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人 第266章

作者:岭南仨人

此时苏长利已经带着李青叶,来到了控制室内。

白沙看到管道真空度已经达标,便立刻下令:“开始进行环型加速!”

基地内部的供电系统,将澎湃的电能注入电磁加速架中。

这个电磁加速架就是负责加速的设备,而火种号本身并没有电磁加速的作用部件。

电磁加速架夹着火种号开始沿着环型加速管道加速。

从一开始的每秒10米,不到10分钟,速度已经提升到每秒500米。

此时电磁加速架已经在环型管道中跑了快半圈了,而这条环型管道的长度为300公里。

电磁加速架的速度越来越快,在环型管道跑了好几圈后,终于将速度提升到每秒7800米的极限。

“开始变轨。”

工作人员按向变轨开关,控制系统自动调节轨道,将环型管道的斜弯道管道连接起来。

7秒后。

电磁加速架顺着轨道滑入斜弯道管道中,这也是最后一段电磁加速管道了。

当电磁加速架进入立柱型真空管道的硬管道时,火种号在海拔1500米的位置瞬间自动点火。

真空管道并没有声音。

但是李青叶通过温度传感器的数据,还是看到了火种号的点火瞬间。

而此时火种号点火产生的尾焰和尾气,则喷吐在电磁加速架的底板上,刚好给电磁加速架减速。

火种号维持着7.8公里每秒的速度,沿着真空硬管道向上飞行。

然后突破硬管道,进入真空软管区域。

7.8公里每秒的速度非常惊人,26公里长度的真空软管区域,只用了三秒出头,就被火种号跨越过去了。

啵!

火种号穿透管道上方的隔绝薄膜。

然而此时已经在海拔3万米高度的火种号,速度却并没有减少,以低流量燃烧的动力,足以让其克服地球重力。

毕竟3万米高度的空气密度非常小,已经是近乎真空了。

而且随着火种号越飞越高,地球的重力、大气层空气阻力,也会越来越小,这意味着火种号需要的动力也会越来越小。

突破阻隔薄膜的9秒后。

火种号飞越卡门线。

“芯一级分离!”

火种号的芯一级和火种号分离,火种号太空列车还有6000吨的重量,由于这一次任务是中层轨道,因此火种号的有效载荷就是3600吨,剩下的都是燃料和辅助发动机之类。

被扔下来的芯一级,并没有报废,而是使用剩下的500吨燃料,不停的调整下降速度,最后着陆在马达岛的东北沿海,那边有一个专门的航天着陆场。

比起其他常规运载火箭,火种号的芯一级至少可以使用50次左右。

一方面是因为智人公司特有的一体化制造技术,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真空管道和电磁加速,本身对火种号机体的损害比较小。

与此同时。

火种号在冲出卡门线后。

那长度50米,直径10米的机体,简直是吓死全世界。

对比一下,重型猎鹰运载火箭就知道了,重型猎鹰运载火箭的起飞状态是长度70米,箭体直径3.6米,加上两个助推器,起飞重量1400吨左右。

而火种号飞出卡门线时,就大概相当于四发重型猎鹰的起飞重量。

只要可以探测到火种号的体型数据,基本可以判断出火种号的有效载荷了。

显然密切关注着智人公司的全球各大航天机构和情报机构,自然不会无能到,连这种数据都分析不出来。

火种号并没有在近地轨道磨磨蹭蹭,而是通过辅助发动机调整了两次轨道,然后就直接飞去中层轨道。

这一次火种号的任务,就是前往智人空间站。

虽然是测试性任务,但信心满满的苏长利,显然没有打算浪费这一次发射任务的有效载荷。

火种号将停留在智人空间站,变成智人空间站的主轴。

第四百五十六章 捉襟见肘

NASA总部。

署长比尔正看着刚刚汇报上来的一份加紧报告。

此时他的办公室内,还有NASA的其他高管,和太空探索公司的董事长埃隆·马斯克。

今天刚好过来NASA总部谈事情的马斯克,也没有想到会遇到这种事情。

他一脸惊讶地看着比尔手上的报告:“哦买噶……长度100米?直径10米?这东西可真大!”

“从体积来看,大概相当于重型猎鹰的5~6倍左右。”NASA的阿尔弥忒项目负责人兰特一边说话,一边挠头发。

比尔放下手上的文件,脸上浮现出一丝凝重:“这就是马达岛北部的那个航天基地的用途吗?”

兰特可比起半吊子的署长比尔更加专业:“我记得枫叶国的一个公司提出过相类似的概念,没有想到智人公司竟然可以实现这个设想。”

“从雷达探测到的数据来看,那艘宇宙飞船离开管道的时候,速度就达到了7.8公里每秒的第一宇宙速度,显然这艘宇宙飞船的动力非常强劲呀!”另一个技术主管分析道。

马斯克提醒道:“先生们!你们不应该担心智人公司强占轨道资源,抢先登陆月球和火星吗?”

顿时在场的所有人NASA管理层,都不由自主地沉默下来。

去年,NASA的科研经费才增加了一些。

然而好景不长,自从今年智人公司不停的搞事情之后,NASA的经费又回落下去了。

之所以出现在这种情况,主要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阿美利卡的经济不断恶化,一方面要更换内部的老式塑料制品,在西亚投入一大笔钱;另一方面,则是刚刚爆发的新一轮经济危机。

加上阿美利卡的全球贸易下滑严重,美刀的全球货币地位不保。

另外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此时的阿美利卡有更加需要钱的项目,挤占了航天产业的投资。

那就是生命科学和生物芯片,以及军工产业。

而航天产业的重要性,在现阶段,显然是比不上生命科学、生物芯片、军工的。

山巅之城理事会的老爷们,已经没有当年阿波罗登月时的雄心壮志了,更没有了当年的雄厚资本。

捉襟见肘的资金,让他们不得不做出取舍。

航天产业就是被舍掉的那一部分之一。

现在山巅之城理事会给NASA的命令,就是多做理论研究、多写PPT,同时将钱用在最需要最实用性的航天项目上。

比如可以防御伽马射线的新型监控卫星,这就是NASA近期的重点项目。

至于什么重返月球、新国际空间站、火星殖民之类,理事会并没有批经费给NASA,只是鼓励类似于太空探索公司的私营企业,去投资空间站、登陆月球和火星之类。

没有钱,各大私营企业也感到非常棘手。

这也是马斯克专门跑过来NASA总部,讨论接下来的合作问题,现在太空探索公司倒是凭借其低成本,几乎是包揽了NASA未来三年内的所有发射任务。

经费困难的NASA也要精打细算了,类似于通用电气、蓝色起源、波音之类的坑爹货,比尔现在根本不想将项目给这些企业。

思考了一会,比尔向太空发展办公室的负责人约瑟夫·布鲁克斯问道:

“约瑟夫,如果我们要建设一个相类似的设备,大概需要多少钱?”

约瑟夫·布鲁克斯在心里面默默地计算了一会,说出了一个比较保守的数字:“至少要2000亿。”

“2000亿?”比尔顿时面容纠结在一切。

“……”一旁的马斯克也被这个数字吓到了。

别看马斯克当了好几年世界首富,然而那仅仅是股票估价出来的,他现金和固定资产肯定没有那么多。

约瑟夫·布鲁克斯无奈地解释道:“2000亿仅仅是保守估计,建造高塔和地下设施,至少需要300亿左右,飞艇和真空软管的研发和制造,也需要200亿左右……”

“另外飞船本身的研发和制造,还有整个系统内部是否有其他设施,现在还是一个未知数……”

听完约瑟夫·布鲁克斯的分析,比尔脸更黑了。

幸好他们还不知道蒲公英项目的地下环型管道有300公里长度,不然单单是这种直径30米的巨型真空管道,就会让NASA彻底绝望。

以北美常用的内径5.8米隧道为例,目前最低造价为5亿美刀每公里。

就算是不考虑管道材料差异,单凭两者管壁的面积差距,以阿美利卡的工程估价,每公里造价肯定要达到50亿美刀以上。

300公里就至少要1.5万亿。

这还没有计算电磁加速轨道、供电系统之类。

NASA经费再增加一百倍,估计都不够。

显然比尔还没有意识到双方的巨大差距。

以为智人公司行,我NASA也行。

然而智人公司有各种低成本生产技术,以及非常廉价的原材料,内部资源利用率达到极致的运行系统。

这些都是NASA没有的东西。

比尔还不死心,他咬着牙吩咐道:“让枫叶国那个有类似技术的公司研究一下,看看能不能拿出一套低成本的方案。”

约瑟夫·布鲁克斯只能无奈地点头:“OK,我会尽快联系那个公司。”

马斯克则并不看好这个项目,他有些阴阳怪气地提议道:“比尔,2000亿都可以发射上千枚重型猎鹰了,何必将钱浪费在这种地方上,理事会可不会同意这种项目,你还是多想一下和太空探索公司合作的事情吧!”

“埃隆,你的想法太错误了,如果我们可以成功复制这个项目,那未来将可以低成本进入外太空。”比尔并没有听马斯克的话。

“可NASA没有钱呀!”马斯克提醒道。

“呃……”比尔有些尴尬起来。

现在NASA的经费确实少了很多,没有钱,根本玩不转这种大型项目。

资金短缺问题,其实这也是当前各大势力的航天机构,都要面临的难题。

航天产业在现阶段,是一个很难盈利产业,除了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天气预报、遥测,可以勉强赚到一些钱,其他项目基本都是赔本赚吆喝。

比如空间站项目、载人登月、哈勃望远镜、火星探测之类,这些项目在短时间内,是没有办法赚钱的。

因此航天产业其实也是一个地区经济的晴雨表之一。

经济不好的地区,肯定没有办法玩各种前沿科研的航天项目,而是多考虑实用性的导航、通信、遥测和监控卫星之类的项目。

NASA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而此时在头疼航天经费的机构,也不止NASA,欧罗巴联合体、露西亚等势力的宇航部门,都在为此而苦恼。

看到智人公司一次性发射几千吨的宇宙飞船到外太空,那些航天机构实在是太羡慕了。

第四百五十七章 天网恢恢

火种号发射成功之后。

基地的发射控制室内,顿时响起了鼓掌声。

李青叶也为蒲公英项目而鼓掌喝彩:“你们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项目,为了新纪元的开启,做出了表率作用。”

“都是公司的大力支持。”苏长利声音都有些发颤,显然他内心也是无比激动。

虽然对于蒲公英项目信心十足,但终究是第一次实测发射,可以一次性顺利完成发射任务,苏长利自然是无比激动。

李青叶拍了拍他肩膀:“长利,接下来你们要再接再厉,马达岛卫星制造公司已经在生产死光卫星了,你们要加强相互沟通,争取尽快将死光卫星布置到近地轨道上。”

“明白!我一定尽快安排这件事!”苏长利点了点头。

他当然知道公司对于大载荷航天器的巨大需求。

类似于死光卫星这种净重都达到480吨的大家伙,之前设计的食猿雕运载火箭,根本没有办法运输到近地轨道。

至于分段运输,在轨组装的方案,直接被太空事业部否掉了,原因自然是风险非常大。

死光卫星只能整体发射部署,虽然后期维护需要补充一部分钴棒,但那也是需要严格的管理和操作。

其实此时的地球近地轨道上,已经部署了32颗死光卫星。

上一篇:反套路重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