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人 第319章

作者:岭南仨人

现在智人公司的军事力量已经非常强大了,因此在军工产业的投入减少了很多,可以将很多军工和医疗占据的资源人才,都调剂到航天产业之中。

这才是智人公司航天产业规模空前的原因。

第五百四十九章 付出与收获

李青叶看完了太空事业部的年度工作报告之后,又拿起科学事业部的年度工作报告。

随着时间的推移,智人公司的自动化生产、机器人技术、工业人工智能都日渐成熟,生产效率也越来越高。

这导致很多流水线的岗位消失了。

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智人公司一直在调整,并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产业——第四产业。

所谓的第四产业,其实就是科研产业。

目前智人公司拥有的23.6亿青壮年员工之中,从事第一产业的13.2%、第二产业25.7%、第三产业31.1%、第四产业30%。

这意味着,智人公司有超过7亿员工从事科研工作。

目前智人公司下属的研究所1万7583个,实验室127万8093个。

这个规模是极其庞大的。

而在如此庞大的科研投入下,智人公司获得了大量的技术。

尽管很多实验室成立好几年了,都没有拿得出手的科研成果,但架不住实验室太多了。

一百二十多万个实验室,每年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实验室可以获得科研成果,也是极其可观的。

更何况智人公司的科研人员都是新人类,个个都是精英研究员,出成果的概率被提高了很多。

李青叶手上的这份工作报告上,就列出了这127万个实验室去年的产出比例,达到了惊人的23.3%。

也就是说,去年23.3%的实验室获得了科研成果,哪怕很大一部分科研成果都是小成果,但规模一上来,就非常恐怖了。

毕竟积少成多,很多技术都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

比如,之前智人公司一直没有掌握的深紫外线光刻机技术。

公司凭借几万名精英研究员,从头到尾将欧美的光刻机技术路线复刻了一遍,硬生生完成了深紫外线光刻机的研发工作。

然后又在深紫外线光刻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研发出X射线光刻机、伽马射线光刻机。

之所以要重走光刻机的技术路线,原因是为了打基础,也是为了技术升级。

虽然智人公司有生物芯片技术、光电子芯片技术,但这些技术的晶体管或者光效管尺寸还是偏大了一些,最高尺寸只有65纳米。

尽管凭借光子的特性,光电子芯片在性能上,还是远超传统电子芯片,但没有人会嫌弃更加先进的技术。

因此为了加工更小尺寸的光效管和辅助的电子晶体管,加工精度更加高的光刻机变得必不可少。

得利于智人公司在X射线和伽马射线技术优势,去年十月份左右,就成功推出了伽马射线光刻机,可以实现4纳米级别的超小晶体管结构加工。

伽马射线的波长非常短,加上高能射线的一些独特特性,直接突破了深紫外线光刻机需要一大堆高精度镜片的坑爹设计。

现在伽马射线光刻机可以通过掩模铅板,在单晶硅片上雕刻出指定的纹路。

所谓一力降十会,就是这样的道理。

通过庞大的人力物力,加上各种配套技术的日渐成熟,光刻机也可以硬磨成功。

这也是其他势力难以复刻的奇迹。

李青叶继续查看着科学事业部去年的各种成果。

在这些科研成果里面,伽马射线光刻机在其中,连前十都进不了。

去年的10大科研成果,分别是:

1、银基超导体改进技术,可在零下7摄氏度保持超导。

2、端粒修复素,可在80天内,将染色体的端粒修复,并且不会对人体产生严重的副作用。

3、磁单极晶体18倍体和量产技术,18倍体的磁单极晶体可以稳定存在772天,并承受比较强烈波动的电流传递。

4、基因逆解码技术,可以通过基因解析出生物的记忆,脑细胞的基因解码出来的记忆是最完整的,该技术还处于拟人体实验阶段。

5、碳纳米管多层套管技术,该技术让碳纳米管强度提升3.7倍,单管长度可以达到20~30公里。

6、抗辐射凝胶,在盘古界实验中,一种基因重组真菌分泌出来的特殊化合物,可以有效抵抗高浓度的核辐射。

7、超电位差细胞膜,同样来自盘古界的变异生物,该生物的细胞可以储存大量的电流,平均每公斤细胞可以储存0.87度电。

8、跳蚤硬蛋白抗荷结构,来自婆罗洲一种特有跳蚤的特殊结构,可以利用这种结构,硬抗15G的加速度。

9、夸克下级粒子——初子的发现。

10、多重尾场粒子加速器,可以将粒子加速到近光速,并赋予其超高的能量,也是发现初子的工具。

这就是去年智人公司内部的10大科研成果,有理论研究,也有应用技术。

李青叶对于这些成果还是比较满意的,特别是很多成果都不是他主导的,这证明不需要他指导,新人类一样可以研发出成果。

如此庞大的科研体系,带来这么多科研成果,其实并没有什么意外。

如果如此庞大的投资和支持,没有出什么成果,那李青叶反而要怀疑科学事业部是不是变质了。

在这一系列科研成果之中,李青叶比较关注端粒修复素和超电位差细胞膜。

端粒修复素的效果非常好,虽然没有在人体上进行实验,但这拟人体和动物身上做了不少测试。

这东西可以延长寿命,对于李青叶确实有非常大的作用。

毕竟他之前因为基因改造的原因,身体一直没有得到全面修复,端粒修复素的出现,可以进一步延长他的寿命。

单单是这个成果,就让之前的各种投资回本了。

而超电位差细胞膜这东西,就是李青叶自己发现的。

超电位差细胞膜的潜力还没有到头如果进一步研究和挖掘下去,说不定可以研发出超强的储电细胞。

新人类本身的细胞是不能储存电能的,如果可以将这种储电细胞植入新人类体内,那新人类将获得控制电流的生物能力。

虽然现阶段的新人类,并不需要那一点电流,但未来的事情可说不准。

而且储电细胞还可以作为蓄电池。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智人公司投入如此庞大的资源,现在终于到了收获的时候了。

看着科学事业部的工作报告上,那被精挑细选出来的几百个科研成果,李青叶心里面非常高兴。

有这些科研成果的加持,智人公司将变得越来越强大,这种滚雪球一般的壮大,实在是太爽了。

自由世界的那帮家伙,不过是冢中枯骨罢了。

只要智人公司可以保持这种状态,不留余力的推动科技发展,那在他在有生之年,说不定可以看到人类文明走出太阳系。

对此,李青叶满怀期待。

第五百五十章 迅速更新

大量科研成果产生的溢出效应,正在迅速影响着智人公司的各个领域。

比如平流层铁路的固定缆绳,这东西之前一直是复合合金线编织而成的,重量太重了,强度也相对比较勉强。

现在随着碳纳米管多层套管技术的出现,可以生产出20~30公里的单线之后,空铁集团迅速更新换代。

采用多层套管的碳纳米管制造的缆绳,重量只有之前合金缆绳的3.4%,强度却增加了48倍左右。

而缆绳重量的减少,又让平流层铁路的有效承载力提升了不少。

另外碳纳米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也不在少数,这种技术的应用,极大减少了金属缆绳的弊端。

当然,碳纳米管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东西,比如空气的侵蚀,宇宙射线的摧残,都严重影响了碳纳米管的使用寿命,这是碳材料很难避免的一个致命问题。

不过,使用寿命问题,也是可以解决的。

比如李青叶在盘古界研究出来的抗辐射凝胶,这东西经过二次加工之后,可以作为很多材料的外涂层,其对宇宙射线的防护效果非常好,除了少数高能中子和伽马射线,其他宇宙射线都没有办法穿透这种凝胶。

当然,这种抗辐射凝胶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它同样有使用寿命,如果是暴露在平流层上,3毫米厚度的凝胶固化层,大概只能维持17个月左右。

对此空铁集团倒是没有太失望,毕竟可以抗辐射,又轻便的材料,就别要求太高了。

同样可以抗辐射的铅板复合层,倒是可以使用几十年,问题是铅板太重了。

因此空铁集团选择了抗辐射凝胶,大不了以后经常维护和重新涂刷。

比起更换造价不便宜的碳纳米管缆绳,经常涂刷抗辐射凝胶,反倒是性价比最高的方案。

……

盘古界—震区。

李青叶花费了一个星期的事情,将公司各个部门的年度报告浏览了一遍之后,又布置了一些工作。

而他自己则来到震区。

这个区域之前一直作为备用的科研区域,前段时间被改造成为了生物信息解码中心。

李青叶正和几个震区的负责人讨论一些事情,比如如何应用基因逆解码技术,获得地球远古时期的信息。

古生物学专业的张载文,兴奋地说道:“董事长,这个技术实在是太厉害了,我们选择了鳄鱼作为解码的目标,获得了不少远古时代的画面。”

李青叶看了看那非常怪异的修复画面:“这就是鳄鱼的视角吗?”

“是的。”张载文点了点头。

由于鳄鱼的视觉、听觉之类和人类不一样,因此它们隐藏在基因之中,传承下来的画面和声音,站在人类的角度去观察,会感到非常怪异。

比如人类可以看到的颜色,有些动物不一定可以看到,有些动物可以看到的颜色,人类却可能没有办法观察到。

比如绝大部分的哺乳动物都是红绿色盲。

很多人以为老虎的皮毛非常显眼,那是因为人类普遍不是红绿色盲,但是在其他哺乳动物眼中,老虎的皮毛色彩却是非常隐蔽的环境伪装色。

而昆虫和节肢动物的视觉器官,又往往特化得非常厉害,比如螳螂虾,它们可以看到的颜色,可比人类丰富了一个量级以上。

张载文拍了拍一旁的生物计算机:“我们目前正在想办法解决视角的问题,尽可能将原始影像转变成为人类可以轻松浏览的画面。”

“目前可以追查到的基因记忆,最远可以达到哪个时期?”

“鳄鱼可以达到2.7亿年之前,它们家族是活化石了,不过基因记忆非常零碎。”

对此李青叶一清二楚,他当初改造自己的基因之后,获得的祖先记忆能力,就有这个情况。

基因可以记录生物体的生前记忆,但随着基因不断的迭代,每一次迭代都会损失一部分祖先记忆,这是进化的代价之一。

而李青叶也看出了张载文团队的想法,他们现在鳄鱼作为提取远古信息的材料,原因就在于鳄鱼的突变不大,它们和几亿年前的祖先相差不大。

这是现代动物中,比较少见的活化石族群。

如果选择其他动物,比如常见的野鸡,它们的祖先是恐龙,两者的差异太大了,这意味着野鸡进化过程中,产生了比较大的突变。

而这种突变往往会严重破坏祖先记忆的信息传承。

李青叶对于自己祖先几十万年前的事情,都非常模糊不清,就是因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产生了好几次大突变。

“尽管几亿年之前的记忆非常零碎,但我们还是获得了不少重要的信息,比如远古非洲地区的气候变化,还有经纬度变化……”

张载文一边说,一边调出一个模拟地球模型,通过基因迭代判定的年代,将该年代相对于的鳄鱼基因记忆录入超算之中,然后启动推演。

很快模拟地球就出现沧海桑田的演变。

包括非洲的板块运动、火山地震、四季变化之类,一点点被解析出来。

地球的沧海桑田,一一展现在众人面前,尽管这只是沧海一粟的生物视角,但未来只要搜集到足够多的动物祖先记忆,那完全可以拼凑出一条相对清晰的古地球演变历程。

“不错。”李青叶看到了非常清晰的地球气候演变。

特别是近300万年以来的气候模型,基本已经非常清晰了。

这和研究地质不太一样,这种基因记忆解析出来的数据,准确度可以精确到年,甚至月和日。

只要越靠近现代,那动物基因记忆的信息就越清晰,自然可以判断出气候的演变。

李青叶在这边考察了一会,就回去泽区搞新项目。

他的新项目和基因记忆有关系。

不过这个项目的基因记忆,并不是解析,而是录入。

李青叶希望可以通过将知识录入基因之中,然后在特定的发育阶段,激活隐藏的基因记忆,达到传承的目的。

之所以要搞这个项目,原因就在于人类的知识库越来越庞大了,哪怕是有生物芯片,也需要好几年的时间,才可以完成一个大学科的学习。

上一篇:反套路重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