多半都是丘林氏。

而原本济南郡源远流长的“正牌”林氏,已经迁徙到江南和福建等地开枝散叶了。

林源看着他面前一个温文尔雅又有些瘦弱的年轻男子,有些疑惑的问道:“东平郡那边派人过来了?我不是说让他们不要来么?”

这位年轻男子是济南郡本地的一个主簿,名叫房象,嗯,他有两个哥哥叫房虎和房豹,这一家人起名字都很猛,然而大概是名字把威猛都占住了,所以人反而是异常的文弱。

房氏的根子在济南郡,然而房象一家,却又是从清河县迁徙而来,乍一看是远走故乡,实则落叶归根。当然,济南郡的情况,其实源头都在孝文帝元宏南迁,他这一来,彻底改变了黄河以南的各种人文生态。

“林太守,东平郡的那支朝廷官军,不可小觑啊。咱们还是应该谨慎一点,送一点粮草过去,把他们稳住。”

房象一直都是林源的智囊,此刻他皱着眉头,言语中充满了不确定。对于之前林源的决定,他其实是有点不满的,不过他那高超的涵养跟对方比较直的脑筋相结合后,硬是没有被发现。

“什么朝廷的官军啊,拿着鸡毛当令箭罢了。就是当今天子姐姐的面首而已!不要说他,就是当今天子,那又是个什么东西,尔朱荣的傀儡罢了。一年之后他还能不能坐那个位置都难说呢!”

林源满脸不屑的说道。他也不是傻子,刘益守等人到底什么成色,他自认为自己早就掌握了。东平郡的某些世家亲近刘益守,是因为他们也姓刘,可以“火中取栗”。但是出身丘林氏的林源能拿到什么好处?

更别说刘益守在东平郡吊死了那么多世家中人,林源屁股下面全是翔,济南郡中想他死的人不知凡几!他能让刘益守这样的人带着部队驻扎在历城周边?不存在的!

林源这话说得不屑一顾,房象听了却是满肚子苦水,又不好跟这位妄自尊大的林太守说明白。林家鲜卑出身,颇为武勇,家丁私军很有些规模。刚来的时候,跟本地世家一顿冲突,却也能站稳脚跟。

房象对东平郡那个叫刘益守的人关注很久了,收集了很多关于这个人的情报,知道得越多,就越是感觉心惊肉跳。

发生在这个人身上的事情,随便换一个人遇到,都不知道死多少次了,但这家伙现在居然能活蹦乱跳的在东平郡把成百上千的“土豪劣绅”挂在旗杆上。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此人不仅是有过人之处,而且能聚拢一堆志同道合的人,运势也好得逆天。这种人你怎么能够轻视呢?

“林太守,那边的人怎么说也是带着善意来的,你好歹也见一见吧?”

房象有些不满的说道。

“你在教我做事?”

林源眼睛里绽放出不善的光芒,配合他粗犷的脸型和不羁的毛发,那股下一秒就要拔刀砍人的气势喷涌而出。

房象吞了口唾沫,拱手道:“卑职不敢。”

“那就去把人轰走,别来烦我了。”

林源像是赶苍蝇一样的摆摆手,房象无奈苦笑,退出了书房。

来到府衙外面,房象有些歉意的对正在等候的王伟双手拢袖行了个大礼道:“林太守公务繁忙,暂不见客。要不兄台在历城逗留几日,我再去引荐一番?”

就是当初在荥阳当咸鱼的时候,王伟也未曾遭遇过如此羞辱。他在荥阳虽然是咸鱼,但那是因为他看不起同僚,看不起上司,而别人还是知道他有才能的,并没有怎么为难他。

到了刘益守麾下,刘都督对他更是推心置腹,凡事都与他商议。平时王伟走路都是尾巴翘着的,军中哪个见了他不行个礼?

结果现在一个马上就要首级不保的倒霉蛋,居然不抓住自己这根救命稻草,难道被吊死在旗杆上,真就那么吸引人?

一时间王伟有些哭笑不得。

“罢了,希望邢杲带兵打来的时候,你们林太守还笑得出来。”

他冷冰冰的对房象说道,将手里那封语调很是谄媚的亲笔信交给了对方,嗯,某刘姓都督的亲笔信。

反正丢人的不是我,王伟默默吐槽了一句。

他正要走,却见房象拉着他的衣袖。

“还有事?”王伟不客气的质问道。

房象微微点头道:“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兄台若是不嫌弃,请到在下家中书房一叙。”

无论什么时候,书房,才是男人最私密的地方。尤其是古代,若是一个男人对老婆说,我在书房有事,今夜不回卧房了,那么任何知情识趣的女人,都不会来打扰自己的丈夫。

而书房也成为了男人闲暇之余肆意摸鱼的私密地方,男人所有的隐私,都在这里而不是睡觉的卧房。

让客人到自己书房详谈,这就不是表面上的公事,而是私下里的请求了,态度非常郑重。

王伟秒懂,微微点头道:“房先生请带路吧。”

……

梁军势如破竹,一个时辰之内,就攻下拱卫睢阳城的两座小城,给魏军带来了极大震动。

更有陈庆之巧妙使用心理战术,威慑魏军。

第一条心理战术就是,杀我军将士,以命抵命,公开处刑。

第二条心理战术就是,越是抵抗到最后,被俘的结局就会越惨。

第三条心理战术就是,不留俘虏,但也不杀,而是让俘虏传播恐慌情绪。

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睢阳城周边剩余的七座小城,在得知睢阳城紧闭大门,不让他们返回驻地后,全都主动投降了梁军。

有些甚至是在梁军还未抵达的时候,就主动派人联络献出城池。

战事进展顺利,元颢大喜过望,急不可耐的让为数不多的心腹手下收编战俘,隔着濉河建立大营。一时间,梁国北伐的气势,转瞬就起来了。

要是真算人数,“北伐军”此时已经有好几万人,只是能打的,却只有陈庆之麾下那七千白袍军。

天色渐晚,今日的攻势已经无法再持续,情况离陈庆之预料的最佳还差了不少,但也完成了基本目标:拔除睢阳周边据点,合围睢阳。

他跟副将们说的一日下睢阳,只是给对方压力而已。就好比后世老板在年初定下一个硕大又困难的年终目标,如果没有市场的东风,来个“草船借箭”,基本上不可能实现。

可为什么要定那么大目标呢?

因为人们做事,预想的十分,能做个六七分,就已经很不错了。那“六七分”,才是真正要实现的目标。如果你以这个为目标,那就只能实现六七分的六七分!

深谙心理战术的陈庆之,不会连这个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懂。

睢阳城外不远的某个魏军修筑小城城头,陈庆之仰望着对比起来有些“巍峨”的睢阳城,沉默不语。

快打旋风外加心理战术,对于那些驻兵不多,防御薄弱的小城,有奇效。但是对于睢阳这样的大城,就不太好用了。

最起码,攻城器械就不是很给力,如果攻几次被敌人打下来,好不容易建立的心理优势,就会被抵消。

战局拖得越久,北魏那边的准备也就越充分。

陈庆之侧过头问身边一个身材高大的亲兵道:“杨忠,之前几战,我都未让你担任先锋,你可有意见?”

此人叫杨忠,六镇武川镇出身。为了躲避战乱,跟着父亲杨祯避居中山,随后他某次南下泰山游玩(亦可能是侦查)时,正好梁国北伐到此。那一波梁国斩获颇丰,当时还在北魏的泰山羊氏亦是倒戈了一大半。

梁军将杨忠抓住,正好陈庆之当时也在军中,就将杨忠招募至麾下担任亲兵。他欣赏杨忠武艺过人,见识精深,颇有气量,很有将帅的才能谋略。于是带在身边悉心调教,从不让他参与一线战斗。

“都督,杨忠跟随您数年,得您照料,大恩未报。今日我便入睢阳,劝说杨椿开城投降。”

杨忠拱手说道,语气十分稳健。

陈庆之微微点头,跟聪明人说话,脑细胞都会少牺牲一大堆。他才开个头,杨忠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真是孺子可教!

上一篇:智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