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人 第366章

作者:岭南仨人

不过卡尔倒是没有半场开香槟,他笑着摇摇头:“还没有度过24小时,现在还不好说。”

米高扬却认为这台原型机已经成功了,毕竟这是第一台,哪怕没有坚持到24小时,以后还可以继续改进。

他摸了摸下巴的胡渣:“这个动力太够劲了,如果安装在青龙级宇宙战列舰上,速度估计可以飙升到6000公里每秒。”

“2%光速是没有问题的。”卡尔对于这个发动机的上限非常清楚。

按照核聚变动力,加上亚光速等离子发动机的组合,这一套系统的速度理论上限可以达到5%光速,再高就没有办法了。

此时达到2%光速,并没有太大的难度。

“报告,可以进行反应产物循环回收了……”

卡尔赶紧吩咐道:“立刻开始回收。”

此时原型机的六个李维斯环之中,之前最先开始注入核燃料的李维斯环里面,核聚变已经反应到了锂阶段。

因此系统开始自动打开磁场连通装置,在磁场调整之后,变成等离子体的锂元素,迅速被吸入另一个封闭式螺旋体磁场装置之中。

进入螺旋体磁场的高温高速螺旋体磁场,迅速被金基热电系统吸掉热能,然后被电场吸入回收装置之中。

通过这种方式,宇宙飞船可以源源不断通过核聚变反应,利用氢氦元素生产出锂碳元素。

虽然通过这种方式生产出来的锂碳元素,也有一部分放射性同位素,但两者是可以分离的。

这一套系统对于在太阳系内部运行的宇宙飞船而言,作用并不大。

但是对于这星际空间飞行的宇宙飞船而言,这一套系统确实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可以保证飞船本身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锂碳,从而维持核聚变发电系统的中子吸收层。

至于为什么中子吸收层不采用其他元素,而采用锂碳纳米材料?

原因非常简单,并不是其他元素不能制造出中子吸收层,而是其他元素没有办法人工制造。

比如钨、铂这些金属材料,同样可以作为中子吸收层的原材料,问题是钨、铂是稀有元素,在星际空间之中的含量非常少,很难通过采集星尘和小行星获得补给。

而锂碳却不一样,锂碳可以通过可控核聚变生产,其原材料是氢氦铍硼,只要有氢,就可以源源不断制造。

这也是为什么,卡尔团队会选择锂碳作为中子吸收层材料的原因。

氢元素在星际空间是最容易获得的原材料。

完全可以在飞船头部安装一个星尘搜集锅,或者在沿途寻找含水的小行星。

这样一来,宇宙飞船就可以获得大量的氢元素,通过氢元素核聚变,又可以获得氦、锂、铍、硼、碳。

因此未来的跨行星系宇宙飞船,内部的很多耗材,应该以氦、锂、铍、硼、碳为主。

第六百三十四章 小问题

原型机还在喷吐着可怕的等离子体。

而在此期间,卡尔团队陆续测试了发电系统的极限运行、低功率运行、发动机动力调节、发电系统的功率调节等项目。

当初卡尔团队设计的时候,一开始的设计方案是一个李维斯环、一个螺旋体磁场装置。

但是在模拟测试之中,他们发现一个李维斯环不仅仅体积和重量庞大,一旦出现故障,就意味着飞船失去了动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们前前后后研讨了一百多种方案,在超算模拟测试了几百万亿次之后。

最后才设计出这一套系统。

六个李维斯环不仅仅方便维修,哪怕是其中五个坏掉了,只要还有一个可以工作,飞船就不会失去动力。

另外李维斯环装置的零件都是通用的,万一遇到紧急情况,还可以故障的李维斯环之中,找出一部分可以利用的零件,指不定两个损坏的李维斯环,还可以拼凑出一个好的。

李维斯环组成的发电系统,其测试工作非常顺利。

而在开放式螺旋体磁场装置之中,测试的富氮等离子项目,则出现了一些问题。

原因在于氮元素不好电离。

“看来等离子体发动机需要调整一下。”卡尔咬着电容笔思考着。

米高扬提醒道:“听说金星那边有一个实验室,研究出了一种高效的电离电场,你可以和他们联系一下。”

“哦?那倒可以借鉴一下。”

其实卡尔团队研究的发动机,是给世代飞船准备,因此这个发动机的工质必须不能固定在一两种元素上。

例如很多霍尔发动机,为了效率只能选择氙气作为工作工质,而宇宙之中,氙元素含量又不高,富集提炼非常麻烦。

卡尔希望整合出一种等离子体发动机,其工作工质可以使用铁元素在内1~26号元素。

这样一来,发动机需要的工质就不需要专门寻找,遇到小行星和行星,就可以在上面快速的就地取材。

世代飞船肯定不能太挑食,不然坚持不了几十年起步的漫长飞行。

以这台原型机为动力标准,从地球飞到六爪巨星,只需要150年左右。

去比邻系也只需要200年左右。

而目前新人类都寿命极限大概在150~170年左右,采用绝对零度冷冻技术,可以延长几百年的寿命。

如此一来,智人公司完全可以殖民比邻系。

但是目前公司管理层并没有相关的计划。

与其制造世代飞船跨越行星系,还不如在太阳系继续种田,尝试能否突破光速航行技术。

在李青叶看来,没有光速航行技术的一级文明,很难殖民其他行星系,除非双方距离在一光年以内。

但是太阳系是在猎户座旋臂,而不是在银河系内核区,这边的行星系之间距离都是在几光年起步的,很少有两个行星系距离在一光年以内。

几光年的距离,又没有光速航行技术,派世代飞船去搞星际殖民,性价比实在是太低了,还存在失控和分离的风险。

毕竟一两代人还没有什么,一旦超过五代,两个行星系之间的人类势力必然离心离德。

与其派世代飞船,不如发射文明火种。

当然,世代飞船技术公司肯定会继续投入研究的,毕竟这是人类的后路之一。

万一哪天太阳系出问题了,或者遇到强大的一级文明,至少公司还可以逃跑。

在未雨绸缪方面,智人公司永远不会放松。

当然卡尔团队研究的发动机,对于太阳系内部的交通,也有非常大的提升。

米高扬看到测试没有什么大问题,便让卡尔团队再接再厉,他则去另一个项目考察了。

试运行了17个小时之后。

突然测试系统弹出一条警报。

[检测到中子吸收层出现局部劣化……]

卡尔眉头一皱:“继续测试。”

然后他带着几个同事查看中子吸收层的劣化情况。

一个研究员有些无奈的说道:“劣化速度比预测的模型快了很多,如果按照这个劣化速度,估计整个中子吸收层只能坚持30~40天,就必须更换新的。”

“你们怎么看?”卡尔转过头向其他人询问道。

等离子体流体力学研究员黄晓宇仔细翻看着数据,他看到劣化并不是全面的,而是局部一个个小点,这说明中子流的极度不规律。

他再次输入一部分数据,将其代入等离子体运行模型之中,很快就分析出一个意料之外的原因。

黄晓宇满脸不可思议:“月球引力?竟然是月球引力?”

“引力?”卡尔也非常惊讶。

在模型的模拟分析之中,可以清晰看出磁场束缚之中的核聚变防御过程,其喷射出来的高能中子,在月球引力的干扰下,出现了混乱。

这种混乱非常麻烦,因为这个混乱会导致高能中子局部分布不均匀,从而让一部分中子吸收层迅速劣化。

“要怎么办?”

“我们没有目前高效的引力调节技术,除非去外太空测试。”

“外太空其实也没有办法完全避开引力的干扰。”

一众研究员陷入了苦思冥想之中。

现在摆在他们面前的路,其实只有两个。

一个是采用更厚的锂碳纳米层。

另一个,则是调整磁场,让核反应更加均匀,从而让喷射出来的中子更加平均。

增加锂碳纳米层的厚度,看起来没有什么,但是其实是非常麻烦的。

因为卡尔团队在设计这个方案的时候,考虑到了核聚变反应过程中产生锂碳数量,结合锂碳纳米层的使用寿命。

70天左右是一个最佳的数值,刚好核聚变反应过程中,新生的锂碳元素刚好足够弥补锂碳纳米层的元素。

倒不是锂碳纳米层之中的锂碳元素消失了,而是这些元素有很大一部被转变成为了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的锂碳是不能作为中子吸收层材料的。

因此现在最好的方案,其实是调整束缚磁场和加速尾场,让其可以让核聚变反应更加均匀,这才是治本的方案。

不然到了跨行星系的星际航行,这个问题会因为资源匮乏的环境,被迅速放大。

只是调整磁场束缚模型和尾场加速模型,需要因地制宜,因为宇宙之中,各个点的引力都是存在细微差异的。

第六百三十五章 速度带来的烦恼

尽管月球门捷列夫基地城的新型航天发动机,还没有达到设想之中的程度。

但是在太阳系内部使用,已经绰绰有余了。

毕竟锂碳纳米层的使用寿命问题,其实只是特定环境下的难题。

在太阳系内部航行,完全可以增加锂碳纳米层的厚度,以此达到延长锂碳纳米层的使用寿命。

因此该款发动机在经过37天的无故障运行之后,太空事业部、宇宙防御部、宇宙拓殖部、地球防御部联合起来,打算给目前的所有飞船更换发动机和推进器。

由于月球隶属于地球防御部的防区,因此貌古直接抽调5艘宇宙战舰,交给门捷列夫基地城,让他们在上面安装新式核聚变发动机和等离子体推进器。

对于重达12万吨的青龙级宇宙战列舰而言,只需要使用一台“卡尔1B型”即可。

卡尔1B型就是专门供应太阳系内部使用的核聚变动力系统,3倍厚度的锂碳纳米层,足以保证核聚变动力系统无故障运行90~120天。

而飞船里面还会配备备用的锂碳纳米层,随时可以进行快速更换。

另外根据模拟测试,在太阳系内部航行的宇宙飞船,根本不需要用到了6000公里每秒的速度,这个速度在太阳系内部使用的性价比太低了。

按照模拟测试的结果,200~1000公里每秒的极限速度,才是装备核聚变动力系统的宇宙飞船的最佳极限速度。

比如从地球前往金星和火星、水星,速度200公里每秒的性价比最高,航程只需要3~15天左右。

虽然可以使用1000公里每秒的速度,但是这个速度性价比太低了,飞行过程,完全就是在加速和减速,对载人飞船而言,持续不断的猛烈加速和减速,乘坐体验会非常糟糕。

而去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的航速,分别是400公里每秒、500公里每秒、600公里每秒、700公里每秒。

去冥王星和古柏带,则是800~1000公里每秒。

这都是根据两个星球的距离,而专门测算出来的一个极限数值。

通常情况下,这些极限数值是会根据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变化而不断的调整,确保航程的性价比最高。

而在太阳系内部航行的宇宙飞船,装备的卡尔1B型,不会全功率运行,一般情况下,只会开启2~4个李维斯环的核聚变。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节约燃料,另一方面则可以延长动力系统的锂碳纳米层整体使用寿命。

不到半个月,其中一艘青龙级宇宙战列舰就完成了升级改造。

这就是智人公司的恐怖生产力,只要确定产品的设计方案,很快就可以完成生产线的改造。

目前月球门捷列夫基地城的卡尔1B型核聚变动力系统生产线,如果满负荷运行,每个月可以生产50台卡尔1B型。

那艘青龙级宇宙战列舰完成动力系统的升级改造之后,很快就被拉到基地一侧的航天港。

考虑到卡尔1B型的等离子推进器,其喷射出来的等离子体尾焰非常可怕,基本和粒子炮没有什么区别。

因此这艘改进版的青龙级,在起飞过程中,必须注意推进器的喷口方向,要是喷口对准了航天港的设备设施,那极有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负责航天港的管理人员,给这艘青龙级安排了一条专门的斜向上的助飞跑道。

舰长尹思勇看了看星图表。

此时月球背面正在面向火星轨道,他立刻下令:“全体都有,目标火星,全速前进!”

“收到。”

上一篇:反套路重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