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督请留步 第107章

作者:携剑远行

但要是士卒下船后袭扰,又很容易被对手埋伏反杀。而营盘加固后,那些鼓噪也没什么用了,因为只要你不能实质性的进攻一次,那么打定主意死守的敌军,就会当你的那些花招不存在!

之前刘益守他们在钓鱼,现在宇文洛生等人又何尝不是在“钓鱼”呢。

这天,刘益守又召集众人在枋头城的议事厅里商议对策,比起前些日子的眉开眼笑,今日每个人脸上都是愁眉不展。

“大家说说吧,宇文洛生现在就是铁了心的当乌龟。我们不能用船在河道上乱射一通,矛杆做的弩箭,也不是无限制的。

除了这个以外,猛火油的存量也是不多了。你们有没有好办法?”

刘益守看了看于谨,于谨轻轻摇头。要是有办法,他早就说了,根本不会召集众人一起想。

“这样吧,我再去一趟邺城,看看那边能不能派兵过来增援一下。”

一直不说话的崔孝芬建言道。

前几日崔孝芬跟义女贾春花大吵了一架,现在都还在冷战之中。因为这个原因,崔孝芬看刘益守也变得不爽起来。

如果博陵崔氏押宝渤海高氏的话,那么贾春花也得跟着一起去那边,这样才能保证自己这一房的利益。这并不能怨崔孝芬,因为这是刘益守的选择,他也很无奈。

而现在贾春花似乎吃了秤砣一样铁了心要跟着刘益守,这也让崔孝芬感慨年轻女人就是爱俏,真真的见了帅哥就走不动路。

“崔先生去一下邺城也好,我们这边是没有办法单独击败宇文洛生的,还请邺城的李神都督和封将军想想办法。”

刘益守对着崔孝芬深深一拜说道。

“那老夫就走一趟吧,唉。”

崔孝芬长叹一声,贾春花要跟着刘益守,他也没办法,只好先把宝压在这一边了,要不然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那就是大笑话了。回到邺城又要跟那些崔氏的族人见面,到时候怎么说,倒是有点伤脑筋。

他走了以后,崔冏这才皱眉说道:“刘都督,现在每天夜晚和清晨,河道两边的芦苇丛都结冰了,只是冰层还不厚。

一阵春雨一阵暖,一阵冬雨一阵寒。再过些时日,只怕严寒就要到来,河道就不能走船了。到时候怎么办?”

崔冏问了个要命的问题。

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一旦河水结冰,可以走人跑马。那么夜晚天气最冷的时候,就是宇文洛生大军攻打枋头城的时候!

北面临时造的那些“冰墙”,有没有效果还是两说。

“如果宇文洛生要攻城的话,恐怕就只会打枋头城了。我建议现在在城内做些准备,等天气更冷,河面上冰更多的时候,所有人都从外围的据点撤离,愿意留在枋头城的就在枋头,不愿意留下来的,直接过黄河,在黄河对岸暂时安顿下来。”

刘益守沉声说道。

后面一条,恐怕城里很多人都有这个心思了,还不如他提前说出来。

人心啊,都是善变的。前些时日打了胜仗,并不足以让城里的所有人都对自己信心满满。既然没有信心,那自然需要寻找退路。

“我来安排吧。”

每次开会的时候很少说话的李士约说道。他是本地人,来做这种事情最好了。反正他是不可能走的,如果走了,枋头周边大片的良田还是不是他们李家的,那可就难说了。

“没有其他问题就先散了吧。”

众人情绪都不高,各自离去后,于谨把刘益守拉到一边说道:“现在邺城那边差不多也应该要动手了。

剩下的事情,就是我们守好枋头城就行,河北的风起云涌,跟我们都没关系。”

要说破敌,如果必要,那肯定要去试一试的。只不过现在并不是逞英雄的时候,稍微藏着一点,不是什么坏事。

“我就是想看看,枋头城里的这些人,有谁愿意跟我一条心,有谁是风吹一下就跑的。这些世家子弟啊,和他们相处太累了,但你又不得不跟他们相处。”

刘益守有预感,崔家小娘子那事只怕还没完,没有这一位也肯定有那一位。他现在已经是手里有兵马,且有着相当大自由的都督,世家中人怎么可能不下注呢?

他和于谨是在整天担忧,然而却不是在为宇文洛生的事情担忧。

……

宇文洛生大营内,宇文泰躺在茅草垫上,盖着厚厚的布袍,却依然是高烧不退。自从上次回来以后,他就感染风寒,一直没有好利索,今日终于倒下。

宇文护日夜守在身旁,急得像是热锅蚂蚁一样。

“三叔,四叔这样下去不行啊,咱们得想想办法。”

看到宇文洛生来了,宇文护拉着他的袖口恳求道。

“如今缺医少药,我们去哪里想办法呢?难道去邺城找医官么?”

宇文洛生有些气愤的说道,他不是在气宇文护多事,而是在气自己没用。

“邺城里没有,但是枋头城里肯定有啊。侄儿愿意背着四叔去枋头城,求他们给四叔看看,请三叔成全!”

宇文护直接就给宇文洛生跪下了。

“唉!晚上偷偷的去,别让人看到了。”

宇文洛生摆摆手,转身便走。他是大军主将,送自己亲弟弟去敌对方那边看病,你让麾下士卒们怎么想?他们当中也有得病死去的啊!这件事要是传开,士气就垮了。

第103章 坐看风云起

“源士康,你去把崔冏叫来,就说这里有个人病得很厉害,让他帮忙看看。是死是活,都是造化。”

瞥了跪在地上的宇文护一眼,刘益守轻声对源士康吩咐道。

昨晚在床上跟徐月华那个“妖精”斗得旗鼓相当,今天才起床,就有人通知刘益守说有个叫宇文护的人,背着个病人在城门外叫嚷。

因为此人之前做过使者,所以枋头城里还有人知道他,要不然哪怕这家伙在城门外喊破嗓子也没人搭理的。

直到见面刘益守才知道,原来宇文泰自从上次作战后,就一直风寒没好利索,居然拖到现在,命也是够硬的。

“刘都督仁者仁心,宇文护来世结草以报君恩!”

宇文护见刘益守什么也没说就收治了宇文泰,激动得跪在地上直磕头。

“结草”是个春秋时期的典故,刘益守也是没料到宇文护居然还很读了点书,这在边镇并不常见,尤其是宇文氏一族还是鲜卑化的匈奴人。

足以见得“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刘益守将他拉起来说道:“你我,或者说我与你叔父也可以算是各为其主,本身没有深仇大恨。如今他病危,我能救肯定会救,这一点你无须怀疑。

两军交战,刀剑无眼,再说你叔父也需要人照顾。这段时间,你就留在我这里,照顾宇文泰吧。当然,如果他没治好,那你怎么来这里的,就怎么回去。”

“谢都督大恩,我宇文氏一族定然没齿难忘!”

宇文护激动得又要下跪,却是被刘益守拉住了胳膊。

“男儿膝下有黄金,可以跪父母跪天地,跪我还是免了吧,我受不起此等大礼。你写一封信回去,且安你叔父(宇文洛生)的心吧,免得他还以为我把你们给宰了。”

刘益守轻叹一声说道。

他为什么要给宇文泰治疗,为什么要给宇文护好眼色?

因为这是从心理上瓦解敌人的一种策略。他收治了宇文泰,宇文洛生的战意就会消退很多,这对于今后防守枋头城很有好处。

政治不就是把自己这边的人搞得多多的嘛,收拾宇文洛生,把他往死里打,对自己又有什么好处呢?刘益守可从来都不觉得杀人能解决什么问题,除非不得不杀!

崔冏来得很快,看了看宇文泰的情况,开了一副药,煎好药给宇文泰服下后,很快对方就退烧了。他们家这一脉的医术,还真不是绣花枕头。

趁着宇文护写信的当口,崔冏将刘益守拉到一边疑惑问道:“好家伙,这可是葛荣麾下的将军。你说你治好了有什么用?”

他就是觉得刘益守有时候太烂好人了,可好多妹子就是喜欢刘益守的“烂好人”,崔冏也是感觉到很困惑不解。

大概,那些女人终究还是太肤浅,什么事情都是奔着颜值而去吧。

“宇文泰在这里,你说宇文洛生会不会急吼吼的攻打我们?他嫌他弟弟死得不够快,要添把火?”

刘益守笑着反问道。

崔冏无言以对,眉头都要皱成川字。

“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万一以后你崔冏落到宇文氏手里了,搞不好还会因为今日的救命之恩而成为座上宾。何乐不为呢?”

刘益守又加了一码。

“是是是,你说得总是有道理好吧。”

崔冏叹了口气,自己又被说服了,可恶。

他环顾四周,发现城头并无闲杂人等,便压低声音问道:“你是不是已经跟邺城那边说好了,让他们出兵?我看你胸有成竹的样子。”

这个问题其实不止是崔冏在担心,可以说枋头城里只要是个正常人,哪怕是冯小娘那样没心没肺的,都会很在意。

“放心吧,枋头城的围困,很快就会解除。但宇文洛生之后,葛荣还会不会派人来,那就很难说了。”

刘益守皱着眉头,自从领兵到一地,方方面面的事情千头万绪,能够大体上照顾到大局已经是难能可贵,他岂有面面俱到的能耐?

目前只是说防住了宇文洛生,并且“推测”葛荣会按捺不住,前往邺城跟北魏官军决战。但是谁知道会不会有什么“意外”发生呢?

关于这一点,刘益守和于谨二人并未商议出什么“预案”出来,毕竟,手头的资源太有限了。

和崔冏闲聊了一会,得益于前些时日痛殴了宇文洛生的人马一顿,现在枋头城内外不少自耕农子弟都踊跃参军。

于谨挑选了不少青壮,独立成军,与世家的私军以示区别。这些人,将来多半都会跟着刘益守一起走,只要他能承诺到了一地,就分配土地。

这些自耕农家庭都被河北的战乱吓破了胆子,枋头城的世家领地是一个状况,他们这些爹不亲娘不爱的又是另外一个状况,如果现在不找个“靠山”,那么葛荣大军迟早会再次光顾。

没有葛荣,也有张荣,李荣,尔朱荣什么的。

对于刘益守的这些动作,崔氏和李氏的人只当是看不见的,反正只要是不动自家的私军,那么就随便刘益守和于谨怎么闹腾。崔氏的态度,自然也会传导到崔冏这里。

“刘都督,信写好了,您看看吧。”

宇文护一脸恭敬的将写好的信交给刘益守,上面说的内容也很简单明了,就是宇文泰被收治,情况已经稳定,但还不能肯定是不是真的会痊愈。

为了照顾宇文泰,他宇文护将在枋头城内逗留。还说了刘益守一大堆好话,什么义薄云天啊,什么宅心仁厚啊,就差没让宇文洛生放下刀兵立地成佛了。

刘益守颇有深意的看了宇文护一眼,不得不说,这封信写得很有水平,甚至能够看出一点点“政治素养”来。难怪此人在历史上可以当屠龙勇士,反复使用屠龙术。

果然是有几把刷子。

“信没有问题,说实话,我也不怕你耍花招。那我这就让人送去你们大营,你就在枋头城内安顿下来。

你跟你叔父住一个院子,不能外出。没有我的同意,也不能跟任何人见面,这样的安排你可以接受么?”

一个阶下囚还有权力讨价还价?

宇文护只觉得刘益守真是多此一问。

他连忙恭敬的拱手道:“刘都督安排非常妥当,礼遇甚佳,在下真是无以为报……”

“可以了,你跟着源士康一起吧。这里没你事了,你叔父情况稳定些后,会送到你身边的。”

刘益守摆了摆手,懒得跟宇文护多说什么,这件事已经了结了。至于以后,那得宇文洛生逃过眼前这一劫,才有资格说以后的事情。

宇文护走后,刘益守将双手撑在城头的女墙凹处,看着远方迷雾缭绕的河道。这些蜿蜒的河流,就像是洪荒的巨蛇一般,神秘而令人心生敬畏。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刘益守喃喃自语道。想来尔朱荣在晋阳冷眼旁观葛荣折腾,也是时候,要出来活动一下了。

他就打算在枋头城里,坐看风云起。

……

邺城的府衙大堂内,李神、封隆之、甄密、陈元康等人,全都目不转睛的看着匆匆赶来的崔孝芬,等着对方喝完水以后开口。

“说起枋头城内的刘都督和于谨,那确实是很有些本事的。

他们知道宇文洛生来势汹汹,锋芒毕露不可力敌,于是便……”

崔孝芬将刘益守等人是怎么坚壁清野,怎么把自耕农家庭都接到枋头城的保护范围,又是怎么袭扰宇文洛生,最后埋伏反杀,全都说了。

他本身文采极好,元诩还在的时候,就是洛阳有名的“文化人”。现在说起战斗的过程,就像是讲故事一样,跌宕起伏。

听得众人都是一愣一愣的。

陈元康智谋出众,听完崔孝芬的介绍,就激动的拍手叫好道:“妙啊,这是典型的疲敌之计。刘益守在可以动手的条件下,把宇文洛生折腾惨了。

不过现在河道也快结冰,到了攻守易势的时候。李都督,事不宜迟,现在开始准备一下,我们三日后我们点齐兵马,从宇文洛生背后攻打营盘。

崔先生可以先回去,你将我的计划告诉刘都督,他会自行处置,你无需担忧。”

陈元康淡定说道。

他又看了看李神问道:“李都督以为如何?”

“可行,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李神微微点头说道。

他也是打老了仗的人,一听就知道这一战有门。这就好比踢足球已经有队友把球给你带到了禁区,并且传了过来。

这个时候,就不要再想着球要不要接,要不要传,直接射就完事了!

上次从邺城内带兵破葛荣“南大营”,李神就已然发现,葛荣大军有些“先天不足”,扎营一塌糊涂。遇到袭击后慌乱不堪,跟野战的时候完全不在同一层次。

“我与刘益守有旧,此番破宇文洛生,我一同前往,还是封将军领兵吧。”

上一篇:智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